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生前信奉佛教,也已皈依佛教,想在寺院为她老人家立个牌位,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说法!和办理方式,请详细说明

作者&投稿:芒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是一个皈依正一道信仰的人,现在急求佛教修为深的人帮助!~

这位网友您好,首先很感谢您能对佛教抱有恭敬的心。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

我们要知道,在佛教看来,除非共业,一个人造的业只能自己承担,不可能转嫁他人。孩子或许是在前世造下某些恶业,才导致这一世患此疾病;而您或许也是造下一些恶业,同孩子的恶业相契合,才导致他成为您的孩子。对此,我们必须正确来看,并不是说您犯下恶行,孩子来承担,这不可能。只是说,你们各自为自己曾经的恶业负责。

既然这样,我们就要着手去面对。曾经造的恶业是过去的事,重要的是从现在起要善行。我们要将目光放向未来,因为生活还在继续。我们可以多做布施(如捐款、献血),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可以,应当带动身边的人都行善,这是有效而困难的。

鉴于您信奉道教,我也从这个角度提一些建议。全真教和正一教都是道教的分支,如果不是修行,不应当把二教分开来看待。道教有一位“太乙救苦天尊”,也是“循声救苦”,平日里可以经常念诵这一名字。另外,有机会可以念诵《北斗经》或者《三官经》。东北保家仙并非正统道教,希望您不要接触。

愿您如愿!

佛说演道俗业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无数。四辈之众。天龙鬼神阿须伦会。

时给孤独氏与五百居士。出舍卫城行诣佛所。稽首足下却坐一面。叉手问佛。居处治家财有几辈。出家修道行异同乎。当奉何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复以何宜化众生耶。

佛言。善哉问也。开发曈曚将来学施。
佛言。财有三辈。一曰下财。二曰中财。三曰上财。
何谓下财。有人治产积聚钱财。不敢衣食不修经戒。不能孝顺供养二亲。不乐随时给足妻子。欲其消息充饶饱赐。奴客徒使衣裁蔽形食系口腹。抱愚守惜如蜂爱蜜。不信先圣不奉高士沙门道人。不好布施种福为德。心自计常不虑对至。合者必散祸福自追。贪慕身地不觉恼恨。咄嗟没过入泥黎门。其身缘食四大虺盛。神寄其中假号为名。羸弱犹化危脆不固。不解非常倚世之荣。心怀万忧谓亦长生。心存吾我不达悉空。三界尚虚况人物乎。汲汲迭惑贪淫嫉妒。如斯行者。

奉养父母安和至心。出辞还返不失颜色晨定暮省小心翼翼。念二亲恩而无穷极。给足妻子应时衣食。恩情归流与共同欢。妻子如是也终无私行。瞻视奴客眷属徒使不令饥乏。不信死后当复更生。谓死灭尽归于无形。供孝所生念乳养恩。给足妻子恋恩爱情。瞻视仆使欲得其力。不能奉敬沙门道人。不肯行善布恩施德。后当得福与众殊特。是谓中财。佛于是颂曰
常能念乳养 孝顺供二亲
给足其妻子 随时不失节
奴客及徒使 慰劳不加恶
下侍皆顺从 遣行不违教
不信后世生 闻之惊不喜
自计身有常 长存不终亡
三界如幻化 当识此辞章
己所为罪福 从本而受之

佛复告长者。上财业者。谓其人若有财宝能自衣食。孝顺父母不失时节。恒瞻颜色不令怀戚。出不犯禁入不违礼。造行清白不使污染。恭敬尊长谦逊智者。启受博闻等心不邪。下劣贫厄咸蒙仗荷。给赡妻子常令备丰。除诸邪念修以正治。消息奴使不令穷匮。不妄挝骂加之慈愍。奉敬先圣至学正士出家顺法沙门贤明。夙夜行礼不失其意。布施所乏使成道德。恣讲经典并化痴冥。以善方便不失其时。自安护彼一切众生。犹如牸牛食刍出乳。乳出酪酪出酥酥出醍醐。醍醐最柔特妙。其自安身愍哀十方。多所慈念多所安隐。诸天人民皆得蒙度。是人最尊无上无比为无俦匹为世大雄独步无侣。佛于是颂曰
若有众财业 以自好衣食
供养孝父母 不失其颜色
出游不犯禁 还返不违礼
造行常清白 顺法不荒迷
供敬奉尊长 谦逊明智者
启受博闻士 等心不慕邪
随时给妻子 各令得其所
慈赐奴仆使 衣食常丰足
奉沙门学士 布施授供养
从受深妙法 弃捐痴聋盲
愍伤十方人 不独为身行
常自安其已 亦解一切厄
譬如酥醍醐 本从刍草出
既可用安身 身和无疾疹
普哀众生类 其心常平一
以是四等行 速逮成至佛

佛告长者。出家修道学有三品。一曰声闻。二曰缘觉。三曰大乘。
何谓声闻。畏苦厌身。思无央数生死之难周旋之患视身如怨。四大犹虺五阴处贼。坐禅数息安般守意。观身恶露不净之形。畏色欲本痛想行识。怖地狱苦。饿鬼之厄。畜生恼结。人中之难。天上别离。不可称计。轮转无休如狱中囚。欲断生死勤劳之罪。求无为乐泥洹之安。但自为己不念众生。常执小慈不兴大哀。倚于音声不解空慧。三界犹幻。趣自济己不顾恩慈。是为声闻学。佛于是颂曰
畏无量生死 周旋之艰难
心已怀恐惧 唯欲求自安
坐禅而数息 专精志安般
观身中恶露 不净有若干
弃捐三界色 断欲得自安
不能修大慈 唯志乐泥洹

佛告长者。缘觉者。本发大意。为菩萨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用望想求为尊豪天上天下咸令自归。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德重巍巍堂堂无能及者。不解如来色身所现。因世愚人不识大道。断生死流不能反原。尽生死本故为现身。相好严容。文辞言教以化愚冥。显示大明及著相好。谓审有色像。虽行四等四恩六度无极三十七品。观十二缘欲拔其原。不解本无悕望大道。正使积德如虚空界不得至佛。所以者何。用不达故。何谓不达。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念救一切五趣生死。解空无想不愿诸法。晓一切法如幻化梦野马影响芭蕉泡沫皆无所有。道慧无形等如虚空。无所增坏普度众生。佛于是颂曰
本发菩萨意 志慕大乘业
但欲著佛身 不了无适莫
布施戒忍辱 精进禅息智
四等恩六度 惟己乐无为
慕三十二相 八十好巍巍
天上天下尊 脱五阴六衰
但察其粗事 不能观深微
虽欲度十方 心口自相违
不了如幻化 水沫泡野马
芭蕉如梦影 妄想甚众多
正使作功德 犹如江河沙
心怀无上真 不解除众魔

佛告长者。其大乘学。发无上正真道意。行于大慈等如虚空。而修大悲无所适莫。不自忧身但念五趣。一切众生普欲使安。奉四等心慈悲喜护。惠施仁爱益义等利救济十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六度无极无所悕望。以施一切众生之类。观于三界往返周旋。勤苦艰难不可称计。念之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而无异。为之雨泪。欲令度厄至于大道。佛于是颂曰
发无上大意 行慈悲喜护
大哀如虚空 行等无适莫
立德不为己 唯为十方施
度脱诸群生 使至大道智

又有四事得至大乘。
一曰 布施给诸穷乏。
二曰 不择豪劣行轻重心。
三曰 所可施与无所悕望不求还报。
四曰 以此功德施于众生。
佛于是颂曰
布施摄贫穷 不行轻重心
志慧无悕望 不求还得报
愍念于群黎 往来周旋者
以此功德施 悉令至大道

佛告长者。奉戒有四事疾成大乘。
一曰 守口护身心不念非。
二曰 出入行步不失礼节。
三曰 不愿生天转轮圣王释梵之位。
四曰 以是禁戒惠施众生。
佛于是颂曰
常护身口意 心坚如太山
若出入行步 未曾失礼节
不愿生天上 释梵转轮王
则以此正行 用惠一切人

佛告长者。忍辱有四事疾成大乘。
一曰 若骂詈者不计音声。
二曰 若挝捶者计如无形。
三曰 若毁辱者谓如风吹。
四曰 有加害者常怀大哀。
佛于是颂曰
挝骂令默然 自计本无形
设有恨意起 心辄还自止
和心颜色悦 众人咸恭敬
用是得成佛 三十二相明

佛告长者。精进有四事。
一曰 夙夜奉法未曾懈废。
二曰 宁失身命不违道教。
三曰 勤讽深典不以懈惓。
四曰 广欲救济诸危厄者。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夙夜奉大法 未曾有忽忘
宁自失身命 不敢违道教
诵习深经典 不以为懈惓
救济众危厄 不使心怀怨

佛告长者。禅思有四事。
一曰 乐习精修闲居独处。
二曰 静身口心令不愦乱。
三曰 虽在众闹常能定己。
四曰 其心旷然而无所著。
佛于是颂曰
恒好于精修 志闲居独处
静其身口意 未曾念愦闹
数处众乱中 心定无忽变
一心见十方 道慧起神足

佛告长者。智慧有四事。
一曰 解于身空。四大合成散坏本无主名。
二曰 其生三界皆心所为。心如幻化倚立众形。
三曰 了知五阴本无处所。随其所著因有斯情。
四曰 晓十二缘本无根原因对而对现。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悉解其身空 四大而合成
散灭无处所 从心而得生
五阴本无根 所著以为名
十二缘无端 了此至大安

佛告长者。智慧复有六事。
一曰 解色如聚沫。
二曰 了痛痒如水泡。
三曰 思想如野马。
四曰 晓生死如芭蕉。
五曰 察识如幻。
六曰 心神如影响计本悉空皆无处所。
佛于是颂曰
解色如聚沫 痛痒如水泡
思想犹野马 生死若芭蕉
了识假譬幻 三界无一好
分别悉空无 尔乃至大道

佛告长者。慈有四事。
一曰 慈念十方。
二曰 如母育子。
三曰 极愍念之。
四曰 如身无异。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慈念于十方 如母育赤子
常怀极愍念 如身等无异

佛告长者。哀有四事。
一曰 愍之。
二曰 为之雨泪。
三曰 身欲代罪。
四曰 以命济之。

喜有四事。
一曰 和颜。
二曰 善言。
三曰 说经。
四曰 解义。

护有四事。
一曰 教去恶就善。
二曰 常训诲归命三宝。
三曰 使发道意。
四曰 开化众生。
是为四。

佛于是颂曰
愍念为雨泪 身欲代其罪
舍命而济之 不以为怀恨
和颜演善言 讲法分别义
教去恶就善 诲归命三宝

佛告长者。有四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
一曰 解空学无所求。
二曰 无想无所悕望。
三曰 无愿不慕所生。
四曰 常等三乘之业无去来今。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解空无所求 无想悕望报
不慕愿所生 常等三世行

佛告长者。有四事法疾成佛道。
一曰 一切皆悉本净。
二曰 而解万物普如幻化。
三曰 生死断灭皆从缘对。
四曰 计其缘对本亦无形。
佛于是颂曰
一切悉本净 解物如幻化
生死从缘对 计本亦无形

佛告长者。有六法疾成正觉。
一曰 身常行慈无怨无结。
二曰 口常行慈演深慧义。
三者 心慈仁和调隐哀念十方。
四曰 护戒不造想求大乘之业。
五曰 正观见十方空道俗不二。
六曰 供足乏食救身之业以济危厄。
是为六。佛于是颂曰
身常行慈心 未曾捶怨结
口恒修言愍 演深慧之谊
心和仁调隐 哀念诸十方
护戒不起想 正观十方空

佛告长者。有四事疾成佛道。
一曰 奉精进业悉无所著。
二曰 教化众生道心不断。
三曰 游于生死不以患厌。
四曰 大慈大哀不舍权慧。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精进无所著 教化未曾断
不患厌生死 不废舍权慧

佛告长者。开化众生有四事。
一曰 不信生死者则以现事祸福喻之。
二曰 不信三宝显示大道。
三曰 迷惑邪径指语三乘。佛道独尊而无有侣。
四曰 三界所有悉如幻化无一真谛。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不信生死祸福示 堕邪见者显大道
佛道独尊而无侣 三界悉空如幻化

佛告长者。开化复有七事。
一曰 悭贪者教令布施。
二曰 犯恶者诲令奉戒。
三曰 嗔恚者劝令忍辱。
四曰 懈怠者化令精进。
五曰 心乱者诲令定意。
六曰 愚冥者教令至学智度无极。
七曰 不知随时显权方便。
是为七。佛于是颂曰
悭者教布施 犯恶令奉戒
嗔恚劝忍辱 懈怠劝精进
乱者使定意 愚冥教令学
智慧度无极 随时发善权

随时菩萨问佛。何故学者有上中下。不悉普等至大乘乎。

佛言。学者其心见有远近 解有深浅 志有优劣 故示三乘。计本无三假引为喻。譬如有人为国大臣聪明智慧。王之所重参谊国事。一以委托不怀疑虑。又斯大臣有三亲友。一曰太子。二曰尊者。三曰凡人。大臣举治国之政颇有漏失。众人潜入白之于王。谓图逆辟王闻怀疑问诸臣曰。当何罪之诸臣得便各重罪之。或言斫头。或言截手断足或言割耳及鼻。挑眼去舌。王察众臣所议甚重。告曰不然。此人明达偶有小失。不宜乃尔当捉闭著狱。诸臣唯从不敢复言。告边臣曰。速下文书令收敕臣闭在刑狱。时凡亲友闻之悲念。欲使出狱力劣不任。唯以衣被饮食所乏日日供之。亦不能令不见考治。尊者又闻心用辛酸。往至其所解喻狱吏。不令搒笞痛苦休息不堪出狱。至太子闻以为罔然。是吾亲亲无有重罪。众臣憎之谗之于王。不宜取尔。往诣王所具陈本末谓无逆肆。当用我故愿赦其殃。王用爱子即赦使出狱。与王相见令业如故。其国王者谓如来。其太子者智慧度无极善权方便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权慧之宜。乃能得出于三界狱。得成为佛广济众生。尊者亲友谓行净戒。免三恶趣不助三界。可受天上人间福不得至道。凡知友者。谓布施业。此适能脱饿鬼之界。不免地狱畜生之厄。所以者何。如其所种各得其类。发无上正真道意。奉于大慈无极大哀。开化一切故得至佛道。本典大道不达深法。不解进退中止自废。故为缘觉畏生死难往返周旋。但欲自济不念苦人故堕声闻。各随本行而获致之。

说是经时。给孤独氏居士五百长者。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有数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箜篌乐器不鼓自鸣。飞鸟走兽相和悲声。当是之时。莫不欢喜自归佛者。

居士复问。初学道者始以何志。
佛言。先习五戒自归于三。
何谓五戒。
一曰 慈心恩仁不杀。
二曰 清廉节用不盗。
三者 贞良鲜洁不染。
四曰 笃信性和不欺。
五曰 要达志明不乱。

何谓三自归。
一曰 归佛无上正真。
二曰 归法以自御心。
三曰 归众圣众之中所受广大。犹如大海靡所不包。

复有四法。一曰道迹。二曰往还。三曰不还。四曰无著。缘觉至佛无上大道。得天人身皆由之生。次行四等四恩四辩六度无极大慈大哀得成大道。前知无穷却睹无极。教训十方何智不逮。

阿难问曰。此经何名。云何奉行。
佛言名曰解俗家。业三品之财出家修道无上正真。其要号曰演道俗业。

佛说如是。贤者阿难。给孤独居士。五百清信士。莫不欢喜。

建议你 看《地藏菩萨本愿经》 看后你自然会明白怎么回事的
如按《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内容做的话 对你本人也会有极大益处

念: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睡梦中悉皆安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象,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地藏菩萨本愿经》: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未来世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姊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专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持斋10天 去寺庙烧香拜佛 在佛像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7遍 每读完一遍 读如下回向文3遍,如此 自己的亡亲 冤亲债主即可解脱!

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自己名字)愿以此所诵《地藏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自己名字)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祁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

如果是专门超度特定的人,则:回向给XXX和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

读经是消业障的第一步,以后坚持在心中默念 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名号,可使本人逢凶化吉 转变不好的命运。

在读佛经的问题上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明确说明可用来读 可消业障 可用来超度亡人的。佛经不打诳语,有此经典明确说明,不必疑惑。对于佛经,一信解百惑。要知道超度一个人功德是很大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本书 读完一遍需要90多分钟吧

你可以做功德回向给她。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对于行为所产生的功德,佛陀有非常详尽的解释。

有一次,佛陀的养母要供养佛陀袈裟作为个人施,但佛陀拒绝了,说道:乔达弥,将它供养给僧团。当你供养僧团时,即是供养了我及僧团。当阿难尊者问佛陀为何拒绝接受个人施时,佛陀根据业报法则给与分析。佛陀先解释布施给各种不同的受施者:布施给动物可预期获得一百倍的果报;布施给一位无道德的凡夫则获得一千倍;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则获得十万倍;在佛法教化期之外布施给一位已经证得禅那的人则获得一百亿倍。然而,布施给一位即将证悟须陀洹果的人,或一位须陀洹圣者,或一位即将证悟斯陀含果的人,乃至阿罗汉或圆满觉悟的佛陀,则可预期获得无数倍增的果报。
佛陀接著解释:我宣布,布施给个人的功德,绝不可能大过布施给僧团的功德。

佛陀在提到一个人做许多大布施时,曾经解释智慧的殊胜。佛陀在《增支部.威拉麻经》(Velama Sutta)里说:

“跟供养以佛陀为首的僧团相比,充满信心地归依佛、法、僧的果报更大。
跟充满信心地归依佛、法、僧相比,充满信心地受持(五)戒的果报更大。
跟充满信心地受持(五)戒相比,仅只以挤一下牛奶的时间来修行慈心观的果报更大。
跟以挤一下牛奶的时间来修行慈心相比,维持无常想一弹指的时间的果报更大。”

所以功德从小到大排序就是:布施动物《布施凡夫《布施给证得禅那的人《布施给圣者《布施给僧团《皈依三宝《持五戒《慈心禅那《观慧

关键是要有恭敬的心和真诚的心,可以直接在寺院里面立牌位,还有安徽的【实际禅寺】里面可以免费立牌位,您在网上查查他们的电话或者是邮箱或者是传真。
还有可以给她放生,给他迎送经书免费结缘给大众。也可以刻录DVD碟片免费送人这些都是比较好的。

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你附近的寺院有往生堂吗,我知道五台山的很多寺院都可以立牌位,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有大型的水陆法会,就是做超度的,仪式很简单,写上名字与地址就可以了,你再打听一下吧


...奇怪的是总能梦到我姥姥.她还在世.信佛归依了.
如有所思,也有所梦

梦到已故的姥姥对我很凶
本人如果不信佛 怕是不信 难以理解的 如果确有此心 愿信的话 建议你看《玉立宝钞》 看《地藏菩萨本愿经》 看后你自然会明白怎么回事的 《玉立宝钞》寺庙有 市面是不好找 如按《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内容做的话 此梦将永不出现 对你本人也会有极大益处 念: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地藏...

诚心请教佛家弟子
身体是非常非常柔软的,越柔软,说明去的地方越殊胜,如果非常非常的僵硬,那就有点不妙了。我们做超度,最讲究心诚,如果能为你姥姥在十斋日持斋,并做功德消除她的业障,回向给他的远亲债主,不久就可以得生善道,当然最好就是往生,不过这个也要看造化了。阿弥陀佛!

康熙皇帝的老师有哪些人
孝庄文皇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逝世,生前将自己的曾孙胤〓(康熙第十二子)托付给苏麻喇姑抚养教育。苏麻喇姑没有辜负孝庄文皇后的厚望,二十年间,她以...不过苏麻喇姑信奉佛教与别人明显不同,她既不是完全出于消遣、排解寂寞,也不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而是把信佛与忠于皇上、报答皇恩结合起来。念佛诵经是她...

谁呢给我一张百鬼夜行的图片,急需,如果没有图片,那就请提供一些比较重要...
104 姥姥火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处飞翔尖笑。105 手之目为日本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妖怪,是一个手上长着眼睛的怪物。手之目生前是一个盲眼艺人,每天去餐馆弹琴,靠客人的施舍度日。但,一天夜晚,当他拿着琴和一天所得的施舍回家时,被一个强盗杀死,并抢走了他的钱。死后,便化身为手之目。他面部的眼睛仍然是盲的,...

[满意加20分]语文
因遭豪门权贵的忌恨,造谣中伤,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晚年定居洛阳,信奉佛教,过半官半隐的...人称临川先生,他生前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死后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他在政治上要求变革,是中国11世纪

谁能梳理一下仙剑奇侠传1、2、3、4剧情只间关系
→梁武帝时期,因其信奉佛教,斥蜀山为邪魔外道,招集无数高僧、法师上蜀山修建佛塔,“蜀山盟”奋力抗争,梁武帝人马惨败。经此一役,“蜀山盟”元气大伤,很多以炼丹服饵,僻谷食气为修炼方式的门派因战斗力不强几乎灭门,而仙剑派因法术高强在此役中立下大功,当时仙剑派掌门统合“蜀山盟”十几个门派,成立了“蜀山仙剑...

孟浩然的其他古诗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

初中语文常识题,要有人物,和背景的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

被称为诗佛的诗人是谁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

德清县17036982233: 我母亲信佛 我就随着经常拜佛 可是我的姥姥信教 我亲戚跟我说了信教的事情 我现在想信教 可以吗???
訾裴迪维: 你姥姥信的是什么教呢? 你没有皈依佛门,信什么教是你的自由,那是你自己的缘分,与母亲、姥姥都没关系. 宗教各门其实并不对立,但一般还是互相排斥的,所以真的信了某种教,就不要再去信这信那了.如果心还没定,不妨缓一下再看看清楚,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

德清县17036982233: 儿童杀死自己姥爷,姥姥念佛愿替儿童顶罪,在佛法的世界里儿童还会有报应吗 -
訾裴迪维: 有报应.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如果是真的起心思杀人,那罪过就很重了,姥姥念佛顶替,可以帮他灭掉一部分的罪,但这要看儿童和姥姥的缘分.如果缘分不是特别的大,不可能完全顶替的.得儿童自己真心忏悔才可以灭罪.如果顶替有用,那佛早就替我们顶替了,我们怎么还在这受苦呢,佛也太不慈悲了吧,是无法顶替,没有那种缘分.还是有儿童自己忏悔才可以灭罪的,一般上来说.

德清县17036982233: 拜佛烧香就一定是信仰佛教了吗?一个人可以又信佛教又信基督教吗?那一个人会烧香拜佛有时遇到什么困难的 -
訾裴迪维: 因为我是一个基督教教徒,所以我只能解答关于基督教的问题. 首先,拜佛烧香不是就一定要信仰佛教,因为现在,主要是中国,拜佛烧香主要是为了祈求自己平安,而不是一心向佛的表现,与信仰还差的很远. 其次,一个人肯定不能既信佛教又信基督教,因为在基督教的十诫中有一条是:你不可以信除我以外的任何神 所以你是基督教教徒,你就绝对不能信其他任何宗教,而且,一个人一生信奉一个神就够了,多了反倒不好,因为信仰的前提是虔诚,一心一意,如果你信多个神,整天三心二意的神也不会高兴的吧.按照心理学的“手表定律”也是可以解释(在这就不多说了,楼楼有兴趣可以追问)阿门是代表“但愿如此,实实在在的”的意思

德清县17036982233: 外婆过世了我该怎么办 -
訾裴迪维: 祈祷,你外婆信什么教派你就怎么祈祷,比如佛教你就用“南无哦米拖佛”作祈祷的结语;如果是基督教就用“哈利路亚”和“阿门”作祈祷的结语;如果是伊斯兰教则用“阿敏”作结语

德清县17036982233: 一家人中既有信仰佛法的,又有信仰基督教的,怎么办?
訾裴迪维: 您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信仰.信仰不是宗教,信仰不是哲学思想,信仰不是人思想的产品.信仰是上帝的启示,信仰是离开最归回真理,真理就是上帝,真理就是耶稣,真理就是爱.神就是爱,耶稣爱你们!愿神赐福您们!

德清县17036982233: 请问外婆去世一周年的祭奠要怎么做呢? -
訾裴迪维: 可以是可以,但你外婆已经在天堂了, 教门不一样,他享受不到你阿姨的法事.

德清县17036982233: 南无阿弥陀佛,皈依后给家人做饭,家人要我杀生,怎么办? -
訾裴迪维: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皈依佛法僧. 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你皈依后只要没有信奉其他宗教就不会破...

德清县17036982233: 家里人都是信奉佛教的,那我可以信奉基督教吗? -
訾裴迪维: 完全可以!问题不在家人,问题在于这个信仰是否是正确的,如果是错误的,就应该停止;如果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下去!中国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缺乏求真的心.很多人都是随着身边的人去定义自己的信仰和认识,根本没有深入去了解究竟对不对,是不是...而在生命的面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认真负责,不但婚姻要重视,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死亡,更应该重视.要清楚我们究竟是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哪个是真的?哪个是正确的?释加莫尼不是神,他是人;他自己也没有说自己是佛,只是自身对真理的追求和悟道而已,而把他佛化神化,那是后来的事情了...愿神亲自带领祝福你们全家!

德清县17036982233: 信仰佛教有哪些敬忌 -
訾裴迪维: 作者:圣严法师 著 摘自:学佛群疑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 ,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其实,我们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个香...

德清县17036982233: 妈妈的姥姥信佛,佛教的人80大寿祝寿词 -
訾裴迪维: 甲子去岁正一周.人间散福八千秋.依依梅蕊看如雪,恰恰蟾华未上钩.费精神,来南洲,释尊愿力寄重游.相期极乐共欢聚,普天弟子诚相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