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秦汉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作者&投稿:钞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趋势~

1汉代:“中朝”与“外朝”、
(1)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丞相掌握行政实权;
(2)汉武帝时,频繁任相,设立“中朝”(中朝的概念:由随侍皇帝左右的、出身低微的、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近臣亲信和将领组成,是决策机构)对抗“外朝”(外朝: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组)形成“中外朝”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有中朝对国家政事先做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军权的作用。
概括汉朝政治特征: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2、唐朝时期的相权:三省六部制
出示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解释三省的职责,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决策、执行,以前都是丞相的职责。唐朝将其分开,同时增加了审核部门,即门下省,进一步分化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配合,首长均为丞相。同时,唐朝还设置政事堂,参政议政。各省长官和被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即可进入政事堂议事。凡进入参政堂议政的都是丞相。这些被冠以头衔的官员,由于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3、宋朝:“二府”
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割据混乱局面教训,不断削弱和分割相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朝从三大方面来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引导学生总结君权和相权互动的趋势: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这对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相权却处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
三、中国监察体制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秦时期的监察部门:御史大夫。
西汉:刺史,十三州,六百石制约二千石,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州从临时性转变地方行政单位。东汉末年,地方三级行政机构:州-郡-县。
东汉-元,御史台;明,都察院。
皇帝设置监察机构的目的:官员之间相互监督,以便于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但是皇权却没有人监督和控制,因此,专制制度的存在势必影响监察的效能。
结合当代中国领导人加强自我监督,真正推行依法治国。
四、选官制度的变化
过渡:皇帝要维护专制政权,必须要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为其服务。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建立了哪些变化?
世官制度、察举制度、科举制度。
1、世官制
以天子-三公九卿-郡县制立体图,说明世官制度的运行情况。世官制不等于分封制:一无土地,二官职不能世袭。
分析世官制的弊端:政权为世家大族控制,底层优秀人才无法进入政权参政。
2、察举制
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是看德行和才能。
(1)汉武帝征召
解决世官制的弊端,向底层征召优秀人才。张謇的故事。
征召的弊端,插入东汉时期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清素清白浊如泥,高门良将怯如鸡。说明征召制度到了后期,弊端丛生,征召权利被世家大族控制,形成了士族。寒族人士很难跻身上层,不利于统治。
(2)曹魏九品中正制
建立上中下三等九品制度。考核有了一定的参考标准。如,才学、相貌等等。比征召制要公正客观一些。但后期还是显露出一系列弊端。
3、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显然要把察举制时代仅凭现任官僚的主观印象取官要合理得多。
科举制的优点,考试一视同仁,官僚子弟和平民子弟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给底层民众参政提供了机会,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扩大了统治基础。
分析科举制的弊端: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五、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地方行政区划:郡、县(道);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州、郡、县;
唐地方行政区划:道、州、县;
宋地方行政区划:路、州、县;
元代:行省制度。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或简称为省。
行省即中书省派到地方的临时机构。出示元朝地图,地域辽阔,如果都到首都汇报工作,非常的不方便,因此设立行省。
行省官员原本代表中央到地方执行政务,因此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它和中书省不同,重大民政事务权、军政要务权、赋税权被剥夺,官员定期到中央觐见,汇报工作。后来它从临时暂住转变为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介绍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明地方行政区划:省、府、县;清地方行政区划:省、道、府、县。
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方式:设立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制度。
总结地方行政区划变迁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变迁的目的: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二、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课堂小结]
从秦汉至元统治制度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这样有利有弊,有利是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弊端则是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

行政区划制度是在中央集权国家的体制下,将全国分成有层级的行政区,并在各级区划里派出定期撤换的官员进行管辖。虽然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就已产生,但全国性的行政区划则始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周代:分封制、井田制;

秦汉:郡县制,郡以上九州--13州设刺史负责监察,无行政职能。

隋唐:州县制,道、州、县,其上设置“道”负责监察,又有节度使;

宋:州县制,路、府、州、县;

明清:行省制度,省、府、州、县 。
  

  1. 分封制(奴隶社会)
      西周时实行的政治统治形式,即周王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将望族功臣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拱卫王室。结果巩固并扩大了周王朝的奴隶制国家政权。但分封制的存在,事实上使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后来随着各地实力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分封制瓦解。
     

  2. 郡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即将全国划分为郡、县两级行政区。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命,代表中央管理地方。郡县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前期重要的地方制度。
      

  3. 行省制
      元朝时在各地设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从此,“省”成为地方行政区名称。省的划分为以后所沿用,清朝前期,全国划分为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
      

  4. 土司制度
      元朝时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即设立宣慰司等机关,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司长官,可以世袭但必须忠于朝廷。明清时期经过改土归流,逐渐废除了土司制度。
      

  5. 【规律 】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衔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分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6. 总结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变化,可以看出在两千多年间,我国行政体系经历过几次重大的变化。其表现为以下特点;首先以监察区划或军事区划转变而来;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区划层级呈下降趋势;第三,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以三级制为主;最后,地方首长多由中央派出官转变而来。



行政区划的本质是在一个政权国家内,将其领土分级划分为若干个领域,在各个行政区内设立相应的地方政权机构,实行统一服从中央的各级地方领导,分级协助中央管理好全国的一切行政的、经济的等等事务。
第一阶段(前221—583):郡、县二级制向州、郡、县三级制转变
第二阶段(583—1276):州、县二级制向道(路)、州(府)、县三级制转变
第三阶段(1276-1949):元代的多级制向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制以及民国初年短时期的省、县两级制转变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

古代官制沿革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清代疆域广阔,对少数民族地区,采用特殊办法管理。如内蒙古实行蒙旗制,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新疆实行伯克制等。中国秦汉以后的官制在保持继承性的同时,还注意不断调整,造成了沿革与变化有效结合的局面,并积极推进了下列政治目标的实现:1.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相权与皇权经常产生矛盾与摩擦,为了维护皇权,皇帝总是采用下面...

隋唐和宋的地方行政机构及各级单位名称?府道台各是何时出现?
秦汉以后,中央行政部门分九卿,九卿之长头上都加卿字,如太常卿、大理卿等。北魏时,卿之下增设少卿,明清则分置大、小九卿。太师:周时以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为辅佐国君的高官之一。秦代不置,而汉代每一个皇帝即位,都设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为重臣之首,而位在“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列举中国古代各朝的行政制度。
总之,自秦汉至明清,中央官制变化比较大,设官分职比较复杂。而地方官制,元以前基本上是郡(州)县二级,元以后层次较多,但郡(或府)、县二级则变化不大。地方最高政权的名称,组织,职掌等,则历代很不同,这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矛盾的具体表现。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

行省制比郡县制好在哪里 区别是什么
答:①实施时代:县制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而郡县制、行省制是秦汉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农耕文明时代,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②与中央政府关系:县制、郡县制是中央政权隶属下的地方行政体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制是元朝地方行政体制,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负责。③...

秦汉以后,统治者多推行什么政策
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3、郡县制 郡县制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行政区划)的总称。

秦始皇为什么要废分封立郡县
秦始皇要废分封立郡县原因是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在他们的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为形成诸侯割据创造了条件。在郡县制下,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所以,实行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

郡县制含义
郡县制是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行政区划)的总称。西周时县大於郡,《逸周书作雒》:“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春秋时代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管理而置县和直接任命一些不得世袭的官员为地方官...

依据目前的研究,秦朝最终大概有()个左右的郡。
依据目前的研究,秦朝最终大概有50个左右的郡。秦朝初设了三十六个郡,分别为云中郡、上谷郡、九原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内史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雁门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巨鹿郡、邯郸郡等。后逐渐增设至五十郡左右。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级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统一...

如何评价秦朝的行政系统的职能
秦汉地方实行郡、县制。至东汉末年,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 1.京师 秦朝的京师行政由内史掌管。内史位秩与列卿等同,也参议朝政。西汉武帝以后,京师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部分,分别由三官治理,称为三辅。三辅长官位同列卿,可参议朝政。 东汉迁都洛阳,京师行政改由河南尹治理。 2.州 东汉末年...

平安县15316622445: 中国古代从秦汉到明清郡县制的演变 -
犁波盐酸: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一、萌芽时期: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

平安县15316622445: 中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划分,按1,沿长江 2,沿黄河 3,沿海 4,沿国界划分 -
犁波盐酸:[答案] 一、行政区划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从表11看出,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二、在行政区划中,各地区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比不发达的地区地位高.在秦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要比秦...

平安县15316622445: 简述我国古代地方基本行政体制的演变 -
犁波盐酸: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地方行政区划:郡、县(道);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州、郡、县; 唐地方行政区划:道、州、县; 宋地方行政区划:路、州、县; 元代:行省制度. 明地方行政区划:省、府、县; 清地方行政区划:省、道、府、县. 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方式:设立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制度.

平安县15316622445: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 级制的演变,这 -
犁波盐酸: 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不断增加,本质上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中国从秦朝开始就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随着管理疆域的不断扩大,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越来越不能满足对广阔疆域的管理需要,管理层级也不断增多,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细化.此外,中国历代多次出现的地方割据现象也使中央丝毫不敢放松对地方的控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不断加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平安县15316622445: 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又在郡之上设置了州请问:秦有
犁波盐酸: 秦时没有州.全国为中央-郡-县三级.汉代的“部州”和“州”是同一个东西,初期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正式行政区.两汉至唐朝初年,全国为中央-州-郡-县四级.(注...

平安县15316622445: 概括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
犁波盐酸: 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是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划的重要历程.

平安县15316622445: 郡县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犁波盐酸: 郡县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时期,结束于唐乾元元年(758).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平安县15316622445: 名词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 -
犁波盐酸:[答案] 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 沿革 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春秋的县可分为两种类型:楚和秦的县都直属于君主;晋、吴的县多是卿大夫的封邑.两者都是直属于国君的别都,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

平安县15316622445: 简述两汉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
犁波盐酸:[答案] 前202年伴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刘邦分封功臣,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共计七个异姓王,辖有东部22个郡.而汉高祖刘邦直属领土仅有15个郡.文帝即位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诸侯的势力.景帝即位,用晁错计大削藩封,引起七国之乱.平乱...

平安县15316622445: 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分布有何特点?对秦朝的统治起什么作用? -
犁波盐酸: 在中央设立与地方配套的增繁杂的部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作用 使得中央对地方进行了有效的监管. 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稳固了秦朝的政权与政局的稳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