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的具体具体资料

作者&投稿:阿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麋鹿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麋鹿
  【拉丁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俗名】:四不像
  【英文名】:Pere David's Deer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野生灭绝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低洼湿地和沼泽(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
  【国内分布】:北京, 江苏 (人工引进),湖北(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江苏省北部黄海之滨的大丰市境内。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亚科: 鹿亚科 Cervinae
  属: 麋鹿属 Elaphurus,Milne-Edwards, 1866年
  种: 麋鹿 E. Dravidians
  【历史发展】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放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据说仅剩下一对,养在一处王府里,以后转送万牲园(现北京动物园),也死掉了。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销声匿迹。而英国贝福特公爵乌邦寺庄园内所饲养的麋鹿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种群。中国人想要看一眼本国的特产动物,不得不跑到国外去了。
  野生的麋鹿虽然灭绝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5年8月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20头年轻的麋鹿,放养在清代曾豢养麋鹿的南海子,并建立了一个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6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中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麋鹿
  蹄目 鹿科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四不象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偶蹄目 鹿科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四不象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
  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俗称“四不像”——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从出土的化石看,古代麋鹿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各地,我国古代先民把它做为狩猎的主要对象。栖息环境丧失加上大规模的捕猎等原因,使麋鹿在野外终于绝迹而成为一种园林动物。清代统治者在北京南部建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皇家猎苑,其地点在今天北京市区以南20公里处的“南海子”。十九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大卫发现了这个皇家猎苑。他千方百计花钱买通守备人员,弄到两张鹿皮运到国外,经鉴定是当时欧洲人从来没见过的一个新鹿种,因而轰动了动物界。后来欧洲人终于从这里弄走了少量麋鹿。可是在麋鹿的故乡——中国,十九世纪末叶的战乱、水灾,彻底破坏了南海子皇家猎苑,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侥幸流落到欧洲的少数麋鹿,被英国一位贵族——贝福特公爵收集起来,养在他的庄园中,才使这个物种在世界上幸存下来。1985年,贝福特公爵的后代——塔维斯托克侯爵与北京市政府、中国国家环保局协议,分两批送还共38头麋鹿,让它们重返祖先的故居——南海子。这样,一个在原产地已经绝迹了一个世纪的物种,又被准确地重新引进回来。今天,在当年皇家猎苑的旧址上,兴建了一座麋鹿苑,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使昔日的游子,终于重返故里、安家落户。五年来,这群麋鹿安然地生活在这里,生息繁衍,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上,写下了成功的一页

  生活在黄海湿地大丰保护区的麋鹿
  [1]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长江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稀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 值得庆幸的是,英国的十一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收养了世界仅存的18头麋鹿,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中。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150多年前就消失了。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护仔
  麋鹿体长约2米。 雄性肩高0.8~0.85米, 雌性0.7~0.75米, 初生仔12千克左右。 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 雄性小麋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 雌麋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一般超过九个半月,而且每胎只产一仔,尚无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记载。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麋鹿群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在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日本也有,东海、黄海及其附近海域也曾发现麋鹿的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并寄回法国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确定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 1898年英国11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将流散到巴黎、安特卫普、柏林和科隆的18头麋鹿全部购回,放养到乌邦寺庄园,到二战结束已经繁殖到255头,为了防止其灭绝,开始向各国动物园疏散。 麋鹿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市原麋鹿产地放养,并成立自然保护区。 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二个麋鹿保护区,从北京前后迁去九十多只。目前世界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400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麋鹿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于5月底至8月。雄兽性情突然变得暴躁,不仅发生阵阵叫声,还以角挑地,翻滚,将从眶下腺分泌的液体涂抹在树干上。雄兽之间时常发生对峙、角斗的现象。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12千克,毛色桔红并有白斑,6—8周后白斑消失,出生3个月后,体重将达到70千克。2岁时性成熟,雄性小鹿2岁长角分叉,6岁叉角发育完全,理论寿命为25岁。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野生小麋鹿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经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规定的极危物种,但是随着近年来其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退出了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 麋鹿失而复得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编辑本段在中国的灭绝与复兴
  盛世麋鹿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饲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销声匿迹。而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种群。 野生的麋鹿虽然灭绝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中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2010年6月的资料,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1618头,约占世界麋鹿种群的40%。此外,在河南、江苏泰州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麋鹿繁殖基地。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现生麋鹿被称为达氏种,从已发现的化石看,麋鹿属中还有4种,即双叉种、晋南种、蓝田种和台湾种。麋鹿是一种仅限于第四纪中后期的动物,从已知的全国243多个麋鹿化石出土地点确认,历史上麋鹿的分布区西至山西的汾河流域,北至辽宁的康平,南到浙江余姚,东到沿海平原及岛屿。到了晚更新世,麋鹿种群迅速发展,到全更新世中期达到鼎盛,但商周以后麋鹿迅速衰落。 原始人类由于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不构成对麋鹿的威胁。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变迁、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断减少。 从自然因素看,由于麋鹿是一种喜爱温暖湿润的动物,而中国近5千年来的气温是在逐渐变冷,沼泽和水域也明显减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麋鹿有较大的影响。 从自身因素看,麋鹿是鹿类动物中较温顺的一种。据我们多年的饲养、观察,发情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那样攻击人,而且占群公鹿见到人接近即逃跑。在哺乳期,人给幼仔打耳号、测量时,幼仔的叫声只能吸引母鹿在远处观望,而不像其他鹿那样,母鹿为了保护幼仔而攻击人。雄性麋鹿之间为争夺配偶的角斗是非常温和的,没有激烈的冲撞和大范围的移动,角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失败者只是掉头走开,胜利者不再追斗,很少发生鹿之间的伤残现象。公鹿占群后,其他公鹿窥视母鹿时、占群公鹿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赶走对方。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差,较易被天敌和人类捕杀。麋鹿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狭窄也是麋鹿生存受到威胁的自身因素。 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侵占了麋鹿的生活地域。人类的捕杀,严重影响了麋鹿的生存。考古学发现,1万年至4千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的数量,与家猪骨骼的数量相当。可见当时麋鹿是被人类当作食物而遭到大量猎杀的。甲古文中记载,古代一次猎获麋鹿的数量达348只。另外麋鹿还被制成治病和强身的各种药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彭祖服食经》、《家藏经验方》及现代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剂就有几十项。麋鹿由此也就成为人类为治病而追杀的对象。 麋鹿图谱图
  自然因素、麋鹿自身的因素是麋鹿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减少的原因,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麋鹿走向野外灭绝的决定因素。 麋鹿作为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面积达117万亩的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麋鹿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已建立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林茂草丰,人迹罕至,是麋鹿野生放养的天然理想场所。适宜的生境加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管护,其野生种群数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经过繁衍扩大,现已达到1618头。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野生种群数量达156头。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麋鹿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来麋鹿无野生种群的历史。

中文学名: 麋鹿
拉丁学名: Elaphurus davidian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偶蹄目
科: 鹿科
亚科: 鹿亚科
属: 麋鹿属
种: 麋鹿
分布区域: 原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目前在北京、湖北、江苏的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低洼湿地和沼泽
濒危等级: 濒危
国家保护级别:

简介
生活在黄海湿地大丰保护区的麋鹿
[1]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长江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稀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 值得庆幸的是,英国的十一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收养了世界仅存的18头麋鹿,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中。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150多年前就消失了。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护仔
麋鹿体长约2米。 雄性肩高0.8~0.85米, 雌性0.7~0.75米, 初生仔12千克左右。 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 雄性小麋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 雌麋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一般超过九个半月,而且每胎只产一仔,尚无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记载。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麋鹿群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在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日本也有,东海、黄海及其附近海域也曾发现麋鹿的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并寄回法国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确定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 1898年英国11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将流散到巴黎、安特卫普、柏林和科隆的18头麋鹿全部购回,放养到乌邦寺庄园,到二战结束已经繁殖到255头,为了防止其灭绝,开始向各国动物园疏散。 麋鹿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市原麋鹿产地放养,并成立自然保护区。 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二个麋鹿保护区,从北京前后迁去九十多只。目前世界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400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麋鹿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于5月底至8月。雄兽性情突然变得暴躁,不仅发生阵阵叫声,还以角挑地,翻滚,将从眶下腺分泌的液体涂抹在树干上。雄兽之间时常发生对峙、角斗的现象。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12千克,毛色桔红并有白斑,6—8周后白斑消失,出生3个月后,体重将达到70千克。2岁时性成熟,雄性小鹿2岁长角分叉,6岁叉角发育完全,理论寿命为25岁。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野生小麋鹿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经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规定的极危物种,但是随着近年来其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退出了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 麋鹿失而复得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编辑本段在中国的灭绝与复兴
盛世麋鹿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饲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销声匿迹。而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种群。 野生的麋鹿虽然灭绝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中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2010年6月的资料,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1618头,约占世界麋鹿种群的40%。此外,在河南、江苏泰州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麋鹿繁殖基地。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现生麋鹿被称为达氏种,从已发现的化石看,麋鹿属中还有4种,即双叉种、晋南种、蓝田种和台湾种。麋鹿是一种仅限于第四纪中后期的动物,从已知的全国243多个麋鹿化石出土地点确认,历史上麋鹿的分布区西至山西的汾河流域,北至辽宁的康平,南到浙江余姚,东到沿海平原及岛屿。到了晚更新世,麋鹿种群迅速发展,到全更新世中期达到鼎盛,但商周以后麋鹿迅速衰落。 原始人类由于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不构成对麋鹿的威胁。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变迁、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断减少。 从自然因素看,由于麋鹿是一种喜爱温暖湿润的动物,而中国近5千年来的气温是在逐渐变冷,沼泽和水域也明显减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麋鹿有较大的影响。 从自身因素看,麋鹿是鹿类动物中较温顺的一种。据我们多年的饲养、观察,发情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那样攻击人,而且占群公鹿见到人接近即逃跑。在哺乳期,人给幼仔打耳号、测量时,幼仔的叫声只能吸引母鹿在远处观望,而不像其他鹿那样,母鹿为了保护幼仔而攻击人。雄性麋鹿之间为争夺配偶的角斗是非常温和的,没有激烈的冲撞和大范围的移动,角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失败者只是掉头走开,胜利者不再追斗,很少发生鹿之间的伤残现象。公鹿占群后,其他公鹿窥视母鹿时、占群公鹿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赶走对方。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差,较易被天敌和人类捕杀。麋鹿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狭窄也是麋鹿生存受到威胁的自身因素。 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侵占了麋鹿的生活地域。人类的捕杀,严重影响了麋鹿的生存。考古学发现,1万年至4千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的数量,与家猪骨骼的数量相当。可见当时麋鹿是被人类当作食物而遭到大量猎杀的。甲古文中记载,古代一次猎获麋鹿的数量达348只。另外麋鹿还被制成治病和强身的各种药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彭祖服食经》、《家藏经验方》及现代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剂就有几十项。麋鹿由此也就成为人类为治病而追杀的对象。 麋鹿图谱图
自然因素、麋鹿自身的因素是麋鹿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减少的原因,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麋鹿走向野外灭绝的决定因素。 麋鹿作为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面积达117万亩的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麋鹿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已建立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林茂草丰,人迹罕至,是麋鹿野生放养的天然理想场所。适宜的生境加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管护,其野生种群数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经过繁衍扩大,现已达到1618头。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野生种群数量达156头。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麋鹿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来麋鹿无野生种群的历史。 [1][2][3]
编辑本段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简介
大丰麋鹿保护区 区徽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黄海之滨,占地117万亩,核心区4万亩。区内分布着林地、草荒地、沼泽 地和自然水面。本世纪60年代,在大丰市新团、大龙、三圩、刘庄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亚化石)出土,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大丰曾是麋鹿的故乡。1984年春国际野生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来此调查考察,确认其适宜麋鹿生活,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和江苏省在此联合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投资120万元,于1985年着手建设。1986年8月13日上午,从英国伦敦以8箱分装麋鹿39头(雄性13头,雌性26头)空运广州,换机飞上海,再用汽车转运大丰保护区放养,麋鹿群在这里生息繁衍,悠然自得。 经过两年的“引种扩群”和十年的“行为再塑”两个阶段后,保护区从1998年开始着手实施拯救工程的第三个阶段:“野生放归”。十年间四次放归53头麋鹿,经过十年艰辛探索,野生麋鹿逐年递增。经过多年时间的跟踪观察和监测,麋鹿的野生行为不断恢复,它们在野外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自然保护意识,连续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成功产仔,并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归大自然,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建设目标,成为世界麋鹿保护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多年来,其他国家麋鹿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大丰麋鹿种群已实现量的突越。为此,麋鹿就此从“红皮书”中退出,被列为珍稀物种。这是麋鹿保护过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麋鹿刚回大丰的情景
2008年,野生麋鹿在南黄海湿地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种群中已出现了重孙辈。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种群在大自然中的数量超过100头,基本脱离了种群发展的“危险期”。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护区在全国麋鹿分布相对集中和比较分散的地域对它们进行了深层次的观察,发现了麋鹿到山上的树林中栖息和一头雌麋鹿同时哺乳3头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采食大米草等活动行为。这三项重大发现,是中国近年来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对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丰保护区已经形成了林、草、水、鹿、鸟共生的生态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态系统,曾经被认是外来生物有害物种的互花米草成为麋鹿喜爱的食品,纳入了保护区的生物循环链。
大丰麋鹿亮相世博园
奔跑的麋鹿
上海世博会国际组织联合馆世界自然基金会展区内,大丰麋鹿的卡通形象赫然显目,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眼球。展板以“麋鹿失而复得”为题,言简意赅地描述了25年来麋鹿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原国家林业部的帮助下重返故里、在大丰保护区鹿丁兴旺、千百成群的过程。只有两种国宝级兽类动物“入住”世界自然基金会展区,另一种就是大熊猫。 展馆内活泼可爱的麋鹿卡通,麋鹿回归故里的宏大场面,“一睹争夺鹿王宝座的景象”描述吊起了许多人“一睹为快”的胃口。自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通过参观世博想进一步了解大丰麋鹿的游客越来越多。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麋鹿园游客量、咨询量、网站点击率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5%、7%和6%。慕名而来接受生态科普教育的学生团队增长13%。
麋鹿保护突出贡献者——丁玉华
丁玉华,中国鹿类专家组专家,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处专家,现任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常务副主任 。 丁玉华同志自1986年就开始了对世界濒危物种麋鹿的拯救和野生种群的恢复工作。麋鹿从1986年引进时的39头发展到现在的1618头,种群数量增加了40倍,约占世界麋鹿总数的35%,年递增率比世界平均水平的5.9%高出19个百分点,其它各项技术指标均居世界同行之首。并攻克了麋鹿难产率高的难题,使世界平均水平的22%,下降至0.3%。丁玉华同志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研究论文83篇。取得科研成果80多个,其中5个成果填补了世界麋鹿研究史上的空白。所撰论文《麋鹿公鹿发情期的行为及时间分配》被美国国家科学院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收藏,并有专著《中国麋鹿研究》、《麋鹿保护与研究》、《麋鹿研究与管理》。由丁玉华同志主持,并分别于1998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进行了4次麋鹿野放试验,结束了100多年以来世界上无野生麋鹿群的历史。麋鹿在野外的子三代(F3)已经形成,目前野生麋鹿基础群已经达到156头,并逐步摆脱野生麋鹿生存的危险期,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4]
编辑本段石首麋鹿自然保护
麋鹿自然保护区logo
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3',北纬29°49',总面积1567公顷。保护区于199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糜鹿及其生境。 本区地处长江天鹅洲故道边,属典型的近代河流相冲积,洪积的堆积形成的洲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在35米左右。区内土壤肥活,水质良好,牧草丰盛,分布有广阔的芦苇沼泽湿地。据初步调查,区内高等植物有64科、168属、238种,脊椎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大鸨、白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区是为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93年和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麋鹿苑引进 麋鹿64头,由于区内发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麋鹿的生活和繁衍,加之麋鹿可食性植物多达119种,且生物产量高,因此在仅3-4年的时间内,麋鹿种群发展到134头,且麋鹿的野性恢复良好,实现了自然放养的目标。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对麋鹿回归自然作出巨大贡献,而且为世界大型动物回归自然以及种群的恢复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编辑本段南海子麋鹿苑
麋鹿与喜鹊
南海子麋鹿苑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南苑至廊坊公路东侧鹿圈乡三海子,距北京城区14公里。占地60公顷,是我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早在清朝,为让这一珍稀鹿种得以生存,就在南海子内选定一处小海子,作为麋鹿散养区,并配有一整套完整周密的保护措施。但1865年被法国阿芒大卫神父发现,此后陆续运往到欧洲。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滥杀掠劫,猎苑毁于战乱,这里的最后一批麋鹿从此消亡,中国特产的麋鹿在中国已经了无痕迹。1900年前后英国贝德福特公爵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收集到18头麋鹿,放养于乌邦寺庄园,现麋鹿群已繁殖到600头。1985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2头麋鹿送还给中国,圆了“迷”鹿回家的百年夙愿。1987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又向中国赠18头麋鹿,使南海子的麋鹿终于形成群落,不断繁衍。国家在北京专门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辟出近千亩土地,建成麋鹿苑。 1985年建成的南海子麋鹿苑位于清朝皇家猎苑的核心地区。南海子有丰美的苇草,泥泞的沼泽,为麋鹿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短短的8年时间,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已从20头繁育为200余头,成为仅次于乌邦寺公园的世界第二大麋鹿苑,南海子开始恢复了它特有的风貌。麋鹿苑还引进了豚鹿、梅花鹿、白唇鹿、马鹿、水鹿、鹿和狍等鹿科动物,使麋鹿苑逐步成为一个中国鹿科动物的研究地和博物馆。

生活在黄海湿地大丰保护区的麋鹿
[1]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长江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稀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 值得庆幸的是,英国的十一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收养了世界仅存的18头麋鹿,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中。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150多年前就消失了。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护仔
麋鹿体长约2米。 雄性肩高0.8~0.85米, 雌性0.7~0.75米, 初生仔12千克左右。 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 雄性小麋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 雌麋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一般超过九个半月,而且每胎只产一仔,尚无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记载。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麋鹿群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在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日本也有,东海、黄海及其附近海域也曾发现麋鹿的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并寄回法国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确定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 1898年英国11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将流散到巴黎、安特卫普、柏林和科隆的18头麋鹿全部购回,放养到乌邦寺庄园,到二战结束已经繁殖到255头,为了防止其灭绝,开始向各国动物园疏散。 麋鹿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市原麋鹿产地放养,并成立自然保护区。 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二个麋鹿保护区,从北京前后迁去九十多只。目前世界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400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麋鹿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于5月底至8月。雄兽性情突然变得暴躁,不仅发生阵阵叫声,还以角挑地,翻滚,将从眶下腺分泌的液体涂抹在树干上。雄兽之间时常发生对峙、角斗的现象。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12千克,毛色桔红并有白斑,6—8周后白斑消失,出生3个月后,体重将达到70千克。2岁时性成熟,雄性小鹿2岁长角分叉,6岁叉角发育完全,理论寿命为25岁。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野生小麋鹿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经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规定的极危物种,但是随着近年来其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退出了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 麋鹿失而复得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编辑本段在中国的灭绝与复兴
盛世麋鹿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饲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销声匿迹。而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种群。 野生的麋鹿虽然灭绝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中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2010年6月的资料,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1618头,约占世界麋鹿种群的40%。此外,在河南、江苏泰州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麋鹿繁殖基地。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现生麋鹿被称为达氏种,从已发现的化石看,麋鹿属中还有4种,即双叉种、晋南种、蓝田种和台湾种。麋鹿是一种仅限于第四纪中后期的动物,从已知的全国243多个麋鹿化石出土地点确认,历史上麋鹿的分布区西至山西的汾河流域,北至辽宁的康平,南到浙江余姚,东到沿海平原及岛屿。到了晚更新世,麋鹿种群迅速发展,到全更新世中期达到鼎盛,但商周以后麋鹿迅速衰落。 原始人类由于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不构成对麋鹿的威胁。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变迁、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断减少。 从自然因素看,由于麋鹿是一种喜爱温暖湿润的动物,而中国近5千年来的气温是在逐渐变冷,沼泽和水域也明显减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麋鹿有较大的影响。 从自身因素看,麋鹿是鹿类动物中较温顺的一种。据我们多年的饲养、观察,发情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那样攻击人,而且占群公鹿见到人接近即逃跑。在哺乳期,人给幼仔打耳号、测量时,幼仔的叫声只能吸引母鹿在远处观望,而不像其他鹿那样,母鹿为了保护幼仔而攻击人。雄性麋鹿之间为争夺配偶的角斗是非常温和的,没有激烈的冲撞和大范围的移动,角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失败者只是掉头走开,胜利者不再追斗,很少发生鹿之间的伤残现象。公鹿占群后,其他公鹿窥视母鹿时、占群公鹿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赶走对方。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差,较易被天敌和人类捕杀。麋鹿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狭窄也是麋鹿生存受到威胁的自身因素。 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侵占了麋鹿的生活地域。人类的捕杀,严重影响了麋鹿的生存。考古学发现,1万年至4千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的数量,与家猪骨骼的数量相当。可见当时麋鹿是被人类当作食物而遭到大量猎杀的。甲古文中记载,古代一次猎获麋鹿的数量达348只。另外麋鹿还被制成治病和强身的各种药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彭祖服食经》、《家藏经验方》及现代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剂就有几十项。麋鹿由此也就成为人类为治病而追杀的对象。 麋鹿图谱图
自然因素、麋鹿自身的因素是麋鹿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减少的原因,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麋鹿走向野外灭绝的决定因素。 麋鹿作为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面积达117万亩的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麋鹿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已建立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林茂草丰,人迹罕至,是麋鹿野生放养的天然理想场所。适宜的生境加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管护,其野生种群数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经过繁衍扩大,现已达到1618头。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野生种群数量达156头。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麋鹿野生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来麋鹿无野生种群的历史。

是草食哺乳动物!

语文是上就是。。


谁知道驼鹿、马鹿、麋鹿、梅花鹿的资料
驼 鹿 别 名 堪达犴、犴 学 名 Alces alces 英文名 moose 鹿 科 Cervidae 分 布 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驼鹿是鹿科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体长210~230厘米,肩高177厘米,成年雄鹿体重200~300千克。驼鹿的头又长又大,但眼睛较小,成年雄鹿的角多呈掌状分支。喉下皆生有一颔囊...

秘鲁马驼鹿基本资料
秘鲁马驼鹿属于动物界的脊索动物门,具体在哺乳动物纲下的偶蹄目,科名为鹿科,亚科为空齿鹿亚科,而其物种分类为Hippocamelus antisensis,首次被Leuckart在1816年记录。这种特殊的物种主要分布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高山云林以及无树的高山荒原,它们的栖息地高度通常在2500-5200米之间。秘鲁马驼鹿的群落结构较...

关于梅花鹿的资料
该品种体形较大,成年公鹿平均长 103~113cm,肩高101~111cm,7岁以 上公鹿平均体重135~140kg;其头呈楔 型,额宽平,角基距窄;主茸粗长上冲 ,嘴角肥大,胸宽深,胸围较大。该品 种1~10锯公鹿平均产鲜茸2.9kg,其中 鲜茸重3.0kg以上的公鹿占58.2%,其最 佳产茸年龄为七锯;其最...

四季鹿基本资料
四季鹿的基本信息如下:属性: 普通,草属性,体现出它的自然生活习性。形态特性: 具有叶绿素,以草为食,展现了其生态的一面。梦境特性: 当拥有天之恩惠特性时,使用某些技能时,特效发动率会翻倍,但对几率性道具不生效,增加了战斗策略的多样性。分类: 四季怪兽,这表明它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尺寸:...

驼鹿外形特征
驼鹿,一种身形庞大且高度出众的鹿种,不属于鹿科,而是以其独特的外貌特征而闻名于世。其平均体长在200-260厘米之间,肩高则在160-240厘米,甚至超过了许多犀牛的高度。在中国,驼鹿的体重通常在400-600千克,而在北美洲,有些个体的体长可达300厘米,体重可达700千克,最高记录甚至接近1000千克,堪...

鹿的资料30字
哺乳动物反刍类的一科,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个别种类雌的也有角,毛多是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

普度鹿的有关资料谁知道?
普度鹿 所属分类: 偶蹄目 各类动物名称 哺乳纲 鹿科 鹿科动物 鹿科: 有17属约40余种动物,产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和北美各地,被引进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它们栖居地区多种多样,包括森林、北极苔原、干旱的沙漠、开阔的灌木地带和海洋。 这些细长腿动物的特点是头上有角或有獠牙。本科...

麋鹿的资料
1、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

黑鹿的资料
水鹿的角在鹿类中是比较长的,一般为70~80厘米,最长的可达125厘米。分布范围 水鹿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贵州、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区。 台湾的水鹿分布海拔高度,从清朝时的300公尺,提高到目前的2000...

鹿的全身有哪些珍贵药材?
五、鹿皮 鹿皮是梅花鹿系列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做高档轿车的座皮,沙发座皮,皮帽子,皮鞋,皮夹克,其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它的特点是:柔软,结实,美观,重量较轻,耐水,抗高温可达120度,耐低温效果更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茸 ...

娄星区18561311574: 麋鹿(鹿科麋鹿属哺乳动物) - 搜狗百科
贯左布林: 麋鹿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娄星区18561311574: 麋鹿的资料 -
贯左布林: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

娄星区18561311574: 麋鹿资料50字以内 -
贯左布林: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娄星区18561311574: 关于麋鹿的资料,30字就好. -
贯左布林: 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一带.长江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稀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 值得庆幸的是,英国的十一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收养了世界仅存的18头麋鹿,放养在他的乌邦寺庄园中.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150多年前就消失了.

娄星区18561311574: 麋鹿资料
贯左布林: 麋鹿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 (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

娄星区18561311574: 简单介绍一下麋鹿的外形、特点及生活特性. -
贯左布林: 特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外形:草食性哺乳动物.雄鹿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较长,向后指,两年脱换一次.尾巴很长.蹄子宽大,行动敏捷.毛色在夏天棕红,冬天棕灰. 习性: 它们长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觅食,隆冬也不例外.麋鹿自然繁殖力很低,怀孕期超过9个半月,每胎一崽.雄性小鹿2岁长角分叉,6岁叉角发育完全.

娄星区18561311574: 说说有关麋鹿的知识 -
贯左布林: 麋鹿的特性:面似马 角似鹿 蹄是牛 尾似驴 麋鹿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麋鹿的特征:麋鹿体长约200厘米. 肩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幼体体...

娄星区18561311574: 有关麋鹿的资料 最多20字 -
贯左布林: 麋鹿, 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

娄星区18561311574: 麋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贯左布林: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珍禽异兽,与大熊猫齐名.因 为麋鹿“蹄似牛非牛,头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角似鹿非鹿”,所以俗称为“四不 像”.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