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登上文坛之巅的原因?

作者&投稿:濯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登上文坛指的是开始发表作品吗~

因人而异,其实登上文坛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和崭露头角的意思也差不多。祝你愉快^--^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扩展资料
苏轼一生酷爱交友,他曾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在他的朋友当中,既有手握重权的王公大臣,也有不名一文的田野农夫。不过,苏轼交往最多的还是那些学养丰厚的读书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治臻于顶峰的时期,饱学之士比比皆是,酬酢歌筵之上,言谈谑笑之间,往往语露机锋,言含逸趣。苏轼在与朋友们的交游中,其博学多闻的修养、诙谐善谑的个性展露无遗。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大家,名列“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幼子苏过曾对父亲的书法有这样的评论:
吾先君子,岂以书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以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态,而端平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少年喜二王书,晚乃喜颜平原,故时有二家风气。(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2013-08-30 回答
苏轼,之所以被成为“文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苏轼和有政治观点,而且文章写得很好
例:苏轼22岁时,在北宋定期考试的“进士”(朝廷选取优秀人才的途径)科考取第二名(主考官欧阳修为避嫌将原本第一的苏轼改批为第二。)
苏轼25岁时,在北宋不定期举行的“制科”(朝廷选取特别优秀人才的途径。)考试中考取第三名(第一第二名为虚设从来没有人考得到。所以第三名就等于第一名。而在其之前的百年间只有一人考得“制科”第三次等。)
可谓是少年成名。
二:苏轼文风豪放,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例:大家耳熟能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气势可谓大气磅礴。
三:苏东坡学识渊博可以活学活用。
例:在进士科考试中苏轼引经据典说:“舜帝曾经三次赦免死刑犯人。”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未见此典故,向苏轼询问典故出处苏轼回答说,记录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反复查看《三国志·孔融传》也没有发现这个典故,回头又问苏轼,苏轼对曰:是我瞎编的。(因为曹操打败了袁绍,曹丕纳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又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得到了妲己,把她赐给了周公。”曹操因为孔融博学,把此事当了真,请教此论的典处,孔融说:从你为你儿子纳甄氏这件事情推断出来的。)由此,我也推断像舜帝这样的贤王也会坐出三次赦免死囚的事情。大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说苏轼把书读到了骨子里。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说,他(苏东坡)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自己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三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苏轼是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他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的文学才华,他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比如《赤壁赋》等等

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国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和有名的名人。

因为他的诗写的好


200分!!!帮忙找文言文
篛篷覆之中的“篛”,与“箬”读音相同、意义相同,本文中用“篛”。 题目解说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记是本人的文体,这里有描述的意味。 文题背景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

为什么苏洵要给一个儿子取名为苏轼,另一个为苏辙呢?
“轼”字是马车的一部分,它看起来没什么作用,但去掉之后就不是一辆完整的马车了。苏轼生来豪放不羁,所以得罪很多人,苏洵担心他有麻烦,所以一起名叫“轼”。“辙”在人们论功时没有它,然而在人、马都死后,又不会怪罪于“辙”,所以辙善于在祸福之间生存,苏洵希望一他能平平安安,故起名为辙...

丹徒区18071156904: 《风雨任平生》跪求阅读答案,风雨任平生苏轼是中国文坛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他以自己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 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 -
月有希路:[答案] 14、文章的标题是“风雨任平生”,其中的“风雨”指代什么?“风雨任平生”该怎么理解“风雨”指代一生的坎坷.不难发现他一生在生活上、心理上饱受煎熬、在仕途中屡遭贬谪、在政治上多遇坎坷……他处在九死一生的逆境...

丹徒区18071156904: 为什么苏轼如此旷达 -
月有希路: 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曾说“庄子盖助孔子者”,庄子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而阴助之”(《庄子祠堂记》).他又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南华长老题名记》).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丹徒区18071156904: 苏轼为什么是后代文人的典范?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月有希路: 苏轼的思想:苏轼既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又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他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精神,在生活上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著超脱,无往不可,这种人生境界对宋人及宋代以后许多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

丹徒区18071156904: 苏轼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及作用?
月有希路: 在宋代文学史上,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也是诗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他作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高峰.他的作品展现了可供人们感知、思索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表达了他深邃...

丹徒区18071156904: 苏轼是一位什么样的伟大诗人
月有希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丹徒区18071156904: 结合苏轼的散文作品谈一谈宋代散文创作的成就 -
月有希路: 一,分析苏轼散文的形成原因谈苏轼的散文,首先要了解苏轼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经历, (1):他从幼年时就受父母的指教,八岁拜师于眉山道士张益简.十岁做文章就能有过人之警策语,他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的基础....

丹徒区18071156904: 苏轼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有关作品分析. -
月有希路:[答案] 一 受柳永风格影响 我们眼中的苏东坡与柳永最大的不同便是他的豪放.胡寅说过:词曲至苏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 苏轼此时已经经历的太多了.可能这也是这次他也能这么从容的原因所在.郑文焯评曰:“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