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创造吗?

作者&投稿:娄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文学表现手法~

  1.表现手法的内涵
  表现手法是指作家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采用的
  具体方法。不同艺术门类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如绘画有色彩明暗、线条、块面、
  透视、比例等手法,音乐有音调、音色、节奏、和声、旋律、复调等手法,电影有荣太
  奇、长镜头、画外音、特写等手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运用与语言相关的艺术手
  法来塑造艺术形象。文学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从语言的修辞角度去把握,
  如比喻、象征、反讽、比拟、借代、孽状、夸张、反复、对偶、婉转等都是常见的修辞
  手法,也可以从语言的音律角度去把握,像节奏、格律、反复、押钩等也是常见的音律
  手法。我们下面主要从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方式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基本的手法,即
  描写、叙述、抒情和议论等。
  2.描写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它是作家以形象化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环境进行描绘,以具体生动地呈现对象特征和状貌的一种手法。描写也可以从不同角度
  予以分类。从描写的对象说,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
  从描写的角度说,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从描写的方法说,可以分为白描、
  纫描、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对比描写、对立描写、反衬描写、夸张描写、内心独白等。
  我们仅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描写方式。
  (1)整体描写与细节描写。
  整体描写是从整体出发,对描写对象作整体的描绘和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有个
  总体的印象o kA口,美国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一开始就对主人公郝斯嘉的相貌、性
  格特点作了整体的描绘和刻画:她是一个长得并不美可是极富于魅力的形象,男人见了
  她往往就会着迷;从她的脸上既可看出母亲给她的温柔,又可以看出父亲给她的豪灾;
  她长着南方女人员喜爱的皮肤,穿着打扮非常得体、合身,但在这得体的穿着、安静温
  柔的外表下部掩饰不住她的真性情,她的眼睛总是骚动不宁的、慧黔多端的,路她的外
  表极不相称。原来她平日受母亲的训诲和严厉管教,才把这姿态勉强造成,而她的那双
  眼睛,是天生的,绝不是人工改造得了的。这一整体描写,使读者从一开始就对她的相
  貌、性格特点形成7一个初步的总体印象,也有助于读者在后面的阅读中进一步把握这
  一形象的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和艺术能力的生活细节所作的生动刻画和精确描绘。
  细节描写有许多种类,如特征性细节描写、象征性细节描写、暗示性细节措写、重复性
  细节描写、夸张性细节描写等。特征性细节描写,是抓住对象的鲜明特征,形象迢真、
  生动传神地表现对象的情态和风貌。像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玛丝洛娃在法庭上出场的
  肖像描写,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明明故意地让一两绍头发从头巾里面溜出来,披
  在额头”和“苍白的脸色”的特征性细节描写,很好地显示了玛丝洛娃作为妓女受到摧
  残的心灵和性格特征。象征性细节描写的特点是用具象表现抽象,用单纯鲜明的细节来
  表达人物的复杂感受和蕴含深刻的哲理。比如,鲁迅《药》中夏瑜坟上的“花环”和
  “哑”的一声大叫而宜冲云天的“乌鸦”,就是象征性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暗示性细节
  描写是言在此而意在被,笔墨经济地写出人物的心理和事件的发展。比如,《水消传》第
  六十一回写卢俊义外出进灾要管家李固先行装车一节,卢妻贸氏与卢俊义应酬告别,见
  李因离去时“流泪而去”的细节描写,就将贾氏与李固的私情这样重大的情节暗示出来,
  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重复性细节描写,就是有意地让其一细节在情节发
  展过程中反复出现以丰富作品的意蕴。‘比如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就很成功地运用了
  这一手法:通讯员的被门钧撕破的衣服这—细节描写在作品中出现了三次,很好地表现
  了人物心理,丰富了小说的主题立意和情节内涵。夸张性的细节描写是对某一细节特征
  加以夸大描写,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像《欧也妮‘葛朗台>中名葛朗台临死前想抓
  神甫的镀金的十字架的描写,《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用手指指着两茎灯草,不肯闭
  眼的细节描写.都是成功的运用。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或“实写”,是作者从正面的角度,对人物、环境、事
  件、场面等进行直接而具体的拙绘。直接描写可恢描写对象具体可感,获得直观、鲜明、
  真切的艺术效果。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或“虚写”,是作者从侧面的角度,对人
  物、环境、事件和场景进行的描绘和刻画。由于文学具有形象间接性的特征r不像直接
  性形象那样实写,所以间接性描写在文学中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所
  讲的“注彼写此·:、“背面铺粉”、“横云断岭”、“模桥钮溪”、“供云托月”等等技法,
  实际上都属于间接描写。间接描写与直接描写相比,虽不如直接描写那样具体真切,却
  更能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中外文学史上不乏成功的范例,如宋玉写楚国美
  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陌上桑》中写众人观罗敷;“行者见罗敷,
  下担持铝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绍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
  观罗敷。”荷马史诗描写众长者赞叹从城头走过的海伦等等,都通过问接描写很好地表现
  了人物的相貌之美.取得以少胜多、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描写对象作相对静止的描写,.常用于人物肖像、心理刻画、自然景
  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比如,《红做梦》中贾宝玉、林第玉出场,作者都用静止的笔法较
  细致地描绘他们的肖像。静态描写若运用不当,易流于呆板冗长,故常与动态描写相结合,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动态描写是讨处在具体情境中的对象特征的描绘,常常能更
  生动地传达出对象的表情、神态、风貌和精神性格的特征,在文学创作中为人们高度重
  视。像《诗经》中的“巧笑情分,美目盼分”, 《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聊斋志异》中婴宁的笑声,《红楼梦》中王熙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等等,都是
  很成功的动态描写*
  (4)白描和内心独白。
  这是中西方文学中常见的两种不同方式的描写。白描是中国传统常见的描写手法。
  它是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对象的神态形貌。白描原是中国绘画
  艺术的一种技法,它与“渲染”相反,它不靠强烈的色彩,没有背景,而重在以墨线来
  勾勒形象。后借用在文学中,成为重要的描写手法。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白描手法,强调
  画一个人要以极其简省的笔墨画出他的眼睛,写意传神,这实际上就是白描手法。他的
  笔墨也的确是极其简练传种,如《阿Q正传》第六章写阿Q从城里归来:“天色将黑,
  他睡眼膜陇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在柜亡一扔说:‘现钱,打酒来g”’寥寥几笔,就把阿Q从城里归来的那种得意神态传
  达得惟妙惟肖。内心独白是西方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指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来
  表达人物的情绪感受,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发展变化。内心独白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
  中也有很多运用,比如,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挪》写安娜卧轨自杀,就借助
  于内心独白的技巧很好地表现了安娜矛盾慌乱、痛苦失望的心理。但内心独白在意识流
  小说、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心态小说等体裁中则运用得更为广泛和成熟,是西方现代小
  说员重要的形式技巧之一o
  3.叙述
  叙述是作者对作品中人物、事件、背景所作的具体记述和介绍说明,也是文学创作
  的一种基本手法。过去我们的文学理论教科书重描写而轻叙述,认为从艺术形象塑造和
  艺术表现力方面看,叙述只是捅写的铺助手段,叙述的功能只在于对人物、事件作简单
  的介绍和说明。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对的。叙述不仅在作品的整体结构中有着比描写更
  重要的地位‘而且叙述的角度、风格、语体均对作品伪审美价值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结
  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热奈持认为,从表面上看,“描写可以说比叙述更必不可少,因为不带
  叙述的描写比不带描写的叙述更容易做到”o。比如,“白房绿窗石板顶”这个描写的句
  子不包含任何叙述成分,‘而“那人走近桌子,拿起一把刀”这个叙述句却也可以视为描
  写,因为“走近”、“拿起”这些动词已产生了描写的效果。实际上,叙述在文学作品中
  的地位比描写更重要,因为描写总是叙述的奴隶,描写在作品中虽然占很大比例,但从
  作品的整体结构和人物事件的发展进程来看,描写只对叙述起辅助作用。热奈特甚至提
  出:“研究叙述与描写的关系,归根结底主要是研究描写的叙述功能,即描写段落或描写
  方面在叙事的整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⑦他还把小说中描写的叙述功能分为三种:(1)
  装饰功能。它主要限于那些静态的场景、人物肖像和事物形态描写。它不宣接影M向和打
  断叙述的进程,只是“叙事中间的休息和消道,纯粹起美学作用,正如古典建筑中雕塑
  的作用一样”⑤,如《伊利亚特》策18卷对阿喀琉斯盾牌的描写。(2)解释和象征的功
  能。如巴尔扎克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对人物的相貌、衣着和居室陈设的描写就
  具有透露和解释人物心理的倾向。(3)推动和替代功能,描写直接成为叙述事件、展开
  情节的重要因累。捌1可以举一例来说明。比如《祝福》中样林嫂三幅肖像的描写,就
  成为展开故事情节的重要因素,直接服务于小说叙事的结构需要。热奈特的这些观点实
  际上也说明文学作品的叙述和描写是不可分的,它们都服从于作品整体结构的需要,单
  独强调哪一种,都是不对的。
  叙述手法涉及的问题很多,有叙述时间、叙述节奏、叙述频率、叙述语态、叙述人
  称、叙述角度等等。我们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叙述方式,即顺叔、倒叙、插叙。
  顺叙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逻辑顺序为依据的一种叙述方式,它能给人以脉络清楚、
  前后连贯的印象e顺叙并不等于平铺直叙或一览无余.好的叙述也应做到波澜起伏,张
  弛有度,以吸引读者的注意。顺叙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叙事方式。当我们肯定一个故事
  有其内在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联时,也就意味着肯定了它的基本叙述形式是“顺叙”的,
  而倒叙、插叙则是这一基本形式的变化。
  倒叙又称回叙,是作家故意违反顺叙方式,将事件和情节的结局或时间在后面的事
  件先展示出来,然后再返回去叙述此前发生的事情的叙述方式。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和馆
  节故事的对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富于变化,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鲁迅
  的小说《祝福》就把故事的结局——样林嫂的死放在小说开始,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
  强烈关注,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插叙是作家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要情节和事件,而插入另外的事件
  和情节片断的叙述。插叙的内容通常是回忆往事、追述往事,或对正在发生的情节事件
  作补充说明。插叙可以调节故事发展的节奏,丰富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灵活多变,也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叙述方式。插叙的内容如果是追溯过去,与倒叙很相似,但如果从全
  篇结构着眼则可以看出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倒叙是从作品的整体结构上说的‘而只有
  那些在总体上是顺叙的,只是在中间插入一段或几段往事的才算是插叙。
  4.抒情和议论
  抒情是作者在作品中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是抒情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手法。
  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多用第一人称,由作家把自己的感情直接抒发出来.不借景物、人物、事件来传情达意。如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饱然而涕下。”就是典型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是用第三
  人称的叙述语言表现出来,它要凭借客观景物、事件、人物来抒发感情,情感苗含在所
  描写的事件、景物之中。中国占代诗歌所讲的“寓情于景”、“惜景抒情”、“托物言志”、
  “托物抒怀”等都居于间接抒情。比如社甫的绝句: “两个黄配鸣翠柳,一行白蔼上青
  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间接抒情。在抒情文学作品中,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常常是不可分别地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曹操的名诗《短歌行》:“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杖康。青青子
  拎,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哟哟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亮宾,鼓瑟吹空。明
  明如月,何时可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技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
  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很难区分哪是直接抒情,哪是间接抒情,它们实际上是有
  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在叙事作品中,抒情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是这种抒情借客观景物和
  事件的描绘而表现出来。在戏剧作品中,抒情则惜人物语言和内心独白来表现。
  议论则是直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评价的一种手法.主要为说理文和论说文所
  采用,但文学作品也常常用议论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在篇幅不长的
  叙事作品和抒情作品中,议论手法是比较少见的。而对于较为大型的叙事作品,如长篇
  和中篇小说,议论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就多次用议论来表
  达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见解,使作品中的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带上一种冷峻深沉的格
  调,更富于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当然,托尔斯泰这一作品也有议论过多而忽视形象描
  绘的弱点,小说的最后几章的议论就常常脱离了小说的艺术形象整体,带上某些政治说
  教的色彩i托尔斯泰的例子也说明,议论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要谨慎,绝不能脱离形象
  整体的塑造。议论有多种形式e在叙事作品中,典型的形式是通过叙述人语言进行议论,
  这些议论常常代表作者本人对所议论的事件的看法。还有一种议论是借作品中人物之口
  说出,这种议论可能代表作者的看法,也可能与作者看法相矛盾和相反。西方现代文学
  理论中有一种反对作者介入作品的倾向,自然也就反对作品中议论存在的必要性。这种
  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斯在其名著《小说修辞学)中说,“直接的无中
  介的议论”和脱离作品中人物事件的议论固然应该否定,但议论的作用却不可小视。为
  此,他提出所谓戏剧化议论(也就是小说中人物对事件、人物的评论)、含蓄议论(也
  就是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看法的议论)、象征性议论(就是作品中某些细节和场
  景作为一种特殊物所提供的议论,它也是一种暗示性的议论)等等议论手法,指出:各
  种议论,都是为了提高读者对一本书的特殊要素的体验强度服务酌,“伟大的小说正是产
  生于隐合作家所具有的感情和评价”oo布斯这些看法是很有价值的,亦说明议论在文学
  中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不能轻易否定。
  上面所讲的描写、叙述、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虽各有其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文
  学作品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服从于文学作品整体结构和形象塑造
  的需要。表现手法作为文学作品形式构成的重要因素,最终都是指向文学作品内容的。
  这是我们理解表现手法,同时也是理解文学作品形式诸因素,如语言、结构、体裁等所
  应持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5.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
拓展资料造句
1、拟人化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拟人化,就是将人类以外的各种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一切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情感、行为举止、言语表现。
2、我写小说从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问题。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
3、不但体裁,风格,题材,表现手法可以鼓励勇于创新,甚至连主题,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
4、这两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各有千秋,一篇擅长情感抒写,一篇工于词藻描绘,都是现今文坛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5、这两首诗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学作品常用表现手法例析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形式多样,不一而足,正是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内涵才得以大大丰富,表现力才得以大大提高,其艺术魅力也才得以经久不衰。下面对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作一些简要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把握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抑扬结合:“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例:
  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罗隐《金钱花》)
  前两句极写金钱花名字起得好,楚楚动人,可亲可爱,此为扬;后两句出语冷隽,欲擒故纵,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此为抑。越是渲染金钱花的姿色和芳香,越能揭露剥削者的本质,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诗的主旨。又如: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王诗景色清新明丽,轻尘不飞,远离友人应是心情轻松畅快;杨柳叶绿,生机一片,友人的情绪也该亢奋激昂,精神饱满。可是,景虽好,无奈友人将是他乡之客,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先扬后抑,景衬伤感。高诗景色雄浑悲怆,灰黯昏黄,雪飘雁飞,真让人痛绝肝肠。但诗人看着友人将远离自己,想到的却是更多的“知音邑者要识君”,心胸开阔,气势豪放,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先抑后扬,景衬豪情。
  (二)点面结合:“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面”,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点面结合则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这就是“面”;“名成八阵图”从具体方面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名声更加卓著,这就是“点”,头两句既写出诸葛亮全局性的业绩,又赞颂了他对军事的贡献,很好地反映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三)动静结合:“动”,就是对事物的动作形态进行描绘;“静”,就是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描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鸟的鸣唱反而把深山密林的那种寂静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动与静的艺术辩证关系。文学作品中可以运用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从而深刻地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动作,使人物形象更有魅力;使情节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例:
  鸟在棕榈叶下闪着眼睛, 百片绿色的月光,
  梦中,不安地抖动着肩膀, 在这样的夜晚,
  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 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
  静悄悄地,溅起 隐隐地,轻雷在天边滚过,
  一片绿色的月光 讲述着热带的地方,
  十片绿色的月光 绿的家乡……
  (李小雨《夜》)
  此诗的突出特点是“以动写静”,“鸟在棕榈叶下闪着眼睛,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闪着”“抖动”,以及后面的“溅起”,“滚过”等的动态描绘,反衬出一片夜的宁谧、安详的气氛。又如: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同“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几尺飞如电。晚云都 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这首元曲中,也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曲中一、二句写江、写山,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寥廓,是静态画面。三、四句写帆、写泉,侧重描写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五、六句写云和月的变化明灭之态,也是一幅动景。全曲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使作品恰似一部起伏跌宕、立体壮观的名胜风景影片。
  (四)叙议结合:“叙”就是叙述事物的情况;“议”就是发表作者的意见。在古代诗歌中,“叙”往往是“议”的基础,“议”则是“叙”的升华,是点睛之笔。例:
  伊吕两蓑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王安石《浪淘沙令》)
  这首咏史词上、下阙的前三句都运用了“叙”的手法,后二句则是用“议”表达。“叙”的部分讲述伊尹、吕尚两人出身卑微,曾历经了种种困窘。“议”的部分则是说如果伊吕两人不是遇到商汤周武这两位慧眼识英才的明君圣主而被重用的话,他们就只是被埋没了的英雄,不可能建立一番功盖当世、超越千载的事业。这些议论寄托了王安石的感慨和希冀。写此词时,他作为北宋的改革派政治家正要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他希望神宗皇帝能象“商武”一样知人善任,支持变法。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象“伊吕”一样幸遇明主,建立一番丰功伟业。这表明王安石从史实中获得了精神力量,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也使此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
  (五)情景交融:“情”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感情因素,是诗歌一项重要的内容;“景”则是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情”与“景”往往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而现代文学作品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通常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状物抒情”等写法。
  “触景生情”是指在文学写作中,自然景物和它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来抒发人物或自己的主观感情。“寄情于景”,指作者在写作中,带着由人物或作者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主观之情。“状物抒情”指在文学写作中,作者通过对自然风物的特点、特征的细致具体的描绘,抒发 人物或作者自己强烈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先看下面一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本小令题为“秋思”,它指的是一种萧条、寂寞、悲凉的情思,这种情思之所以冠以“秋”字,就因为“秋”是触媒剂。秋思是秋景触发的,所以秋景得选好。小令选了“枯藤”“老树”等最有特征的秋景,最有利于表现秋思。前三句出现的九种秋景,构成一系列意象,表现“断肠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很好地体现了人与物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在“断肠人”的眼中,秋天的植物是“老”而且“枯”的,它的荒凉“古道”上吹着寂寞的“西风”,就连自己的那匹坐骑也已成“瘦马”。而黄昏时看到的“小桥流水”旁的“人家”更勾起了他的思乡思家之情。但他回不了家,那“人家”也不是可以投宿的客店,于是他只好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继续飘泊的旅程。因为“断肠人”的“情”与秋天的“景”结合得天衣无缝,所以,此首小令成了表现“秋思”的千古绝唱。再看下面的文章《不朽的失眠》(节选):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点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难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睡眠,工作的人早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到底自己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节选)
  在此文段中,作者十分注重对环境的描写渲染,而这种描写渲染,又是和文中主人公彼时彼刻的心情密切相关的(写的是诗人张继在科举落榜,离开京城时,夜泊苏州而写下名篇《枫桥夜泊》的过程)。当时的诗人羞惭沮丧、万念俱灰,而文中的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的凄清氛围,无不触动他的愁情,使得他眼中的枫桥夜景,也因为他的这种心绪,而带上浓浓的忧伤,而这种忧伤又是触发他的写作灵感的重要原因。正是这种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使主人公愁绪渐次加浓,直至顶峰而作《枫桥夜泊》,同时也使文章一气呵成。
  (六)衬托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例: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宗璞《抱秋》)
  在写玉簪花之前,作者先写自己种花的经历,尤其写到把有“死不了”之称的太阳花种死了,这样写反衬了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又还,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二首》)
  在此二首元曲中,前一首前三句用典:一是秦始皇在骊山造阿房宫以宴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三是隋炀帝“筑堤植柳”,修大运河下杨州游乐。而后三句则写的是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这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一番强烈对比,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令人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后一首也先选三例:霸王别姬、吴蜀破曹、班超从戎。后两句“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的却是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前后联系来想,作者其实意欲揭示一个现实: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翻遍二十一史,哪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呢!在这种对比的基础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生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在这两首元曲中,对比形式的运用可以说产生了显著的艺术效果。
  (七)伏笔照应:“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恰当地运用伏笔,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合理。“照应”,是指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脉络和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种了百十余品种,象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的,而且倒有了几分愠怒;时又进山去,却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些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山去吧!?” (贾平凹《访兰》节选)
  父亲对兰草为何会有前后相反的态度呢?我们读到此或许都会有此疑问。这就是文章设下的一个“伏笔”。随着阅读的深入,后文给了我们答案。父亲更喜欢的是生长在山野水畔的野兰,因为“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靠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它“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因为有了前面的伏笔,父亲的这一番告白就不显得突兀了。
  (八)托物言志:是指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更为深刻的含义。恰当地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能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如: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诗中的小松尚年幼,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见识,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所以诗人感叹到: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而这埋没深草里的“小松”,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也是当时那些出身寒微,虽年少有才,但报国无门,一生潦倒的优秀人材的写照。又如: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诗的一、二句极写了一株生长繁茂、秀色照人的杨柳。它随风起舞,轻盈袅娜;它色泽嫩黄,比黄“金”还诱人;它风姿可爱,比“丝”缕还要柔软。但它却处于背阳阴寒、人迹罕至之“荒园”中,无人欣赏,只好终日寂寞了。它的遭遇就好比那些才华满腹而生不得其地的人才的境况。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九)白描细描:“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也叫“简笔”;“细描”,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渲染,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也叫“工笔”。“白描”的如:
  林冲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只说林冲……带了钥匙,信步投东,……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林冲)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便出篱笆门,仍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节选的是文中三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就是“白描”。第一段,写林冲初到草料场时,风起雪下。其中的“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第二段写林冲出门沽酒时的雪势:“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清楚了。以上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而“细描”的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外貌描写:
  ……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颁,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文段中对贾宝玉的穿戴与相貌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读完它,我们甚至已十分清楚地知道他衣服的颜色、质地与花纹,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幅传神的肖像。
  (一0)铺垫悬念:“铺垫”,就是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悬念”是指文学作品 在情节进展的关键处,有意制造一些激发读者兴趣和紧张心情的未知数或细节,而将详情留在后面交代。
  关于“铺垫”,我们看下面一段描写(《明湖居听书》):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忽羯鼓一声,(那姑娘)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 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 (刘鹗《明湖居听书》节选)
  这一段写的是黑妞,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象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这样的描写,使文章绝处逢生,也自然地引出本文主角白妞,为文章的重点内容——白妞演唱技巧的绝妙——作了很好的铺垫,使读者对白妞的演唱产生强烈的兴趣。
  至于说“悬念”手法的运用,我们具体看下面这篇《打工仔》: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有那副让人见了还以为是个流氓的乌黑墨镜。扮得村里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倒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真的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的正确。正月初五,阿贵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则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指甲。指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未等阿责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么。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指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指甲很好看,很新鲜。
  这里是小说的开头,作者告诉我们,阿贵“发了”,但阿贵凭什么“发了”这个人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因为他的“笑而不答”,我们不得而知。作者也由他的“不答”趁机宕开笔墨,下文转入了对阿贵要带其父“去深圳看世界”这件事的叙述上了。这样一来,作者设下了一个疑问(也即“悬念”),让读者继续随着他的叙述,去文中找答案。随着情节的深入,谜底揭开了:阿贵原来只是个帮人修脚的!这让一直蒙在鼓里的阿贵的父亲接受不了,他马上回村,并最终气病而死。由于悬念的巧妙设置,小说的情节显得格外曲折而出人意料,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始终能保持着。
  (一一)正面侧面:“正面”,指直接描写,就是制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生动而形象的描摹和刻画,也可理解作“实写”。“侧面”,指间接描写,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也可理解作“虚写”。
  就这么一封平平常常的家信,居然成为父亲享之不尽的快乐源泉。收到我的信,父亲不急于拆开,而是先斟好酒,旁边放上一把罗汉豆,然后坐定,然后才拆封展纸,啜一口酒,看一行字,好象字里行间能够嚼出味来,我的信竟成了父亲的“下酒菜”。看完了信,也差不多一个时辰过去了,母亲从田头回来,这时,父亲便会极高兴地叫母亲过去:“来信了,有来信了!”也不管母亲该洗洗脸、歇一歇,就象说大书一样摇头晃脑地读起来,那模样母亲说“有些呆笃笃”。
  ……
  从母亲那儿知道了父亲对儿子的信这般痴情,我很感动。而且母亲还告诉我说,你爸也真个滑稽,天天要去晒场道地等邮递员,问一问有没有“伢屋里格信”。我知道了这些,感动之余就是更勤快地给父亲写信,这一行动显得很自觉、很真诚,也算是对父母辛劳与爱心的回报。(《家书》节选)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叙了小小家书中所蕴涵的浓浓父子亲情。在写作时,作者注意运用了正面、侧面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前一段运用的是正面描写,通过对父亲“享受”读信的一连串动作的直接、细致的描写(不急着拆信——斟酒——拿豆——坐定——拆信——啜一口酒——看一行),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来信的痴迷,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父子间的亲情。而后一段则是运用侧面描写,不再写父亲的行为表现,而是通过母亲的叙述和我由得知这一情况后而产生的相应改变来暗示亲情获得的升华。又如下面两首古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常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吴融《杨花》)
  同是写杨柳,白诗运用的是正面描写。首句写的是杨柳枝条之盛,舞姿之美。在春风吹拂之下,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两句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吴诗写了对杨花的赞美,但他没有直接写杨花如何美、如何特别,而是写与之形成对比的百花,他侧重写了百花的喜欢争春斗艳、表现自我又个性脆弱、易于为风所折。百花的这种轻浮懦弱正好从侧面反衬出杨花淡泊而坚定、勇于迎接挑战的美好情操。这种手法很好地达到了作者要赞美与众不同、高傲不羁的杨花的目的。
  (一二)比喻象征:“比喻”即“打比方”,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象征”是指作者以某事物代表另外的事物而原来事物的特色仍然存在,或以某事物代表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形象,象征着革命前驱者的心理和感情;鲁迅笔下的过客形象,象征着上下求索,坚持前进的韧性战斗精神,是心理和心灵状态的形象化;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也具有象征意义。运用“比喻”手法的如: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同“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几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此曲全篇共用了六个比喻。第一句是把长江比作“白练”(白绸带子),写出了秋江之澄澈;第二句是把苍翠秋山比作蓝靛(一种深蓝染料),写出了山色之青翠;第三句是把宽阔浩瀚大讲中的轻灵江帆比作几片苇叶,唯有苇叶之轻灵,才能写出疾飞“如箭”的感觉;第四句是把从巍峨高耸的庐山上倾泻而下的瀑布比作闪电,写出了山之陡峭和瀑布之速度;第五句是把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初月比作一把半圆形的团扇,写出了“新月”的

创造是可以创造的
一个是看创造者的水平
再个就要看是否被公众和舆论学术等所接受了
否则的话就什么也不是吧应该叫做!

应该是可以创造的吧,以前的那些不都是前人创造出来的嘛。不过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就算你能创造也没有用啊,没人会承认啊。。。自己欣赏就行了。。。。

因为他额头上有个月亮,月亮都是从黑夜里出

当然,文学就要有才能创造,更要有胆色创造!文学史上的高峰,都是有独创之处的。


表现手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在文学创作中,表现手法是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以下是对不同表现手法的简要描述:1. **衬托**:通过与主要事物相类似的或相反的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的手法。这种手法能够加强主要事物的表现力,常用于“烘云托月”的效果。2. **象征**:利用具体的事物来暗示或...

什么是表现手法有哪些
9.抒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抒情手法在诗歌、歌曲、舞蹈等艺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0.叙事:通过讲述故事、描述事件等方式,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叙事手法在小说、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上仅为部分表现手法,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区别
总之,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都是用来描述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但具体的应用场合和意义有所不同。举例来说:表现手法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作者用来传达情感、思想、意象等内容的手段。例如,一部小说的情节安排、角色塑造、语言运用等都可以被视为作者的表现手法。例如,...

平面设计表现手法常识有哪些?有几种?
运用畸形的夸张,以无限丰富的想象构织出神话与童话般的画面,在一种奇幻的情景中再现现实,造成与现实生活的某种距离,这种充满浓郁浪漫主义,写意多于写实的表现手法,以突然出现的神奇的视觉感受,很富于感染力,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受,可满足人们喜好奇异多变的审美情趣的要求。 在这种表现手法中艺术想象很重要,它是人类...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编辑...

古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

写作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地区分,可认为二者是同意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编辑...

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都有哪些?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

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1、对象不同 表现手法主要指形象塑造所使用的叙述和描写的方法。写作手法主要用于文学评论、作品分析、形象评价等,属于文学创作学、文学批评等方面的概念。 2、方法不同 写作手法在包括了表现手法的同时,更涵盖了所有表达方式所用到的具体方法,即既包括叙述、描写方面的具体方法,也包括议论、抒情...

武邑县18213832483: 文学的创作手法都有哪些? -
仲爬奥氮: 文学的创作方法有多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为重要的两种.现实主义着重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描写,要求细节方面有细致写实,使有典型化,在典型环境中再写出典型人物.浪漫主义以突出作家的主观情绪为主.重在表现,并使用假定性手法烘托强化人物性格.

武邑县18213832483: 文学上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
仲爬奥氮: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

武邑县18213832483: 什么叫艺术手法? -
仲爬奥氮: 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艺术手法】 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又称表现手法.指艺术家在艺...

武邑县18213832483: 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什么? -
仲爬奥氮: 表现手法目录[隐藏]【简介】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具体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编辑本段]【简介】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

武邑县18213832483: 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困惑啊!!!!!! -
仲爬奥氮: 首先艺术手法不等于写做手法,但是提高二者中任何一项的掌握能力,都可以促升你的创作修养.例如写作手法有倒叙,顺序,插叙等,它是一篇文章的叙述安排,就好比做木匠做一张凳子的先后顺序一样,而艺术表现手法则对作者的文学修养...

武邑县18213832483: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吗?谢谢 -
仲爬奥氮: 古诗鉴赏中,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难度较大的环节.有一些表现手法比较接近,鉴别时更是有一定难度.下面就几组相近的表现手法,谈一下粗浅的看法.一、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

武邑县18213832483: 文学类型和创作方法类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急急急!!!求详解~~~ -
仲爬奥氮: 文学类型: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成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类.其中诗歌类包括抒情诗和叙事诗;散文类除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外,范围很广,游记、小品、杂记、杂文...

武邑县18213832483: 小说艺术表现手法 -
仲爬奥氮: (一)夸张.夸张即夸大,言过其词.作为修辞手法,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的特点.作为艺术手段,夸张要借助丰富的想象,扩大和强调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突出其本质特征,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目的.任何艺术都会有一定程度...

武邑县18213832483: 如何理解“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仲爬奥氮: 文学在现代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表现社会生活,因此源于生活;文学通过作家的想象活动把经过选择的生活经验体现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之中,以表达人对自己生存方式的某种发现和体验,因此它是一种艺术创造,而非机械地复制现实,因此说它高于生活

武邑县18213832483: 文学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是什么? -
仲爬奥氮: 现在可知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