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 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东方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囚绿记阅读答案~

文章疏导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择绿”“近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1择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近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观”者行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被观者”情状有: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观者”心态有:“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3.囚绿(8~12段)。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观景甚细。第11段写绿条渐瘦渐弱。描写绿枝条衰败过程。第12段写计算绿囚出“牢”的日子。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释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
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第二,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第三,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囚绿记》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揠苗助长:(   )    (2)淅沥:(   )
(3)涸辙:(   )   (4)猗郁( )
2.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
作用:

二、阅读理解`
(一)
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绮丽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3.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答: 。
4.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答: 。
5.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答: 。
二)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6.画线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
7.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答: 。
8.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9.联系上下文,说说粗体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
答: 。
10.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
参考答案:
1.(1)揠(yà),拔。 (2)淅沥(xī lì),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3)涸(hé),水干,枯竭。 (4)猗郁(yī yù)充满生机的样子
2.(1)排比 (2)比喻 (3)反复 (4)反复
作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3.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4.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后一问不一定要回答这么详细,点到即可。)
5.“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
6.和“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相照应。由于卢沟桥事件的发生,原打算七月尾回南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部”了。
7.“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囚放了。(如果说原想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囚”的自由,是由于对它的挚爱,那么,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却是发向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8.当时正处于抗战爆发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全国人民需要紧密地团结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本文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向往自由与光明,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
9.“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10.拟人。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囚 绿 记
一.阅读3—6节做题

1.作者在第一段中极力描写房间的环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房间是简陋“我原有选择的余地”,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个房间?

3.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在这古城中……不快的记忆。”

4.谈谈你对“我疲……雨水”这句话的理解;

5.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6.“绿”是诗人喜爱的色彩,请默写两句古诗词中含“绿”字和诗句:

7.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句子,与画红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红色,如冬日里的太阳,发生光和热,给人带来温暖;绿色,_________________;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如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引人不断探究。

8.仿照画线句(我开始了解……欢喜)再写一句类似的句子。

9.“我怀念着绿色……雨水”,这句话引用了一个成语典故,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答案:

一.1.为了衬托"我"对绿的喜爱

2.因为可以看到窗外的绿色,从侧面写绿,表达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

3.因为有绿色相伴,绿色给他的心灵带来抚慰.

4.通赤对比表现作者对那种没有生机的生活的极端厌恶,运用比喻说明绿色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

5.(1)运用比喻和排比,直抒胸臆,赞美了绿色的宝贵和美好,生动因而全面地诠释了绿色在作者心目中的意义,为后文揭示文章主题蓄势

(2)运用拟人,把"绿"人格化,含蓄地表达了"我"与"绿色"的心心相通,我的思想感情与'“绿”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了一起。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千里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杜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

7.如春后的小草,充满生机和活力,给人带来希望;如清澈的天空,充满幻想和希冀,引人孜孜以求。

8.我开始了解被埋在废墟中的受难者望见瓦砾中透进来的一丝光线的欢喜;我开始了解溺水者望见水面上漂来的一根树木的欢喜。

9.答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文章疏导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择绿”“近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1择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近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观”者行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被观者”情状有: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观者”心态有:“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3.囚绿(8~12段)。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观景甚细。第11段写绿条渐瘦渐弱。描写绿枝条衰败过程。第12段写计算绿囚出“牢”的日子。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释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
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第二,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第三,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象征意义
常春藤虽然被作者“囚禁”了,但是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它是这么的固执,永远朝着阳光生长,这说明它永远不屈服。最后作者想通了,放了绿,因为作者那时遇到了卢沟桥事变,他因由常春藤的不屈服的品质联想到了中华民族对待外侵略者表现出来的固执与不屈服,和面对胜利与光明的向往,与追求自由的精神品质,这,就是常春藤所象征的意义。
[编辑本段]字词
孔隙:窟窿眼;缝。
纤细:非常细。纤,细小。
囚系:关押,拘禁。系,打结。
囚绿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8.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后随想:
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
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
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
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教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文章取名“囚绿记”,有什么含义??
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抒发了自己对于象征着生命与和平的绿色的深情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绿囚的精神:永不屈服于黑暗绿囚的象征意义: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文章疏导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择绿”“近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1择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近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观”者行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被观者”情状有: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观者”心态有:“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3.囚绿(8~12段)。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观景甚细。第11段写绿条渐瘦渐弱。描写绿枝条衰败过程。第12段写计算绿囚出“牢”的日子。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释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
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第二,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第三,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文章疏导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择绿”“近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1择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近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观”者行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被观者”情状有: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观者”心态有:“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3.囚绿(8~12段)。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观景甚细。第11段写绿条渐瘦渐弱。描写绿枝条衰败过程。第12段写计算绿囚出“牢”的日子。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释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
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第二,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第三,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峄城区15262731674: 【急】囚绿记 阅读题①仔细阅读全文,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②本文第5段“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③作者“囚绿”之后,发现“... -
胥甘蛇胆:[答案] 1 “我”面对小房间里面的一点绿的逐渐深入的感悟2 这一点绿,是“我”在被囚日子里面唯一的陪伴,正是这一点生机勃勃的绿,让“我”在那样的生活中依然感觉到了生命.它也是“我”在漫长的被囚日子里面唯一的乐趣,因而...

峄城区15262731674: 《囚绿记》阅读的答案 -
胥甘蛇胆:[答案] 《囚绿记》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1)揠苗助长:( )(2)淅沥:( ) (3)涸辙:( ) (4)猗郁( ...

峄城区15262731674: 囚绿记阅读答案1.仔细阅读全文,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2.本文第五段“它是生命,他是安慰,他是快乐”如何理解?3,作者囚绿之后,发现“绿友”“... -
胥甘蛇胆:[答案] 1 “我”面对小房间里面的一点绿的逐渐深入的感悟2 这一点绿,是“我”在被囚日子里面唯一的陪伴,正是这一点生机勃勃的绿,让“我”在那样的生活中依然感觉到了生命.它也是“我”在漫长的被囚日子里面唯一的乐趣,因而...

峄城区15262731674: 求:囚绿记阅读答案 1、作者为何要把常春藤的柔条牵进自己的屋子里来?2、作者在文中怀念的仅仅是常春藤吗?还暗含着怎样的感情?3、作者一方面说自... -
胥甘蛇胆:[答案] 1.装饰简陋的房间,装饰过于抑郁的心情,让“它”和我共同生活. 2.不是,还暗含作者对日寇铁链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3.一方面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为此自责,说“小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又...

峄城区15262731674: 阅读《囚绿记》,作者围绕“囚绿”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胥甘蛇胆:[答案] 答案: 解析: 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峄城区15262731674: 《囚绿记》的题解 -
胥甘蛇胆:[答案] 《囚绿记》表面:困(囚禁)住绿色的故事 深层:将绿色据为己有,但并无贬义,意为对自由及希望的渴求

峄城区15262731674: 阅读《囚绿记》,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要“释绿”?“释绿”之后为什么还要“思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胥甘蛇胆:[答案] (1)因为爱绿,所以“囚绿”.为什么爱呢?因为作者眼中“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喜欢绿,他“欢喜看草绿”“留恋于这片绿色”.他“天天望着”“细细观赏”,而...

峄城区15262731674: 【急】囚绿记 阅读题 -
胥甘蛇胆: 1 “我”面对小房间里面的一点绿的逐渐深入的感悟2 这一点绿,是“我”在被囚日子里面唯一的陪伴,正是这一点生机勃勃的绿,让“我”在那样的生活中依然感觉到了生命.它也是“我”在漫长的被囚日子里面唯一的乐趣,因而带给“我”...

峄城区15262731674: 囚绿记中,阅读第五段,简要谈谈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对绿的喜爱的. -
胥甘蛇胆:[答案] “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通过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绿”的宝贵,表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和赞美.

峄城区15262731674: 【急】囚绿记阅读题①仔细阅读全文,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②本文第5段“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如何理解? ③作者“囚绿”... -
胥甘蛇胆:[答案] 1“我”面对小房间里面的一点绿的逐渐深入的感悟 2这一点绿,是“我”在被囚日子里面唯一的陪伴,正是这一点生机勃勃的绿,让“我”在那样的生活中依然感觉到了生命.它也是“我”在漫长的被囚日子里面唯一的乐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