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诗人,拜托各位了 3Q

作者&投稿:毅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的资料是什么拜托各位了 3Q~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呐喊》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补天》),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痛失独子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吃人的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作者冷峻的写作风格显示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愤恨。精炼而写实的艺术显示了作者写作手法的纯熟。洗练而朴实的笔精彩的勾勒了一幅小镇风俗画,而人物的刻画与对话的描写,更难有一字更改,实在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本篇的写作特点,一是运用对比手法,将车夫和“我”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进行对照,显露出“我”自私自利的渺小,映射出车夫的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的高大形象。这种对比的妙处在于以间接而含蓄的笔墨突出劳动者的朴实无私。在表现形式上,本篇好似一篇速写画,又近于当代的“小小说”,短小精悍,清新可人而意味深长;情节真实可信,成为现代小说中传颂最广的名篇之一。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划,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裳帮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结吧吧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 《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夏瑜被杀没有明写,而是从围观人的动作描写中暗示出来;其被杀地点也分明点出为古轩亭口,这正是秋瑾被害的绍兴古轩亭口的暗示提供;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通过牢卒和听客们愚妄的反应反射出来的;其坟上的花圈则暗示:他们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馒头,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判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鲁迅不仅有一颗世俗的灵魂,更有一颗文学的灵魂,他不仅以理智紧张地思索人生, 更常常抱一份艺术的情感去吟味人生。他这文学的灵魂又相当特别,他对一位日本朋友 说:“我是散文式的人”,1这除了解释他不喜欢读诗,是不是也可以解释他不喜欢写 诗呢?诗和散文的区别,绝不只是文字形式,它们其实代表着作家对于世俗生活的不同 态度。诗的世界属于天国,它总要将世俗的气息排除干净。诗人也正如下凡的天使,他 举着诗意和美的火把,照亮每个人心中与生俱来的灵气,他要将他们引入审美感悟的迷 幻状态,使他们能在精神上超越自己猥琐的世俗存在。但鲁迅并非这样的诗人,即便对 世俗生活整个绝望了,他也无意借文学来逃避世俗。当伏案疾书,全身心投入艺术创造 的时候,他固然会常常忘记自己的现实境遇,但这“忘记”的结果,却是能够更专注地 审视世俗,更深切地感受黑暗。一九一四年他与朋友闲谈,连声称赞吴敬梓的《儒林外 史》,说:“我总想把绍兴社会黑暗的一角写出来,可惜不能像吴氏那样写五河县风俗 一般的深刻。……不能写整的,我就捡一点来写。”2已经绅黑暗逼人了死角,还不思 逃避,心心念念要将这黑暗刻划出来,倘是一个崇尚天国的诗人,一定会摇头叹气:这 人实在不可救药。 但也正因为是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人,鲁迅的小说和散文,就像他的社会评论 一样,也成为他世俗意识的一面镜子。创作毕竟是一种情感性的活动,无论他多么矜持, 一旦写入了神,他的许多内心隐情都会不自觉地流入笔下,他的创作的这一面镜子,就 常常比那些社会评论更为朋亮,他自己便对朋友说过,他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当中。 3不用说,在二十年代中期,他那急于挣脱虚无感的紧张的身影,也同样清晰地印在他 的小说和散文之中。我甚至觉得,比起那些观念上的自我修订,他这时期的文学创作, 恐怕更是他驱逐内心“鬼气”的主要战场。那虚无感到底膨胀到了什么地步?他对它的 厌恶又有多么强烈?这战斗艰苦到了什么程度?他最后能够战胜它吗?所有这些你迫切 想知道的答案,都清楚地写在他的创作中。 你也许会不同意:驱逐虚无主义的“鬼气”,这是鲁迅内心极其隐秘的冲动,他写 小说,却是为了启蒙的呐喊,他自己就明确说,是要借它来改良社会,4他恐怕不会愿 意在小说中表现这种极其个人化的隐情吧?可我觉得,这是误解了他。文学究竟是怎么 一回事,他从来就很清楚。他知道诗人的心灵应该博大,要“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又 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5他也知道,一味“宣传爱国主义”,绝不能产生 “伟大的诗人。”6倘说他的世俗意识当中,确有两个声音对他发令,一个要他用创作 传播启蒙思想,一个则要他宣泄自己的人生苦闷,他上面的两段话,早已将这两个声音 的轻重分量,掂得一清二楚。到二十年代中期,他的心理天平还愈益向后者倾斜。他自 己翻译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热烈赞同这本书的基本思想:“生命力受了压抑而 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7他又用格言的句式,简捷地写道:“创作是有社会 性的。但有时只要有一个人看便满足了:好友,爱人。”8一九二七年春天他更断言: “没有思索和悲哀的地方,就不会有文学。”9语气是如此肯定,他和早先那个启蒙主 义的创作动机,实际上已经分手了。 他对自己的小说的评价,也证实了这一点。他最引人注目的小说,是《狂人日记》 和《阿Q正传》,可他自已喜欢的,却不是这一类作品。《呐喊》出版以后,有人问他: 你最喜欢其中哪一篇?他笑笑说,是《孔乙己》。如果谁为了翻译他的小说而请他自荐, 他一定也是先提出《孔乙已》。他甚至良已动手,将这篇小说译成日文,送到日文杂志 上发表。有一次和朋友闲谈,他还将《药》和《孔乙己》作过比较,说他不喜欢《药》 一类的写法,因为太不从容。10的确,以这“从容”的标准来看,《孔乙已》是相当 出色的作品,它也是要表现绍兴社会的一角,却没有设立《药》那样触目的主题,通篇 都是以一种散文式的笔调,挟着隐隐的哀伤缓缓道来,社会和人心的冷酷薄情,反而表 现得异常深切。从那些貌似平淡的叙述当中,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少年经历的影响, 体会到他当年出入当铺时的痛苦心情。在《呐喊》集中,这可说是呐喊的火气最弱,作 者的内心隐痛却表现得最饱满的一篇,鲁迅如此偏爱它,正显出了他创作的真正的兴趣 所在。 所以,即便在二十年代初期,他个人对人生的悲苦体验,已经在小说中越涌越多。 它们不但侵蚀那些明确的启蒙主题,就连作者表示一点空泛的乐观意愿,它们也要围上 去破坏。我印象最深的是《故乡》。这是一篇祈祷希望的小说,借昔日“美丽”的故乡 和现在破败的故乡的对比,也借“我”与闰土、宏儿和水生的不同的交往,更用了结尾 的一段话,强调对于将来的希望。但是,这种析祷从一开始便遭到破坏。首先是许多具 体的景物描写,从“苍皇的天底下”,到“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从闰土 脸上“全然不动”地刻着的“许多皱纹”,到杨二嫂的凸颧骨和薄嘴唇,它们都向你拂 去一股寒嗖嗖的冷气,使你不知不觉就陷入一种凄凉的心境,请想想,一旦陷入这种心 境,你又如何响应作者的祈祷?再就是对这希望本身的描述,什么海边沙地上的碧绿的 西瓜,什么手执明晃晃钢叉的少年,金黄色的圆月,等等,色彩都涂得那样鲜艳,反而 令人觉得生硬,尤其是最后那直抒希望的文字,句式和节奏犹如杂文,读者在一派细致 的抒情氛围中骤遇这样的文字,难免会感到突兀,有这突兀的感觉隔在中间,他又如何 能与它发生共呜?连这点题的文字的句式,都在暗暗地削弱主题,鲁迅这时候的小说中, 的确没有什么东西,敌得过他的个人苦闷的流露了。 正是这个渴望表现内心苦闷的强大的冲动,促使鲁迅把自己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 说到底,他在二十年代中期的最大的苦闷,就是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绥惠略夫 式的绝望也好,虚无主义的“鬼气”也好,都站在前面向他招手,他不愿受它们的蛊惑, 却发现双脚不由自主地向它们走去,在那些心境最阴郁的时刻,他简直都不认识自己了。 一个人失去对自己的把握,这是最严重的精神危机,鲁迅越是明白这一点,就越要拼命 找回对自己的把握。要“找回”,就先得把自己的灵魂摊开来,即便其中是“鬼气”蒸 腾,也只能把眼睛凑上去,不把一样东西看清楚了,你怎么把握它?因此,他越是想驱 逐内心的“鬼气”,就越要作深入的自我分析,他当时还不愿全卸下自己的面具,不愿 向公众全露出自己的血肉,要探究自己的灵魂,利用小说和散文自然更为方便。倘说在 《孔乙已》那样的作品中,他常常还是不自觉地现出自身的一角,现在情形却不同了, 他有心要画出自己的脸和心。 其实,早在一九二二年夏天写短篇小说《端午节》的时候,他已经忍不住正面来描 画自己了。主人公方玄绰,在某部做官,文在学校兼课,常常给杂志写一点文章,家里 则有沉闷的夫妻生活,除了有个读书的孩子,其他方面部和作者颇为相像,甚至包括他 的姓,有一段时间,鲁迅的朋友们给他取绰号,就是叫的“方老五”。当然不能说方玄 绰就是鲁迅,但他的生活状况,却正是鲁迅可能遭遇的一种状况,尤其是他那构成小说 中心题旨的“差不多”论,更令人联想到鲁迅同时或稍后几年发表的许多杂文,譬如 《以小即大》,譬如《杂语》。不过,作者似乎又没有打定主意正式来分析自己,他一 面从自己身上取材,一面叉扭曲这些素材,他用一种戏谑化的方式,夸张那原先带有自 剖意味的细节,再掺进一些演绎和变形的成份,使你乍一看,真会以为他是在写别人。 可是,他的叙述笔调又一次拆了他的台。这是一种颇为暧昧的笔调,有一点揶揄,也有 一点袒护,有时候像在讽刺,有时候又漏出同情,只要把它和另一篇稍后写下的《幸福 的家庭》的叙述笔调比较一下,你就会看出作者并不真能像写别人那样从容自如。方玄 绰在屈辱中苦苦撑持,日渐沮丧的那一份心境,不知不觉就会绊住他的笔。 但到一九二四年写《祝福》的时候,他的犹豫显然消除了。这篇小说似乎是继续 《孔乙已》和《明天》的思路,借样林嫂的故事来表现绍兴社会的一角。可是,就在用 平实的白描手法写出祥林嫂的一生的同时,他又忍不住用了另一种繁复曲折的句式,对 作品中的“我”细加分析,不借将“我”的自语和祥林嫂的故事,隔成明显不同的两大 块。他是那样不怕麻烦,翻来覆去谈论“我”在祥林嫂面前的支吾其辞,你就难免要猜 想,他最关心的恐怕并不是祥林嫂。如果还记得他搬出八道湾时,与朱安作的那一番谈 话,如果也能够想象,他面对朱安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态,我想谁都能看出,他这种分析 “我”的“说不清”的困境的强烈兴趣,是来自什么地方。在他的小说中,《祝福》是 一个转折,正从这一篇起,他的自我分析正式登场了。他把它排在《彷惶》的卷首,这 从他的小说的变化来看,不正是一个恰当的提示吗?


朱自清散文《匆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

挑战着你的外语水平,翻译一位伟大诗人的背景。
我就是这个问题的提问者 请把下面翻译成三种外语中的其中一种。谢谢。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 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一个贫 困的屠户家庭,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他做过演员,当 过兵,是1848年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和歌手。 他的一生是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争...

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开  我来答 7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匿名用户 2016-02-22 展开全部 生平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成为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

诗仙和诗圣哪个级别高
杜甫从政失败后,更加执着追求理想政治,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更加深邃锐利,感情更加沉郁悲怆,写下了大量反映现实和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篇,艰难反而玉成了他,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从政失败后,转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获得精神的解放。在这种精神生活的游历过程中,诗人不断升华感情、净化心灵,强化自然和仙境...

名人名言
——德国诗人歌德 43、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 44、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朗费罗 45、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

《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文章结构特征之一是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1、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转头三十余年梦,不道消磨只数声。 —— 黄宗羲 2、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 裴多菲 3、时间就是这个样子,徜徉其中徜觉得慢,一旦定睛回望,弹指之间 —— 乐小米 4、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 恩格斯 5、...

一首诗也能挽救一个国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的壮举
而我们现在要提到的那位女诗人,是有记载迄今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作家,而且由于她写了一首诗,挽救了一个国家,从此名垂青史。 在《诗经·国风·鄘风》里,收录着这样一首诗:《载驰》 这首诗有何神奇之处,又是怎样拯救了一个国家?其作者也就是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又是谁呢? 她——就是许穆夫人。当然了,千万别理...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 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鲁 迅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

唐朝的诗人都有一个什么特点
分三个时期。初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盛唐时期。经...

遂平县18265719049: 100字简单介绍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
宜达欣复: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遂平县18265719049: 鲁迅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
宜达欣复: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遂平县18265719049: 鲁迅诗人是一位什么楷模的大文学家 -
宜达欣复: 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遂平县18265719049: 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宜达欣复: 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幽默、和蔼、委婉、宽厚、 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读书认真、乐观,他更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遂平县18265719049: 鲁迅是一个咋样的人? -
宜达欣复: 他初学医,成绩差到补考;后从文,山寨了果戈里的同名作品而一炮而红;他一生风流,睡过日本女佣,玩过青楼名妓,搞过师生恋,因偷看弟媳洗澡与胞弟终身绝交;他只骂比自己出名的人,热爱奢华生...

遂平县18265719049: 鲁迅是什么样的人
宜达欣复: 鲁迅是一个热爱劳动人民,爱护青年,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宁愿一生用笔为武器,去与黑暗社会作斗争的人.

遂平县18265719049: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一个人? -
宜达欣复: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鲁迅鲁迅是勤奋的,鲁迅是以笔为剑的,鲁迅又是以文章插入国民党心腹的,我们的鲁迅有一颗真真正正的爱国心先生幽默,且不乏亲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处处为他人着想,淡化自己.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您爱国爱民的精神,有您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对读书的思考,有您不朽的作品.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您对珍惜时间的感悟.”

遂平县18265719049: 鲁迅是 怎样的人 -
宜达欣复: 鲁迅 原名周树人 早年学医赴日本仙台求学 后因看到有些国人麻木不仁 于是弃医从文 想从思想上改变人的觉悟 他的笔锋如刀 直插敌人心脏 他是一个高尚、有思想的爱国人士

遂平县18265719049: 《回忆鲁迅先生》中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
宜达欣复: 生活中鲁迅是一个直率的、随和、善解人意、不死板、脾气好、有涵养、知识面广、勇敢,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跟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思想家的鲁迅是严谨、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 “鲁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