马致远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作者&投稿:佐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致远有着怎样的生平?~

 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古诗5首之一)。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马致远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汉宫秋》也许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马致远的基本人生态度,要么是在元朝统治下积极求取功名,要么是视一切价值标准为空幻,所以,在这方面过分强调是不适当的。这个剧本同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压迫下曾以公主和亲,宋亡后后妃宫女都被掳去北方,这些当代史实都会给作者以较深的感受。而《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事实上,在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也更多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


当臣下以“女色败国”的理由劝汉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青衫泪》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的悲欢离合故事,中间插入商人与鸨母的欺骗破坏,造成戏剧纠葛。在士人、商人、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终究是爱士人而不爱商人,这也是落魄文人的一种自我陶醉。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情,这常常是作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岳阳楼》中吕洞宾所唱《贺新郎》一曲: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人,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


这实际是作者在其散曲中写过多次的一种人生感受。


如上所述,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 6种,以及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一种(马著第一折),明代吕天成、清代张大复还说马致远作过南戏《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等。马致远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

[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 [双调]寿阳曲 烟寺晚钟 [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 [双调]寿阳曲 渔村夕照 [越调]天净沙 秋思 [南吕]四块玉 天台路 [南吕]四块玉 浔阳江 [南吕]四块玉 马嵬坡 [南吕]四块玉 巫山庙 [越调]清江引 野兴 [越调]夜行船 秋思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

只知道死的很惨


“人生如负重致远”日语原文
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受约束为常事,则不会心生不满。常思贫困,方无贪欲之念。心怀宽容,则能无事长久。视怒如敌。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常思己过,莫论人非。不及尚能补,过之无以救。人の一生は重荷を负うて、远き道を行くがごとし、急ぐべからず。 人的一生有如...

《岁月》原著中许小曼真正的结局是什么?
在《岁月》原著中,许小曼最终离开了梁致远,去北京发展。许小曼曾是梁致远的初恋,但为了生活选择了妥协。在梁致远最需要许小曼的时候,许小曼没有选择他,两人最终错过。虽然许小曼对梁致远有感情,但最终她选择了离开现在的城市,去北京发展。这个结局反映了现实中的许多人在面对生活和爱情的矛盾时做出...

致远的拼音
(9)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亘古不变的生活真谛,却在逐渐被现代的我们所遗忘。置身于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我只愿揽一弯如水的心境,让淡雅成为一种美丽……。(11)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12)...

人生如茶,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

...我姓李 我的老婆姓席 你看看这个名字怎么样 打分情
基本运势:(人格16所示之主运,影响一生运势)(厚重) 厚德载物,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含义:反凶化吉象。位尊望重,建立基业。雅量厚重,足智多谋,善于协调,所谋如意,家门繁荣,福禄寿俱全。为大事大业可成,富贵发达的好暗示。属温和之首领运数。 (吉 )青少年运势:(地格26...

“宁静致远”为什么成为诸葛亮的座右铭?
然而,三年里,如此的美景都没有引得他踏进花园一步,后人因此称他“三年不窥园”,正是这种宁静而致远的精神,让董仲舒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所以你看,古人用亲身经历告诫我们,立志必先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这样目标才致远。3 淡泊可以启发良知,可以招致高贵,可以带来快乐 ...

班昭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汉朝的才女?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在宫廷讲学中,她认识了还是贵人的邓绥,即后来的邓太后。班昭和邓绥的姐妹情很深厚,邓太后辅政时,班昭为其出谋划策。因为她的才情和能力与邓太后的管理相辅相成,在君王还没有亲临政事前,班昭于治国上做得很好。二、班昭的人生境遇——宁静致远。班昭一生只嫁过一次,在丈夫去世后,...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怎么样用它解释人生道理?
本义为,“不追求名利,不为名利困惑才能明确自我的志向,不能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现在“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只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这句话怎么解释?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噪。---
人的一生就好像背着重物走远路一样,不能急躁。如果把不自由当作常事,就不会觉得不满足。当心中生出某种欲望时,就要回想当初贫困时的日子。如果心中怀着宽恕之心,把发怒看作仇敌一般,就能够长久地没有灾祸。如果只知道胜而不知道败,一定会伤害他自己。要求别人不如要求自己民;做事欠缺些胜过做事...

为人处世,怎么样才能行稳致远?
为人处世,行稳致远,虽无秘籍,但也有章可循。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不可糊弄! (一)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名片,诚信是立足世界的基石,诚信是人一生的身份证。季布既没有富可敌国,也不是位极人臣,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一诺千金。 现代人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诚信更是与时俱进地变...

仁寿县13475531206: 马致远的一生有什么重要事迹?
兆昆党钰钧: 生卒年不详.号东篱,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 家,“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一生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颇负盛名,人称“曲状 元”.他的杂剧结构紧凑,...

仁寿县13475531206: 马致远的资料谁知道快
兆昆党钰钧: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元代著名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字行于世名祥晚号东篱示效陶渊明之志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至治改元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神化道士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诗说:万花丛马神仙百世集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仁寿县13475531206: 创作天净沙 秋思时,马致远的境遇如何
兆昆党钰钧: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从天净沙 秋思 的遣词造句 来看,比如 瘦马 断肠人 等词句可以看出老马境遇不咋地,再那发牢骚表不满呢

仁寿县13475531206: 马致远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写《天净沙.秋思》 -
兆昆党钰钧: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作品赏析:...

仁寿县1347553120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作者当时写作背景?作者的一生?还有
兆昆党钰钧: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 这也是散曲中的绝唱. 如果分开来看,马致远的诗句可能更容易引人入胜,因为这里...

仁寿县13475531206: 怎样读好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这首古诗 -
兆昆党钰钧:[答案]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应该读出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仁寿县13475531206: 你了解马致远及其杂剧《汉宫秋》吗?
兆昆党钰钧: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元杂剧著名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贾仲明为其写的〔凌波仙〕挽词:“万花丛里马 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仁寿县13475531206: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四大家是谁?
兆昆党钰钧: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人,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年)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 泰定元年(1321-1324年)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他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大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相当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著录的有十五种,今存《汉宫秋》、《岳阳楼》、《荐福碑》、《陈抟高 卧》、《任风子》、《青衫泪》六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仁寿县13475531206: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
兆昆党钰钧: 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是“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原文: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仁寿县13475531206: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成功有什么原因? -
兆昆党钰钧: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