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李清照的诗词赏析 各两首

作者&投稿:王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要苏轼和李清照的诗词,还要赏析,每个三首,要短的!~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岳阳楼记》范仲淹
王安石
《梅花》
李清照:有《声声慢》
杨万里《小池》
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李清照词作之中,欢快愉悦的的作品不多。此首《如梦令》,用自然白描的手法,揭示寻常生活的自然情趣,读来亲切平和,斯请斯景历历在目,书写着清照早年生活的纯真与浪漫。 文献记载, 这首词先前曾被收入被作苏轼词(杨金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或作吕洞宾词(《唐诗纪》卷五、《古今词话》卷上),无名氏词(《词林万选》卷四)。但是,亦收入清王鹏运编辑之《四印斋所刻词》之《漱玉词》,汉古阁初刻本之《漱玉词》,并题作“酒兴”,《乐府雅词》,赵万里本《漱玉词》等收录之,今人一致认为为清照作品。 溪亭之说,亦是本词可以考证的地方。溪亭固然可指水边的小亭,但也有文献记载说济南确有溪亭之地。但如今考证恐怕殊难。依照全词的意境,此处应当有一片荷塘,在今日的章丘清照故居,与清照故居相连的水脉就有一片百亩和荷塘(现在章丘四中校园内),荷叶郁郁葱葱,荷莲傲然怒放,甚为好看。清照园内亦有溪亭一说,真真假假,只是推论而已。 济南傍晚的气候,夕阳西下,晚霞满天。通常是天的一半被云霞笼罩,红红紫紫的色彩随意泼洒,万物披上桔红的轻纱,的景致相当的好看。夏日的炎热,也会在傍晚消退,会有清风袭来,夹带着大自然的芬芳。人在泉边的兴致,和湖水河水都不一样。因为泉水通常非常的透彻清凉,把肢体伸进泉水,那清爽的感觉足以让人精神振作。还有平滑的石板路,水在石上流,人在石上走,都是别致的感受。赏析《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苏轼《西江月——黄州中秋》赏析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犹如一场大梦,人生在世能有几个新的秋天到来?在这萧瑟清秋的夜里,秋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取过镜子,看见自己两鬓己经爬满了如霜的白发。 可能是酒质低劣的缘故吧,自己常常忧愁来看望自己的客人太稀少了;因此,本想在这中秋月明之夜,望月抒怀思念远方的亲人,但明月又被乌云遮挡。在这亲人团聚的中秋佳节的夜晚,有谁个能与我共赏这孤独的月光呢?我只有端起酒杯凄凉地向北方望去! 苏轼《西江月——黄州中秋》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当时苏轼四十五岁,人到中年,被贬黄州。 苏东坡的思想经常在儒家、道家、佛家之间浮沉挣扎,他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却常常在文字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感与对时间的荒谬感,有时他又以道家的超然达观思想化解自己的痛苦,有时这种无奈感与荒谬感又如此强烈,让他无法解脱。在中秋这样的喜庆节日,词人苏轼在《西江月——黄州中秋》中表达的就是这种无法解脱的痛苦。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有时是自我排遣之语,有时是对往古来今的沉思,读来往往让人感受词人的放达,而不会觉得悲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里却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刚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大劫,本想兼济天下服务苍生,但反遭奸臣诽谤排挤,难免有此人生世事如同一场大梦的感慨。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过片两句,更可见词人的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 “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 苏轼《蝶恋花》赏析蝶恋花①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①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悄,消失。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风格清新婉丽。清人王士禛认为:“‘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这正是作者韶秀词风的体现。《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的悲泣,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李清照《长寿乐·南昌生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因为是应酬寿词,无非是善颂善祷,应世随俗而已,所以难得有佳句,因此有人以此来说明此词不是李清照所作。其实词中赞美颂词写的委婉含蓄,比喻贴切,用典自然,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语言修养,也是贺寿词中的佳品。徐培均也是以此来说明此词风格为什么与李清照的一贯风格不符,实为体裁所限。诗词作品: 长寿...

孟浩然苏轼辛弃疾的诗句是
1. 关于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诗句 关于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诗句 1.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有哪十首诗句 这些词都是我比较喜欢的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我想知道李清照的生平以及诗词的赏析
我想知道李清照的生平以及诗词的赏析,请写详细些,谢谢!谢谢大家,都不错哦.她改嫁后的生活不如意,晚期的作品都体现出哀怨和对丈夫的思念.据说改嫁后的丈夫是看上了她的积蓄,是真的吗?... 我想知道李清照的生平以及诗词的赏析,请写详细些,谢谢!谢谢大家,都不错哦.她改嫁后的生活不如意,晚期的作品都体现出哀怨...

李清照所有的词
一、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晏苏 苏东坡 辛弃疾 的诗词元曲赏析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_百度知...
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 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最忆当年,沈香亭北,无限春风恨。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 先说清照。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被称为“婉约之宗”。她的词较细腻生动、清新流畅、明净自然,极富感情...

查找李清照的诗词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的所有诗词和诗词的背景,急需!! !
夏承焘曾举其《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张端义《贵耳集》称赏“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曰:…黑’字不许第...

李清照诗词的点评
才女李清照诗词赏 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五绝·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词·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李清照诗词
1、《钓台》:原文: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白话文:大船只是因为谋利才去,小舟也是为了沽名而来。先生的品德使往来的人惭愧,他们特地趁黑夜悄悄过钓台。2、《乌江》:原文: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白话文:生时应当作人中...

李清照文风及作品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

武江区19647395802: 摘抄李清照的词二首鉴赏 -
邰凯华适: 声声慢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武江区19647395802: 宋词赏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每人三首 求字少的 -
邰凯华适:[答案] 苏轼的词好事近黄州送君猷红粉莫悲啼,俯仰半年离别.看取雪堂坡下,老农夫凄切.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从此满城歌吹,看黄州阗咽.清平乐秋词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

武江区19647395802: 李清照诗词赏析1.赏析《一剪梅》中词人的相思闲愁2.从动态细节入手分析《如梦令》中的人物形象3.《武陵春》中哪些句子表现愁的沉重复杂,具体分析 -
邰凯华适:[答案]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

武江区19647395802: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诗并介绍内容和成就
邰凯华适: 他的豪放词中最具代表的两首是和,全词如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觉...

武江区19647395802: 武陵春李清照的词赏析词人忧愁的原因是什么?词人又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
邰凯华适:[答案]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人忧愁的原因是什么? 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武江区19647395802: 一首李清照诗词的赏析 -
邰凯华适:[答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

武江区19647395802: 对比苏轼、柳永和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举例鉴赏 -
邰凯华适:[答案] 选取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中的领军人物.按照传统的提法,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入选的八首宋词堪称我国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珠贝,不仅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而且有博大的思想内...

武江区19647395802: 我想知道有关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刘永的代表作.每个人3至6首,尽快! -
邰凯华适:[答案] 苏轼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代表作品: , , , , , , 等. 辛弃疾代表作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武江区19647395802: 一篇李清照的诗歌鉴赏 带解析 -
邰凯华适: 诗歌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5),济南历城人,北宋词人,号易安居士,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