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

作者&投稿:喻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中国共产党党性质:
1、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2、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3、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扩展资料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因为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所谓“宗旨”,就是必须坚决、坚定、坚持,不能改变的东西;所谓“宗旨”就是本质、本色;“宗旨”要是变了,就叫做变质、变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只要共产党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不能改变,也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把全心全意,变成三心二意、半心半意、假心假意甚至无心无意。如果这个宗旨变了,就是对人民的脱离、对人民的背叛,最终也将被人民所唾弃。古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党员

  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的肌体的健康和充满活力,有赖于个体的健康和充满活力。对于共产党员个体行为的先进性标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要求,和平建设时期的党员先进性肯定与革命战争年代有着时代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大众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的差异性对党员行为的驱使和影响,引导社会前进手段上的差异性对党员行为的限制和影响,不同时代党员个体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性对党员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但从我们党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上来讲,党员先进性的内涵特质上应该有相同和一致的地方。这种一致,相对普通群众而言,最本质地表现在奉献精神上,具体内涵体现为这么三个层面:
  一是党员应该自觉地在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中起堡垒和表率作用。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党的要求,自觉练就不仅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带头作用的自觉性,更养成在关键、危难、应急的时候接受考验的自觉性,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应急状态下,充分体现出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把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群众面临突如其来的大灾大难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党的时候,通过无私奉献,冲锋在前,实现自己人格价值的升华和人生境界的深化,为党徽增彩,为党旗增光。
  二是党员的群体性素质相对普通大众而言,应该有整体上的公众认知的道德肯定标准优势,成为民心和社会舆论的“正气源”和“凝聚核”。通过党员的个体行为自觉主动地引导一个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进步潮流,通过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党的宗旨,实践群众的愿望,向社会负责、向人民群众负责,成为群众心目中的主心骨。对群众起重要的激励和凝聚作用,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灵魂。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战役中,广大党员正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疫情作为命令,充分发挥了应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喊出了"我是党员,让我上","党员先站出来"的响亮口号,面对危险,首先站出来,稳定群众思想,解决群众困难,主动为群众服务,慷慨帮助家庭困难的群众,在社会上倡导和形成了扶难济困的正气,大大赢得了民心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群众称之为"危难之时见党情,抗击非典党最亲"。
  三是党员的先进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对个人利益的舍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党员的先进性更多体现为个人利益的一种合理取舍,能不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自觉地放弃个人的利益,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一种必须要求。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整个社会利益划分不可能使社会若干群体都得到完全满足的条件下,要保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秩序,必定要求有个人利益上得失的放弃。这种得失,对党员个体来讲,不可能是很公平的要求,但却是一种现实性的要求。一般群众很大程度上正是对党员个体在关键时刻能否主动做到对个人利益的舍弃来认识党员,认识党的组织的。因此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每一个党员在把握自己的行为取向和价值取向时,更多地将人生座标的确定与现阶段本单位、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在微观的、基本的工作生活行为中去努力实践和体现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去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的升华。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过程 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通过战争解决问题。暴力革命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都是普遍适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原则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领导工人运动上,那时还不懂得武装斗争和掌握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因而,在党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着手举办工人学校,组织产业工会,启发工人群众的觉悟,发动和领导工人罢工斗争上。1922年到1923年期间,发动并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 在国民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负责人陈独秀主张放弃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党对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一切通过统一战线。 当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时,共产党没有可以掌握的革命武装力量与之进行斗争,使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 毛泽东在许多著作中多次阐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强调,在帝国主义时代,面对着强大的凶恶的敌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只有用枪杆子的力量才能战胜武装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问题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解决。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这是拿血换来的经验教训。 通过血的教训,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武装斗争有了深刻的认识。“八七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其他地方的武装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相互配合 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和凶狠,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毛泽东强调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注重武装斗争,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毛泽东十分重视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相互配合,指出“不是说可以放弃或者忽视城市工作和尚在敌人统治下的其他广大农村中的工作;相反,没有城市工作和其他农村工作, 农村革命根据地就处于孤立,革命就会失败。 而且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达到此目的。”这说明,开展其他形式的斗争,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他形式的斗争必须围绕着武装斗争进行,没有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武装斗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非武装斗争服务于武装斗争,这就是毛泽东讲的武装与非武装斗争形式之间的辩证法。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之所以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是因为: 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与西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这是社会的性质,也是中国的国情,这是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中国的这些特点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根本没有议会可以作为合法的斗争形式加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只能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第二、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力量与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对人民实行血腥的恐怖统治,对中国革命实行武装镇压。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残暴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以革命的战争消灭反革命的暴力,这就是说,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 第三、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些因素就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历史表明: 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第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实质上或基本上是农民革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是农民,他们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压榨对象和帝国主义者的主要掠夺对象,因而有强烈的革命性,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 第二、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红军、游击队、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大多数成员都来自农民。 第三、中国革命进行的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广大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血腥镇压革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不顾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用俄国十月革命的的模式来指导中国革命。1927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人举行了多次武装起义,都是和共产国际“城市中心”的指导思想有关的。 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大会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主义革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党的任务不是进攻,不是普遍地组织起义,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武装起义,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大会仍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没有认识到农村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的特殊地位,更没有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总是把革命活动重点放在无产阶级身上,而在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夺取胜利,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只能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反复探索。以毛泽东为首的我党的许多杰出领袖,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斗争中,开始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成功地保存、恢复和发展了革命的力量。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湖南秋收起义受挫后,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他正确地分析了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当机立断地改变原有部署,9月19日,前敌委员会在浏阳县文家市举行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否定了一部分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省,沿罗霄山脉南移,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求发展。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秋收起义部队于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第二、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在周围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的情况下,井冈山斗争环境异常艰苦,又不断遭受强敌的“围剿”。在这种情况,根据地内部有些人怀疑红色政权能否存在和发展下去,质问“红旗到底打得多久”,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思想。 1928年10月和11月, 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回答了中国小块红色政权所以能够存在的主要条件这个问题

能做到无私无欲,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仆,能做到奉献,我想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吧

利他与奉献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本质特征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