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平思想

作者&投稿:卷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生平事迹~

出三分天下(三顾茅庐) (隆中对)
火烧博望坡
三把火 火烧新野
火烧赤壁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七星台祭风
三气周瑜
举荐凤雏
攻打汉中
取得荆州
取得益州(西川)
玄德取妻
布八阵图(水八阵)
白帝受命
南定夷蛮
七擒七纵孟获
二进出师表
六出祁山
病死五丈原
死诸葛口下走活仲达
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选择的道路充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诸葛亮的着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代]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说起诸葛亮,从古到今,没有不被他才能所折服的,三国期间,可以说蜀国因为他的伟大才能才确保了有一席之地。自诸葛亮逝世之后,本来就羸弱的蜀国更加经不起风吹雨打,没有几年,就被北方的魏国(此时应当是西晋)消灭了。然而,纵观诸葛亮的光辉一生,他也并非圣贤,演绎得并不是那么的完美,虽然小说《三国演义》试图将他演绎得出神入化,但小说终归是小说,有他的虚构成分,历史终归是历史,容不得参杂个人感情,诸葛亮的一生有他的致命弱点,也就是所谓的败笔吧。

败笔之一:选错了主,跟错了人

也许是诸葛亮的正统思想,也许是只有刘备请他出山,一生有鸿鹄之志的诸葛亮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际,其实很想有所作为,也大展宏图,以实现自己的天下之志。然而,深居卧龙,却没有人来引他入出山,直到刘备的到来,而且刘备作为汉朝正室后代,对他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虽然历史上他是再三推辞,但实际上是在探测刘备的真心,同时也在寻思如何被刘备所吸引,所以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然而,刘备非非常之人,能力只是一般,并没有曹操、孙权之文治武功,所以,也就注定了诸葛亮不可能成为姜尚(姜子牙),只能是偏安一隅的军师,虽然最后耗尽最后精力,也没有完成他的天下大计。



败笔之二:嫉贤妒能,容不得有人超过他

作为刘备的左右手关羽、张飞,在刘备手下的地位当然是无人能比,况且他们的才能也是一等一的,对于诸葛亮的到来,尤其是随着他的地位的上升,关羽、张飞表现出来自己的意见,但他们是武将,并没有除掉诸葛亮的意思,最后能够听从诸葛亮的调遣,应该是很伟大的胸怀。然而,作为文臣的诸葛亮,他的胸怀却不能容忍,所以,就有了关羽被吕蒙所杀、张飞被部下所害的一幕,虽然历史没有写是诸葛亮所为,但作为刘备的左右手,如此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生疑,作为军师的诸葛亮不可能不想到这一点,至少有希望看到这一点的远见。还有,作为和他能力相当的文谋臣庞统,也是才华刚现就命丧黄泉,这在历史上引起了许多猜测,而且矛头直指诸葛亮。本来对于刘备来说,虽然能力有限,但天老爷给他配备了谋臣左右手诸葛亮和庞统,武将左右手关羽、张飞,可惜都经不了诸葛亮的羽毛扇,被极有心计的他扫了个干干净净,从此,刘备只能听从诸葛亮的调度,虽然名为主,实际没有自己发挥的可能。



败笔之三:不重用贤人,重用庸才

在蜀国后期,他的这种表现尤为明显,杀刘封、暂彭羕、弃廖立,都是诸葛亮所为,街亭一战,就是因为重用了马谡,才使得街亭失守,其实后来的蜀国已到了无人能用的地步,那些只听从诸葛亮的人其实才能有限,诸葛亮在世时表现还可以,是因为有诸葛亮这面伟大的旗帜在支撑。诸葛亮一死,这些被诸葛亮生前启用所谓的能人的弱点就显现了出来,后主刘蝉虽然无用,但因为他只不是傀儡一个,他因为听从父亲刘备的遗言,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所以,诸葛亮去世后,他无人可用,只能任用诸葛亮生前给他安排的人。所以,说刘蝉无用,其实也是他的无奈。



败笔之四:不能很好的化解能人之间的矛盾

诸葛亮生前其实有一对文臣武将,而且才能十足,那就是魏延和杨仪,他们一武一文,是一对双子星,但他们之间有恩怨,如果诸葛亮能够及时调整他们的恩怨,让他们成为廉颇和蔺相如,那可以说是蜀国后期的福星,可惜的是,诸葛亮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他离开人间的那一刻,他还不相信魏延,致使他死后,魏延被杨仪所害,杨仪也终将自杀,这样一对本来是蜀国后期最有能力之人,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蜀国焉有不亡之理。



败笔之五:军事吹弱,谨慎有余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出色,但在关羽、张飞、庞统相继去世后,关中已无人,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只能由诸葛亮一人支撑,然而,人无完人,才无全才,任何一个人也有自己不够强的方面,作为谋臣的诸葛亮却要担当军事指挥员,所以,后期的蜀国虽然在诸葛亮谨慎的指挥下,却是连年战败,鲜有胜绩,主要原因是他的军事才能还不够,尤其是他太小心谨慎,能够取得大胜的情况下最后以小胜收场,不敢大力出击,虽然与蜀国后方无援有关,也与蜀国没有过多的粮草有关,但主要是因为诸葛亮的太过谨慎造成的。
当然,无论如何,诸葛亮依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虽然他的才能是因为刘备能力的欠缺成全的,但正是因为诸葛亮在任何方面都能独树一帜,才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说起诸葛亮,从古到今,没有不被他才能所折服的,三国期间,可以说蜀国因为他的伟大才能才确保了有一席之地。自诸葛亮逝世之后,本来就羸弱的蜀国更加经不起风吹雨打,没有几年,就被北方的魏国(此时应当是西晋)消灭了。然而,纵观诸葛亮的光辉一生,他也并非圣贤,演绎得并不是那么的完美,虽然小说《三国演义》试图将他演绎得出神入化,但小说终归是小说,有他的虚构成分,历史终归是历史,容不得参杂个人感情,诸葛亮的一生有他的致命弱点,也就是所谓的败笔吧。

败笔之一:选错了主,跟错了人

也许是诸葛亮的正统思想,也许是只有刘备请他出山,一生有鸿鹄之志的诸葛亮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际,其实很想有所作为,也大展宏图,以实现自己的天下之志。然而,深居卧龙,却没有人来引他入出山,直到刘备的到来,而且刘备作为汉朝正室后代,对他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虽然历史上他是再三推辞,但实际上是在探测刘备的真心,同时也在寻思如何被刘备所吸引,所以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然而,刘备非非常之人,能力只是一般,并没有曹操、孙权之文治武功,所以,也就注定了诸葛亮不可能成为姜尚(姜子牙),只能是偏安一隅的军师,虽然最后耗尽最后精力,也没有完成他的天下大计。



败笔之二:嫉贤妒能,容不得有人超过他

作为刘备的左右手关羽、张飞,在刘备手下的地位当然是无人能比,况且他们的才能也是一等一的,对于诸葛亮的到来,尤其是随着他的地位的上升,关羽、张飞表现出来自己的意见,但他们是武将,并没有除掉诸葛亮的意思,最后能够听从诸葛亮的调遣,应该是很伟大的胸怀。然而,作为文臣的诸葛亮,他的胸怀却不能容忍,所以,就有了关羽被吕蒙所杀、张飞被部下所害的一幕,虽然历史没有写是诸葛亮所为,但作为刘备的左右手,如此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生疑,作为军师的诸葛亮不可能不想到这一点,至少有希望看到这一点的远见。还有,作为和他能力相当的文谋臣庞统,也是才华刚现就命丧黄泉,这在历史上引起了许多猜测,而且矛头直指诸葛亮。本来对于刘备来说,虽然能力有限,但天老爷给他配备了谋臣左右手诸葛亮和庞统,武将左右手关羽、张飞,可惜都经不了诸葛亮的羽毛扇,被极有心计的他扫了个干干净净,从此,刘备只能听从诸葛亮的调度,虽然名为主,实际没有自己发挥的可能。



败笔之三:不重用贤人,重用庸才

在蜀国后期,他的这种表现尤为明显,杀刘封、暂彭羕、弃廖立,都是诸葛亮所为,街亭一战,就是因为重用了马谡,才使得街亭失守,其实后来的蜀国已到了无人能用的地步,那些只听从诸葛亮的人其实才能有限,诸葛亮在世时表现还可以,是因为有诸葛亮这面伟大的旗帜在支撑。诸葛亮一死,这些被诸葛亮生前启用所谓的能人的弱点就显现了出来,后主刘蝉虽然无用,但因为他只不是傀儡一个,他因为听从父亲刘备的遗言,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所以,诸葛亮去世后,他无人可用,只能任用诸葛亮生前给他安排的人。所以,说刘蝉无用,其实也是他的无奈。



败笔之四:不能很好的化解能人之间的矛盾

诸葛亮生前其实有一对文臣武将,而且才能十足,那就是魏延和杨仪,他们一武一文,是一对双子星,但他们之间有恩怨,如果诸葛亮能够及时调整他们的恩怨,让他们成为廉颇和蔺相如,那可以说是蜀国后期的福星,可惜的是,诸葛亮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他离开人间的那一刻,他还不相信魏延,致使他死后,魏延被杨仪所害,杨仪也终将自杀,这样一对本来是蜀国后期最有能力之人,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蜀国焉有不亡之理。



败笔之五:军事吹弱,谨慎有余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出色,但在关羽、张飞、庞统相继去世后,关中已无人,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只能由诸葛亮一人支撑,然而,人无完人,才无全才,任何一个人也有自己不够强的方面,作为谋臣的诸葛亮却要担当军事指挥员,所以,后期的蜀国虽然在诸葛亮谨慎的指挥下,却是连年战败,鲜有胜绩,主要原因是他的军事才能还不够,尤其是他太小心谨慎,能够取得大胜的情况下最后以小胜收场,不敢大力出击,虽然与蜀国后方无援有关,也与蜀国没有过多的粮草有关,但主要是因为诸葛亮的太过谨慎造成的。
当然,无论如何,诸葛亮依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虽然他的才能是因为刘备能力的欠缺成全的,但正是因为诸葛亮在任何方面都能独树一帜,才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但也有人说诸葛亮是愚忠,从《出师表》中就不难看出。遇到刘备之前,诸葛亮是隐居于茅庐的,所以他多以安乐生活为主。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 打压政敌 嫉贤妒能

自比管仲乐毅,有志补天,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资料?
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

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

诸葛亮的生平事纪
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诸葛亮的生平简介及故事
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有哪些
(12) 晋人习凿齿在评价诸葛亮的法治时说:“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怨,天下有不服者乎!渚葛亮于是可谓能用法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13)这种赞许并不过分,事实上在三国以后的中国其他王朝也再未出现过象诸葛亮励行法治所得到的治国效果。 诸葛亮的法治思想虽然充满...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物?
军事人才。诸葛亮出身世族大家,他的祖上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的高级武职。这使得诸葛亮自幼耳濡目染,从家族的文化沉淀中得到很多教益。诸葛亮没有出山前,就自诩管仲乐毅。这两人分别是春秋战国时著名的文臣武将,可见诸葛亮对自己文武全才的自信。不过在诸葛亮的前半生,他一直担负的是文臣的角色。...

关于诸葛亮
诸葛亮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徐州]琅邪阳都 [今山东沂南县南]容貌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官至 丞相 领司隶校尉益州牧 录尚书事 谥曰:忠武侯 家族资料 父亲 诸葛珪 母亲 章氏 配偶 黄氏 兄弟姐妹 诸葛瑾 诸葛均 子女 诸葛瞻 相关...

关于诸葛亮,大家怎么看?
以编结髦牛尾巴为满足?”于是,刘备才丢下髦牛尾巴,向请葛亮 说;“这是什么话?我哪里会以编结髦牛尾巴为满足呢?我不过 是弄着玩,解解闷而已。”诸葛亮说:“将军,你看镇南(镇南将军 刘表)比得上曹公吗?”刘备说:“不如。”诸葛亮又问:“您自己比 得上曹公吗?”刘备只得承认:“也不如。” 《魏略》...

Help!!!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以编结髦牛尾巴为满足?”于是,刘备才丢下髦牛尾巴,向请葛亮 说;“这是什么话?我哪里会以编结髦牛尾巴为满足呢?我不过 是弄着玩,解解闷而已。”诸葛亮说:“将军,你看镇南(镇南将军 刘表)比得上曹公吗?”刘备说:“不如。”诸葛亮又问:“您自己比 得上曹公吗?”刘备只得承认:“也不如。” 《魏略》...

谁能告诉我历史的诸葛亮是如何一个人物.
葛亮,畅谈“时务”。也许.刘备拜访了诸葛亮三次,三次都见到 了,而且也都畅谈了。第一次谈得就很“投机”,所以第二次再 来,第三次又来,前后谈了三次以后,诸葛亮完全说服了刘备,刘 备也说服了诸葛亮。刘备答应诸葛亮,采纳他所建议的政略与 战略;诸葛亮也答应了刘备,离开隆中的草庐,跟刘备去新野,从 此...

西充县17710484994: 诸葛亮简介(简介!不是详细介绍!) -
捷昌当归: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 辅佐刘备打赢了赤壁之战,夺荆州,平巴蜀,建蜀国,三分天下 刘备登机后,任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框扶汉室,七伐中原,累死于军中 孔明一生,神机妙算,对汉赤胆忠心,爱民如子.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

西充县17710484994: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结合故事) -
捷昌当归: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西充县17710484994: 三国诸葛亮简介 -
捷昌当归: 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

西充县17710484994: 三国人物诸葛亮简介 -
捷昌当归: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

西充县17710484994: 诸葛亮的生平是怎样的?
捷昌当归: 诸葛三兄弟之一诸葛亮个人简介106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西充县17710484994: 诸葛亮生平介绍是什么?
捷昌当归: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

西充县17710484994: 诸葛亮资料,生平,重要事迹及年代,谁能告诉我?诸葛亮资料,生平,
捷昌当归: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河南南阳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见于《辞海》)、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发明家.蜀汉...

西充县17710484994: 诸葛亮的特点有哪些? -
捷昌当归: 如果把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和小说中的诸葛亮的特点结合起来的话 那就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严 诸葛亮崇尚法家的思想,治国理念是非常严格的 诸葛亮洁身自好,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 诸葛亮一生的按照自己的信念办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衣襟.

西充县17710484994: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
捷昌当归: “一生谨慎”、“事必躬亲”,是历代众所公认的诸葛亮性格特征.从主观上讲,“谨慎”、“躬亲”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从客观来说,这是十分有害的专制心理和利己行为,这种性格特征造成了诸葛亮处事为人、权力分配和人才任用,以及...

西充县17710484994: 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 -
捷昌当归: 个人以为诸葛亮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人生存在就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理想.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都带有着传奇色彩.他到死都衷心追随者刘氏父子,成为千古佳话. 诸葛亮的谋略大概没有人会怀疑,蜀汉的鼎力,诸葛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