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问题求解答

作者&投稿:永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育心理学问题求解答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从它的字面意思你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门研究教学的心理学。尽管他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隶属于应用心理学。但是你不能认为他是一般教育学的应用,也不能认为他是一般心里学的应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本规律。一方面,他从教育的角度提供了心理学一个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他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育心理学题求解答的话,你得把问题说出来呀,不说大家怎么能知道你问的是什么,怎么能给你解答呢,要把问题说清楚,才能得到大家的的帮助。

只要简单了解一下三位大师的理论,就很好解释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也就是泛性论。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

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口唇期(oral stage):从出生到1岁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门期(anal stage):2-3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phallia stage):4-5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俄狄浦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结)。

潜伏期(latency stage):6岁到12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生殖期(genital stage):13岁到18岁。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 如果是弗洛伊德,他会这样分析:这是丁丁的俄狄浦斯情结在作怪,他想要取代父亲得到母亲,在他现在的年龄看来,只要做到像爸爸那样做就可以取代他了。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他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同。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

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其特点:

(1)、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

(2)、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

自律道德阶段

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1)、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们根据相互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

(2)、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以运算为标志,儿童智力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前运算时期和运算时期;继之又可将前者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后者区分为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

(二) 前运算阶段(2~7岁)

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在质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在感动运动阶 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到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随着语言的快速发展及初步完善,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 前运算阶段,儿童动作内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说明内化,皮亚杰举过一个例子:有一次皮亚杰带着3岁的女儿去探望一个朋友,皮亚杰的这位朋友家也有一个1岁多的小男孩,正放在婴儿围栏(Playpen)中独自嬉玩,嬉玩过程中婴儿突然跌倒在地下,紧接着便愤怒而大声地哭叫起来。当时皮亚杰的女儿惊奇地看到这情景,口中喃喃有声。三天后在自己的家中,皮亚杰发现3岁的小姑娘似乎照着那1岁多小男孩的模样,重复地跌倒了几次,但她没有因跌倒而愤怒啼哭,而是咯咯发笑,以一种愉快的心境亲身体验着她在三天前所见过的"游戏"的乐趣。皮亚杰指出,三天前那个小男孩跌倒的动作显然早已经内化于女儿的头脑中去了。
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而内化事物和动作并不是把事物和动作简单地全部接受下来而形成一个摄影或副本。内化事实上是把感觉运动所经历的东西在自己大脑中再建构,舍弃无关的细节(如上例皮亚的女儿并没有因跌倒而愤怒啼哭),形成表象。内化的动作是思想上的动作而不是具体的躯体动作。内化的产生是儿童智力的重大进步。

(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如果是皮亚杰,他会这样分析:四岁的丁丁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前者的表现在于丁丁完全模仿父亲的行为,认为父亲代表了一种严格的标准。后者的表现在于丁丁不断重复修理这一行为,是表象思维过程。重复则是将修理的动作在大脑中进行再构建的过程,最终将躯体的动作内化为思想。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这八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埃里克森劝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参加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第五阶段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观.愿望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称为“核心的自我”。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 ——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

第六阶段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第八阶段 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


  • 显然,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丁丁正处于第二、三阶段,喜欢模仿,并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需求,对任何事情都心存好奇,主要表现在自己学习修理东西,即使修坏了也会非常满足和高兴。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20.htm?fromtitle=弗洛伊德&fromid=122581&type=syn#3_1

http://baike.baidu.com/view/1170608.htm?fr=aladdin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8642.htm?fromtitle=埃里克森&fromid=2236485&type=syn




心理学问题在线求大神解答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龙龙小朋友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而且是很胆小的。是一个比较敏感型的孩子。作为老师,在教育这种性格的孩子的时候,不能够粗暴要循循善诱,而且语气要去温和。还要及时的去多肯定他给他一些鼓励。

关于心理学的问题,怎么解答?
3()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心理学家,排名第七。(1.0分) 1.0 分 A、 马斯洛 B、 克雷格 C、 斯坎特 D、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4日常生活中,我们表达情绪往往是为了()。(1.0分) 1.0 分 A、 传递信息 B、 适应环境 C、 发泄 D、 人际交往 正确答案: C 5下列关于在别处症候群说法错误的是...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五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答案与解析:选A。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考&试大$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

河南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3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35.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教育心理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四)结合自我心理现象和心理感受分析引导学习者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体验或困惑作为心理学教学资料,充分提取过去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这不仅...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6)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新生入学适应辅导、智力发展问题辅导、学习疲劳的辅导、学业不良的辅导等。简答题:15分,每题03分 23、 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经过哪些阶段? 第『23』题参考...

...高阶段?这也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练习题,谢谢解答、、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有序的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美国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里迁移是什么怎么样?
8. 在教育心理学上,为什么会产生学习迁移求大神解答! 学习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各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视为迁移现象 9. 教育心理学中,正迁移和泛化有什么区别 正迁移,是指你过往的某些经验对其他事情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比如你会葡萄牙语,对你内学习容西班牙语会有帮助。 泛化,这个词,在教育心理学中很...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这...
不能,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学科,因此,不能删去。缩句中限制范围的词语都不能删去。正确答案为:教育心理学是科学。理由:“教育心理学”做主语,保留;“是”做谓语,保留;“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作定语,删掉;“科学”作宾语,保留。你好,翁锦文为你解答,如对你...

教育心理学:沉思型-冲动型及其如何因材施教-2020天津教师招聘
尤其是当他们回答比较复杂、陌生的问题时,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当他们面对比较简单、熟悉的问题时,依然有较快的反应。与此相反,冲动型学习者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稍加思考就迫切地要表达想法,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

慈溪市18338958922: 教育心理学问题求解答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
焦娴法禄: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从它的字面意思你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门研究教学的心理学.尽管他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隶属于应用心理学.但是你不能认为他是一般教育学的应用,也不能认为他是一般心里学的应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本规律.一方面,他从教育的角度提供了心理学一个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他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慈溪市18338958922: 教育心理学问题 .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 A 正强化 B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有人说是负强化.根据定义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正强化是呈现个体... -
焦娴法禄:[答案] 选择B,负强化的定义为,减少一厌恶刺激以增强某一反应发生的概率.此题的提干中,“不让看电视”这个外界行为可统一看作对于学生而言的厌恶刺激,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如果你仅仅关注的是看电视的行为,此题目理解起来就相...

慈溪市18338958922: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问题,急需答案..请各位帮帮忙! -
焦娴法禄: 1、模糊不清,行为, 2、师生个性特点,教师的领导方式与态度 3、调节能力 4、进行分析,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 5、维果斯基 6、A 7、C 8、A 9、C 10、D 11、B 12、B 13、B 14、B 15、1、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2、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3、不断提高教学艺术.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

慈溪市18338958922: 教育心理学归因理论论述题急求答案!!!!! -
焦娴法禄: 参考答案: 1、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

慈溪市18338958922: (教育学心理学的一道简答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
焦娴法禄:[答案]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慈溪市18338958922: 求解答有关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
焦娴法禄: 桑代克的联结说观点及其主要的学习规律 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三条主律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准备...

慈溪市18338958922: 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影响教学问题解决的因素,多说一点,教育心理学中的内容 -
焦娴法禄:[答案] 答: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

慈溪市18338958922: 元认知控制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问题陈琦和刘儒德的教育心理学上383页我想问的是:元认知控制是不是就是元认知策略,若是的话,为什... -
焦娴法禄:[答案] 元认知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那个毫无疑问.元认知策略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图式等等是我们长时记忆一直拥有的.元认知控制你可以理解为策略方法的选择,它只是你一瞬间做出决定的过程.这么说不够专业还望见谅.

慈溪市18338958922: 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两个问题,急求答案!! -
焦娴法禄: 1,错,因材施教,聋哑儿你要教成歌唱家,可要了亲命了2,错,也得看画画的人水平如何

慈溪市18338958922: 什么是指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行为?急,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练习题 -
焦娴法禄:[答案] 韩进之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纲要》是这样定义“品德不良”的:“品德不良是指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现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