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中“精神”一篇的翻译有谁知道吗?

作者&投稿:詹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四诗品》中“悲慨”一篇的翻译~

二十四诗品 之悲概
(唐)司空图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注释————
[卷]掀起来。
[为摧]摧:折。为摧:被风摧折。
[招憩句]招:邀来。憩:休息;安慰。
[百岁句]百岁:百年光阴。如流:如流水逝去。
[富贵句]大意是:富贵化为灰烬。
[大道句]大道:天道,自然之道。日往:日益消逝。
[若为句]若为:如何,奈何。雄才:有雄心大才的人。
[壮士句]壮士,即上句所说的“雄才”。指剑:《玉篇》:“拂,出也。”拂剑,拔出剑。 [弥哀]无穷无尽的悲哀。弥:充满。
[萧萧两句]具体形容悲慨。悲慨之情如秋风凋木叶,漏雨滴苍苔,一叶叶,一点点,不尽、不止。

译文—————
大风掀起狂浪,树木也被摧折。在这痛苦得要死的时候,邀来伴我的人偏不来。
百年光阴如流水一样地逝去,一切繁华富贵,而今又安在!世道一天天地崩溃,这使得有雄才大略的人也束手无策。
壮士拔剑,仰天长叹,悲从中来!这悲愤好似秋风凋木叶,漏雨滴苍苔。


登高
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1】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几乎都是在贫困和漂泊流浪的状况中度过。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年他大约五十六岁,漂泊到夔洲一带,重阳登高,面对肃杀秋景,有感于怀,遂提笔写下这一首七律。
这一首诗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声凄凉,这就开门见山地表现了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
颔联对仗极其工整,萧萧落木,无边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寥寥几笔,就把肃杀凄凉的秋景写得气势宏大,令人触目惊心。
秋日的景色使得诗人触之生情。颈联就融合了诗人的感情:“万里悲秋”。然而又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是漂泊流浪,贫病交加。风烛残年之时,独自登高。君不见长江边高台上那一位步履蹒跚的瘦弱老人独自站着面对滔滔江水满目哀凉,这怎么不让人可怜?
尾联:艰难苦恨又增添了花白的鬓发,满腹愁绪欲借酒来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浊酒杯啊,因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怀。写到这儿,就更增添了一份沉重。
全诗风格正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很好体现。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赏析2】
这是有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是诗人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茫;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高、哀、清、白、急、回,“天高”、“沙白”、“猿啸”、“飞鸟”, 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极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景物相连,给人一种的感觉。
三、四两句写远眺之景,上句写山景,下句写江景。山上江中,往复交织,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三峡秋景图。闻落叶之“萧萧”, 用波涛之“滚滚”来形容,则见大江之无穷。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两句又多用双声叠字,读来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以上四句写景,确实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悲秋之意,却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面,而是将这种悲秋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之中。诗中所用描写的这些自然景物,既具有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季节特征,同时也饱含着诗人特殊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情。那浪滚的长江,萧萧的落木,盘旋的飞鸟,冷清的小渚,无一不起着渲染环境气氛、烘托诗人情绪的作用。这使得诗人触景生情,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了。而这种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又反过来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作者的主观感觉和景物的客观特征得到和谐统一。
五、六两句由上文写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两句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情的愁苦心情。“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是就空间方面说,即所谓“横说”;“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就时间方面说,即所谓“纵说”。两句承上启下,点出全诗主旨。在结构上,则层层送进,步步转折,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这使得蕴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便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了。
尾联两句是写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上句写自己艰苦倍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全诗就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结得悲愤深沉,而又寄慨遥深。“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作者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同时也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正是这一切“艰难苦恨”,才使他头上的白发愈来愈多,而现在又已衰年多病,独自登台,心自然更加落寞,更加痛苦了。此时正须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之故而不得不暂停饮酒,这样一来,诗人内心自然更沉郁不舒了。这种曲折顿挫的笔法,既使文势有波澜,也使感情表达更为深刻、沉痛。
这首诗对仗工稳,音调铿锵,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形象地描写了当时的景象,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这使整首诗更加感人,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这首诗流传了下来,成为有名的七言律诗。

【赏析3】
此诗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秋在长江之滨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第一联用两句来开阔眼前风景:渚清沙白,风急天高;猿啼悲哀,飞鸟回翔。围绕四周的特定环境,用“风急”带动全联,一开头就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描写了一幅精美的图画。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天”对“风”,“白”对“清”,读起来有节奏感。第二联分别描写两种印象最深的事物: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这两句虽然是登高即景,但也是化用了屈原《九歌》中两句:“袅袅(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不过把洞庭改为长江。登高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民俗,所以登高所见都是秋景。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磅礴的气势。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第三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点名题目:远离家乡的人,常常在客中感到悲秋的情绪,一生多病的人今天又独自登高台,度佳节。“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重,秋天不一定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地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无限悲愁之绪。此联的“万里”“百年”与上联“无边”“不尽”有着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病苦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第四联以倾吐自己忧郁的情怀作结束,完成了登高悲秋的主题。“艰难”是指乱离的时世。在这困苦艰难的时世中,愈觉得怨恨自己的满头白发。“潦倒”是指自己的遭遇。在流浪不定的生活中又因病停止了饮酒,悲秋就更难排遣。本来心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色、声、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时间(纵)、空间(横)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赏析4】
高华秀朗,沉郁顿挫
——杜甫《登高》诗赏析
《登高》是杜甫诗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是诗人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艺术上是很见功力的。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时当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所以说“哀”;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用字遣词都极其贴切。“天高”“沙白”“猿啸”“鸟飞”,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极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
三、四两句写远眺之景,从大处落笔,上句写山景,承首句;下句写江景,承次句。山上江中,往复交织,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三峡秋景图,深秋风大,所以闻落叶之“萧萧”;峡深流急,所以见波涛之“滚滚”。“落木”而以“无边”来形容,则见其境界之阔大;“长江”而以“不尽”来形容,则见大江之无穷。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两句又多用双声迭字,读来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以上四句写景,确实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悲秋之意,却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面,而是将这种悲愁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之中。诗中所描写的这些自然景物,既具有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季节特征,同时也饱含着诗人特殊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情。啼猿作为一种动物,本身并不具有人的感情,但在“艰难苦恨”中的诗人听来,猿啼声却充满着一种凄哀的情调。同样,那滚滚的长江,萧萧的落木,盘旋的飞鸟,冷清的小渚,也无一不起着渲染环境气氛、烘托诗人情绪的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文心雕龙•物色》),更何况眼前这一片凄凉肃杀的景色?自然更使得诗人触景生情、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了。而这种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又反过来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所以诗中的景物已不同于自然的景物,它是诗人主观化了的客观景物。在文学作品中,当景物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特殊感情的时候,当作者的主观感觉和景物的客观特征得到和谐统一的时候,它对读者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就不是一般地描摹景物的诗句所能比拟的了。
五、六两句由上文写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两句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是就空间方面说,即所谓“横说”;“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就时间方面说,即所谓“纵说”。两句承上启下,点出全诗主旨。在结构上,则层层递进,步步转折,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乙编卷十五)作客登台,已有游子思乡之意,加上万里漂泊,百年多病,则孤零悲苦之情便得到更进一层的描写。秋风萧瑟,已令人触景生哀,更何况又值垂暮之年抱病登台呢?由于采用了这种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蕴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便更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了。深厚的感情,来自丰富的生活,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
尾联两句是写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全诗就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结得悲愤深沉,而又寄慨遥深。“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作者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同时也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正是这一切“艰难苦恨”,才使他头上的白发愈来愈多,而现在又已衰年多病,独自登台,心情自然更加落寞,更加痛苦了。此时正须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之故而不得不暂停饮酒,这样一来,诗人内心自然更沉郁不舒了。这种曲折顿挫的笔法,既使文势有波澜,也使感情表达更为深刻、沉痛。
杜甫自己曾说过:“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登高》确实是这样一首精于诗律的好诗,历来备享盛誉。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即胡应麟所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薮•内编》卷五),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不仅对得自然、工整,而且还用了一句中自相对偶的当句对法,(如以“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尾联两句虽不全对,但句法布局却极整齐。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珠走泉流而又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是所谓“诗之媒”;后四句抒情,是所谓“诗之胚”。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含蓄 Hanxu (Pregnant)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忽忽浮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To paper not a word explicit committed,
The romantic charm already transmitted.
Not self-related things to utter,
But an unbearable urge to suffer,
As up and down one is guided
By the Almighty in one's mind.
Like through the strainer exuding the wine;
And Autumn flowers holding back their shine.
In space float particles of a fume;
Boundless here an expanse of spume.
Shallow, profound; engaged, disengaged;
Thousands into the Oneness integrated.

精神

欲反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注:他本作“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精神”就是说诗境的描写必须体现出对象旺盛的生命活力,事物的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变化。首二句颇难解,其实是一种形容性的分析,说的是精神蕴藏于内而显于外,是永远无穷无尽的,故欲返之于内而求之则愈觉不尽,心与之相期则自然而来。三四两句是以清澈见底的流水和含苞欲放的花朵,比喻事物栩栩如生的生气和活力,现出其饱满的精神状态。中四句进一步以情景交融的境界来描写“精神”特色,“青春鹦鹉,杨柳楼台”,都是写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而“碧山人来,清酒满杯”,则突现出隐居幽人兴致勃勃的生动神态。后四句则直接点出“精神”一品的要害是在“生气远出,不著死灰’”,而这种诗歌境界又是十分自然的,绝非矫揉造作得来,它是一种再造的“自然”,是不可能人为裁度的。此与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之“气韵生动”颇为相似,可以谢灵运之《登池上楼》中所写“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代表。
http://www.studa.net/gudai/051015/20051015146-2.html


续诗品二十四诗品与续诗品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二十四诗品"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关注诗歌的风格特点。这个理论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等二十四个类别,强调诗歌创作应追求冲淡而深远的意境。它侧重于诗歌成品的美学特质,是评价和理解诗人创作风格的重要参考。然而,清代文人袁枚的《续诗品》则开辟了新的视角...

诗品二十四则·缜密_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一、《二十四诗品》中的“真”:真实、真切、真性情 “真”在《二十四诗品》中共出现了十一次,分别是《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纤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高古》“畸人乘真”,《洗炼》“乘月返真”,《劲健》“饮真茹强”,《自然》“真与不夺”,《含蓄》“是有真宰”...

二十四诗品作者是谁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篇关于诗歌境界的散文,该文生动地比喻了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所创作出的诗句,由此形成了一种诗歌品评体系,被后来的文人称为“诗品”。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政治和文化界都有非常的影响力,被誉为“文罗万象、精明绝伦”。二十四诗品中的“以...

吕洞宾写的《二十四诗品》好在哪里?
这首诗的主旨就是要告诉人们不要贪恋女色、沉溺女色。女色看似诱人,却也是毁人的。吕洞宾精于养生,可以说这首诗是最男人最好的《警世》。这是劝男人们不要贪恋女色。字面的意思是,别看漂亮女人身体酥软,她的腰间却好像带着一把杀人的斧头。虽然没有看到好色男人的人头落地,但他会在不知不觉中被...

美到极致——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犹如一幅幅精美的诗画,将诗歌的极致美感展现在我们眼前。每一品都如同一曲独特的乐章,揭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些诗品的魅力:典雅——犹如不着一字的书法,却流淌着无尽的风流韵味,真宰如渌满酒,每一滴都蕴含着深沉的韵味。含蓄——流水...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如何构建诗歌意境的美学体系?
总的来说,《二十四诗品》以精炼的文字构建了诗歌的宏伟大厦,展示了艺术的广阔天地,既是诗歌理论的巅峰,也是艺术哲学的瑰宝。每一品都像是一个全息图像,包含了有无、虚实、主客的和谐统一,以及丰富无比的“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超诣”与“豪放”只是其众多精妙篇章的两个代表,这部作品...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全文是什么?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编著的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译文: 1、雄浑: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追求雄...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著,其作者是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著,其作者是司空图。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他的二十四诗品以四言韵语的形式,对诗歌创作中的风格、意境、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成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篇章。在《二十四诗品》中,司空图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

《二十四诗品》的诗品原文是什么?
《二十四诗品》原文摘录下: 《二十四诗品》 唐· 司空图 诗品原文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

《二十四诗品》,美出二十四种境界
《二十四诗品》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汉族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并将其分类生发出二十四种美学境界。本书文字不多,妙语连珠,琅琅上口,将其本身当作诗作,也不为过。 1.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

城区13254134766: 《二十四诗品》中“精神”一篇的翻译有谁知道吗? -
潭寇依洁: 精神 欲反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注:他本作“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精神”就是说诗境的描写必须体现出对象旺盛的生命活力,事物的生生不...

城区13254134766: 《二十四诗品》全文翻译 -
潭寇依洁: 大风掀起狂浪,树木也被摧折.在这痛苦得要死的时候,邀来伴我的人偏不来. 百年光阴如流水一样地逝去,一切繁华富贵,而今又安在!世道一天天地崩溃,这使得有雄才大略的人也束手无策. 壮士拔剑,仰天长叹,悲从中来!这悲愤好似秋风凋木叶,漏雨滴苍苔.

城区13254134766: 奇花初胎是什么意思 -
潭寇依洁: 枝头花朵含苞欲放之初,生气饱满,朗艳新奇,喻精气内蕴,出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十三—精神篇.

城区13254134766: 求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翻译和评论! -
潭寇依洁: 翻译和评论加在一起太多贴不下,放上网址~~希望能帮到您!~~O(∩_∩)O~ http://www.studa.net/gudai/051015/20051015393.html《二十四诗品》绎意(上) http://www.studa.net/gudai/051015/20051015146.html《二十四诗品》绎意(下)

城区13254134766: 二十四诗品什么意思 -
潭寇依洁: 司空图归纳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十九、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 适苦欲死,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岁月如流,人生如梦,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烟云.宇宙的变化,世道的沉沦,即使你是雄杰之才,又能怎么样呢?纵然有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力能扛鼎的超人武艺.也只能抚剑叹息,浩然弥哀.)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浩然弥哀. 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城区13254134766: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什么意思哦,我看不出个味儿来 -
潭寇依洁: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司空图的《二十四...

城区13254134766: 《二十四诗品》中“含蓄”一篇的翻译
潭寇依洁: 含蓄 Hanxu (Pregnant)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忽忽浮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To paper not a word explicit committed, The romantic charm already transmitted. ...

城区13254134766: “二十四诗品”是什么? -
潭寇依洁: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备具①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①他本皆作“具备”.【冲澹】素处以默,妙机...

城区13254134766: 求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之雄浑,豪放的翻译 -
潭寇依洁: 有大用之才的人外面看上去有病,身体内充满真气,从虚弱到浑厚,保持健康的心态和雄才伟略,一切都在掌握中,云啊风啊都不放在眼里,超出想象,又不离方圆,不勉强得来,就能无穷无尽.

城区13254134766: 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的翻译 -
潭寇依洁: 20 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形容”一品重在说明诗境之描写应以传神为高,而不以形似为妙.传神之关键则在自然而有生气...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