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 浣溪纱 (晏诛的)上下阕分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边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一语文第三题浣溪沙~

1、本意:雄鸡的叫声;诗中是指:衰老。
2、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3、
表达了作者虽对时光的流逝有所痛惜,但能反其意而用之,既然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常驻,就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感伤,从而体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旷达乐观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人生向往的思想感情,也同时暗示了作者对于现状的豁达。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注释】

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浓厚得多了。
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其实,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作者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鉴赏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鉴赏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翼城县13924569790: 初一语文 浣溪纱 (晏诛的)上下阕分别是什么 -
那徐十味: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

翼城县13924569790: 晏殊《浣溪沙》 -
那徐十味: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词作鉴赏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

翼城县13924569790: 浣溪沙上阕写的是什么,下阕写的是什么 -
那徐十味: 1、上下阙描写内容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却笔...

翼城县13924569790: 浣溪沙晏殊上阕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那徐十味: 浣溪沙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有兰芽,溪水,杜鹃鸟.山下兰草的芽尖进入了溪水中,松间的沙路没有烂泥,暮色茫茫,细雨飞飞,传来了杜鹃鸟凄凉的声音(哀鸣) 这些景有何特点?词的前五句写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燕过、花落...

翼城县13924569790: 晏殊 浣溪纱 我要原文 -
那徐十味: 那首词不是《浣溪沙》,是《破阵子》.原文如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翼城县13924569790: 浣溪沙分为上阙和下阙,下阙是哪句 -
那徐十味: 下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下阙的意思:以反换起,以借喻回答,表现了词人乐观的人态度,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翼城县13924569790: 浣溪沙古诗原文 -
那徐十味: 浣溪纱 李煜词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

翼城县13924569790: 《浣溪纱》的简介
那徐十味: 晏殊的一首小词《浣溪纱》: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辞频. 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解说是(简略):韶光短暂,生命短暂.而在这短暂的生命里,等闲就有数不尽的痛苦哀伤.有多少时...

翼城县13924569790: 浣溪纱解释 -
那徐十味: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翼城县13924569790: 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忽如春风一夜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写? -
那徐十味: 似曾相识燕归来. 后面的诗句是雪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