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强盛的唐朝一直战争不断?

作者&投稿:貂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强盛的唐朝一直战争不断?~

01.大唐政变不断
西汉遭遇了两场统治危机,一个是吕后之乱、一个是七王之乱。但七王之乱算是地方对抗中央,可以划归央地关系的问题。所以,就宫廷政变来说,西汉只遭遇了一场危机。
而大唐呢?
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同时逼迫父亲李渊退位禅让。此事之后,一直到安史之乱,大唐政变不断。皇帝这个帝国权力核心,始终处在你争我夺之中。

唐太宗期间,有太子李承乾谋乱。高宗及其之后,武则天从太后称制到女皇称帝,不仅换掉了李家皇帝而且改唐为周。武则天女皇去号,是因为神龙政变。但神龙政变之后,马上就有景龙政变跟上。唐中宗以后,从睿宗到玄宗,先后发生韦后之乱、太平公主之乱。
经历前后两起政变,唐玄宗终于登上了帝位,励精图治开启了大唐盛世。盛世终结于安史之乱,但政变的模式却一直不改。肃宗灵武称帝,仍然也是政变的套路。因为玄宗并未禅位,最后逼不得已只能就号太上皇,承认灵武朝廷。
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巧合,但如果三次、四次,那就不能再用概率说服人了。究其原因,就是:一直就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政治秩序,帝国权力一直处在竞争之中。
02.李渊平衡权力
公元618年,李渊长安称帝之后,立李建成为太子。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宰制天下,次子李世民出兵河西,四子李元吉镇守河东。所以,在隋末的乱世诸侯中,李渊集团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是最强的。关键是李渊设计的这个权力结构,非常稳定。

但是,这个稳定的结构,很快就被李世民打破了。原因就是李世民太能干,不仅功高震太子,而且功高震天子。
以秦王世民为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等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其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并如故。
公元618年,李世民带兵击败薛举父子后,大唐开疆河西。这个开疆功劳,只能记在李世民的头上。公元619年,李世民武兼太尉、文领尚书省,统凉、甘九州军事。这已经打破了李渊设计的权力平衡。
于是,李渊就要对风头正盛的李世民实施打压。
就在李世民刚被册封完一堆官职后,李渊就处死了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不论刘文静与李渊之间的关系,只看他与李世民的关系。

李世民征讨薛举父子之时,刘文静为李世民元帅府长史,实际上就是大军的二把手。如果李世民没能力领军,那元帅府长史就会担当统军之责。讨平薛举之后,李世民为尚书令,刘文静为户部尚书,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公元626年,李世民受禅登基;公元629年,李世民就把老爹处死的刘文静平反昭雪了。而这时候李渊还活着。
所以,李渊处死刘文静的目的就是要打压李世民。但是,打压不住,因为战争是大唐的主要矛盾,李世民太能打。所以,在河东之战、洛阳及虎牢关之战、河北之战后,李世民彻底打破了李渊设计的这个权力平衡。玄武门之变,也就在这个大趋势之下,不得不发了。
03.李世民恢复秩序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知道自己得位不正,于是前后三次跑到史官那里,要篡改历史。改历史,只是为了赢得后世名。但李世民关键是要处理好当下事,而最紧要的当下事,就是恢复嫡长子继承制。
公元626年7月,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9月,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公元626年10月,李世民就册封长子李承乾为太子。这时候李承乾刚刚8岁。李世民立太子,为什么如此急迫?
原因就是玄武门之变颠覆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个政治秩序。而且,还是由李世民这个皇帝亲手颠覆的。所以,他必须赶紧拿出政治措施来,把这个秩序给重新立起来。

如果这个秩序立不起来,那以后的问题将会非常严重。李世民可以搞政变、上位当皇帝。那么,其后世子孙也完全可以有样学样,自然也要搞政变、当皇帝。如果都这么玩,大唐帝国就不用干别的了,大家就一直搞政变就得了。
李世民9月份当上皇帝、10月份立李承乾为太子,实际上做出了一个宣告。那就是:我可以搞政变当皇帝,但是你们谁也不能这么玩。
李世民立太子还只是恢复秩序的第一个步骤,李承乾顺利接班才能把这个秩序彻底恢复起来。李世民为了完成第二个步骤,对李承乾悉心培养,当真是爱子心切。
但是,李承乾太不争气,后来各种胡作非为,而且直接发动了对嫡次子李泰的暗杀行动。此事之后,太子被废,嫡长子继承制的恢复努力,功败垂成。
04.政变成为常态
李承乾是嫡长子,李泰是嫡次子。所以,李承乾被废,太子之位就应该是李泰的。但是,李承乾是因为谋杀李泰才被废的。所以,李世民不废李承乾,李承乾继位后会杀李泰;李世民立李泰为太子,李泰继位后会报复李承乾。最后,李世民只能立三子李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但是,经历连番折腾,嫡长子继承制不仅没被恢复,反而继续遭到颠覆。到这个时候,大唐的未来主宰,已经不需要靠制度了,而只需要靠力量。
武则天以个人能力成就了女皇风采。但是,女皇成为可能,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皇帝真不行、一个是太子也不行。高宗李治本就懦弱,接连两个太子也没有发展出自己势力。而在两个条件的底层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已经被颠覆,制度不存、风气不再。于是,到最后,只能是力量决定一切,政变成为常态。
武则天退位,是因为神龙政变。天下重归李唐皇室。但是,李唐皇室仍旧政变不断。之前争夺太子,现在争夺皇帝,宫廷斗争的激烈指数始终居高不下。谁有力量,谁就能主宰一切;谁更狡猾,谁就能游刃有余。
唐玄宗主导了两起政变,才坐稳了皇帝。所以,终其一生,他最信任的人就是高力士。只有高力士值守,玄宗才能睡得安稳。究其原因就是大唐的政变斗争太激烈。

唐玄宗在位期间废了两个太子。第三个太子李亨,趁着安史之乱在灵武擅自称帝。李亨在做太子之时,频频遭遇权臣李林甫的打压,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所以,这时候的大唐早就没有了正常的继位秩序,要实现新老交替,只能凭借力量、只能政变作为。
05.嫡长子继承制真得有那么重要吗
皇位继承,一直就两种模式,一种是立长、一种是立贤。古代

王朝大原则,就是立长不立贤的模式。经由周代宗法制固化为嫡长子继承制。简言就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这个继承制度,成了一条宪法性的制度存在,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
刘邦想改立太子,但是做不到。因为形势不允许、因为实力不允许,还因为这个制度不允许。朝堂形势和各方实力,全都聚焦在太子身上,完全可以碾压刘邦的皇帝意志。
为什么立长不立贤?从皇子中选拔出一个贤明的继承人不好吗?
不是不好,而是不行。一个原因是选拔的标准不好确定;另一个原因是选拔就要竞争。而竞争,是最要命的。为了皇位,这种竞争一定会从皇子间的竞争发展到党派间的竞争,甚至直接战争较量。到这个时候,朝廷和国家就不用干别的了,朝堂政变、举国内战就是常态。
为了限制这种一定会发生的竞争,古代王朝一定要把继承制度固定下来,否则变来变去就只能乱来乱去。对于历代君主而言,一定要把太子确定下来。原因就是皇帝要给朝堂诸方势力一个聚焦点。皇帝活着的时候,各方势力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皇帝死了的时候,各方势力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拥立太子继位。因为大家早就形成了共识,各方的力量也早就有了聚焦点。
所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最大意义不在于选出明君,而在于限制内部竞争。只有解决内部竞争的问题,朝堂才可以有力控制地方,帝国才可以有力对外竞争。
自大唐立国到安史之乱,嫡长子继承制的政治秩序,就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玄武门之变,初步被颠覆;李世民努力挽救,但功败垂成;武韦之乱,彻底颠覆了秩序建立的可能。所以,安史之乱前的大唐虽然蒸蒸日上,却政变不断。而其原因就是被李世民颠覆的嫡长子继承制一直没能重新恢复确立起来。

唐朝爆发大规模的动乱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是唐朝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捩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反唐战争的发起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余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直至宋太宗979年灭北汉。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藩镇的设立与势力坐大
而其爆发的原因有:
藩镇的设立与势力坐大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玄宗怠政
河北胡化
将相不和

01.大唐政变不断

西汉遭遇了两场统治危机,一个是吕后之乱、一个是七王之乱。但七王之乱算是地方对抗中央,可以划归央地关系的问题。所以,就宫廷政变来说,西汉只遭遇了一场危机。而大唐呢?

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同时逼迫父亲李渊退位禅让。此事之后,一直到安史之乱,大唐政变不断。皇帝这个帝国权力核心,始终处在你争我夺之中。

唐太宗期间,有太子李承乾谋乱。高宗及其之后,武则天从太后称制到女皇称帝,不仅换掉了李家皇帝而且改唐为周。武则天女皇去号,是因为神龙政变。但神龙政变之后,马上就有景龙政变跟上。唐中宗以后,从睿宗到玄宗,先后发生韦后之乱、太平公主之乱。

经历前后两起政变,唐玄宗终于登上了帝位,励精图治开启了大唐盛世。盛世终结于安史之乱,但政变的模式却一直不改。肃宗灵武称帝,仍然也是政变的套路。因为玄宗并未禅位,最后逼不得已只能就号太上皇,承认灵武朝廷。

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巧合,但如果三次、四次,那就不能再用概率说服人了。究其原因,就是:一直就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政治秩序,帝国权力一直处在竞争之中。

02.李渊平衡权力

公元618年,李渊长安称帝之后,立李建成为太子。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宰制天下,次子李世民出兵河西,四子李元吉镇守河东。所以,在隋末的乱世诸侯中,李渊集团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是最强的。关键是李渊设计的这个权力结构,非常稳定。

但是,这个稳定的结构,很快就被李世民打破了。原因就是李世民太能干,不仅功高震太子,而且功高震天子。以秦王世民为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等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其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并如故。

公元618年,李世民带兵击败薛举父子后,大唐开疆河西。这个开疆功劳,只能记在李世民的头上。公元619年,李世民武兼太尉、文领尚书省,统凉、甘九州军事。这已经打破了李渊设计的权力平衡。于是,李渊就要对风头正盛的李世民实施打压。

就在李世民刚被册封完一堆官职后,李渊就处死了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不论刘文静与李渊之间的关系,只看他与李世民的关系。

李世民征讨薛举父子之时,刘文静为李世民元帅府长史,实际上就是大军的二把手。如果李世民没能力领军,那元帅府长史就会担当统军之责。讨平薛举之后,李世民为尚书令,刘文静为户部尚书,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公元626年,李世民受禅登基;公元629年,李世民就把老爹处死的刘文静平反昭雪了。而这时候李渊还活着。

所以,李渊处死刘文静的目的就是要打压李世民。但是,打压不住,因为战争是大唐的主要矛盾,李世民太能打。所以,在河东之战、洛阳及虎牢关之战、河北之战后,李世民彻底打破了李渊设计的这个权力平衡。玄武门之变,也就在这个大趋势之下,不得不发了。

03.李世民恢复秩序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知道自己得位不正,于是前后三次跑到史官那里,要篡改历史。改历史,只是为了赢得后世名。但李世民关键是要处理好当下事,而最紧要的当下事,就是恢复嫡长子继承制。

公元626年7月,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9月,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公元626年10月,李世民就册封长子李承乾为太子。这时候李承乾刚刚8岁。李世民立太子,为什么如此急迫?

原因就是玄武门之变颠覆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个政治秩序。而且,还是由李世民这个皇帝亲手颠覆的。所以,他必须赶紧拿出政治措施来,把这个秩序给重新立起来。

如果这个秩序立不起来,那以后的问题将会非常严重。李世民可以搞政变、上位当皇帝。那么,其后世子孙也完全可以有样学样,自然也要搞政变、当皇帝。如果都这么玩,大唐帝国就不用干别的了,大家就一直搞政变就得了。

李世民9月份当上皇帝、10月份立李承乾为太子,实际上做出了一个宣告。那就是:我可以搞政变当皇帝,但是你们谁也不能这么玩。

李世民立太子还只是恢复秩序的第一个步骤,李承乾顺利接班才能把这个秩序彻底恢复起来。李世民为了完成第二个步骤,对李承乾悉心培养,当真是爱子心切。

但是,李承乾太不争气,后来各种胡作非为,而且直接发动了对嫡次子李泰的暗杀行动。此事之后,太子被废,嫡长子继承制的恢复努力,功败垂成。

04.政变成为常态

李承乾是嫡长子,李泰是嫡次子。所以,李承乾被废,太子之位就应该是李泰的。但是,李承乾是因为谋杀李泰才被废的。所以,李世民不废李承乾,李承乾继位后会杀李泰;李世民立李泰为太子,李泰继位后会报复李承乾。最后,李世民只能立三子李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但是,经历连番折腾,嫡长子继承制不仅没被恢复,反而继续遭到颠覆。到这个时候,大唐的未来主宰,已经不需要靠制度了,而只需要靠力量。

武则天以个人能力成就了女皇风采。但是,女皇成为可能,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皇帝真不行、一个是太子也不行。高宗李治本就懦弱,接连两个太子也没有发展出自己势力。而在两个条件的底层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已经被颠覆,制度不存、风气不再。于是,到最后,只能是力量决定一切,政变成为常态。

武则天退位,是因为神龙政变。天下重归李唐皇室。但是,李唐皇室仍旧政变不断。之前争夺太子,现在争夺皇帝,宫廷斗争的激烈指数始终居高不下。谁有力量,谁就能主宰一切;谁更狡猾,谁就能游刃有余。

唐玄宗主导了两起政变,才坐稳了皇帝。所以,终其一生,他最信任的人就是高力士。只有高力士值守,玄宗才能睡得安稳。究其原因就是大唐的政变斗争太激烈。

唐玄宗在位期间废了两个太子。第三个太子李亨,趁着安史之乱在灵武擅自称帝。李亨在做太子之时,频频遭遇权臣李林甫的打压,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所以,这时候的大唐早就没有了正常的继位秩序,要实现新老交替,只能凭借力量、只能政变作为。

05.嫡长子继承制真得有那么重要吗

皇位继承,一直就两种模式,一种是立长、一种是立贤。古代

王朝大原则,就是立长不立贤的模式。经由周代宗法制固化为嫡长子继承制。简言就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这个继承制度,成了一条宪法性的制度存在,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

刘邦想改立太子,但是做不到。因为形势不允许、因为实力不允许,还因为这个制度不允许。朝堂形势和各方实力,全都聚焦在太子身上,完全可以碾压刘邦的皇帝意志。为什么立长不立贤?从皇子中选拔出一个贤明的继承人不好吗?

不是不好,而是不行。一个原因是选拔的标准不好确定;另一个原因是选拔就要竞争。而竞争,是最要命的。为了皇位,这种竞争一定会从皇子间的竞争发展到党派间的竞争,甚至直接战争较量。到这个时候,朝廷和国家就不用干别的了,朝堂政变、举国内战就是常态。

为了限制这种一定会发生的竞争,古代王朝一定要把继承制度固定下来,否则变来变去就只能乱来乱去。对于历代君主而言,一定要把太子确定下来。原因就是皇帝要给朝堂诸方势力一个聚焦点。皇帝活着的时候,各方势力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皇帝死了的时候,各方势力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拥立太子继位。因为大家早就形成了共识,各方的力量也早就有了聚焦点。

所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最大意义不在于选出明君,而在于限制内部竞争。只有解决内部竞争的问题,朝堂才可以有力控制地方,帝国才可以有力对外竞争。

自大唐立国到安史之乱,嫡长子继承制的政治秩序,就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玄武门之变,初步被颠覆;李世民努力挽救,但功败垂成;武韦之乱,彻底颠覆了秩序建立的可能。所以,安史之乱前的大唐虽然蒸蒸日上,却政变不断。而其原因就是被李世民颠覆的嫡长子继承制一直没能重新恢复确立起来。




好莱坞、迪士尼、漫威等文化流行世界,美国文化产业强盛的原因有...
美国文化产业之所以强盛,主要是由这样几个原因决定的。1、美国文化产业人才众多。文化产业作为精神产品,主要是靠人创作出来的,在美国,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很多,他们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创意,才能创造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就拿好莱坞来说,好莱坞的导演,演员,很多都是世界级的,美国...

汉武帝是怎样让国家走向强盛的
秦皇开创封建体制15年而崩殂,大业半竟。刘邦打下江山,一直在为刘氏江山千秋万代而努力,剪除异姓王,与霸业转而成就帝业。汉文帝、汉景帝开创了“文景之治”至于胡亥子婴惠帝吕后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完成如此大业。历史之重任历史般的落到了刘彻手上。70高龄,54载帝业,汉武帝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

李悝的变法为何这么厉害,竟让魏国经济发展得如此迅猛?
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积极的政治经济手段,促进了魏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正是由于李悝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才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一个强盛的国家。

古时候,朝代兴衰与强盛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虽然大清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毕竟人太多了,即使最强盛的康乾盛世时期也没明朝富有,但凭借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数量,称之为盛世也名副其实。最强盛时国土面积一度达到了1380万平方公里。纵观我国历史上所有的盛世如:强汉,盛唐,康乾盛世,威震四方万国来朝那只是结果,原因是人多国富,打又打不过那不...

最为强大的古代库施王国,他的强盛与败亡竟然于此有关
也发展出了他们自己的书面语言。较其他古文明而言。库施王国给予女性更多的政治权利,事实上数任库施国王都是女性。 麦罗埃遗址 但正当铁为库施的强盛助力之时,也为它的陨落埋下了伏笔。公元4世纪时,麦罗埃的经济开始崩溃,其原因之一或许就是努比亚境内的树木砍伐殆尽,树木是冶铁的重要燃料。

北周强盛的原因
将士们见此情景,都非常气愤,纷纷说:“你皇帝都不着急,我们还急什么!”于是皆无战心。 高纬在邺,还搞了一个禅位的把戏,将皇帝位子让给了八岁的儿子高恒,自己当起太上皇来。公元577年正月,周武帝率军攻破邺城,高纬于先一日逃往济州,又从济州逃往青州,准备投奔陈朝,为北周追兵所俘,送往长安,第二年被杀。

匈奴为何在秦国完成统一后,也跟着统一并且强盛了起来?
事实上,刘邦在和匈奴打仗的时候。最终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军队打仗能力不足,后勤供应保障不够等等。二、刘邦缺少大将。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韩信帮他独当一面。韩信灭赵破齐,打败了不少诸侯。其能力是相当突出的。除了韩信以外,还有彭越与...

强盛的大唐帝国为什么会走向衰亡,致命原因竟然是唐朝
其一为党争,以著名的“牛李党争”为最。牛李党争是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派朝中大臣相互倾轧,互相攻击,相互掣肘,最终演变的连皇帝都无奈的派系斗争。牛李党争维持四十多年,历经五朝,影响从中央波及地方,渗透到帝国的基层,对于唐王朝衰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二为宦官专权。中晚唐宦官专权到...

强盛的大唐帝国为什么会走向衰亡,致命原因竟然是唐朝自己酿成?
说起来唐朝的衰落,很多人都会想到“安史之乱”,这场由藩镇节度使发动的军事叛变,直接导致唐王朝人口锐减,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唐中央威信扫地,军阀割据无可逆转。说起来藩镇割据真正形成,最初还要追溯到唐玄宗时代。那时候唐朝军队开始实行募兵制,建立军镇节度使制度,这种制度就是从唐玄宗册封十位节度使...

鄢郢之战竟导致楚国走向没落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最初的领地在楚地,从一个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拥地千里的强国。楚文王时定都于郢(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辖区内),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中原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 进入战国时代,楚悼王为求富国强兵,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兴革,使楚国国力日益强盛。至楚威王时,楚国的领土已扩张...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8290076865: 唐玄宗既出现盛世又出现战乱的原因是什么 -
焦显门冬: 出现盛世是开皇,贞观,永徽的共同结果.战乱是因为官僚体系过度膨胀,帝国扩张速度过快.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8290076865: 高一历史必修一北宋初宋太祖与宰相赵普对话,谈论唐末五代“帝王易姓,战争不息”主要原因是什么? -
焦显门冬: 主要原因是“节镇太重,君弱臣强”.因为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唐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际上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8290076865: 唐朝为什么能统一天下 -
焦显门冬: 答:唐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我认为有如下的原因: 一、唐朝统一天下,这于隋朝的灭亡不无关系.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其情况颇似秦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8290076865: 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
焦显门冬: 唐的灭亡实际上是在唐初就注定了!唐随隋制,而隋的一个重大变化便是压制士族,扩大皇权,主要的手段便是科举制、六部制、均田制. 隋朝也获得了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一)改革的长远意义还没有...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8290076865: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唐朝为什么要封节度使? -
焦显门冬: 安史之乱原因: 1.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2. 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3. 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 4. 农民生活困苦. 封节度使原因:1. 唐均田制度的崩溃. 2. 巨大的扩张机器无法继续运行,唐代边疆形势开始由攻转守.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8290076865: 唐朝是怎么灭亡的 -
焦显门冬:简单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其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然而天下没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也最终灭亡了.我们今天来看下,它为什么...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8290076865: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造成唐朝衰落的原因 -
焦显门冬:[答案]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经过了贞观之治,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国力强胜,天宝年间,唐玄宗任人唯亲,重要的将领大都是昏庸的,如杨国忠,李林暜等,加上安禄山,唐玄宗对他的宠爱有加,未作任何防范,身在恋爱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8290076865: 唐朝那么的强大为什么还是到最后灭亡了? -
焦显门冬: 他的强大,是前期.中后期,皇帝昏庸,大臣玩弄权力,各地有野心的人“替天行道”,种种原因,大唐,就覆灭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知地球什么时候能完全统一呀…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8290076865: 归纳唐朝强盛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哪些发展经验? -
焦显门冬: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