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何异同

作者&投稿:亥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何异同~

 (一)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即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局限,问答式教学法是实际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一百多个次,如“问仁”、“问礼”、“问政”等,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而在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二)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头脑中有着森严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但由于他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孔子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先进》篇记载,有一次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座谈),孔子首先说:“虽然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却不可因此而拘束,不敢畅所欲言。”一开始就造成了一种非常自然、友爱和诚恳的教学气氛,这是一次谈话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谈话中,他还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言论与他自己的不和,也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立即对学生下评语,使学生有话不敢说。有的学生不愿发言,孔子则用同情的态度加以鼓励。教学中充满了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气氛。
  而苏格拉底是一位不收取学生的学费,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的老师。他和孔子一样,施教的对象也不分贫富贵贱,年龄长幼。对任何人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回答,任何人愿和他谈话和回答他的问题,他都乐于奉陪。而且他的教学通常是在彻底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态度非常平易近人,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已,从《回忆苏格拉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常常称学生是“朋友”,他总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某些品德表示赞赏,使学生能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学实践中都很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以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教学中孔子也常常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孔子的得意门之一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即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使颜渊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

教学与苏格拉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异:1.他们的提问方式不同。启发式教育多为生问师答,而产婆术则多为师问生答;2.教学中的主体不同。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产婆术则是以教师为主体;3.师生地位不同。孔子认为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承认师生间的相互启发,而苏格拉底则是将教师摆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使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4.谈话内容的性质不同。启发式教学是从一般到特殊,产婆术则是从特殊到一般;5.教学内容不同。启发式教育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多加观察,深入思考,而产婆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苏格拉底认为人只能研究自己的心灵,教师只是帮助学生把深埋心底的知识给“生”出来。
同: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是采用师生间“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知识准备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他博学的才能,首创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光辉命题,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首次把教育普及到了平民阶层,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真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孔子一生除了五十多岁以后曾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被后世社会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其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二元性,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在这里孔子提出有“生而知之”的人,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生而知之”在孔子那里只是“虚悬一格”,他在实践中所强调的乃是“学而知之”,客观上否定了先验的“生知”观念.正是在“学而知之”的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启发教学法就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并使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学有所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一、孔子与启发式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开了先河并占有重要地位。提到孔子的启发教学,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孔子的这段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意思:“启”“发”的前提是达到“愤”悱”之境。孔子认为只有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即“愤”之时教师在关键的地方给与学生指点学生才能有很大收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甚至没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先不必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悱”是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经过思考后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可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说不清楚,十分着急。如果学生不是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是不必告诉学生应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不启”“不发”“不复”的“不”强调了“愤”“悱”的必要性,也告诫执教者在没有抓住启发的时机时不必一味启发,可以暂时放下腾出精力去创设新的启发时机。
二、苏格拉底与“产婆术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催产婆,从母亲的接生工作中苏格拉底得到启发产妇生产虽然需要产婆帮助但生出婴儿则是要靠产妇自己。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可以把存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真理引导出来所以他把这种方法称为“精神助产术”。也有名为“苏格拉底问答法”简称“产婆术”。“产婆术”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师生平等辩论来揭露矛盾,克服矛盾、最终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思想的艺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都是教学法的伟大借鉴。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具体程序如下1.倾听。2反讽。3暗示。4.归谬。5助产。6归纳定义
三、“启发式教学”与“产婆术”异同
(一)“启发式教学”与“产婆术”的相同点
1.相同的教学方式
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是采用师生间“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既无固定的教学场所又无固定的教材。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2相同的学生态度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谈话法都强调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知识准备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主体地位的获得不是教师刻意赋予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人格上的平等沟通交流此时的教师亦师亦友。
(二)“启发式教学原则”与“产婆术”的不同点
1.“教育内客”和“教育对象”的适用范围不同孔子是以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广泛的阅读为
基础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他要求弟子要阅读广泛细心观察既强调思考又强调学习主张学思并重。在教学活动中他既重视提问,又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
苏格拉底认为人只能研究自己的心灵,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助产士,能帮助受教育者把心灵中固有的知识引导出来因此,从教学内容上来说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只能适合于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产婆术”只适合于成年人的教育而不适合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
☞关注微信公众号:史话拾说(ID:Funyhistory)获取全部内容


孔子启发式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孔子阐述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即启发式教育,在教学中要重视启发学生。启发式教育,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强调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符合教学基本规律,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启发式教学是谁提出来的?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

启发教学给我们以哪些启示?
①启发教学的由来?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他比古希腊苏格拉底大82岁,孔逝世10年后苏才出世(据有关资料)。②启发教学既是一种教学原则,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启发式是一种教学原则,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与规律,它根据...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孔子与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之比较〔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4 月.〔2〕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M〕. 第14 页〔3〕第斯多惠. 德国教师指南. 教育名言录〔M〕. 第67 页〔4〕刘震. 学记释义〔M〕. 山东教育出版社,第53 页〔5〕赵敦华. 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 北京...

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哪些
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育?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之所以提倡启发式教育是因为启发式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理论怎样都可以成立,同样激发学习兴趣这种目标只要通过老师巧妙随机运用启发式教学怎样都可以实施从而得到回应。三、确定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角色 在小学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分清楚引导和牵引的作用,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他们给...

苏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评课
二、详细解释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本节课涵盖了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内容安排既全面又有深度。老师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挖掘,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实际意义和用途,体现了苏教版数学注重知识与实际结合的特点。教学方法与效果 1. 直观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教师运用实物、图形等直观...

启发式教学是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一、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的能力,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矗而羸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目的。运用启发式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典范...

雷波县19851689831: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何异同 -
尉钱斑蝥:[答案](一)主要采用的方式进行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即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局限,式教学法...

雷波县19851689831: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有什么异同? -
尉钱斑蝥: 苏格拉底终生倡导"精神助产术".比他早约80年,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思想.之后,孟子、朱熹、王夫之都对此作了重要发挥.助产式与启发式教学思想历经数千年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在于它们符合教学规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辩证法,即既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了"渔和鱼"的辩证关系,侧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恰到好处地把握"引与发"的辩证关系,主张教师应在"引"字上下功夫.近几年,有学者提出的"过程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对苏格拉底、孔子教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雷波县19851689831: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 -
尉钱斑蝥: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雷波县19851689831: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
尉钱斑蝥: 一、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实在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 以著名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许多人都以为这是苏格拉底的首创.这对于言必称希腊的西...

雷波县19851689831: 什么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
尉钱斑蝥:[答案]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

雷波县19851689831: 孔子核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有什么差别 -
尉钱斑蝥: 孔子是教导,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弟子如何做是正确的.所以中国人普遍认为老师就是对的,接受就对了. 苏格拉底是启发,在讨论和争论中坚持各自的真理.所以西方人好争辩,以为自己的正确.

雷波县19851689831: “助产术”的由来,生活中如何实际运用?
尉钱斑蝥: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被称为“古希腊三贤”之首.他的“助产术”教育思想自建立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教学实...

雷波县19851689831: 启发式教学法是怎样教育学生的?
尉钱斑蝥: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他们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启发式, 主张要在学生有学习要求,尚有疑难之际启发他们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要引导、策励、 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倡用互相问难的“产婆 术”(在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中,苏格拉底宣称,他虽无知,但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像他自己的母亲是一个产婆,虽然年老不能生育,但能 接生一样),通过揭露对方的矛盾,使之达到所谓普遍的认识.

雷波县19851689831: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叫“产 -
尉钱斑蝥: 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中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的是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