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神修院的历史

作者&投稿:剧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圣神罗马帝国的历史~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其帝国国祚,因自称奉天承运, [1] 被日耳曼人追溯为承继罗马帝国而来,而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 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与后来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史称为第二帝国)与希特勒执政时期(1933年-1945年,史称为第三帝国)加以串连论之。 [2] 目录[隐藏] 1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2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3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4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5 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 6 神圣罗马帝国的衰弱 7 法国大革命与神圣罗马帝国覆亡 8 评价 9 历史学家的两种说法 10 注释 11 参考资料 12 参见 13 外部链接 [编辑]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参见:罗马帝国 前509年,罗马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期。 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也被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共和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3世纪后,罗马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从370年左右,罗马就已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梅蒂奥拉努(今米兰),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但耐人寻味的是,东、西罗马帝国彼此并非敌对关系,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同声共气。此后100年间,罗马城多次被外族攻占和血洗,西罗马帝国的实力和威严一落千丈。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解体,末任罗马皇帝自己发出退位诏,宣布西罗马帝国不复存在,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东罗马帝国却得以保留,即后来的“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虽然于476年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黜。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兰克人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编辑]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主条目:查理曼帝国 843年,凡尔登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840年,查理曼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843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格兰王国。 [编辑]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参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 自奥托一世(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16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编辑] 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 实际上,神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没什么直接关系,这里说的罗马帝国应与神圣罗马帝国加以区别。拜占庭帝国,乃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迁都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将罗马帝国划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称为拜占庭帝国。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的衰弱 神圣罗马帝国到了12世纪至13世纪期间,皇帝因为缺乏强大的王室领地,来作为税收来源和王权扩张的基础,中央政府的势力逐渐衰弱;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富庶的意大利地区北部城市,如威尼斯、佛罗伦斯等等,持续地吸引着皇帝的注意和精力,帝国的权力落入王公贵族手中。此外,帝国又欠缺公认的王室继承法,因此一旦国王去世,往往造成各选帝侯继任皇帝的纷争,因而导致帝国的内战和陷入无政府状态。继位皇帝必须以武力战胜其他不支持的诸侯,或者必须想办法赢得多数诸侯的拥戴,才能维系皇帝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之下,使得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拥有大一统的“国家”之名,实际上却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组织”。 [编辑] 法国大革命与神圣罗马帝国覆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博爱”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与普鲁士、萨丁尼亚、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于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后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她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推动了“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具体如下:

科举考试制度的革新:
武则天在位时期,大量增加了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由此看出,武则天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农业生产的发展:
武则天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对外关系政策的改善: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体来说,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需求及议决
在1900年以后,香港的天主教教育步入了正轨,而圣召人数也增多了。教会要为意欲成为司铎的青年提供适当的教育。初中的教育可以透过小修院进行。小修院的修生增长得很快的要把大修院的修生挤出去了。主教座堂旁的房子本可收容小修生,而修院方面实在需要多一幢的楼宇去供大修生用七年来读毕哲学和神学。然而,对牧区而言,为了少数的大修生而准备适当的教员是困难的。而中国其他地区亦在面对同样的问题。以往在澳门和槟城的大修院都为周围教区的修生提供教育,亦有好些修生被送往罗马或欧洲受训。然而,随着大修生的人数上升,要有另外的方法了。最后,华南众牧区认为需将各地的大修院合成一所,而新的大修院不是只为一个牧区服务,而是为整个地区服务。
1922年,首任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已有意在香港成立一所总修院,以便培训华南地区有意修道的青年。1924年, 刚恒毅总主教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中国天主教会议,会议的其中一项议决为在中国全国成立共十四所总修院。华南总修院即为1936年前成立的十一所总修院的其中一所。相比起其他中国国内,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两年间停办的总修院,华南总修院从1931年10月开课至1964年移交予天主教香港教区为此,共历三十三年,是当中办学年期最久的一所。
选址
刚恒毅总主教递予教廷传信部的书信表示当时的香港总督金文泰愿意为修院地皮及其他有关事项,以及提供“有关的便利”。他在信中亦曾表现他视察过香港郊区的一些土地,他记述“……位于山脚,地点甚佳,且离市区不远,海陆交通都很方便。”若要购买那块面积共十万平方公呎的土地,刚恒毅总主教推测约需美金三千元。
他亦向传信部表示那时为相当适合建院的时机,更清楚指出无论香港发生什么政治或经济危机,香港仍会受英国管辖,所以推论香港乃安全之地;在此地建院亦能方便接触各华南代牧区,而且也不会牵涉任何政治性的问题。而当时的主教们亦认同在香港建立总修院最佳的培训条件予有志于训导及牧养教众的人士。但需一提的是,当时在政治不稳的中国大陆仍有十所总修院相继落成。
另有说法指华南总修院选址于香港是由于当时适合于华南建立总修院的城市只有广州,但广州代牧区是由法国的巴黎外方传教会所牧养,而当时的法国政府一直反对罗马教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若华南总修院建于广州,运作必会受制于法国政府,而在香港建院则恰好可以回避这个政治问题。
购地
香港宗座代牧区的恩理觉主教于1927年3月11日首次去信予当时的香港总督金文泰表明刚恒毅总主教欲于香港建一总修院之意。信中亦表示经过选择后,恩主教希望在香港南区香港仔深湾坟场邻近一带购地以建修院,而预算的购地及建筑成本将为二十万港元。在后来的信件中,恩主教表示将以每英亩1000港元的价钱购入,而余款亦会于三年的年期内偿还。
由于该地段位近坟场,亦有坟地可能位于地段内,政府首先派遣东华医院之人员前往坟地考察,但该地树木丛生,有好些墓碑已不能认清被葬者为谁。由于当时东华三院之人员正忙于处理于马头围之起坟工程,故在修院地段内之坟墓只有留至1928年之清明节后再作打算。
1927年12月22日,地段正式通过将以私人合约的形式售出。而东华医院有关方面亦于1928年3月9日指出起坟工程将于该年的清明节前完成。同年7月30日,政府有关方面将地皮之售价定为6400港元,而界石之费用则为31.25港元,费用合共为6431.25港元,而每年需缴交的地税为640港元。恩主教虽以土地为教育用途为由去信申请只需缴交“象征性的地税(a nominal Crown Rent)”,不果。最后,香港南区香港仔深湾坟场邻近一带的乡郊建屋地段315号于1928年9月3日售予香港宗座代牧区。
关于当时购地的情况,现时的圣神修院则在2009年12月13日的《公教报》中流出一个说法,指当时觅地困难,枢机及主教便发了起一个一百八十天的敬礼,叫信友们向圣女小德兰祈祷,祈求这位传教区的主保赐恩,使修院能顺利建成,并许下诺言,如圣女助佑,修院将奉她为主保,每年于其瞻礼举行大礼弥撒,以示谢意。最后修院于1930年10月3日,即圣女小德兰瞻礼启用。据当时《公教报》所述,当时立下的羊皮谕旨乃存于拉丁文石碑之后,直到今天。唯根据田英杰神父所著之《香港天主教掌故》,恩主教是在1927年12月25日和几位耶稣会神父视察黄竹坑的土地时,一致认为是合适的地点,并许下了三个诺言,分别是把未来修院的圣堂献于中华圣母、在五年内每月朝拜圣体一小时以及每年隆重庆祝圣女小德兰瞻礼。1930年10月3日是华南总修院的奠基仪式,而1931年11月1日,即诸圣瞻礼日,华南总修院才正式开幕,并奉献于中华圣母。而石碑内的羊皮卷,根据《香港天主教掌故》引述的教区档案,上面所写的是建筑师的资料。
建设
圣神修院的两块基石:左方的一块为中文,右方的一块为拉丁文
在总修院建筑时,圣伯多禄工程处先行负责兴建华南总修院的全部费用,然后各涉及的教区及修会将会在之后的二十年内分期摊还所有费用——于1926年先支付地价,在之后的日子再支付其余费用。由于主催建立华南总修院的决策者为教廷传信部,因此除了有份保送修生来受培育的教区外,传信部亦会负担一部份支出。而由于华南总修院的主权属教廷传信部,传信部也要没有财力的代牧区承担经费。 但最终经费仍不足以将计划中之修院完全建成,而只能完成原先计划中的四合院设计的三分之一。
在人手方面,刚恒毅总主教起先希望华南总修院由道明会(当时负责在福建省的几个教区)管理,但遭到拒绝;最后总修院被委托由爱尔兰耶稣会管理,所以日后的六名院长均为爱尔兰籍耶稣会士。耶稣会之后在主持华南总修院的三十四年间,没有要求当中的修生转入耶稣会,亦没有派遣修生到华南总修院攻读。
生活经费
各在华南总修院的修生的生活费用均由派出之教区及修会承担,而教廷传信部亦会给予各教区及教区拨款及津贴。自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政权变更,不少的修士南涌至华南总修院,除了之前所提及来自传信部及教区的财力支援外,总修院亦为部份修士寻找捐助者以支持院中修生的生活,其中生活费及学费会直接支付到总修院,而零用钱则交予修生。基本上,修生在进入修院后是不用再花钱的,而院方亦不希望修生在日常生活之外再花金钱,以训练修生节俭。零用钱会由校方供给,实报实销。但亦有一些来自香港的修生自备零用钱,能买一些日用品。至于北方来的修生如果没有零用钱则将所需的日用品列成清单,交了院长,再由校内工友购买,费用则在修院中报销。修生若从家中带来零用钱,则会交由院方保管,于放假时发还,供回修生自已使用。修院亦容许修生的家人支令零用钱。至于有捐助者的修生,有时在来自捐助者的信中亦会收到零用钱。
晋铎及晋牧
华南总修院三十四年间共有230位毕业生成功晋铎,第一批晋铎的神父有冯息尧、刘荣耀和叶荫云(于1934年晋铎)。众毕业生当中出了一位枢机(前香港教区胡振中枢机)、一位总主教(前古晋教区总主教钟万庭总主教)、十五位教区主教或辅理主教。具有主教职务而未曾有主教职份(如监牧、教区长或教区署理)的毕业生则有七人。
有不少在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之前晋铎的中国神父后来回到中国大陆服务,有一些在1949年之后才来修读的修生也有不少在学成后返回国内。到了1950年代,不少学成后的修生不能返回中国大陆,故留在香港,一部份的神父名义上仍属原有的教区,工作上则借予香港教区,而他们的生活费则由原本的修会负责。到了1970年,香港教区主教徐诚斌主教宣布欢迎所有居于香港的华南总修院毕业生全部改属香港教区圣职班,华南总修院毕业生外借予香港教区的情形才告结束。
华南总修院的毕业生除了外借予香港教区一途外,亦可选择转往其他教区,不过不同于一般的例子,华南总修院的毕业生若要转往其他教区,除了要有本人、旧教区及新教区的同意外,亦要有教廷传信部的同意。
停办
虽然华南总修院于1945年后复办,但由于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南地区再也没有选派修士前来,所以罗马教廷传信部于1964年将华南总修院的院址交由香港教区管理,当时原位于薄扶林太古楼一块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所捐献的土地的圣神修院就此迁入华南总修院原址发展。虽然由耶稣会管理的华南总修院就此停办,但耶稣会士们依然有在这新成立的教区修院中任教授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至2009年,仍有三位耶稣会会士于圣神修院任教。
在华南总修院运作的三十三年间,共历六任院长,列举如下﹕ 姓名 任期 康宁神父 (Fr. T. Cooney, SJ) 1931年-1937年 马良神父 (Fr. J. O'Meara, SJ) 1937年-1947年 夏神父 (Fr. Richard Harris, SJ) 1947年-1951年 伦若瑟神父 (Fr. Joseph Garland, SJ) 1951年-1957年 黄永耀神父 (Fr. John Wood, SJ) 1957年-1963年 科利神父 (Fr. John Foley)(代理) 1963年-1964年 迁入
成立于1957年的圣神修院本位于香港岛薄扶林一幅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所提供的一块土地上。罗马教廷于1964年将华南总修院的院址交由天主教香港教区管理,而圣神修院就此迁入发展,而神职人员之培训亦就此渐趋本地化。
教学发展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于1970年成立,现时之校长为劳伯埙神父。起初由香港教区、澳门教区、耶稣会和慈幼会合办(1985年再邀得方济会加入)并于1973年起接受信徒入读,自此,修院由专职培训神职人员渐变成也为教友提供进修的机会。神哲学院的神学部及哲学部先后于1974年至1976年间成为罗马宗座传信大学属校。宗教学部亦于1989年成立,同样地获得宗座传信大学神学院的认可。其后,神学部于1994年取得了宗座传信大学的同意,开始一个为期两年的神学硕士学位课程,因此神学部需从宗座传信大学附属学院的地位提升为该大学的成员学院;最后,公教教育部于1997年终于批准神学部升格的申请。
课程
现时圣神修院神哲学院为一般教友提供神学学士学位课程、哲学学士学位课程及宗教学学士学位课程,课程收费每年为港币9000元,或以每学分400港元计算。
在硕士课程方面,圣神修院亦为所有天主教司铎、终身执事、修女、会士、修士和教友提供神学硕士学位课程,但申请者必须先拥有“荣誉”(Cum Laude)神学学士学位;而不符合此条件者,将由校长成立之入学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其申请。每学分收费为港币450元,不设旁听。
准备晋铎,而无意立即继续神学硕士课程之教区修士和修会修士亦可以考虑报读牧职年课程。攻读神学硕士课程的修士须在两年内,以部份时间形式修读必修科中之主要科。为了回应教区目前及日后的需要,此课程除了开放予修士外亦开放予牧民小组成员、修女、牧民工作者、传道员及终身执事等人士。全科生最快可用一年可完成牧职年课程,课程完成后会获授学院颁授毕业证书。修院在2009年时有修生十五名,但属天主教香港教区的只有十一名。2010年时有十六位来自香港、澳门、墨西哥和越南的修生。




十二里庄天主堂历史沿革
1839年,罗马教廷设立了山东代牧区,任命意大利人罗类思为首任主教,他的主教公署便设在了十二里庄,这里成为了山东最早的天主教堂。1847年,罗类思又在此创办了山东总修院,进一步扩大了天主教在当地的影响力。罗类思于1849年辞职后,江类思接任为第二任主教,他于1861年根据《北京条约》收回了济南...

大修院地址在哪里?
除了宗教建筑外,大修院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壁画、雕刻和古董,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此外,大修院还定期举办各种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加...

本笃会圣本笃的生平
倡导在清静中通过祈祷、研读和工作达到神修、智力和体力的平衡,通过谦逊不断自我革新,追求与神合一的至善境界。公元547年,圣本笃在弟子们的陪伴下,安详离世,被安葬在卡西诺基地,他的精神和教诲至今仍影响着无数信徒。他的生平和教诲,如同一座丰碑,屹立在西方教会的历史长河中。

藻塘自然村起源
在公元1059年的拉特朗会议中,天主教的革新运动得到了显著推动,这次会议为司铎生活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一个重要的转变发生了,许多主教座堂和大教堂开始设立神职修院,作为改革的一部分,这些司铎被要求参与到集体生活中,摒弃个人的私有财产。然而,这个意想不到的举措催生了一个重要的教会组织...

西多会[编辑] 修道院
在比利时的Marija Zvijezda(Maria Stern)修道院位于波黑巴尼亚卢卡附近,德国的Heimbach(Eifel)地区则有圣伯纳德修道院(Mount St. Bernard Abbey)。英格兰的Coalville地区,Mount St. Bernard Abbey也是一处知名地点。美国的修道院如肯塔基州的Gethsemani Abbey,弗吉尼亚州的Holy Cross Abbey以及佐治亚州的圣神修...

高中生上神学
天主教的一般叫做神哲学院或者修院,比如上海佘山修院,北京神哲学院。读神学,要清楚呼召啊。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读神学的人挑战空前未有,读神学不同于上圣经培训班,神学的内容和西方的哲学、历史等关联甚密,最好还是多读点书以后再读神学。港台以及欧美神学院,入门条件必须是大学毕业,甚至...

李宏基是什么时候出道的?
李宏基(1922年3月29日—1974年7月23日),1973年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区署理主教,后来正式出任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1973年-1974年)。 李宏基1922年3月29日生于广州,1945年-1952年在香港仔华南总修院攻读神哲学课程。1952年7月6日晋升为神父, 随后在西贡小修院任教。1961年任圣神修院副院长,李...

佘山修院的展望未来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整体上来说,佘山修院正朝着它既定的一个目标健康地发展。在这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二十一世纪,二十一岁的佘山修院就象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壮志满怀,决心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一个地区教会的修院,是这个地方教会的心脏,修院的成败,关系到教会的兴衰。今天我们遵照主的应许,...

武汉有哪些历史古建筑
中南神哲学院是培养教区司铎的基地,满足各地教会牧灵的需要。百度百科显示,中南神哲学院的学生入学要求为年满18-30周岁,有高中以上学历或相当高中学历、信仰天主教的未婚男青年,自愿献身于天主教传教事业,度献身的独身生活,经本人申请,本堂神父介绍,教区同意,再经修院考试合格者录取。 中南神哲学院学制6年,即哲学...

神父和牧师的区别
神父和牧师的区别:1、神父是天主教的职位,牧师是基督教的职位。2、神父不能结婚,牧师可以。3、只有男性能成为神父,而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成为牧师。神父和牧师的区别问题,属于基督教(广义)教制问题。汉语在翻译源自西方的基督教时,由于传教路线和派系问题,也由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包罗宽厚...

呼图壁县18141487598: 怎样就读山东天主教圣神修院 -
产伯十味: 五.传道使命:天主教较注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他们只信有一个天主,不信一个天主有三位:父、子和圣神.关于耶稣所离的...

呼图壁县18141487598: 中国关于“天使”一词的考证. -
产伯十味: 并不是“现在”专称圣经和古兰经中的人物,而是从近代基督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之后开始成为某些宗教人物的专称的.“天使”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并不常见,但是在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宗教作品...

呼图壁县18141487598: 关于太古楼住宿 -
产伯十味: 哪儿的[太古楼]?鰂鱼涌的还是香港大学的?你说的[香港黄竹坑惠福道6号圣神修院]是一所天主教院,有地方可供短住,简介如下:宗 旨—学院是一所为培育未来教区神父而设的地方.为了善用地方亦为顾及信友的灵修,学院在假期(周末...

呼图壁县18141487598: 国服魔兽世界神圣牧师刷治疗量的天赋以及刷治疗量的方法 -
产伯十味: 作为一个长达5年,参与了所有副本以及BOSS击杀.几乎治疗从来都是第一的牧师,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牧师,要有5点:1态度 2对团队以及BOSS的熟悉度 3手法 4天赋 5装备1态度:首先打副本嘛,要有良好的态度,对队友的失误,团长的误解...

呼图壁县18141487598: 奥奇传说怎样得神职精灵专属金色星神圣魔魂 -
产伯十味: 奥奇传说金色星神碎片怎么得?奥奇传说金色星神碎片作用?金色星神碎片可以合成金色星神哦,赶紧和阿丸一起来看看怎么获得吧!金色星神碎片怎么得金色星神有三种方法哦!1、快速猎星,2、决斗场兑换奖励,3、超时空礼包(2月份...

呼图壁县18141487598: ...公元135年,罗马帝国将耶路撒冷的圣殿再次摧毁后,犹太人开始了近两千年的大流散.但由于先知所做出的努力,甚少有犹太人背宗叛教,成为人类历史... -
产伯十味:[选项] A.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B. 一个精神上、文化上富有的民族才能自尊自信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 文化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 D. 文化的延续永远不会被战争、灾害等因素中断

呼图壁县18141487598: 东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谁厉害 -
产伯十味: 东罗马无疑,1025年是马其顿王朝鼎盛时代,拜占庭总人口1200万,同时期的神罗只有城市人口数据,最大的雷根斯堡人口是4万人,罗马3万5,虽然大部分人口是非城市的农奴,但侧面也体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