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里的缠丝劲

作者&投稿:鄹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是怎么回事?~

一、太极拳缠丝劲的形成
太极拳行功时,不仅和一般内功拳相同,要引导内气在肢体中不停顿地收放运转,还要使肢体不停顿地做屈伸进退的螺旋缠绕运动,二者结合,就形成了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换句话说,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以内气的运转为动力,肢体做螺旋屈伸进退的太极拳特有的一种劲。太极拳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是太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重要标志之一。陈鑫说:“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而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太极拳图画讲义》第33页)又说:“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陈氏太极拳图说》第68页)
内气,我国传统医学称之为真气或元气,在陈鑫的著作里,多称之谓中气或丹田气。它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物质,不是呼吸的空气。内气充沛,则身强力壮;内气不足,则体弱力薄;内气消失,则生命终止。练习太极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植和运用内气。关于内气的产生、贮存和运转,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主要论点是:“周身元气皆出于肾”,“丹田为全体之气归宿处”,“命门为气所出入之门”,“气行骨中,充于肌肤”,“往外发者皆发于丹田,向里收者皆收于丹田”。概括起来,就是:气生于肾,贮于丹田,出入于命门,顺骨而行,充于肌肤,发于丹田复归于丹田。
  划弧转圈和螺旋形的屈伸进退,是太极拳在外形上的特点。太极拳行功时,手足和身躯都不停顿地划弧和转圈。有的是顺时针转,有的是逆时针转;有的向前转,有的向后转;有的转正圆,有的转斜圆,有的转椭圆,有的还是像古太极图的转圈。并且,在手足伸缩进退的同时,既要有以肩肘胯膝为轴作弧形运转的大圈,又要有以股肱骨骼为轴做正反缠绕的小圈。后者是太极拳缠丝劲的表现形式,尤为重要。
  太极拳缠丝劲是内气收放运转同肢体螺旋形屈伸进退的结合。只有内气的收放运转,而无肢体的螺旋形屈伸进退,或者只有肢体的螺旋形屈伸进退而无内气的收放运转,都不能构成太极拳的缠丝劲。

  二、太极拳缠丝劲的分类
区分太极拳缠丝劲,常见的方法,是分为顺缠和逆缠,就是:小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小趾侧向足心旋裹叫顺缠。大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大趾侧向足心旋裹叫逆缠。这种方法,没有同内气的收放结合起来,显得过于简单。陈鑫在《太极拳图画讲义》中,把缠丝劲分为十二种,就是:“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则显得过于繁琐。根据太极拳缠丝劲的内涵和特点,把它区分为出劲顺缠、收劲顺缠、出劲逆缠、收劲逆缠四种缠丝法,比较容易掌握。
①出劲顺缠。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后,绕臂斜缠而下,从尺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顺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前裆向外,过胯向后,绕腿斜缠而下,经内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顺缠。
②收劲顺缠。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从桡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顺缠。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后,经外踝,统腿斜缠而上,过胯,由后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顺缠。
③出劲逆缠。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前,绕臂斜缠而下,从桡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逆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后裆向外,过胯向前,绕腿斜缠而下,经外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逆缠。 ④收劲逆缠。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经尺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逆缠。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后,经内踝,绕腿纠缠而上,过胯,由前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逆缠。

  三、太极拳缠丝劲的功能
在医疗保健方面,以内气运转为内容的缠丝法,有利于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锻炼肌肤、骨骼和关节。出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阴和足三阳经气,收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阳和足三阴经气。手足每转一圈,十二经和任督二脉都得到疏导。《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疏通了,脏腑机能就可加强,肌肤、骨骼和关节就可能得到濡养。缠丝法的划圈旋转与通常的手足屈伸相比,能使更多的肌肤、骨骼和关节参与活动,也有利于提高肌肤张弛的机能,增强骨骼和关节的柔韧性。
在技击竞赛方面,缠丝劲是太极拳各种技击方法的基础。太极拳主张因势利导,借力打人。与人交接时,肢体螺旋形的屈伸进退,能够避免同对方来力顶抗,化减来力强度,便于利用力学原理适当加力,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力的方向,动摇对方身体重心,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缠丝劲的沾连法,还能够沾连住对方的肢体,使其不易脱离。陈鑫说:“拳中必用缠丝者,沾连之法全在于此,引进之法亦在于此。”又说:“唯以柔软缠丝法接之,未沾住人身则已……如既沾住,则吾以缠丝法捻住其皮肉,缠而绕之,沾之,连之,粘之,随之,令其进不得进,进则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则恐我击搏,故不敢硬离去。此缠丝劲之在拳中最为紧要妙诀也。”
缠丝劲还是技击爆发力的基础。身躯和四肢的缠丝法,可以使内气的收放运转畅通无阻;可以使全身劲力以腰脊为枢纽节节贯串,达于手足;可以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灵活性提高,稳定性加强;可以使全身肌肉一部分充分松弛,另一部分充分紧缩,增强肌肉的伸缩机能。因而当技击发放时,内气自丹田猝发,肌肉张弛倏然一转,就可做到动力完整,爆发力增强。

  四、练习缠丝劲应注意事项
太极拳缠丝法要求周身内外密切协调,需要经过长期练习才能掌握。开始,应着重练习一手或一足的缠法,在意念的引导下,一只胳膊或一条腿缓缓屈伸旋转,做顺逆出收的缠丝。一手一足有了体会,再练习两手或两足的同时缠丝,或者练习身体一侧手足的同时缠丝。如此,逐步掌握各个部位的缠丝法,周身缠丝就自然形成。
在练习太极拳缠丝劲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贵用意,尚行气,戒用力。太极拳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气不重力。练习和运用缠丝劲,首要是培植和运用内气。要用意念引导内气在肢体中做螺旋形循环运转。有少许的意念就行,不要强缠硬扭。如果过分注意外形的缠扭,则易导致气血滞涩,促使肌肉、关节甚至内脏受损。应像陈鑫说的“轻轻运行,徐徐停止,意念运以微细,毋使波澜忽兴。”
②腰为枢纽;手足相随。缠丝劲以腰脊命门穴为枢纽,上通手指,下通足趾。行功时,身体同侧手足的缠法一般相同;右手如是顺缠,右足一般也是顺缠;右手如是逆缠,右足一般也是逆缠。左侧手足也如此。比如“白鹅亮翅”式,右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顺缠转为出劲逆缠,左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逆缠转为出劲顺缠。陈鑫曾说:“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又说:“上面手如何运,下面足如何运。”“中间胸腰随手足运,上下一气贯通。”
③顺逆出入,循环无间。太极拳行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手足运动,要划圈旋转,不走直线,不走回头路。缠丝劲从顺到逆,从逆到顺,从收到出,从出到收,循环无间。下半圈如是顺缠,上半圈则是逆缠;下半圈如是收劲,上半圈则是出劲,反过来也是如此。并且从始至终,缠丝劲一刻也不能丢失。陈鑫诗云:“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④吸蓄呼发,纯任自然。人的呼吸对内气的运转和缠丝劲的收放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吸气可以引导内气从手足四梢向丹田回收,此时多为收劲缠丝;呼气可以引导内气从丹田外发通向手足,此时多为出劲缠丝。但是,初学太极拳的人,首先要注意呼吸自然。开始,只要做到每一动作的起点是吸气、落点是呼气就行了,在拳势运行的中间过程,呼吸要纯任自然。随着功夫的增长,缠丝法与呼吸就会逐步协调起来。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劲法术语之一,是一种支配肢体作螺旋式的缠绕进退的力,亦名"螺旋劲"。《陈鑫太极拳类分类语录》:"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此劲皆由心中发,股肱表面似丝缠。"缠丝劲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躯干是旋腰转脊,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缠丝劲分为顺缠逆缠两种。上肢顺缠是掌心由内往外翻,其中多含棚劲;上肢逆缠是掌心由外往内翻,其中多含捋劲。下肢顺缠指"膝盖由裆内侧往前转外向下斜缠,或由档外侧往后转内向上斜缠";下肢逆缠指"膝盖由裆外侧往前转内向上斜缠,或由裆内侧往后转外向下斜缠"。
太极拳缠丝劲,是呈螺旋形,始于内、形于外的一种劲别。螺旋劲始于内而形于外,然后达于肌肤毫毛之上。此劲是因平时练习太极拳皆以螺旋缠丝旋转为核心所得到的。始而不觉,久而渐现,其劲始于脚、行于腿,通脊背,越两小臂达于梢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之则能形成自然规律,举手投足无须再加思考,则自然能随心所欲,渐阶神明。故与人交手时,此劲能自然行于肌肤毫毛之上,顺而引之,逆而击之,敌来化之,即化即打,纯是心起劲达,而不知身之为已,已之为身,不知威力从何而来。如明白此劲,并转化为实际能力,非下很大功夫不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揣摸、体会,才能渐而知之。缠丝劲的类别有内缠、外缠、上缠、下缠、左缠、右缠、大缠、小缠、顺缠、逆缠、进缠、退缠、正缠、侧缠、平缠、 立缠,百般缠绕,环环相扣,端端互生。总之,是以中气贯于其间。而引即是进,进即是引,此皆是阴阳循环,正反转化的道理。缠丝劲是周身上下内外一动皆以螺旋形旋转,始发于内、后形于外的内劲。此劲既不可太柔,也不可太刚。过柔,则不适应于交手作战,纯属软手,软手则不能接物应敌;过刚,则转动不灵,死板呆滞,不能随机应变,徒受敌制。所以,应择其中而已,即刚柔相济,虚实相兼。其周身规矩,顶劲领起,脖项自然悬直,腰劲下塌,平心静气,两腿虚实分明,周身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支撑八面。行动练拳,静若处女,注内不注外,切不可外带张狂之气。表面观之应是一片悠闲神情,大雅风范。至于接手应变如何,权衡皆本于心,拳来顺应自然,进退、缓急、轻重,则随机应变,本着太极阴阳对称,不偏不倚之理,一开一合自有妙用,何须再论招势。
缠丝劲表现在太极拳套路演练中的形象,是一个立体空间螺旋形(亦称孤形)缠丝运动路线图。若从单招看来,因中间有间断,似乎不算复杂;若从太极起势到太极的完整路线图来看,那是无始无终,无端无倪,相互穿插,相互交错,如丝偻,如云烟,袅袅娜娜,仪态万千,千象共生。这个惟妙惟肖的立体空间螺旋缠丝路线图,太和元气缠丝劲贯穿其始终并鼓荡不已,如兵家的天门阵、八卦图,扑朔迷离,这才是真正的太极图。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用阴阳二鱼所表达的太极图,只不过是古人对太极阴阳相等、对立统一、阴阳互依、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哲理的抽象理性概括罢了。这个立体空间螺旋缠丝路线图,才是真正提示和表达了缠丝劲的奥妙。

螺旋形的动作,由内往外转而向前进是《顺缠》,由外往内转而向后退的是《逆缠》,因之缠丝劲在基本上分为《顺逆缠丝》。在整套拳架中的每一手动作,都是由这顺逆两种缠丝劲,错综复杂地变化著;因为各手的动作动度不一和方位的不同,而分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缠、小缠;进缠、退缠等五对,这是根据陈鑫的分类。《缠丝劲》的分类虽有多种,但除上述的顺逆缠有关缠丝的实质外,其余的分类不过是依照拳势而形成的,在方位大小上说起来有这些分类而已。

陈鑫说:「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的法门也,不明此理,及不明拳。」中气就是平素练习拳架锻鍊出来的内劲,内劲发源於丹田,动则劲由丹田而发,静则劲归入丹田。由内而外的《顺缠》,内劲随著动作运转缠绕到四梢(两手尖与两足尖),由外而内的《逆缠》,内劲又随著动作循原路运转而归入丹田。《顺缠》大部是蕴藏於棚劲之内,是属於呼气、发放;《逆缠》大部是蕴藏於履劲之内,是数於吸气、蓄放。

太极拳於对敌时,搭到敌方能够随屈就伸,能够避实就虚,微微转动,随化随发,以及有一种绞来绞去的劲,拿住对方不能转动,进不得进,退不得退,都是缠丝劲的妙用。陈鑫说:「要拳《缠丝劲》作何用?盖硬与人直接者则人易躲闪,易离去,惟以柔接之,则人易其柔软而心不惧,心不惧故不躲闪,惟以其柔软缠丝法接之,未黏住人身则已,如黏住人身,则人不能躲闪;躲则以手跟之,如漆胶黏硬物,物自不能躲闪,离则以缠法缠绕其肱,如蜘蛛以丝缠蝇,又如已上之螺丝,欲硬拔去不得。故未黏住人之肱则已,如既黏住,则吾以缠丝法捻住其肉,当缠而绕之、沾之、连之、黏之、随之,令其进不得进,进则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则恐我击搏,故不敢硬离去。此缠丝劲之在拳中最要紧要妙诀也。」

由此可知缠丝劲的奇妙,至於操练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每一个动作中,除走弧线的圆形外,四肢和身体各部都像螺丝般的旋转著,形成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等无数的圈;做起来是非常错综复杂,非笔墨所能尽述。至缠丝内劲的运行,如陈鑫所举《懒扎衣》右手例:「由心发起,过右乳,越中府(手太阴肺经穴,在乳上第三穴与第四穴之间。)逾青灵(手少阴心经穴,在肘上三寸许。)冲少海(手少阴心经穴,在肘后五分处。)经灵道(手少阴心经穴,在掌后一寸半处。)渡列缺(手少阴心经穴,在腕侧一寸半处。)至中冲(手厥阴心胞络经穴,在中指尖端。)少冲(手少阴心经穴,在小指内侧。)少商(手太阴肺经穴,在大指端内侧。)诸穴止。」是由内向外转翻的顺缠丝劲,上述经过各穴,亦不过说一大概,实际操练起来是视功夫的浅深,由粗而细一层深一层,所谓沿路缠绵,极其细致。

《缠丝劲》在基本实质上分为《顺缠》和《逆缠》,手足的配合是一致的,就是右手顺缠,则右足亦为顺缠,如果手是逆缠,则下面的足亦是逆缠。因之在全套拳架动作中,随著缠丝劲变化复杂,但是手足的缠丝,总是一顺一逆,或是双顺,或是双逆,只有此三种情形,但是此三种缠丝,在全套拳架中不断地错综复杂变化著,绞来绞去的运转,连贯地缠绕著。右手与右足和左手与左足的缠丝必须要分别上下相顺,不容相逆;如果发现了相逆,那劲道就别扭不顺,这是检查走架是否正确的最好的方法和标准。

手足顺逆缠丝劲的辨别,最简明的标准是,手心向外转向上是《顺缠》,手心向内转向下是《逆缠》,这是手的顺逆缠丝;膝盖往外转为顺缠,膝盖往内转为逆缠,这是足的顺逆缠丝。走架时手足缠丝的运行,以《运手》为例如下:

由单鞭接演运手,假定面向南,右手从西收至右乳,顺转而上,复运至西转一圈,右足收至左足边;左手即从东起,下转半圈,手到左乳边,不停,左手即由左乳上而顺转半圈至东方,是时左足向东开一步;右手即再从西向收回到右乳边,下面右足随右手下转半圈,收到左足边;右手到西,左手即到左乳边,左手运到东,右手即收到右乳边;左足向东慢弯开步到东,右足即由下转收到左足边;如是左足向东开三步,右足随之跟三步。关於缠丝劲是双顺转双逆的缠丝,并且是左右、上下和略向里外的双顺双逆缠丝,成一个立体圈。缠丝劲的运行,手是前半圈是由腋里边向外斜缠到指,后半圈是由运出回来自外斜缠到腋下;足则前半圈由腿根内向外缠到趾,回来自外向里缠至腿根。

《缠丝劲》的运行,陈鑫在他的著作中是以经络穴位来说明,可见对於人体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流转有很大的益处,可以达到增强体魄和强健体质的目的,至於技击方面,可以提高缠绕粘随,引进落空的技巧。

初学时对於缠丝的转圈幅度要大,练习日久后转圈可视功力逐渐收小,小至没圈;所谓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没圈,所谓没圈,仍有圈意。是由极小的圈练到外形上看不出有圈,是只有圈的意思而没有圈的形式,是由有形而归於无迹的境界,这种境界只有下苦功长时锻鍊才能做到。

太极拳必须运劲如缠丝,或者说运劲如抽丝。这两种形象的比方都是说,运劲的形象如螺旋。同时这种螺旋又必须走弧线,尤如子弹通过枪膛时的来复线后,当它运动於空间时,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转,又有抛物线的运动路线。太极拳的缠丝劲就要具有这种形象。

前面已经说明了运动必须如缠丝的意义,那麼在实际运动中应如何进行呢?说来极平凡而简单,就是在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下,动作时掌心由内而外翻出或由外而内翻,使之形成太极图的现象。同时由於掌心内外翻转表现在上肢是《旋挽转膀》,表现在下肢则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身躯则是《旋腰转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这是太极拳必须做到的要求。因此拳谱中特别提出练拳时,不论是开展的开放或紧凑的收敛,都不可须臾离开「翻转掌心」和「旋晚转膀」的太极劲。这犹如地球环绕太阳运转走弧线,同时地球本身还自转一样。所以太极拳不是平面的一个圈,而是立体的螺旋上升。

(一)缠丝劲的形体训练

“缠丝劲”的形体训练,是指肢体各部位在太极拳运动中得以“螺旋形”地缠绕锻炼。正如拳谚所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动走螺旋。”同时也说明了太极拳的“以形导气”阶段必须借助肢体外形的螺旋缠绕,来带动身体内部气机的运行与聚合。如此,才能渐悟“缠丝劲”的意义和内涵。躯体缠丝运动规律,可分三种表现形式。

1.躯干部位:以身躯正中为轴线(上通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一线贯串,即中气之通道),腰为主要动力,以“套腰劲、花腰劲、螺旋腰劲”为训练方法,同时旋脊转腰,胸腰折叠蛹动和以胸腰运化。

2.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为轴线(以中气贯串),双肩对拉拔长,松开似脱,互为催领,互相传递。同时旋腕转膀,促使肱骨旋动,尺桡二骨拧擦翻转,双手做顺缠与逆缠,双肘松垂随之同步旋转。

3.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以中气贯串)为轴线,双胯同时松开,争横前绻里合,裆劲撑圆,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双足缠丝法,有了体会后再练两手足和两臂腿的同步缠法,及其身体一侧的同步缠法,逐步掌握身体各部和整体的缠法。在其缠绕的运动中,必须细心地体会揣摩“筋骨的对拉拔长,关节的接骨斗榫”,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顺而又敏捷的状态下,进行自然的缠绕旋转。在一动无有不动之中,一动即缠,一运即缠。

对形体缠丝的总要求是:从腰部缠至四梢,再从四梢缠绕回腰间,循环往复。其紧要者在于腰、肩、胯必须旋转一致,互为传递并相合相随。

(二)内缠外绕 互为里表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较为难练,难就难在功夫,犹难者,长久功夫。陈式太极拳有一个大原则,讲究处处皆有阴阳开合,随处皆有圈。可见,周身缠丝运动应当始终在“中气”贯串下协调一致、和谐完整。尤其要注意的是,气由精变,由弱而壮,生于肾,养于丹田,发于丹田,出入于命门,顺脊而行,循经走脉,充于肌肤缠绕运行,复归丹田之中。正如冯志强老师说:“心为一身之主,腹为内气之源,腰为发劲之机,胸为运化之府,脊为督气之径,肢为运动之道。其主要者,即气不离丹田。”为此,在缠丝劲训练中要加强内气的凝聚能力,注意气息的潜转与运行。其气由肾而发,自后而前,由裆中过来,冲长强(穴)顺脊而直上,注意腧口纳气,必须松胯圆裆,下闭谷道,气方不往下泄。气升于顶,由百会穴进入泥丸下降,随着两肩一松,双肘一垂,膻中穴微内涵,两肋一束,乘其合腹,气归于丹田。同时腰劲向下松串,内劲除头顶悬外,浑身之劲要全部松人脚底,以助脚底之劲上翻传导。由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使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都寓于心腹之内,使气势开之则其大无处,合之则退藏隐密,其根本要义在于“气由精生,劲由气化,劲与神合,潜藏于丹田深处,变化于瞬息无形之间。不使用时浩然长存,静若处女,一旦运用,抖然勃发,神形并茂,随心所欲”。 “缠丝劲”的运用通过缠丝劲的内缠外绕,体内气息与肢体上起到了相应的变化,最主要的是身体内部气机潜转与运聚能力增强,促进肢体生长出一种灵活而又沉稳、沾粘性极强的掤劲。其劲不但韧性极佳而且弹性极强,尤其是运用推手较技中,即可权衡彼来劲之大小与长短,准确把握对方劲力之方向,角度,任凭对方变化神奇,皆能随人所动乘势而缠,缠得人背人不能不背,使对方双脚如踩在球上而站立不稳。另外,缠丝劲在运用中能使自身由背转顺,我守我疆,触处成圆,容易找敌方的边沿与背势,在无意中形成不拿而自拿和反拿敌方之效果。

陈式太极拳在推手较技中讲究:上肢虚拢,下盘稳固,中间灵活。为此,借敌方来劲,虚拢诈诱,引入阵内,运用缠法,缠其梢节,制其中节,摧其根节。换句话来说,把握敌方旧劲已去新劲未生之机,随招就势制敌方肩部,令其出劲从手返回肩部,使肩部顺其背串下,把腰劲串死,再令其腰劲经后腿部串至脚跟,使敌方重心腿加重不得转换,胸腰不得运化,内劲受阻发滞,前腿空虚,令敌欲退不可,欲进不能,只得俯首听命。在推手较技中称此劲为“拿劲”,属于慢劲之范畴,不是功夫深厚者很难做到。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在制住敌方根节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施用弹抖之势,击得敌方头晕目眩,阴阳倒转,精神失调,前(阴)劲升,后(阳)劲降的速度加快(陈式太极拳要求前降后升),令敌莫名其妙,拔根腾空跌出。拳论中讲:“气洪浓,势峥嵘,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忽然身依气,气依形,劈雷交加心火动,上下左右辨体形。”为此,必须细心揣摩,体会时机,使缠丝劲诸法随心意而动,利用自身优势,意在人先,后发先至,乘势所缠,随动所缠,即引即缠,即进即缠,身挨何处何处合劲,用惊颤弹抖螺旋劲,惊空敌方心意,令其心悸。综上所论,即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奥妙所在。所以前人所论“不明缠丝劲即不明拳”即是此意。

你的问法,就说明有问题
手上的缠丝,腿上的缠丝和身上的缠丝怎么练?缠丝劲不是分开练得。应该说劲也不是说分开练得,老人们都说,恩,你得住个 “劲”。没有说,你手上有缠丝劲,腿上还没有,如果这样说,就是很含蓄地否认你,实际说你没有得住这个劲。
咱们先分析啥是劲?然后再分析啥是缠丝劲,再谈咋练,好吧。
劲和力的区别是啥?
力分大和小,劲分整和散。
力来自于肌肉,劲发自于筋骨。
力是局部的,劲是结构性的。
力都是直的,劲都是弧形,(才)可以回转。
大家都知道,用劲而不用力,练活劲不练死力。因为从这个方面讲劲和力是相互排斥的,筋骨带精神-紧,肌肉放松,就是筋肉分离。明白了这点,就具备了练劲的前提。
劲是结构性的,咋解释那?还是要举实例,讲一大堆原理,不给你个模子,还是纸上谈兵。
劲分为几类,(由简到繁-由基础到高级)
线型:
抽丝劲-缠丝劲-螺旋劲
片型:
螺旋劲-鞭子劲-弹抖劲-崩炸劲
立体
崩炸劲-弧形劲-圆形劲-混元劲

好,前面我们基本树立劲的概念,现在讲讲劲的练法,得法。
咋练那?咋得“劲”?
劲的源头从外家看在腰(其实是偏向臀胯),内家讲丹田。
发于手,要源于腰(丹田);发于脚,要源于腰(丹田),等等。(老话说的好:“。。。诸病,比于腰腿求之。。。”)
这时候,我们引入劲路的概念,劲咋走的?
老话:“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腕,以腕催指,(关)节贯通,(向下一样)”
咋催?
旋、转
手和臂内旋、外旋,肩和腰内旋、外旋、胯和大腿内旋、外旋,小腿和脚内旋、外旋。平时没事的时候,旋肩转跨,摩肩擦踵,多练练。手内外旋转要到位。外旋要小指翻天-小指指向天,内旋要掌心朝天。
注:翻天是小指指向天的过程,描述了到翻天的劲路。很多人看拳谱老想邪乎,呵呵。
好,现在正式谈缠丝劲的练法。

先站着练!

先自丹田发动,扭腰-转跨向左,
左缠丝至极致(像麻花一样缠到极致),阐开就会自然胯右转开始右缠丝,如此左右循环。前后也一样,试一下,练练,悟一下。别急着往下看。
注:到极致,是为了伸筋拔骨,揉搓内脏,所以要慢一点。切记,切记!!!!
腰的缠丝有了,自然会带动肩,左缠丝,左肩外旋,右肩内旋,臂手同样。
腿脚缠丝做到极致就是坐盘,身体转180度,到极致,复杂了,说起来太累。

然后再走着练。练协调性。

等左右手,左右肩,合住了,再练练拳

另外,说点心得,心得啊。
脑子里想透,待有空间想象能力,睡觉前脑子里想一遍拳。再聊QQ:52545460

给你来几个视频吧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jWCs5w5u_A/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wPRezVyT6g/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JzwOnWOh8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fFterCVCDI/
这里面全是将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也有讲缠丝劲

最好还是请教当地的老师,跟着他们撑的话可以更好的掌握太极功夫,也可以少受伤

你看懂了太极拳论,按照太极拳论介绍的方法去练自然就懂什么是缠丝劲了。


太极拳的由来
十六世陈鑫,字品三,他感到陈氏拳术历代均以口传为主,文字著作很少,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发愤著书立说,用12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读书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是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一篇。此外,...

太极拳真的很厉害吗
拳经所谓“一松百松,柔若百折若无骨”,百骸舒泰,气血畅通,神清骨爽,久之则内劲增长,最后将能生出极柔软化为极坚刚的松沉柔弹之内力,达到太极拳技能的上乘境界。练到此境界太极才能以静御动后发制人之惊人速度力量。现在练太极的多如牛毛,成事的少如凤毛麟角,很多太极练家子理论多于实践,...

八级拳的攻防技法要求是什么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1.八极拳发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发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发力过程的形象说法。...

太极拳问题:目前能随便学到的最适合实战格斗的最强太极拳是哪种?
时间长了就有了攻防的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天赋好的话一年)就可以练老架二路(俗称炮拳)因动作刚猛,招招要求发劲,且多为进攻,故有属阳之说.每天练一遍一路和二路.阴阳结合更能起到健身养生的作用.加上些桩功及推手的练习(也是陈氏太极拳里的东西)等熟练掌握时就具有极强的实战能力.太极拳...

求八极拳的站桩,最好有图片演示。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崩、撼、突击。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八极拳”怎么学?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1.一是劲整力猛、暴烈突然。由于八极拳的发力是整体发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发出的,且各个部位...

八极拳的套路招式
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

洪传陈式太极拳的拳理简介
一是指“劲”,即通过螺旋运动的顺、逆缠法互变,持久锻炼自然产生的一种劲,就是“缠丝劲”,也就是一般说的内劲。运用这种劲贯穿于各种手法便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二是指手法的八法。 掤法是用以迎接对方手的着法。由于对方进攻的手可以来自四面八方,所以洪式的 法有正、反。主要以...

八极拳是内家拳吗
八极:外家拳。练六种力道:顶、抱、单、提、挎、缠。问题八:八极拳,咏春拳分别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 八极拳属内家拳,因为八极拳有成熟的内劲锻炼和施展方法,像站桩,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擤气,震脚等等 咏春是外家拳 问题九:八极拳格斗是不是很厉害? 50分 很厉害。八极拳...

关于“太极”的知识
陈王廷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法的协调动作,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这对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拳术技巧,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2.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极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经络是指布满人体内的气血通路。经络发源于脏腑,布流于肢体,...

利川市17122492443: 太极拳的缠丝劲是什么意思 -
展贞脑血: 缠丝劲就是螺旋劲其劲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缠绕于臂而形于手指同时缠丝有体现了太极缓慢匀速的特点顺缠就是小指往里翻至手心向上多用于棚劲逆缠与其相反多用于捋劲至于虚灵境界要经过多年的苦练才能得到就是练拳入静后天返先天这只有靠自己在先天境界中去体会了

利川市17122492443: 什么是缠丝劲 -
展贞脑血: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劲法术语之一,是一种支配肢体作螺旋式的缠绕进退的力,亦名"螺旋劲"."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此劲皆由心中发,股肱表面似丝缠."缠丝劲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躯干是旋腰转脊,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缠丝劲分为顺缠逆缠两种.上肢顺缠是掌心由内往外翻,其中多含棚劲;上肢逆缠是掌心由外往内翻,其中多含捋劲.下肢顺缠指"膝盖由裆内侧往前转外向下斜缠,或由档外侧往后转内向上斜缠";下肢逆缠指"膝盖由裆外侧往前转内向上斜缠,或由裆内侧往后转外向下斜缠".

利川市17122492443: 什么是缠丝拳? -
展贞脑血: 据我老师说,缠丝拳是武当拳法流入四川后,与四川当地武术有机结合,逐渐形成的一种以螺旋缠绕、引进落空、避实就虚、借力打力为法门的内功搏击武术,也称缠闭拳.因其注重先化开敌人攻击而后巧妙的借势后发,故江湖上亦尊之为化门...

利川市17122492443: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如何练? -
展贞脑血: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又叫“缠丝功”,是陈式太极拳运动内缠外绕相结合的总称,也是陈式太极拳的灵魂所在.陈式太极拳“缠绕”一词,是由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在《拳经总歌》中首次提到;其中“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利川市17122492443: 何谓太极的寸劲、缠丝劲与螺旋劲? -
展贞脑血: 太极拳,缠法也,行中气之法门,不明此理,既不明此拳. 有人把螺旋运动轨迹的劲路统称为缠丝劲,这样的归类法是不科学的也是背离古人原意的. 我们知道,螺旋千斤顶,能够顶起重型物体,他的运行路线是螺旋上升的,它是有力的,随...

利川市17122492443: 太极拳中的缠丝功应如何正确地去练 -
展贞脑血: 太极缠丝劲是内在的功力,见形与否要根据个人的情况不同了.太极拳的手型是指手掌的的形态.太极拳要求劲力 “ 运之于掌、通之于指 ”“ 形于手指 ” 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有棚、捋、挤、按、采,挒,...

利川市17122492443: 请问太极拳里的拧手巾是啥意思呀!大家能说说吗!
展贞脑血: 具体的拧毛巾的意思不是缠丝劲:缠丝劲是旋转劲,是同一方向的劲力(拧螺丝的劲);而拧毛巾的劲是方向相反的劲,是上下相随的劲,是一前一后的劲,所说的这些都是意念上的东西,不是刻意做出来的,上下相随、内外结合、连绵不断、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望学者详辨焉!不对之处请大侠指正!

利川市17122492443: 太极拳缠丝功到底要怎样练才对 -
展贞脑血: 太极拳根本就没有什么功,太极就是一种杂耍,都是骗人的东西,是靠着文学影视作品神化起来的东西而已.

利川市17122492443: 太极拳的缠丝劲到底是怎么回事?
展贞脑血: 如手挥琵琶,就有这个劲,前后画圆其中带有螺旋

利川市17122492443: 您好!我想请教一下:陈式太极拳里讲的顺逆缠丝劲,是怎么回事?怎么找这个缠死劲?
展贞脑血: 陈式太极拳讲的顺逆缠丝,实际上就是身上各部位的左右旋转. 各式太极拳都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不是要找,而是要练.如果想练好陈式太极拳,请参阅沈家桢,顾留磬编写的(陈式太极拳)一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