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怎样翻译?

作者&投稿:侨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断句~

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纵观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样。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的人却一天天得势,君主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自然灭亡。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对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托卿等,作为我的耳目了解下情。千万不可以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民可爱的是君,君可畏的是民。做天子的,如果有道,人们就推戴他作人主;如果无道,人们就把他废弃而不用。这真可怕啊!”魏征回答说:“从古以来的失国之君,都是因为在安定的时候忘记了危亡,在清平的时候忘记了动乱,所以不能长治久安。如今陛下拥有天下,内外清平安定,能够留心治国的方法,经常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谨慎的姿态,国运自然会长久。我又听古人说过:‘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载船,也能把船掀翻。’陛下认为百姓的力量可畏,确实讲得很对。”

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对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托卿等,作为我的耳目了解下情。千万不可以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节选: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翻译:观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样。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的人却一天天得势,君主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自然灭亡。

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对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托卿等,作为我的耳目了解下情。千万不可以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可爱的是百姓指出君王的过失,可畏的是上位为难百姓。做天子的,如果有道,人们就推戴他做人主;如果无道,人们就把他废弃而不用。这真可怕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吴兢著《贞观政要》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书中所记基本为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征等大臣的问答,以及皇帝的诏书、大臣的谏议奏疏等,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尤以讨论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求谏纳谏、任贤使能、恭俭节用、居安思危为其重点。

虽然《贞观政要》在史实上有所失误,但由于叙事详赡,文字明畅,论述的又是统治之道,因此晚唐以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流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



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对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托卿等,作为我的耳目了解下情。千万不可以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节选: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翻译:观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样。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的人却一天天得势,君主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自然灭亡。

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对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托卿等,作为我的耳目了解下情。千万不可以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可爱的是百姓指出君王的过失,可畏的是上位为难百姓。做天子的,如果有道,人们就推戴他做人主;如果无道,人们就把他废弃而不用。这真可怕啊!

扩展资料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

《贞观政要》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朕身在九重天,不能把天下的事情都了解到,因此把各位爱卿广布天下,以作为朕的耳目。不要因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于是就不留心。

朕(我)在戒备森严的宫中,看不见或听不到天下所有的事,所以把卿(你、你们)分部到各处,做为我的耳目。不要以为天下太平,国家安宁,就放松戒备心不在焉。

哦,在最高位你可能看不见天下的事,所以让你们这个为我分担一些忧愁作为我的耳目来以为我听一下的事做到四就是。太平。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的翻译
一、【原文】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贵也。”魏徵对曰:“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

谏太宗十思疏,的主题内容,和写作手法,分为几层,求答案,急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今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

求《隋书·柳辩传》翻译!
柳毅谦让地表示不敢当,只是连声答应。(钱塘君)又回头对他的哥哥说:“我方才辰刻从灵虚殿出发,巳刻到达泾阳,午刻在那边战斗,未刻回到这里。中间赶到九重天向上帝报告。上帝知道侄女的冤屈便原谅了我的过错。连对我以前的责罚也因此赦免了。可是(我)性情刚烈,走的时候来不及向您告别问候,惊扰了宫里,又冒犯了...

《庄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翻译
释义:原指仅改变形式而不改变内容。后指变化无常。薪火相传 出处:《庄子·养生主》原文:“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释义: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探骊得珠 出处:《庄子·列御寇》原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九重的造句九重的造句是什么
九重的造句有:让秋风带去我的问候,让秋菊绽放我的关怀,让秋雨诉说我的思念,让短信送上我的问候:又到九九重阳,在这个吉利的日子里,祝你开心、快乐!十里长街走马隔花见秋千,九重回廊擦肩又寻而不见,八声甘州浅唱宜珠玉山野,意动提笔赋长句七言。结构是:九(独体结构)重(独体结构)。注音...

帮帮我,翻译,谢谢
唐朝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左右的近臣说:“观察古时候的帝王,国家有兴盛有衰落,就好比有早晨就有傍晚一样,都是因为败坏自己的耳目,不知道时势政局得失,忠正的人不能言说忠言,邪心奉承的人每日讲讨好的说话,君王既然不能够知道过失,所以导致国家灭亡。我既然在最高处,不能够全部见闻天下事,因此...

“肱骨之臣”这个词出自哪个典故?
“肱骨之臣”拼音:gōng gǔ zhī chén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释义:股,大腿;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肱骨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如诸葛亮,就可...

夜宴谣的作品鉴赏
学者们既在政治和经济上划分出中唐和晚唐,却要求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风格一致,这本身就已违反了历史的逻辑。其实晚唐的诗,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此诗一开头:“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它确实不如“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那样好懂。既然题目写的是“夜宴”,那当然,这儿写的“长钗”指的就是侍姬...

翻译古文
很久后,因病辞职,(天子)下诏发给原来的奉禄回家,看病的问候的使者路上接连不断。碰到病重,天子下诏书让皇太子往问候,天子还亲身到他家,抚摩着他话语梗塞。死时,年仅四十六,天子为之痛哭。到埋葬时,追加司空官衔,赠谥号为“成”。手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石碑上写字,让他表达沉痛悼念的心意。...

《庄子·列御寇》 全文是什么?为何意?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 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 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 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寐,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 之渊也;宋王之猛...

海珠区15869938985: 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怎样翻译? -
巢毅丽英: 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对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托卿等,作为我的耳目了解下情.千万不可以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节选: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

海珠区15869938985: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 -
巢毅丽英: 【解题】 本篇是唐贞观六年(632)时,太宗与魏征等言及国家兴亡之道的一段著名言论,选自《贞观政要》卷一.太宗认为,古之帝王,兴衰不常,皆因君王高居九重,耳目为臣下蒙弊,不知政治得失所致.魏征则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喻,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畏民心而保君位之理,即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之旨. 【注释】 [1]过:过失. [2]处理忘乱:居于治世,忘却了乱世.理:即治,因避高宗李治讳而改,下文“理道”即“治道”. [3]清晏:太平安宁. [4]临深履薄: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缩表达,指为人处事谨慎自励的意思. [5]历数:朝代更替的次序.

海珠区15869938985: 贞观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文言文翻译 -
巢毅丽英: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

海珠区15869938985: 帮帮我,翻译,谢谢 -
巢毅丽英: 唐朝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左右的近臣说:“观察古时候的帝王,国家有兴盛有衰落,就好比有早晨就有傍晚一样,都是因为败坏自己的耳目,不知道时势政局得失,忠正的人不能言说忠言,邪心奉承的人每日...

海珠区15869938985: 处治是什么意思 -
巢毅丽英: 处治[chǔ zhì]释义:1、处方治病.《宋书·王微传》:“弟 僧谦 亦有才誉,为太子舍人,遇疾,微躬自处治.”2.安排;处理.《乞罢保甲札子》:“事干保甲,州县皆不得关预,管内百姓不得处治.”3.处罚;惩治.《三沙贼遁疏》:“其总兵官 卢镗 、 刘显 、 曹克新 等,乞敕该部论拟罪名,从重处治.”

海珠区15869938985: 关于康熙的名言 -
巢毅丽英: 康熙名言名句 1、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2、所以古人在孩童蒙昧无知时就开始进行教育,八岁时就入小学,十五岁时入大学,目的是为了端正他禀性、习气中已有偏差的地方,防止他被物质欲望所诱惑,开启他的聪明才智...

海珠区15869938985: 西游记孙行者车迟国斗法的{白话文}急急急急!!!!! -
巢毅丽英: 车迟国来了三个道人,号称虎力、鹿力、羊力,擅能呼风唤雨,帮助车迟国解脱旱魃.国王大喜,尊为国师,在全国独尊道教,把众佛教徒驱服道家苦役.佛教徒大多被虐而死.唐曾师徒西行到达车迟国,见五百佛教徒被道众暴力驱...

海珠区15869938985: 梦溪笔谈二则翻译 -
巢毅丽英: 《以虫治虫》【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翻译】宋神宗元丰年...

海珠区15869938985: 三国演义每回梗概,300字左右,要白话文 -
巢毅丽英: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那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