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夜行时,宁愿露宿荒野睡坟地,也不想去古庙休息?

作者&投稿:播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前言

《唐书》记载:隋朝开设的科举考试,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同时也选拔了很多寒门子弟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科举考试时,很多寒门学子需要从全国各地赶到京城参加科举,以求自己能够一朝登科。

那么在赶考路上不可避免地就要走夜路,因此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夜行时,宁愿露宿荒野睡坟地,也不愿意去古庙当中休息?

参加科举,防备强盗

古代的文人之士,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千里迢迢,衣衫褴褛,从很远的地方赶到京城,这中间难免要走过很多荒郊野地,这些地方由于人烟稀少,路途难走,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打家劫舍的强盗,那么在这个时候那些文人志士如果遇到的话,手无缚鸡之力,完全不能跟强盗抗衡,所以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强盗的所作所为,肯定会让很多人觉察不到。在我们的概念当中,很多强盗都是打家劫舍、草菅人命的亡命之徒,那些手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碰到他们简直就是小鸡仔儿碰到了老虎,转眼之间很可能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书生们如果这时躲在庙宇当中的话,很可能就会被强盗发现,所以宁愿睡在荒郊野地或者是坟地,也好过把自己的小命丢掉。

环境清幽,心无旁骛

古人宁愿露宿荒郊野地或者坟地,也不愿去庙里当中休息。其实也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的简单,毕竟庙宇是很神圣的地方,在古代的时候是祭祀先人或者是祭祀名人的地方。普通人平时去里面是祭祀,一般是很少住在当中的。庙宇对于古人来说是神圣的地方,这里光洁如新,每年到了特定日子的时候,到当中去祭祀,是对祖先的祭奠,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古人在赶考途中走夜路时,如果遇到古庙,肯定会小心地避开,如果走到当中去躲避的话,肯定会有亵渎神明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庙宇当中往往还掺杂了一些比较古怪的传说,那些胆子特别小的人,如果进去了,心理压力肯定会很大。因此夜宿荒野,或者是睡在坟地当中,肯定是他们绝佳的选择。

夜宿古庙是很多古人不会去选择的,尽管在一些古代的小说当中,有一些人到庙宇当中的供桌去睡觉,当被别人发现之后,就被立即捉走了。这样的境遇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古人夜宿古庙是对神灵的大不敬,睡在荒郊野外,反而会让心里更加的踏实一点,精神也没有那么的高度紧张。

破败不堪,神灵消失

古人往往都是非常迷信的存在,他们坚定地认为,古庙当中供奉的神灵,一定会保佑他们,所以他们往往很少去那些古庙当中休息。还有就是香火非常鼎盛的庙宇,来来往往的客人很多,如果去赶考途中,碰到前去上香的人,肯定会认为这些人不懂规矩,所以那些赶考的人夜行时,一般也不会夜宿古庙。

庙宇的鼎盛,依赖于香客的祭拜,一旦古庙由于环境或者是天气原因,而越来越破败的话,那么前去祭奠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少。古人对于这种现象是十分害怕的,他们认为庙宇当中一旦破败,很可能是因为神灵已经消失不见,那么夜行时住在这样的庙宇当中,肯定会对自己的运气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他们在夜行时宁愿居住在荒郊野地或者是坟地当中也不愿意去沾染那些已经被神灵所抛弃的地方。

古代的庙宇在修缮的时候,往往可能是当地的大户出头,然后用最好的材料和最好的砖瓦进行修建。有人长期进行修葺,经常有人供奉,古庙肯定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一旦长久失修,无人问津的话,那么那些看上去高大巍峨的古代庙宇,在不知不觉间一定会带给大家潜在的危险。

长期失修,随时坍塌

古庙的巍峨在古代的人当中,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这里所记述的神灵能够保佑他们风调雨顺,也能够保佑他们在赶考的路上一路平安,同时还有可能保佑他们一朝中举。不管怎样,古庙在古人的心目当中是非常神圣的,这里的神像,经常有人擦拭。但长久失修之后,这里潜在的危险肯定很多。

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或者是大雪漂泊的晚上,休息在古古庙当中的人,很可能十分害怕,他们认为这样不正常的天气,有可能会遇到雷电的侵袭,从而那些骨料当中的柱子或者是屋顶就会坍塌下来,他们一旦被击中的话,很有可能会死无全尸。古人一旦死在古庙当中的话,肯定会认为不祥之兆,发现的人肯定会这座古庙更加的不详,毕竟这座古庙死了人命,如果再进去休息的话,说不定自己也会有生命之危。

伸手不见五指的荒郊野地当中,也有可能会遇到野兽的袭击,同样睡在坟地当中,也有可能会听到千奇百怪的声音,但是不管怎么样,居住在古庙当中,随时会遇到坍塌下来的柱子,同样也有可能不会受到神灵的庇佑。一再考虑之下,夜行的赶考路上的文人们,他们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晚上休息在了荒郊野地或者坟地当中。

《周礼》当中记载了很多祭祀时所要用到的礼节,同时也记载了很多古庙当中的神奇传说。这些传说使得股票当中具有了一定的神幻色彩,再加上古人封建的思想,他们宁愿夜宿宿荒郊或者坟地,也不愿意到自己心目当中的圣地去休息,这或许与他们的封建固定思想,还有想法有极大的关系。

古人的智慧让我们惊叹,但是有的时候他们的固有思想,又让我们难以理解。古庙虽然是一个神圣的存在,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古庙有可能会是亡命之徒和雷电随时光顾的地方,为了他们的生命安全,也为了他们心中的信仰,古人夜宿荒野或者是坟地,看似荒诞,正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和思想而形成的。

参考文献:《唐书》

《周礼》



因为古代人都是很信奉神明的,不去古庙休息也是对于神明的尊重;其次经常会有一些逃犯土匪躲在里面,也是比较危险的。

古庙里面一般都会有土匪在里面,所以不敢进去。

我觉着是古人信鬼神,容易疑神疑鬼,加上古代并不太平,匪寇横行,栖息古庙势必精神紧张。


描写月亮的诗句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

与月有关的诗句
1、《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求助∶谁知道陶渊明的诗词和解释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写两个怀念家乡的诗 贺知章怀念家乡的诗
但见宵从海Shang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游秋浦白苛陂Er首 李白 何处夜行Hao,月明白笴陂。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 但恐佳Jing晚,小令归棹移。人来有清兴,及此有...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神仙之事,未可全诬;但性命在天,或难钟值。人生居世,触途牵絷;幼少之日,既有供养之勤;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衣食资须,公私驱役。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加以金玉之费,炉器所须,益非贫士所办。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

有关咏月的诗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

文言文世说新语笺疏
使吏送令归家.【注释】①录:拘捕.犯夜:触犯夜行禁令.按:《晋律》禁止夜间通行.②宁越:人名,这里指读书人.《吕氏春秋》载,有人告诉宁越,要学习三十年才能学有所成,宁越说,我不休息,刻苦学习十五年就行.十五年后,便成为周威公的老师.致理:致治,招致太平;获得政绩.“理”当作“治”,大概是唐代避唐高宗李治...

李白与月的诗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7、...

关于明月的诗句的古诗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大海吞吐出明月,明月静静升起,万里之隔的人们都共享着这一轮明月。望月起相思,让人不能入眠。诗人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相思之夜,没有什么可以相赠的,只有满手月光。可相隔千里,怎样相送呢?还是去睡吧,也许在梦中,可以与你相聚。年年月圆时,仰望古今同一轮...

关于明月的诗句相思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有关明月的相思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宕昌县18763571719: 古代书生如果在野外过夜该怎么办? -
侯孟泽荣: 古代书生如果在野外过夜,是要走很远的路,晚上的时候难免要找个落脚的地方休息,一般都是一些山林四周都没有什么店,他们就是去一些很破的地方临时休息,他们也不愿意去一些古宅里休息,就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样,因为他们怕遇...

宕昌县18763571719: 为什么坟墓大多数埋在山上? -
侯孟泽荣: 一、古代耕地资源稀缺,平原多被开发为耕地,坟墓建在山上不影响耕地使用. 二、古人崇尚祖先,先人居于高处,是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三、古人都有“得道成仙”的意愿,而仙人一般居高山.

宕昌县18763571719: 结合双调夜行船秋思以及拨不断谈谈你对马致远隐逸思想的认识~急~第一题 -
侯孟泽荣: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本篇首支〔夜行船〕,正是古人这种思想的体现.“百岁”与“一梦”的对映,...

宕昌县18763571719: 清明节的传说 -
侯孟泽荣: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

宕昌县18763571719: 古人是如何守坟三年 -
侯孟泽荣: “三年”守孝中,当官要丁忧回家,平常人也不能参加宴会应酬,夫妇不能同房,家属不能生孩子,否则经人告发就要办罪.民间虽没有这许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周年之内也不喜欢参加喜庆.如遇必须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当年曾国藩守孝挂帅,就是由咸丰皇帝下旨借孝的. 实际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渐淡化亲属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周年,由周年到三年,逐渐拉长,也就逐渐淡忘.最后只有每年的“忌辰”(也就是逝世纪念日了).

宕昌县18763571719: 清明节的来历? -
侯孟泽荣: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

宕昌县18763571719: 古代坟墓怎么说 -
侯孟泽荣: 茔, 冢, 垅, 窀穸, 幽宅

宕昌县18763571719: 高二的写清明节的800字作文 -
侯孟泽荣: 缅怀革命先烈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

宕昌县18763571719: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鸣惮…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诗人,字(),号().他与苏轼合称为(),是( -
侯孟泽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55人评价) 8.5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

宕昌县18763571719: 求《伟大的悲剧》里的好词佳句!快啊 -
侯孟泽荣: 好词: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步履,告罄,遗孀,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