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流传过程是6个

作者&投稿:骑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氏璧流传过程~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此事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璧送给了秦国。
  从此以后,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屡见不鲜,并大都相信《韩非子》、《新序》等书的记载。如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唐代诗文中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更多.大诗人李白《古风》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灭陈后,御玺被陈朝的萧太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御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后,人们开始对和氏璧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献玉说》中,认为这只是韩非子的寓言而已。

  那么,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目前有两种推测:第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后世。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玺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亥下(今安徽灵璧)。

曲折!

卞和 楚文王、楚威王、小偷 有功的丞相、赵惠王、秦始皇、刘邦 孝元太皇太后、
卞和 楚文王、楚威王、小偷 有功的丞相、赵惠王、秦始皇、刘邦 孝元太皇太后
希望帮到你 谢谢采纳


和氏璧是什么
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

和氏璧是什么意思
和氏璧为中国古代的一块著名玉璧,相传为楚国人卞和所发现。据传和氏璧本身是纯白色的玉璧,但楚国地区以及可能是和氏璧产地的中国陕西蓝田县均不出产白玉,所以它的颜色和花纹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和氏璧后被加工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传国玺。在中国宋朝末代的动乱中下落不明。由于玉器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中占...

和氏壁是什么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对于今人来说,和氏璧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十它的记载和传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关于和氏璧的...

和氏璧是什么东西
刚即位的楚文王端详着用它雕成的璧,满心喜欢,遂起名“和氏璧”。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广为人知,并落入赵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闻讯,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襄王却食言;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这便是成语“价...

什么是和氏璧?
和氏璧的由来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武王即位,...

和氏璧是甚么
和氏璧是我国古代“传国之宝”,举世无双,被尊崇为国家的象征,“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即“和璧隋珠”)为神奇珍宝,“国宝”是无价之宝,非“价值连城”所可形容。《史记》称和氏璧为“天下所共传宝也”。初唐诗人杨炯《夜送赵纵》诗曰:“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喻其极为珍贵。五代时前蜀...

关于和氏璧的资料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是雕刻印章的宝贵材料,据说西汉时期,王莽曾经为汉平帝雕刻了一枚传国玉玺,被加号“安汉公”。和氏璧刚开挖出来时的名称叫“玮”,此后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称作“玮”。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

和氏璧最初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
和氏璧最初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韩非子》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阳南漳县历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

古代提到的“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玉呢?是和田玉吗
和氏璧是什么材质的玉?和氏壁的材质是新疆蓝色和田玉璞玉。 和氏璧是什么颜色?是什么材质的玉?是新疆蓝色和田玉璞玉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发现,初不为人知,后由文王常识,琢磨成器,命名为和氏璧,成为传世之宝。 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

和氏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据说是卞和发现的,可是为什么不叫卞氏壁呢...
泣鬼神的身世?还是它那神秘、曲折的失踪经过?这也无从考证,也不必专门去查考。这些只是说明了在中国古代,人们将玉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可与政治相提并论,并成为最高权利的代表,成为主宰一切的象征。“和氏璧”这样的玉,前世为玉璞,后世为玉玺,在人世的轮回里终于成了一曲绝唱!

尼玛县19188174063: 将"完璧归赵"扩充成小故事(200字)【急】 -
雪新鱼腥: 楚国有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座城换取宝玉.赵王只好让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蔺相如到秦国后,秦昭王却无用城换玉之意.蔺相如骗他说玉上有疵点,拿回了玉,然后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

尼玛县19188174063: "完壁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 -
雪新鱼腥: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

尼玛县19188174063: "三教九流"中的"九流"是说 -
雪新鱼腥: 一定要看,和玉壶冰的是不一样的.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与下九流.上九流:帝王、圣隐、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期、僧、道、民.下九流:师爷、衙役、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

尼玛县19188174063: 谁知道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课后题第二小题答案 -
雪新鱼腥: 负荆请罪&quot,蔺相如为顾全大局避让他;和&quot.赵王封他为上卿;,蔺相如看秦王无诚意换就又把宝玉送回,&quot.赵王派蔺相如去秦国:写廉颇看蔺相如靠一张嘴而屡次受封,很不服气,蔺相如以命逼让秦王击缶,背上荆条登门请罪;;...

尼玛县19188174063: 蔺相如说:quot;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了''神态是怎样的急急急急急急急
雪新鱼腥: 泰然自若、冷静冷静、不畏强权

尼玛县19188174063: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改为陈述句 -
雪新鱼腥:[答案] 陈述句: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他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尼玛县19188174063: "香客如流"的"流"字在词语中是什么意思? -
雪新鱼腥: 这里的“流”字如同“车如流水马如龙”中的“流”是一样的,都是表示来往比较频繁的意思.

尼玛县19188174063: 山雨(2)句中两个 "流进" 分别是什么意思? -
雪新鱼腥: 第一个是感官上的接受,用流进修饰;第二个流进是心灵的感触.

尼玛县19188174063: 《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写出了征途的什么? -
雪新鱼腥: 风雪交加,写出了征途的艰难困苦,环境的恶劣,写能看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的怀念.一般情景交融,环境的不好会伴随着诗人心情的凄苦.

尼玛县19188174063: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意思 -
雪新鱼腥:[答案]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春江花月夜》 意指: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