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周恩来班,老师让我们准备材料,爱国画、关于周恩来的手抄报和读书笔记怎么弄?

作者&投稿:纳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创建周恩来班,老师让我们准备材料,有一幅图和一个手抄报该怎么画?~

手抄报可以有以下内容:
周恩来生平简介
周恩来的感人事迹
国内外名人对周恩来的评价
周恩来的名言
周恩来外交妙语等等
这些网上都很好查到。也可以参考以一网址:
http://hi.baidu.com/zhouzongli/blog/item/a3f82ca4f50593f49052eeb9.html
版面设计无非就是把这些东西都写进去,可以参考图片上的。
关于周恩来的读书笔记:
《周恩来的艺术世界》读后札记
我在闹铃响前醒来,窗外石库门上的朝阳还有半边蔚蓝的天空带来令人愉快的早晨。枕边的书上依然是那可亲可敬的脸庞、伟岸的笑容,它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感动而又感悟至深的夜晚。
从周恩来的艺术世界畅游归来,就仿佛是参加了一次精神的盛宴,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周恩来的语言机敏、友好、含蓄、恰如其分,俨然长者风度,充满了慈爱、亲切和耐心。一次周恩来在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一个长发披肩的美国大学生突然袭击:“请问总理先生,您对美国的嬉皮士有什么看法?”周恩来和蔼的回答:“年轻人对现状不满,为了寻求真理,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出来,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年轻时也试探过各种各样的出路……要经过自己做了之后,觉得不对了,那就会改变的,你说是吗?”
对于嬉皮士,周恩来显然不赞成的,但没有直说,这样做也许会伤害这位年轻人的自尊心,所以,便循循善诱,从正面启发。首先,他对这种现象表示理解,然后对其进行正面的启发勉励,希望他们从对现状不满而去寻求真理,对于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形式,含着对正确的肯定,也包含着对不当的想法和形式的批评,委婉而不直露,让对方神会、自认。再以现身说法,格外亲切,令人易于接受,完全折服了这位年轻人。
周恩来在外交艺术更是举世公认。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他不仅赢得了国内外朋友的敬佩,同时也赢得不同阶级、不同信仰、不同阵营中的一些人的赞许。原美国国务卿、“超级外交明星”基辛格博士称赞周恩来是在他打交道的人中“最令人钦佩的外国政治家”,同戴高乐完全不相上下。美国总统尼克松则认为“他的政绩比列宁、斯大林或毛泽东更为长久。”香港《明报》在周恩来逝世时发表的社评中写道:“台北的发言人说,我们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的是政治制度而不是个人。对于周氏个人,这已可说是最大限度的赞扬了。这样的表示固然得体,但也显得周氏人格感人至深。”的确,周恩来的外交上的成功绝不仅仅依赖于他外交上的技巧、谋略和才智,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一种近乎完美的人格魅力;他的一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于天下而不自私”;他像一块磁石,各式各样的人为之吸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与日本友人谈到战争赔偿问题时,周恩来说道:“日本现在似乎有一种方向,对中国是否要求赔偿很介意。我国不要求日本赔款。为什么?这是因为日本人民同我国人民一样都是日本军阀的受害者。如果现在还有日本军阀的话,我们将要求赔款。但现在日本没有军阀,所以,如果要求赔款,那将是要也是受害者的日本人民来支付赔款。这从我国的意识形态来说也是不行的……”当他的话传到日本时,日本人民被震动了!作为日本侵略战争最大受害国的中国放弃赔款权,无疑是他们始料不及的。从而赢得日本人民的又是何等博爱的胸怀!一九七六年一月,周恩来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中国驻日本使馆门前出现了日本市民前来吊唁的长龙。日本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说:“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为人民服务’。他(指周恩来)不仅是对自己国家的人民,就是对隔海相望国家的人民,也全心全意地亲身实践着这句话。”
从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成为共和国的总理,周恩来都在不懈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的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对党和人民挚爱的烈火,这烈火化为周恩来思维的动机和内在的力量,他那多姿多彩的辨证思维,奔放的、不拘泥于传统的创造性思维、纵横交错的立体思维,高瞻远瞩的超前思维,一触即发、举一反三的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为后人树立了为人艺术和领导艺术的典范。他坦荡、无私,把自己的一颗心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深爱的党和人民。在物质丰富、诱惑重重的今天,比起口号,他的精神,是我们更为迫切需要的东西。

是不是这样的

  你好象发了两次问题。。

  在另一个当中我回答了,这里再给你几篇读书笔记吧:

  深深的震撼 永久的怀念——我看《周恩来与文艺》

  据报载,为纪念建党85周年,周恩来生平展在哈尔滨开幕了。二百多幅图片和文献真实地记录了周恩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的光煇历程,展现了这位好总理的卓著功勋。

  这一条消息,使我想起,周总理离开我们整整三十年了!可是他似乎又一刻也不曾离去!想起自己在9年前写的一篇纪念周总理的文字,贴在这里,以表达对他的一丝敬意与怀念之情。

  的确,周总理并没有离开我们远去……

  (1)
  十集大型电视记录片《周恩来与文艺》虽然拍得略显匆忙甚至有些粗糙,却能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因为,它吸引着人们走进一位伟人广博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系列片通过一大批健在的老文艺家(有一些在拍片过程中去世了)或者家属对周总理从事文艺活动的经历的叙述与回忆,展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周恩来,为我国文艺事业所倾注的极大心血,以及这位伟人在一代文学艺术家心中留下的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记。

  当年参与《东方红》创作的同志称周总理是这部音乐舞蹈史诗的“不是导演的导演”。事实上,他何尝不是中国革命文艺舞台幕后的总导演呢?系列片展现的仅仅是周恩来伟大人生与人格的一个侧面,却足以令人深深地为之震撼和倾倒。

  (2)
  老剧作家吴祖光深情地回忆说,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有一次孙维世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那部正在上演的《风雪夜归人》,周公去看过几遍吗?整整七遍啊!吴祖光听说后,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那部话剧是他的作品,他自己也没有去看过七遍哪!

  周恩来的确是我们党内最善于调动作家积极性,同时也最善于运用创作的自身规律来领导文艺的领导者。针对建国后曹禺创作的新剧《胆剑篇》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把握不准确的缺点,周恩来指出:这是新的迷信束缚了我们的作家,作家在创作时怎能不战战兢兢?在一片否定的议论中,周对老舍先生的《茶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茶馆》可以成为青年人的历史教材,使他们看到旧社会的可怕和新制度可以取代旧制度的必然性。

  在陪同毛泽东观看《东方红》的演出之后,周恩来把参加创作和演出的整整三百多位艺术家逐一介绍给毛泽东,使毛也感叹他的记忆力“好厉害哟!”正是由于周恩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感人的人格魅力,感召、凝聚和团结了绝大多数的文艺工作者,从而形成了四十年代在重庆的敌后话剧创作的高潮,和1959年向国庆献礼的中国电影发展的高峰。

  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的,周总理是付出爱最多的人,同时也是得到爱最多的人。有象他这样懂得文艺规律的领导人的关怀,文艺家如何能不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文艺事业如何能不繁荣?文艺如何能不开拓出一片灿烂的春天?

  几乎每一位接触过周恩来的作家艺术家,在心底都珍藏着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周恩来。这是党和文艺家的一种独特的融洽的关系,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艺现象。

  (3)
  系列片的深刻,也在于它没有回避作为伟人的周恩来晚年内心的极度苦闷。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个早晨,周在散步时突然问身边的同志: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知道!今天是老舍同志的祭日呀!你们知道老舍同志是怎么死的吗?我知道!我来讲给你们听!这时的周恩来,如同是在控诉,是在呐喊!然而,当得知他的义女孙维世被无辜地残害致死的消息时,他几乎什么话也没有说……

  这使我联想起影片《周恩来》中的一幕,联想起总理去参加贺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时喊出的“薛明啊——”那一声令人心碎的呼唤,和他向着贺龙的遗像深深地鞠躬时眼含的泪水!没有语言能够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苦楚。然而,我们却看到了他在那个无力回天的艰难处境中,“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忍辱负重地把责任留给自己,把无奈与痛苦化作无言的博大胸襟!

  周恩来曾经有过要写一部卢梭的《忏悔录》式的回忆录的愿望。在我们党内,也只有瞿秋白写过一篇自我解剖式的《多余的话》。然而,以他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以他的显赫地位,他终于没能写成。不过,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何等的宝贵而丰富!他的丰功伟绩和人格力量,将会永远震撼着激励着我们,和我们的后人。

  (4)
  周恩来离开我们三十年了。经历了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文革动乱的同志,应该拿起笔来,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就象叶永烈所做的那样。这无疑是一种“抢救”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恩来与文艺》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

  点点滴滴现伟人
  ———观电影《周恩来》有感

  -------------------------------------------------------------

  景峰
  一枝一叶聚绿阴。影片《周恩来》成功地展现了伟人周恩来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在谋篇布局中始终突出结构上的新意,并通过对人物生活最细微之处的刻画来烘托这种新意的升华。该片从艺术创作的视角出发,运用细节因素作为感染观众的载体。让观众从周总理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语中感知这位世纪伟人博大的胸襟和赤诚的爱民情。
  影片《周恩来》几处细节描写堪称点睛之笔,令人难以忘怀:冒着余震危险亲赴邢台灾区,总理从农家灶台的锅中盛上一口粥,慢慢地咂味,再掰下一块馍,熟练地擦净饭碗然后咽下。几个连贯的动作,构成的一组感人的细节刻画,一位心系百姓冷暖、鞠躬尽瘁的公仆形象跃然面前;在研究延安地区粮食增产的会议上,当听到地区领导五年增产一番的保证后,总理爽朗的笑声和那一句“到时候我要亲自来这里为你们庆功”,更让许多观众心潮澎湃,忍不住落泪;临危入院,一向注重仪表的总理却拒绝理发,原来他的初衷是不愿让理发师老李看到憔悴的自己而伤心难过。区区小事,勾勒出一位平易近人、心中只有他人惟独没有自己的好总理形象。

  影片《周恩来》使观众在缅怀一代伟人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加体味出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深刻内涵。周总理音容笑貌的艺术再现,让观众的心灵深处受到一次震撼,得到一次难得的教育。


周总理在学生时代,曾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学习动机...(D)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就读时,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C)

周总理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种学习...(C)

赵强通过学习,了解到周总理在学习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

5.为了纪念周恩来,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起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D)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C)

人民好总理周恩来的革命事迹彪炳千秋,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A)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D)

周总理在学生时代,曾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学习动机...(D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求而引起的,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远景性动机持续时间较长,近景性动机持续时间较短。“为中华”是外部动机,为“崛起”而奋斗也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D)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