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战争都是怎么打的啊,古代几十万人拿着刀剑弓箭拼命,用骑兵冲锋,可是到了近代都是用枪炮打仗正面战

作者&投稿:祁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代骑兵和古代骑兵有什么不同~

首先,近代骑兵是近代军队的一部分,所以具备近代军队的一切特点。近代军队和古代军队的最重要区别首先是近代军队史靠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维系起来的,比古代军队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是近代军队是一个战斗的体系,军队的动员、管理、训练、作战、后勤补给、装备等都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不同于古代军队的粗放管理。近代骑兵属于近代军队的一部分,其动员、训练等也和其他近代军队一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是科技的发展导致近代骑兵的武器装备、战术战法和古代骑兵有巨大的不同。近代军队中冷兵器逐渐被热兵器取代,古代军队常用的盾牌、弓箭、铠甲逐渐消失,而骑兵用的枪支和马刀成为近代骑兵的主要武器。古代骑兵,尤其是重装骑兵常常担任冲击对方军阵的任务,近代骑兵则更加注重执行巡逻、侦查、骚扰、包围、追击等辅助性任务,对严阵以待敌军的冲击逐渐交给了步兵和炮兵。到了连发的来福枪出现取代了早期单发的火枪后,骑马的战斗部队在面对步兵时,逐渐显得毫无招架余地。1899年到1902年间的南非战争,则是骑兵部队担任战争主力的告别秀。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军队摩托化、机械化的发展,骑兵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兵种地位。当代,许多国家的军队只保留了少量的骑兵,主要用于执行巡逻、警戒和运输等任务。

蔡梵:古代军队是如何打仗的,真有主帅阵前单挑吗?(主帅阵前单挑有但很少的)

古代战争真像影视作品里那样将军与将军在阵前单挑吗?你想多了,这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古代战争是如何打的呢?
在春秋早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像一场竞技比赛,交战双方都遵守文明的战争规则。
诸侯国之间发生不可调和矛盾,谈判无法解决,就要用战争来解决,主战方先向敌对方下战书,约定时间及军队的数量,选在两国边界较为平坦开阔的地点交战。使者递交战书给敌对国时,敌对国必须举行宴会招待,很像现在的体育邀请赛。
打仗必须师出有名,不能无缘无故发动侵略战争。“不加丧,不因凶”。如果国王刚刚去世,或者国家遭受较大的天灾人祸,别国是不能对这样的国家发动战争的,否则叫趁人之危,是会受到鄙视的。
交战的人员一般是具有贵族身份的士,叫士兵。奴隶和一般身份低下的人没有交战权力,只能从事伙夫、喂马、修车等后勤工作。
两军在约定的时间、地点布好阵后,开始交战。如果一方没有摆好军阵,另一方不得发动攻击,两方完全做好准备之后,才开始对阵。那时以车战为主,两军都派出数量相等的战车上场厮杀。你派一辆,我派一派,你派五辆,我也派五辆,兵力必须对等。在车兵交战时,后面的军队只能观战,不能偷袭。
两军的战车挥着武器来回攻击,如果把敌方士兵杀死了,就算取胜。如果只杀伤对方,而对方又放弃了抵抗,则要立刻停止战斗,不能杀死已经丧失抵抗能力的伤兵,得让他回营疗伤。
如果统帅对单打独斗不感兴趣,就命令两军全体出动厮杀。如果一方战败逃跑,另一方只能追击五十步,五十步之后,不能再追了,便鸣金收兵。在五十步之内俘获的敌兵,便要抓回去做奴隶,如果俘虏的士兵年纪很大了,则要放回。
当然,这种竞技式的战争只保留很短的一段时间,更多的时候,战争是残酷无情的,特别是战国时期,屠城、杀降都是家常便饭。

秦国的军队在商鞅变法后,战斗力大大加强,并吸收了魏“武卒”、齐“技击”的优点,训练成为了虎狼之师。兵种有步兵、弓弩兵、车兵、骑兵,辅助兵种有修建工事的工兵,疗伤的医务兵,传递信息的传令兵,运送粮草的运输兵,还有做饭的伙夫。当时各国对作战兵种的素质要求很高。
士兵体能
弩兵标准:年龄四十岁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能熟练使用臂张弩、蹶张弩,能拉开八石强弩,能连继开弓20次,能射中五十步之内的靶心,可以熟练地在地上、战车上、马背上射击敌人。
步兵标准:穿上甲衣、甲袖、甲裙三重铠甲,拿着十二石的强弩,背五十支箭,扛着戈,戴着头盔,佩带宝剑,带上三天的粮食,半天能行军百里。
车兵标准:年龄四十岁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能飞奔上马,能飞奔跳上战车;并能在战车上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位应战,能执掌旌旗,并能拉满八石强弩,能左右、前后射击敌人。
骑兵标准:年龄在四十岁以下,身高在七尺五寸以上;身体强壮,行动敏捷,反应迅速;能骑马疾驰并在马上挽弓射箭,能在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应战自如,进退娴熟;能策马越过沟堑,攀登丘陵,冲过险阻,横渡大水,追逐强敌,临危不乱,以一敌十。
武器装备
军队配备的武器装备有:强弩、戈、矛、戟、剑、连弩车、战车、运输车、攻坚用的冲车,爬墙用的铁爪,设置障碍和防护军营的铁蒺藜,架桥用的铁环和天潢,剪草用的镰刀,砍树用的大斧、扎营用的铁环、绳索和防雨的漆布。
一万人的军队,需要装备强弩六千张,戟和大盾两千套,长矛和盾牌两千套,箭三十万支,备用弩弦八千条,修理作战器具和制造兵器的工匠三百人。
信息传递
军队作战时,将军站在后方的楼车或者战车上指挥前方的士兵战斗,将军旁边竖起高高的牙旗,意为指挥中心,有短兵护卫安全。大军作战,战场的展开面积往往有几平方公里之大,以金鼓、旗帜、号角、传令兵来传达将军的指令。
击鼓代表进攻,缓慢击鼓,表示缓进攻,急促击鼓,表示快速进攻;鸣金代表后退,缓慢鸣金代表慢慢后退,急促鸣金,表示快速后退。
指挥中心旁边除了牙旗外,还竖立五色方位旗,青、赤、白、黑、黄,用于传达军令和辨别方向,每个分队的士兵都有旗手,用旗语和将军交流,将军旁边的旗官挥赤旗,前方进军的旗手也要挥赤旗,叫应旗。向前攻击时,青旗表示往东方,赤旗表示往南方,白旗表示往西方,黑旗表示往北方,黄旗表示原地不动。布阵时,举青旗布直阵,举白旗布方阵,举赤旗布锐阵,举黑旗布曲阵,举黄旗布圆阵,当然,五色旗还可以传递更多的意思,在练军时,士兵就已经熟记于心。除了五色旗外还有军旗,军旗用于辨别敌我,也可以用来遮挡敌军的视线,增强军队的气势,旌旗遮天蔽日,给敌人造成心理冲击力。如果旗手倒下,军旗或令旗被砍倒,前方与后面的指挥中心失去联系,就会导致阵脚大乱,所以旗手是很重要的岗位。
除了鼓、金、角、旗之类的器材互相配合,还有传令兵和侦察兵骑着快马随时反馈和传达将军指令,保证上下信息畅通。
如果战线拉得太长,作战面积过大,超出了将军的视线范围,则由将军下面的副将或都尉领导分部作战,同样以鼓、金、角、旗传达命令,将军与都尉之间则由传令兵联络信息。
行军打仗除了畅通的指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军队的阵形了,阵形不乱才能保证信息的畅通,信息的畅通才能保证各兵种的协调作战,协调作战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一旦阵脚乱了,听到不到将军指令,左右乱蹿,互相踩踏而死,只要倒地就别想再起来。
打仗除了将军和士兵之间的信息要保持畅通之外,皇帝和将军的联络也非常重要,因为皇帝才是战场的总指挥,粮草和武器的补给,兵力的补充,将领的更换等等,都要由皇帝来协调。
皇帝与前方将军的军情联络采用的是阴符和阴书,阴符是一种特殊的兵符,每种代表不同的意思,只有皇帝和前方的将军知道;阴书是内容较多的文件,这件军情文件写在丝帛上,然后剪成三部分,分三个不同的人送信,送达目的地后,只有将三份合起来才知道具体的内容。阴书的保密性非常高,送信的人既使看到其中一部分文件或被敌方截获,也不知道内容。
阵型布置
两军作战,布阵是第一要素,阵形中最为常见的有方阵、锥阵、圆阵,雁阵、长蛇阵等,方阵和锥形阵多用于进攻或突围,圆阵用于被敌军包围之下的防守,雁阵和长蛇阵用于包围敌军或反包围,阵形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情势变化而灵活排列,并非一成不变。进攻的军阵,通常以远射的弩兵作前锋,重甲车兵和步兵紧跟其后,骑兵布在军阵的两翼,用于快速机动。所谓强弩在前,锬戈在后。
两军对垒时,弩兵远程攻击,压制敌军的前锋,挫败敌人的锐气,随后是车兵和重甲步兵快速跟上,当锐不可挡的车骑兵手持戟、矛冲入敌方中军的时候,快速把敌军分割成两半,两翼的车骑兵左右包抄,把敌军合围,使敌人首尾难顾,左右受敌,从而歼灭之。
弩,作为远射攻击武器,分为臂张弩、踏张弩和腰张弩,力道的不同,射程也各不相同。一个弩兵身上会背15支箭左右,箭太多了行动不方便,也没有时间发射更多的箭出去,所谓临阵三矢,射出三四支箭,敌人的骑兵就冲到眼前了。
如果敌方骑兵发起进攻,假设两军相距150米远,马的奔跑速度每秒15米,那么对方骑兵只需10秒就达到己方阵地,己方的弩兵只有10秒的射击时间,弩机每5秒射出一支箭,也最多只能射出2支,弓箭手可以在10秒内射出三至四支箭,所以两军对阵的时候,一个弩兵带15至20支箭就足够了。
由于上箭需要时间,所以弩兵的排列最少三排以上,第一排射击,第二排瞄准待发,等三排拉弦装箭,这样轮番射击,箭雨源源不断地射向敌军,使敌军没有躲闪的间隙。有时是前排跪射,后排立射,高低交错射击。弩兵方阵可以很长,但不能太厚。某电影中弩兵方阵长数百米,厚数百米,如果这样排列,后面的弩兵射出的箭会落到自己的军阵上,把自己人射死,所以弩兵方阵的厚度不超过二十米,十排左右为宜。
箭雨落在敌军阵营,如果士兵有铠甲和盾牌遮挡,战马是缺少保护的,战马一旦受伤,战车就失去控制,导致军阵混乱。
如果己方发起进攻,弩兵射击完身上的箭之后,让出通道,车骑兵从后面快速杀出。弩兵和步兵一道跟在车骑兵后面。车上通常会携带成捆的箭支,这时,弩兵又可以从车上取下箭支射击敌人了。弩兵抬高射击角度,仰射,掩护车骑兵进攻。当密集的箭雨落在敌军阵营的时候,压制敌军弩兵无法反击,车骑兵也已冲到了敌人军中,把盾牌阵冲乱。
在开阔平坦的地方作战,车兵是冲击武器,一辆战车由三人组成,一人是御手,坐中间,负责驾车,御手左右两边各站立一名士兵,士兵手里拿着矛和戈之类的长柄兵器,在接近敌军的时候,由于在车上,可以居高临下,以戈矛杀伤敌人。
秦军的攻击战和近代的阵地战有些类似,古代的弓弩相当于近代的火炮,古代的车骑车相当于近代的坦克,古代的步兵相当于近代的步兵,古代的轻骑兵相当于近代的快速机动部队。通常是先以炮兵火力远程攻击,压制敌军火力,摧毁敌军的防御,挫败敌人的锐气,打乱敌人的阵脚,随后是装甲部队快速追上,掩护后面的步兵,向纵深推进,突破对方前锋,实施机动,分割、合围、歼灭敌军,达成进攻目的。
车兵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用于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如果是山坡、坑洼不平的田土里,车兵没有用武之地,很多时候,车兵只能用于搞后勤,运送粮草。相对而言,骑兵的实战性更强。所以弩兵、骑兵、步兵是最常用的兵种。
当然,在开阔的旷野两军摆好阵式对垒,这种情况很少,战场瞬息万变,山林、沼泽、峡谷、随时都可能遭遇敌军,战法也各不相同。攻城战、围困战、救援战、突袭战、歼灭战、进攻战、撤退战、突围战等等,不同的战场,各兵种之间的配合也不相同。
秦代虽然还没有马镫,但有了马鞍,马鞍可以稳定骑手不会在奔跑的时候摔下马,骑手可以把脚伸入固定马鞍的皮绳里保持身体平衡,腾出手来射箭。尽管如此,骑兵仍无法作为攻坚战的主力。
兵书云:“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蓄,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之利也。”骑兵的作用仍以骚扰、侦察、包抄、偷袭和追击为主。
当时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国的骑兵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以骑马射击为主,不会用骑兵冲阵。重骑兵冲阵是古罗马军团和马其顿军团的作战方法,西方马高大,体力好,而且冶铁业发达,可以打造重装铁甲,马匹也有护甲。为了克制重骑兵,通常以盾牌和长矛为主。把一种长达6米的长矛架在大盾上,重骑兵也会畏惧。长柄武器的特点是可以不近身而杀死敌人。当骑兵冲到阵前的时候,步兵立着盾牌,向前架起长矛,在数米之外就把骑兵从马上挑下来。骑兵虽然穿着盔甲,但眼睛和脖子暴露在外,仍然是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正面攻击。长矛阵只能防骑兵,近身肉搏完全处于劣势,只有被宰的份。
所以战国时没有重骑兵冲阵的打法,一般是车兵冲阵。(兵马俑坑中的战车旁挖掘出近7米长的木杆,有人认为是长矛,但最终确认是旗杆)。
当时秦军仍以铜质兵器为主,锋利度、硬度和韧性都不如铁质兵器,但由于当时冶铁业还不发达,工艺不成熟,铁质兵器的性能无法完全展现出来。秦国在铸造铜质兵器时,把铜、锡按合理的比例搭配,制造出硬度很强的兵器。打胜仗,武器装备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战略战术和国家实力的比拼。
长平之战,秦军诱敌深入,把赵军围困在狭小的河谷区域,秦军在所有的关隘处挖起又宽又深的壕沟,沟中竖着尖锐的木桩,使战马和士兵都无法跨越,离壕沟二十步之外再布上铁蒺藜,铁蒺藜旁边修筑高高的塔台,塔台上安放连弩和檑木滚石,被围困的军队无法突围,救援的军队无法靠近,使数十万赵军被惨败。很多时候有利的地形胜过百万雄兵。
兵者,诡道也。打仗讲的是谋略,很少像电视里面一样,把全部兵力集中到一个广场上厮杀。即使一个合格的士兵,拿着矛戟拼杀十分钟,体力就大大降低,拼杀半个小时手已发软,一个小时会达到体力极限,如果阵脚被敌军打乱,一般半小时就鸣金收兵,取胜的一方也不会追击太远,因为体力吃不消,除非安排一支队伍不参战,专门用来追击。
冷兵器作战非常残酷,拼杀的时候惨叫声一片,鲜血四溅,断肢横飞,开膛破肚,内脏倾泄,用血雨腥风来形容毫不为过。如果没有刺中心脏和颈部大动脉等致命的地方,受伤的士兵会在地上挣扎惨叫很久才能死去,虽然有医疗兵,但不会在战场上救人,只会在后方治病。
战斗类型
攻城战非常多,中国的城墙在宋代以前都是用土夯筑,不像西方的城墙多以石材筑成。攻城时,弓弩兵向城墙上的守军射箭,掩护步兵攻城,架云梯爬城墙,或以攻城锤撞击城门,也有用爪钩爬墙的。如果准备充分,建造大型的攻城塔是一种快速攻城的方法。堆土法攻城需要很长时间,采用大量的士兵担土填平护城河,堆在城墙下,堆出一个大土坡,从土坡上爬到城里。堆土法攻城最少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到。如果城市上方有水库大河的话,可以挖开堤坝,用水淹的方式攻城。守城的一方由于与外界失去联系,非常考验城池的物资储备,军民团结精神和将军的意志力。有些城池不攻自破,有些城池可以坚守一年之久。守城战的集大成者是墨子,《墨子》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十多种守城战法。
任何先进的军阵都可以模仿和破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集团与集团的竞争,将领个人的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军事决策并非由一个人做出。最终取胜的关键还在于综合国力的竞争,涉及到人才、制度、经济,武器装备等方面。当时秦国唯才是举,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出身低微还是出生高贵,只要有才,都能得到重用,所以很多六国的优秀人才都来为秦国效命;在制度上,秦国以法治国,法制相当完善,无论是农业生产,武器制造,兵役的征集,功过的奖罚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正严明;在经济上,秦国有八百里秦川和肥沃的巴蜀之地,粮草充足,为举兵远征提供了保障。
激励机制
秦军的军功制度非常激励人心,只要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朝廷便会奖励一处田宅,两名奴仆,加封爵位一级。秦国把军功分为二十等级,最高的是二十级,最低的是一级。
据《通典》记载:秦制爵二十等,以赏功劳,二十彻侯,十九关内侯,十八大庶长,十七驷车庶长,十六大上造,十五少上造,十四右更,十三中更,十二左更,十一右庶长,十左庶长,九五大夫,八公乘,七公大夫,六官大夫,五大夫,四不更,三簪枭,二上造,一公士。
秦军杀死敌人后,会立刻把敌人的脑袋割下来挂在腰间,有的勇士腰间挂了三四个敌人的脑袋,仍像疯狗一样扑杀敌人。六国面对这样的军队,真是闻风丧胆。由于脑袋太大,不方便携带,后改为割耳朵,杀死敌人后,把左耳割下,放入口袋,战斗结束后,按耳朵的数量领取奖励。
一个普通的人要想改变卑微的命运,只有到战场上多杀敌人,立了战功之后,加官进爵封良田,命运就彻底改变了。很多秦国庶民、刑徒通常不穿任何铠甲防护,只穿着普通的布衣,拿着武器向敌人疯狂进攻,嗜血性让人恐怖。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上记载,两个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因抢夺敌人的人头而发生争执。
其他六国的军功也是按杀敌数量领功的,人头就是战利品。但其他国家的军功制度有很大弊端,军功奖给士兵本人,杀敌越多,奖励越多,爵位高,田产丰厚。很多勇士杀了很多敌人后,就变成了富豪。士兵本人有了大量的田产,有了爵位之后,他就想享受生活而变得贪生怕死,一个富豪谁还在战场上卖命啊,所以这群富豪士兵战斗力就渐渐丧失了。
就好比一家创业公司,创业阶段大家都很卖命,当公司上市之后,很多员工成了富豪,都想好好享受生活,不想再加班加点拼命苦干了。
秦国发现了这种激励方式的致命弱点后,决定改变弊端,实行综合奖励制度,即:每杀一名敌人,朝廷分给其家人十亩良田,一处房产几名仆人。如果父母是囚犯,只要儿子在战场上杀了两个敌人,就可以出狱取得自由,如果家里其他人是奴隶身份,也可以转为平民的身份。对士兵本人,继续留在军队服役,只享受爵位的荣誉,杀敌一人,进爵一级,等到年纪大了,服役期满后,如果还没战死的话,就可以分配到地方上当官。要是士兵本人战死沙场了,他的爵位就让他家族的人来继承。如此一来,士兵立功越多,自己爵位越高,家族分的田产也越多。士兵爵位高了后,可以在军队当军官,当军官后,危险性比普通兵卒要小一些,待遇也要高一些。这样,兵卒杀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很多农夫征集入伍,经过训练后,一到战场上,他们铠甲也不穿,就像一群饿狼一样扑向敌人。
由此可知,秦国的军功制度更加合理,更能激发士兵的作战勇气,是彻彻底底地为战争为服务的。
当年长平之战,赵国40万大军被围,秦王发动全国动员令,所有百姓封爵位一级,河内郡凡15岁以上的男子都上前线支援战斗,粮草和武器装备没有后顾之忧,总共投入的作战军队和后勤民众达百万之巨。而赵军被围后,赵国举国上下恐慌失措,大臣间互相猜忌,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错失战机。
一城一池的得失,取决于武器装备、士兵素质和将领的军事才能,但长久的胜利,取决于国家制度的与时俱进和自我更新能力。
摘自蔡梵《大秦王朝的崩溃》

(复制的,帮助你理解近代战争)
18世纪至19世纪左右的近代的军队为什么排成线列队形?还有为什么这么打仗?主要原因如下:
1.18世纪到19世纪左右的这段时期时候,火枪还不够先进,火枪类别以燧发枪为主。这个时期的比如装弹困难(往往需要蹲下装弹)、射击精准度不高(几十米内也难以保证准确击中敌人)等。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杀伤敌人就需要排成线列。
2.在近代的时候,灵活的骑兵尚未完全淘汰。(骑兵是在20世纪后才开始淘汰的)如果随意散开成散兵阵型,就可能导致骑兵偷袭。尽管并非没有反制骑兵的手段,比如排成密集的方阵阻止骑兵,可若是排成方阵时,敌人就可以用炮兵部队开炮反制。所以排成线列队形,也是为了防止骑兵偷袭。
3.方便管理。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还不发达。在19世纪中后期时,才出现无线电通讯——在此之前通讯基本靠“吼”,以人力传讯为主的——所以排成线列有助于管理。倘若这个时期如果分成散兵的话,这样更难管理了了。比如如此排成线列,则这种整齐的阵型,有助于军官方便下令,而散兵相对更难指挥;再比如一旦出现意外,线列队形的部队则会更容易管理;再比如,排成线列有助于提高士气,近代时期的鲜艳军服、整齐划一的队形有助于是分辨敌我的。所以这种线列队形是有必要的。
4.技术演变与成本。在约摸17世纪的时候,因为火器技术的发展,穿着盔甲兵种开始逐渐淘汰,只在少数的兵种使用,如骑兵等。而盾牌等传统防御兵器的适用性也在倒退——即便是钢铁的盔甲也挡不住枪炮,更何况盾牌?能抵挡子弹的盾牌防具不是没有,可想把它送上战场?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阿!
我们再从成本的方面考虑,制造一个合理的铁质盔甲、盾牌的成本是比一杆火枪的成本要高的。此外,对于为什么不培养弓箭部队的因素,可以从训练方面来考虑。我们以重装战士、弓箭手与火枪手来对比的例子来对比——训练一个合格的重装战士或弓箭手,往往不练个个一年半载,就难有合格的——而培养一个火枪手,可能不过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就能让他上阵杀敌。一个年轻的火枪手和一个老火枪手射出的子弹都是致命的。所以火枪手更能胜任近代军队的位置。
5.军规。在当时,各国军队都制定了关于阵型纪律的规定。随意临阵脱逃,就得被军法处置,比如督战队等。这一点在古代都很明了的。
所以这个年代的军队需要排成线列队形“排队枪毙”,不是没有道理的。有句话说得好:“存在即合理”。

那就要看双方的防导弹系统是不是很高级了,如果A方发射一颗导弹,B方在导弹还没落下来的时候就在天上给它炸了,就行了


中国古代战争战术这么厉害什么孙子兵法,到了一站以后和外国打就不行了...
因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兵法还有综合国力(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武器装备、士气、部队日常训练、情报后勤、团结程度等。尤其是工业革命发展后,发达的工业国生产力水平要高于落后的农业国,在军事技术上优势明显。战术的先进弥补不了武器代差的落后,再先进的战术也是要依赖和受限于...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3.昆阳之战...

古代冷兵器时代,为何打仗时战场上到处都有火?
自此以后各地开始引用开。在这之前的战争也会到处充满烟火,是怎么回事呐?其实原因也是很简单,古代打仗的时候都是抢地盘,拼人头,赚军功,先是骑兵作战,再用阵型冲击,最后开始一对一的厮杀,两军经过残酷的作战后,失败的一方丢盔弃甲的逃跑,或者被全部歼灭,作为胜利的一方,就开始清理战场,把有...

世界战争史上第四代战争的典型是什么战役?特点是什么?
在对第四代战争的特点进行分析时,海默斯提出第四代战争是长期战争,而不是所谓高技术、高强度、干脆利索的短暂战争。中国共产党人打了27年,越南人打了30年,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打了18年,巴勒斯坦人从1967年一直打到今天,而阿富汗人先用了10年的时间打败前苏联的军队,随后为了夺取政权一直打到现在。

中国近代战争都有哪些?
大沽之战: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天津的门户大沽口进行的三次抗击英法联军的战斗。1858年4月的第一次大沽之战和1860年8月的第三次大沽之战,清军都失败了,只有1859年6月的第二次大沽之战清军获胜。当时,英、法、美三国以“护送”公使们进京换约为借口出动联军舰队,突然对大沽炮台发动攻击,...

中国古代战争为何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
为何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规模宏大,可谓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活动区域从黄河流域发展,逐渐向南向北两个方向发展,由此决定了中国古代战争是沿着黄河流域的南北战争。” 纵观中国两千年的战争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基本每一个朝代大一统都是从北方向南方征战。比如司马氏一统...

古代战争为何打100年,还能继续打
古代战争为何打100年,还能继续打,现代战争打1年就够呛?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经历过一战和二战的洗礼之后,各国人民都对战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但是我们在了解战争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那就是为什么在古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动不动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百年战争,如战国时期秦、魏之间为了河西之地就打...

此朝代的统一战争有多难打
赵匡胤也知道自己面临着内忧外患,所以一切都是谨慎行事。先是假途灭虢,攻占荆湖,当时是宋军水陆并进,最后终于击破周保权,占领了岳州。之后就开始部署攻占蜀地了,后蜀的皇帝想要依靠地势的险峻,重兵把守,阻挡北宋的功绩。但北宋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两路直逼成都,最终灭亡了后蜀。接下来的难题...

求近代战争战术战法专业词汇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支军队能像我人民解放军一样将这种战术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特别是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各大战场都留下了“围城打援”的经典之作,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有两个被歼于此。兜击。包围战术中,断敌退路是实现合围的关键,否则极易将围歼战打成击溃战。转载请注明出自 华程网 www....

宋辽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宋辽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宋辽战争从公元979年打到1004年,历时25年之久,对于这样的一场旷日持久的长期战争而言,战争的动机已不是攻城略地,泄恨报仇这类小私小义能支持的。 在宋太祖赵匡胤确定“先南后北”的大统方针后,宋太宗赵光义继承遗志,于公元979年,灭掉北汉后,立即挥军北上,剑指幽州燕云地区,军队规模之大,...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现代战争方式和以前的区别? -
惠廖消痛: 现代战争方式和以前的区别: 1、规模 古代战争规模不一,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而现代战争主要使用先进的高科技武器,规模较大. 2、战场 古代战争是两军对阵,以方阵形式的冷兵器战争,主战场为陆地,海战为辅.现代战争是海,陆,空,网络战等多种形式的战争. 3、破坏力 古代战争中主要使用冷兵器,破坏力较小,而且 不会产生长久的影响;现代战争中使用的是热兵器,破坏力非常大,而且影响深远.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现代战争方式 和 以前的区别 -
惠廖消痛: 现代战争时立体战,信息战,作战双方不进行面对面的交战,就解决问题了.以前的战争时平面的,需要双方进行面对面的战争.信息化程度低,装备落后,靠指挥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古代打仗真的几十万兵和几十万兵一起对打的吗?吹牛而已吧? -
惠廖消痛: 有时候会夸张.古代打战部队分三种,一种为战兵,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作战的部队,一种为辅兵,平时负责辎重,押运粮草,守备据点,战时为预备队,最后为民壮,负责转运粮草,修建营寨,开山搭桥.当然每朝每代名字不一样,但划分是一样的. 古代打战时,有时候喜欢把辅兵和民壮的数目也拉入军队总数,说起来好像是几十万几十万的,但真正打仗的时候,其实也就几万人捉对厮杀.这种情况,基本是兵力不足时,一种战略欺骗. 但有时候,几十万就是几十万,像秦赵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万基本上差不多,因为东汉以前,中国是全民皆兵的体制,成年男子日常都是要接收军事训练的,因此作战人员数目按史书上说是可信的,我说的史书不是三国演义这类的啊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古人是怎么打仗的 -
惠廖消痛: 在古时,打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门行为艺术,怎样打,在哪打,多少人,怎样天时地利人和都得到.然而,现在人们对于打仗的观念还都是来源于三国,水浒都电视剧,然而小编可以告诉你,那种主将负责打仗单挑,士兵负责围观善后的场...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求中国古代至近代的著名战役,越全越好
惠廖消痛: 古代以少胜多:肥水之战近代以少胜多:淮海战役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古时候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惠廖消痛: 古代打丈,是将在最里面包着,前有三军,中军,左军和右军,然后后面还有后军,古代打丈就是人多砍人少.以少胜多,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在5000年的历史里,就有数的那么几个. 所以:一将终成万骨枯.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几十万人的战争是怎么打的 知乎 -
惠廖消痛: 几十万人的战争.是几百万人的后勤保障..还有这里是百度不是zhihu. 战争也有现代和古代.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古代是怎么打仗的?
惠廖消痛: 事实上是,将军一定会参加战斗的,但是不一定会冲上去打架,就是冲也是必不得已时候或者是将军的个人喜好 所谓的叫阵单挑,也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将军们一般也不会应允,就是真的单挑起来也是两位将军的雅兴.在西方有骑士决斗,但...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中国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是真的吗 -
惠廖消痛: 不能说全是假的,但很多都不靠谱,打仗是最花钱的事,古代的人口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几十万大军很不好供应的

西沙群岛17283524180: 古代打仗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
惠廖消痛: 号称十万的也有几万人.不过战争规模有大有小.古代的战争是集团作战.不是电视剧里那样打群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