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缘 朱晖

作者&投稿:豆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晖的后人评价~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保证,尤其是在为人处世上,人们更是看重信字。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东汉的时候,河南南阳有两个人,一个叫朱辉,一个叫张堪。两个人原来并不认识,后来读太学期间,两人做了同学,结识后甚为投缘,才慢慢熟悉起来。朱晖不但知识渊博,且为人正直。当时的张堪已是朝廷重臣,很欣赏朱晖的学识与为人,再加上同乡关系,就有意提拔朱晖,可他却婉言谢绝了。这样一来,张椹更觉得朱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太学学业结束,两人归家分手之时,张堪推心置腹地和朱晖说:你是一个非常自持的人,倘若哪日我身体不好,乘鹤仙去,愿把自己的身家与妻儿托付你!朱晖忙道“岂敢岂敢”,但心却非常感激,毕竟有人把自己当作生死之交,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当时他们身体都很好,朱辉也没把张堪的话当回事,并没有做出何承诺。之后,两个人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联络。时光如水,没过多久,张堪便去世了。张堪为人为官,清正廉洁,家中少积蓄,妻儿生活非常拮据困难。然正当他们为生活困窘发愁之时,朱晖闻讯赶来,向张堪的妻儿伸出援助之手。以后就不断地给张堪的家里资助,年复一年的去关心他们。朱晖的儿子非常的不理解,就问朱晖:“您过去和张堪并无深交,为何对他的家人如此厚待与关心呢?”朱晖感慨道:“我和张堪只是彼此倚重、生死相托的朋友,这就足够了。”儿子更是纳闷:“既然你们是好朋友,怎么不曾来往?”朱晖道:“我与张堪虽来往不密,但是张堪在生前曾有知己相托之言。他所以托付给我,是因为他信得过我,我又怎能辜负这份信任呢。况当时我嘴上虽然末置可否,心中却已答应。初时张堪身居高位,自然不需要我的帮助。而如今他不在了,其家人生活窘困,我又怎能袖手旁观?”朱晖在家乡是一个扶贫济困非常有爱心的人,南阳太守很仰慕朱晖的为人,为了褒扬朱晖便想请朱晖的儿子去做官。可是朱晖却想把这个当官的位置让给张堪的儿子,于是去找南阳太守说:谢谢你的好意,犬子才疏学浅,不适合为官。我倒想向你推荐一人,是我故人张堪的儿子,他学习刻苦,非常守礼仪,是个可造之才,我愿意把故友的儿子推荐给你,让他去当官,为民众服务。后来张堪的儿子果然没有辜负朱辉的对他的信任,廉洁奉公,勤奋踏实,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朱晖后来官至尚书令,却从来不炫耀自己。他背地里常常告诫儿子说:“你不一定要学我如何做官,但务必要学我如何做人。”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典故的来历:情同朱张。这个故事和很多其他的故事一样,足以说明我们传统的中国人是如何看重一个“信”字。这里并没有合同,没有文书,甚至没有一句公开说出口的承诺,然而朱晖却这么去做了。做人能够真正做到一诺千金,不计得失,世所少有。朋友去失之后,能主动出手相助,这种深厚而纯真的情谊,实在难得。 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反思的。

这是一个成语典故《情同朱张》,东汉的时候,河南南阳有两个人,一个叫朱晖,一个叫张堪。张堪很早就知道朱晖很讲信义,但是两个人原来并不认识,后来有机会到太学里边做了同学,因而两个人才熟悉起来。虽然是老乡,但来往并不是很密切,也不是酒肉朋友,也不常一起游玩。两个人学业有成,要分手各回各家去的时候,张堪突然对朱晖讲:“我身体不好,今天我们俩的缘分到了,要各自回自己的家,我有一事相托。”当时朱晖听得摸不着头脑,愣愣地看着张堪问;“你要托我什么昵?”张堪就说:“假如我有一天因病死去了,请你务必照顾我的妻儿。”当时他们身体都很好,朱晖也没把张堪说的话当回事,也没有做出什么承诺。但是他俩分手以后,果然张堪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妻子和儿子生活得非常的艰难,这个消息传到了原来也未必很密切朱晖的耳边。朱晖听到了以后就不断地给张堪的家里资助,年复一年的去关心他们。因此朱晖的儿子非常的不理解就问爸爸:“您过去和张堪没有什么交往啊,并且也不是深交,您怎么对他的家人能如此的关心昵?”朱辉回答他的儿子说:“是的,过去我和张堪不是很深交,来往也不是很密切,但是张堪在生前曾经将他的妻儿托付给我。他为什么托付给我,而不托付给别人昵?因为他信得过我,我怎么能够辜负这份信任昵。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其实我已经答应了,所以我要守信用,履行我对张堪的诺言。”朱晖在家乡是一个扶贫济困非常有爱心的人,南阳太守早就仰慕朱晖的为人,为了褒扬朱晖就想让朱晖的儿子去当官。可是朱晖就把这个当官的位置想让给陈揖的儿子,就去找南阳太守说,谢谢你的好意,我的儿子才具有限得很,才华本事都不太多,如果您要是让他当官做的话,我看好像不适合。我向你推荐故人陈揖的儿子,他学习刻苦,非常守礼仪,是可造之才,我愿意把故友的儿子推荐给你,让他去当官,为民众去服务的机会。后来陈揖的儿子果然没有辜负朱晖的对他的信任,非常廉洁奉公,非常的勤奋踏实,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这就是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典故《情同朱张》的来历。这个成语蕴含着令人感动的典故,现在的人们比喻双方感情较好的最佳词语。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备注:朱晖向南阳太守推荐去做官的是另一位故友(陈揖)的遗腹子名叫友的。

《青花瓷》缘 作者:朱晖

“雨过天晴云破处,那般时候做将来。”可惜的是,后周没有将来,只在历史上停留了短暂一瞬,但“天青色”却千古留名。

马未都和方文山,一个是著名的收藏大家,一个是娱乐天王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很难想象他们二人会发生什么纠结。但因为一首《青花瓷》,这两条不同道上的跑车却相撞了。

故事得从马未都的一篇博客说起。2008年春晚,周杰伦闪亮登场,演唱了这首由方文山作词的《青花瓷》,流行的曲调融合古典的意蕴,听得观众如痴如醉。

马未都原本对流行歌曲不感兴趣,但此歌的主题却不由得让他屏息聆听。“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美轮美奂的歌词令马未都赞不绝口。要知道,马未都对中国瓷器素有研究,他曾在《百家讲坛》浓墨重彩地讲解过青花瓷,有关青花瓷的歌曲又怎能不触动他的神经呢?但是,听着听着,他渐渐从精美的歌词中品出些许破绽,顿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随即写了篇博客,对歌中的某些词句提出质疑,并指出谬误最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因为“青花瓷自诞生之时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700年来无人撼动,可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

马未都的话很快传到方文山耳朵里,但他并没有立即做出解释。直到半年后发布新书《中国风》的时候,面对记者的再次追问,才简单地回应:“马先生挑的错属于专业范畴,而流行音乐是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有时不需要去考据太多东西就可以下笔。”事情似乎就此打住,马未都继续说收藏,方文山继续写歌,彼此再无牵扯。可有意思的是,2009年春节后,两人竟然在同一档电视节目中面对面地相遇了。

马未都见到方文山,呵呵一乐,说:“方文山也在这儿,我正好跟你来探讨这个问题。”当着电视机前的万千观众,马未都又把《青花瓷》中“在瓶底书汉隶”的错误提了出来。很多人都以为,被称作“词坛文豪”的方文山为了保全声誉,必定会据理力争,与马未都展开唇枪舌战。不料,他恭敬地听完马未都的发言后,不急不慌,首先道出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我一直希望把中国古代有标志性的器皿写进歌词,本来想以青铜器为载体,可是青铜器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浇灌成兵器,进行杀伐、砍杀,感觉太沉重。后来才想到跟瓷器相关的,就是青花瓷。”马未都面带微笑地听,方文山又说:“中国文字的发展是篆、隶、楷、行、草。草书比较飘逸,但如果我写‘瓶底书草书’,发音不好听,字面上也不美。最关键的是,它没有办法标出朝代。我是要符合‘仿前朝的飘逸’里的‘前朝’,而汉隶有一个汉朝,这样就比较符合歌词上的逻辑。”这一席话,让马未都对方文山的“谬误”有了一定的释然,而方文山诚恳的态度,则更叫马未都刮目相看。马未都感叹:“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候,很难再听进别人的意见,方文山非常谦逊,能够认真听取不同的观点,这点很值得欣赏。”接下来,双方聊到中国的古典文化,气氛霎时融洽起来,可谓相见恨晚,分外投机。方文山说:“我有一次去新加坡,一个当地的青少年跟我说,他为了读懂我写的歌词才去学中文。因为一首歌红了,或者流行音乐的影响力,他们会去加紧自己母语能力的吸收,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一个收获。”马未都笑言:“我说收藏,其实也是希望借此宣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我在《百家讲坛》讲了十讲青花瓷,也不顶周杰伦唱一首《青花瓷》!”临别前,方文山送给马未都一本自己的新书,希望马先生批评指正。马未都欣然笑纳,表示一定认真拜读学习。

故事的结尾必须要说说马未都的另一篇博客。节目录完后,马未都在博客中坦言,此前对方文山歌词的批评是“率性而为”,并诚挚写道:“与方文山匆匆一晤,聊了聊他的歌词创作,聊得投机,可以看出他是从内心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应景生往古典文学上靠。方文山的歌写得古风习习,韵味无穷,从未有过这样内容的流行歌曲,将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推至前台。我们远离自己的文化过久,感情自然淡了许多,重新唤回民族文化情感,尚有漫长的路要走。从小处做起,方文山走了他坚实的一步。”

诚如马未都所言,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很难接纳不同意见。然而,这两个功成名就的人,从存在分歧到惺惺相惜,只用了“匆匆一晤”。除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外,彼此宽广的胸怀、内在的修养、友善的品格、乐于倾听的态度该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吧。这些或许是我们津津乐道于这段佳话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和借鉴之处。


晋江市19399658532: 朱晖重情重义 翻译 -
闭强维尼: 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

晋江市19399658532: 朱晖重情重义
闭强维尼:朱晖重情重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件事情上: 张堪把朱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 朱晖和同郡的陈揖交情很好,陈揖死得早,有个遗腹子名叫友,朱晖常常怜悯他.后来司徒桓虞做南阳太守,征召朱晖的儿子骈做手下,朱晖推辞掉了对儿子的任命,转而推荐友.

晋江市19399658532: 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朱晖怎样的性格特点 -
闭强维尼: (1)(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 (2)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所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晋江市19399658532: 课外文言文阅读《朱晖重情重义》 -
闭强维尼: 1.一直 2握着 3.应承 4.对....感到不解 朱晖得知他的妻子生活平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 他是一位有情有意的人

晋江市19399658532: 朱晖退贼的翻译 -
闭强维尼: 翻译:朱晖早年死去父亲,十三岁时,路遇一群贼人,持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服财物.昆弟宾客都惶恐,伏在地下不敢动.朱晖拔剑上前道:“财物都可拿走,诸母衣不许动.今日是我朱晖死的日子了!”贼人看他年小,其志很壮,笑道:“童子把刀收起吧!”就舍弃他们而走掉了.

晋江市19399658532: 翻译文言文“朱晖守信” -
闭强维尼: 译文: 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 【注释】 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晋江市19399658532: 古代哪位著名诗人描写过青花瓷 -
闭强维尼: 龚 鉽《陶歌》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浓淡出毫端, 画上磁坯面面宽 织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泑理同看.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 《青花瓷》——~草~儿~ 《百度诗词吧》 轻抬素指慢拂弦. 曲飘然,夜含烟. 郁金堂浅,暗影画帏帘. 望断天涯无去处,风不解,雨绵绵. 小楼残梦锁经年.楚河寒,冷茶轩. 空了胭脂,倦怠碧罗衫. 紫陌红尘谁看透,一个字,几生缘. 青花 雨过天青云破开, 鬼谷下山入梦来. 远尘淡墨调烟雨, 一见倾心镌画台.

晋江市19399658532: 青花料的青花瓷所用的青花料 -
闭强维尼: 一,苏麻离青 又叫苏尼勃青,元末明初景德镇青花瓷的专用料,用苏麻离青料绘制的青花瓷,蓝色浓艳,有银黑色结晶斑,并会出现晕散现象.(原因是苏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与国产青料有明显的区别. 二,坡塘青又名“平等青 ”,成色...

晋江市19399658532: 谁知道<朱晖助友>全篇啊? -
闭强维尼: 东汉初年,有两个人,一个叫张堪,一个叫朱晖,他俩都是南阳人.张堪进京做官早,资格老,声望远在朱晖之上.有一次,朱晖在太学里碰见了张堪,由于此前互不相识,只是听说过对方的名望,再加上张堪年长,朱晖出于敬畏之心,没有主...

晋江市19399658532: 急求《天喜瓷缘》藏头诗~ -
闭强维尼: 天若有情天易老,喜逢佳偶心头扰,瓷都相会两相悦,缘定今生莫烦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