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则 怎么解释 急用 急用

作者&投稿:怀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而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讲的思想是: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出处:《论语·学而》——战国·孔子及其弟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学而第一则就是论语里面第一篇。 第一篇内容如下: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 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 ,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恼怒,不也很君子吗?”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犯上的人,很少。 不喜欢犯上,却喜欢做乱的,那是没有的。君子专心从事根本, 根本建立,道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说话漂亮,打扮光鲜的,就少有爱人的。”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有没有尽忠? 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老师教的有没有练习?”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千乘之国,就要谨慎办事,小心说话,节约开支, 爱护人民,要根据时令来使用百姓”。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回家要孝顺,在外面要尊敬兄长,要谨慎可信, 爱戴人民,亲近仁德之士,实行之后还有余力,就去学文化。”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尊重贤德而轻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 辅佐君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有信用。 这样的人,就是他说没有上过学,我也认为他有文化。”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font size=4]礼的功用是以能让人们和顺相处最为贵重, 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 可是如果不论大小事情都一律依循着和顺来进行, 那也会有行不通的地方。如果因为只知道和顺的可贵, 就一昧地拿它来作行事的准则,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 那也正是这行不通之处啊。[/font]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去世,不忘追念上辈祖先, 民众的德行就会变得稳定忠厚。”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到一个国家,总能议论参与这个国家的政事。 是求来的,还是另人给他的?”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 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夫子求得的方法, 或许与别人求的方法不同吧。”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还在,看他的志向;父亲不在了,要看他的行为; 三年不改他父亲的规矩,可以说是孝顺了。”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先王的作法, 在这一点上很不错。大事小事都用这个规则,有行不通的。 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它,也不行啊。”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接近义的要求,说话就有分量; 恭敬接近礼的要求,就能远离耻辱;结了婚也不忘掉亲人, 也就可以跟着他了。”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干事机敏, 说话谨慎,去有道之士那里校正自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 还可以。不过不如虽贫穷却乐观,富裕而好礼的人。”子贡说:“ 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 “子贡啊,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前面的你就能知道后面的。 ”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南部县17085219866: 学而第一则 急用 急用急用 -
潭钧加替:[答案]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第一则就是论语里面第一篇.第一篇内容如下:《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 吾日三省吾身...

南部县17085219866: 论语 学而第一的意思 -
潭钧加替: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南部县17085219866: 论语学而第一解释
潭钧加替: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赏析】正在的孝顺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经得起时间的磨砺!

南部县17085219866: 学而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
潭钧加替: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南部县17085219866: 论语学而第一的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
潭钧加替: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南部县17085219866: 《论语》解释 -
潭钧加替: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学习后复习,不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重远方来,不也高兴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习旧的知识,知道新的知识,就可以作为老师了. 3.学而不思...

南部县17085219866: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及译文,评析其中一句话好涵义及当代价值,1?
潭钧加替: 《论语.学而》第一段的原文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

南部县17085219866: 孔子(学而)简要解释 -
潭钧加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名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

南部县17085219866: “急用先学”是什么意思? -
潭钧加替: 事有大小先后轻重缓急,什么事情先做,什么事情后做,是应该有次序的,而且要循序...

南部县17085219866: 论语.学而篇什么意思? -
潭钧加替: 论语.学而篇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仁,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