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为何打了数十年都未能打下山海关?皇太极为何死磕山海关?

作者&投稿:刀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军为何打了数十年都未能打下山海关?皇太极为何死磕山海关?我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1644年清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的率领下,兵临山海关,和明朝总兵吴三桂合兵一处,大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从而拉开清朝入主中原的序幕。在此之前,明朝已经衰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即使清朝有强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般人物,都屡屡止步山海关防线。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对明朝来说,山海关不丢,清朝入主中原的难度将大增。若不是吴三桂将山海关拱手相让,清军即使最终能入关,也不是那么快、那么容易的事。山海关无论对明朝还是对清朝都至关重要,明军守住山海关,就可以御敌于关外;清军若得山海关,京师门户大开,无险可守,整个华北平原都将如无人之境。可以说明朝时的山海关之于京师,就相当于潼关之于长安,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绝非浪得虚名。后金(清)从崛起至入主中原,始终未能正面攻破山海关,就足以证明。

山海关夹在明朝京师(北京)和满清盛京(沈阳)之间,和二者之间的距离都在四百公里左右。明朝之前,山海关被称为榆关(渝关),隋文帝时期始置,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东二十里。明洪武时期,朱元璋命徐达重修关城,始将关址东移六十里,因关城依山面海,取名山海关。山海关并不是一座简单的关卡,它由七座城池组成,和延伸至大海的长城一起构成的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当然,这并非是全在洪武时期修建完成的,修建过程贯穿整个明朝。从最初修建的山海关关城、靖边楼等,到后来的东罗城、南翼城、北翼城等外围城池,终明一朝都在不断地完善这个防御体。一直到崇祯末年,整个固若金汤的山海关防御体系才最终打造完成。这数百年间,无数的人为山海关的建设出过力,如徐达、戚继光、孙承宗等等。

明朝山海关初建时,设有一卫、十千户所,驻军万人,以侯伯统之。随着局势的变化,山海关从一个关城,逐渐升级至路城,明朝后期辽东出事后,又升级为山海镇,地位和九边重镇之辽东镇相当,镇守山海关的均为重臣名将,可见明朝对其重视程度。

满清在辽东崛起后,关宁锦一线(山海关-宁远-锦州)的辽西走廊是明清之间角力的主战场。对明朝来说,山海关是这条辽西防线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也是最后的堡垒和支柱。只要山海关在,关外的城池哪怕丢了,都有夺回的机会。山海关若丢,关外的那些城池则彻底无望。对清朝来说,辽西走廊是其入主中原的星光大道,而山海关则是大道尽头的那道门,破不了门,无可入。

辽西走廊东边是大海,西边是燕山、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等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这条狭长的、相对平坦的通道长约二百公里,最宽处不过十余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公里。在河西走廊的南端,最窄的地方就是山海关,配以坚固城池,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辽西走廊中段最窄的地方在葫芦岛兴城市附近,即明朝时袁崇焕重点镇守的宁远城。辽西走廊北端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锦州。有这三道最坚固的城池扼守辽西走廊,有险要可凭,又有足够的纵深,只要守将不是太蠢,明朝内部不出现问题,清军要想攻破整个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确实如此,即使在明朝内部已经出现严重问题(农民起义)的情况下,努尔哈赤面对强关坚堡,无能为力、含恨而终。皇太极也是屡攻不克,只好三番五次绕道辽西山地,袭入京师,劫掠一番而回。

有人可能会说,皇太极既然能从山地绕道,干吗非得一棵树上吊死,死磕山海关呢?没错,古代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道路除了山海关扼守的辽西走廊外,还有另外几条路可走,从东到西对应着京师外围的三个关口: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

喜峰口这条道古代叫“卢龙道”,从辽宁朝阳出发,沿着大凌河等河谷翻山越岭向西南行进,直至喜峰口(河北唐山迁西县与宽城县交界处)。这条道很著名,三国时曹操远征乌桓,便走的卢龙道,因当时雨季辽西走廊无法通行(当时辽西走廊积水严重,沼泽遍布)。

若走古北口这条道,从沈阳出发先北上进入科尔沁沙地,沿着西辽河(西拉木伦河)向西,再转入赤峰,然后沿老哈河南下至平泉,越过滦河至滦平,再到古北口(密云东北)。或者前半段走卢龙道,再转至平泉-滦平。

若走居庸关这条道,要从沈阳出发,沿着西辽河(西拉木伦河)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绕到张家口,再南下至居庸关(昌平西北)。走这条路最远,绕行一千多公里。

走这三条路全都要跋山涉水,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其难度可想而知。中原士兵可能还好,但对习惯于马背上策马扬鞭的后金士兵来说,无疑是种折磨。更关键的是战线太长,后勤补给困难。据文献记载,这三条路中只有居庸关可以通饷馈,而卢龙道、古北口道只通人马,不可行车。也就是说,这三条道不但绕得远,而且路难走,更重要的是粮食运输成为大问题,攻城器械、火炮等均不能带。这就是清军几次绕道入关规模都很小,而且只劫掠而不攻京城的原因。这也是清朝死磕山海关的原因,因为清军要想大规模进攻,攻破明朝都城,山海关这条路是绕不过的坎。

明清易代之后,山海关的战略地位迅速下降,撤总兵、撤镇,至后来只留兵马步三百人,由一千总统领。乾隆二年(1737年),山海关最终被裁撤,并入榆林县,直至清朝灭亡。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却总缺粮呢?
这个问题,我们分为两部分来解答,先说战国部分。事实上,战国七雄交战两百年,并非没有发生过缺粮现象。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国为何要使用反间计,忽悠赵国撤换名将廉颇?正是因为秦军想速战速决,节约粮食,而廉颇偏偏采取持重的战术,和秦军打消耗战,秦军有限的军粮根本耗不起漫长的消耗战。而长平之战...

伊朗多次怒怼美军,世界警察为何数十年没动手?
而这枚导弹是极有可能是伊朗山寨的中国鹰击系列反舰导弹。虽然伊朗自己没有出手,但对于美海军也从未手软过,用中国制造的舰艇围追堵截美国军舰是常有的时。面对态度如此强硬的伊朗,世界警察美国隐忍数十年没敢出手,主要忌惮的还是中国杀器。【cx】

战国百年混战经济都没崩溃,为啥汉武帝打匈奴几十年经济就垮了?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秦国得以发展壮大而独抗六国,但是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记载秦国经济崩溃,反而在历次战争中,秦国得以发展和壮大,最终到达六国不可抗拒的地步。而汉武帝时期,为了应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数次战争,但是到了汉武帝晚期,由于常年征战,汉朝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

明代打了两百年都没扫平北方,清朝怎么几十年就解决了?
守国门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朱棣五次北征蒙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蒙古各族的势力,但是并没有进行完全的铲除,从朱棣往后,蒙古的威胁依然存在,并开始逐渐壮大,令明朝颇为头疼。那为什么明朝从开国到灭亡,都没有能让蒙古彻底降服。反而到了清朝,只用了几十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呢?...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
而山地不易运输,那么就粮食运输的时间就很长,消耗的粮食自然也很多,能够运到前线的粮食自然很有限,所以诸葛亮每次北伐的时候,带的兵都不多,呆的时间也不久,就得撤军回来。第三,人口限制,蜀汉投降的时候,共有兵十万零四千,吏四万,如果再加上邓艾、钟会消灭的蜀军(比如诸葛瞻的绵竹之战,...

沈儿峪之战中,30万蒙古军,为何被徐达的10万明军打到全军覆没?
第二是因为蒙古军自身的问题,在建立元朝之后蒙古军在中原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没有积极的进行训练,战斗力远不如从前,虽然他们拥有着三十万将士但是真实实力远没有那么大,将士们没有积极性。第三就是蒙古军缺乏后勤保障。徐达率领的军队占领的都是粮食产地,具有着粮食补给,但是蒙古军就没有那么...

为什么从1945年二战结束后到现在几乎天天都在打仗?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平民共伤亡1800余万,军队伤亡38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日军被中国军队歼灭133万余人(不包括在东北地区前6年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本战败后,向中国军队...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
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民兵都会放回田间从事劳作,继续积蓄粮食,准备下一场战争所需。这种制度有种孤注一掷的感觉,因为田地里的农民全部都被调走了,家中主要劳动力空缺,战争时间长的话,就是在拼各国的存粮,所以也有军队军粮不足不管百姓死活去抢粮食的做法,比如说白起。战国时期数百年都不缺粮吗?...

长平一战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何近40年后才灭掉赵国,原因在哪...
而邯郸之战,秦军损失了近20万人,再加上长平之战中伤亡的几十万秦人,秦国可以说几乎被打空了,这也为山东六国苟延残踹争取了几十年时间。四、秦灭赵之战中赵国为何不能创造奇迹?公元前230年,秦国恢复了元气,灭六国之战正式从韩国为起点拉开帷幕,打酱油的韩国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便被灭国了。接...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
蜀汉政权先后失去了荆州、汉中,刘备伐吴之战六十万大军伤亡过半,巴蜀子弟人口凋敝了。刘备死后诸葛亮不顾蜀国疲弱,先后六次大举征发成年男子入军北伐,因此从事农业的就成了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了,这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秦国不缺粮那是因为秦国从山东六国引进了数百万百姓,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老秦人...

小店区14724725859: 为什么清军不绕过山海关直取北京?假设清军攻破北京,灭了中央大臣和?
俞杰韦乐: 绕过山海关直取北京,就有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情况.兵家大忌

小店区14724725859: 元朝与清朝能入主中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俞杰韦乐: 原因有二: 1、蒙古和满族自身的强大.13世纪的蒙古和17世纪的女真,拥有完善的军事制度以及优秀的军事领导人才,这是之前匈奴、鲜卑等民族所不可比拟的. 2、宋、明两朝中央集权制导致的军事力量衰弱.为避免汉、唐朝藩镇四起,军阀割据的现象,宋、明两朝将军事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武装力量薄弱,导致虽然没有大的内乱,但军队战斗力极其低下的现象.且宋、明两朝重文轻武现象严重,以致被外族强行吞并.

小店区14724725859: 清军和蒙古人,哪个在打下整个中国的过程中 -
俞杰韦乐: 清朝更轻松很多.南宋和蒙古的战争持续了很多年,南宋更击杀了蒙哥可汗,就是杨过杀的那个,当然,真实的历史上并非杨过所杀,也不是在襄阳,而是在钓鱼城.但战斗的激励,可想而知.清朝则轻松很多了,农民军和明军十几年的大战,实际上将山西、山西、河北、河南很多地方彻底破坏,河南这个农耕区域,甚至出现百里无人烟的事情.所以,清军攻击这些地方,根本谈不上太强烈的抵抗.而南方,的确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抵抗,尤其是剃发令之后,战争陆陆续续持续了十几年.一直到南明最后一个皇帝彻底败亡.就如鹿鼎记上顺治皇帝所说,其实,清朝能入关是极为侥幸的,可以说是渔翁得利.

小店区14724725859: 洪承畴其人其事情
俞杰韦乐: 洪承畴(1593—1665) 字彦演,号亨九,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二... 比如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山海关等等,这些据点是清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

小店区14724725859: 清军和蒙古人,哪个在打下整个中国的过程中更轻松一些 -
俞杰韦乐: 当然是满清.满清放关之后,李自成已经消灭了明朝.而清军与李自成在山海关一战,此后就一路直进,很少有强烈抵抗.

小店区14724725859: 清军为什么打不过八国联军
俞杰韦乐: 战斗力低下的根源,再推军治. 首先,指挥不力. 清廷内因为有"和""战"两派... 那是其后三四十年的抗日战争;由清军想到七七事变时的国军.面对外敌入侵,国之将...

小店区14724725859: 关于郑成功的事记 -
俞杰韦乐: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1-2]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

小店区14724725859: 推翻明朝统治的李自成为何最终没能守住打下的江山? -
俞杰韦乐: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氏,据说是党项族人,他参加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为作战勇敢被称为“闯将”,后来高迎祥战死他接任义军领袖被称为“闯王”,是明朝末年势力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后来更是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