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集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陶渊明是魏晋人士的典型代表.他身上流露出的,有儒学正统的积极进取,有道家学说的乐天知命,也有魏晋风骨的特立独行.其命途多舛的短暂一生,可粗略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入仕前的二十九年.在此期间,他经历了家道衰微,年幼丧父的凄惨童年;经历了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穷困潦倒;也经历了云游四海,寻师问迹的求学生涯.到此时,他基本确立了要“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人生理想.其二为仕途中的十三年.这十三年,是他踏入官宦,施展抱负的十三年,也是他身心疲惫,与世沉浮的十三年.在这一阶段,他的人生志向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于出仕隐居的徘徊犹豫中,他慷慨的唱出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迷途知返.可以说,他已开始了重新斟酌人生价值的真实归属.其三即隐居后的二十二年.至此,陶渊明的一生,完成了辉煌的涅盘.他的几乎全部的智慧光芒,均在此时骤然迸发.我们要庆幸这二十二年的陶渊明,也要庆幸陶渊明的这二十二年.
与其人生轨迹如出一辙,陶诗也可细分三类:饮酒诗,咏怀诗与田园诗.以《饮酒》二十首为代表的饮酒诗中,诗人借“醉人”的格调,鞭辟入里的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凶狠残暴与上层社会的腐朽堕落.在其鄙夷厌弃的诗句里,我们读出的是一个诗人的旷洁悠远与超然志趣.以《杂诗》《读山海经》等诗组成的咏怀诗中,诗人借物抒情,喻理于景,曲笔婉意的表达了自己的伟岸的胸襟抱负和高洁的人生目标.而在以《归园田居》为代表的田园诗中,我们则看到的是一个节操高尚,恬静淳朴的诗人形象.其淡薄平和的语句下,暗匿着一个诗人真挚诚善的内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完美的近乎以虚乱实.若不是因了那狼烟四起的杀戮声响,我们也险些信以为真.
透过陶诗的字里行间,我们隐约能够略窥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河宴海清,歌舞升平.人与人之间没有欺压伤害,国和国之间也没有冲突纷争.其可以是黄老思想“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鸿蒙初辟,也可以是太平天国“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满”的大同世界.很显然,这些天马行空的痴心妄想,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格格不入的.在一个战乱频仍的动荡时代,一个心智高洁的旷世奇人,大约可有两种选择:要么入则为王侯卿士,要么出则作山野隐者.因此,当前一条路对陶渊明大门紧闭时,实际上,他有且只有一条路走.他不是没有选择,他是别无选择.
起初,靠着亲朋的周济和作物的收成,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似乎过得勉强还算可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他还能于劳作的空余里,抽出些时间来,随心的写写画画.一本本薄薄的诗集,便也因此而相继问世.“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虽说不能每天都是大鱼大肉,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起码有了着落.然而,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毕竟无法与山野村夫的任劳任怨相提并论.没过多少时日,诗人正常的衣食起居就已明显有些捉肘见襟了.先是间发的断炊,继而连日的挨饿.“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终于,一场意外的火灾,夺去了他全部的家当.诗人无以为继的于贫病交困中,草草的结束了自己凄凉的晚景.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魏晋风骨,在陶渊明的身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和升华.这种超越生存本能的困境,铸就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人格力量.它可以让人忘怀得失,不计生死,也能使人奋发向上,绰约激励.以魏晋为中心的这种人格力量,前有不食周栗的伯夷叔齐,后继不媚权贵的太白诗仙.三股源泉,齐头并发,给人一种势无可挡,所向披靡的心灵震撼.
作为魏晋文学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陶渊明的贡献,不只在于其开创了一个诗歌流派,更在于它真正的发现了自己.他的诗歌由古人润色鸿业的华丽辞藻,转化为了表达自我的精神载体.以陶渊明为首的魏晋士人们,可贵正可贵在此一处.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文人阶层们,不再单纯的只是国家机器的政治工具,而是切实的成为了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由对政权的依附,到对自身的关注,这既是弥足珍贵的一步,又是荆棘丛生的一步.一着不慎,则有性命堪虞.即使侥幸迈过,也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历史上并不稀少诸如此类的实例.不可一世的阮籍,终日只能穷途歌哭;目空一切的嵇康,也是搭上了身家性命.纵览上下千年,可以不无夸张的断言,也只有魏晋的士人们,才敢明目张胆的迈出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沉重一步.历史选择了这个群体来完成如此险象环生的惊天一跃,不能不说其有先见之明.
陶渊明的诗歌精神和人格理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世文人.这其中,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有“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的杜工部;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这些光照千古的诗词大家们,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与活力.他们如同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巍峨高峰,支撑起炎黄民族的精神脊梁.而由此,我们便也可以做出如是的定论:正是因了陶渊明的这把星星之火,方才造就了后世诗词的燎原之势.
一处赤壁,成全了苏东坡;一壶浊酒,成全了李太白;一朝魏晋,成全了陶渊明.


“陶潜”与“陶渊明”是不是一个人?
“陶潜”与“陶渊明”是一个人,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

陶渊明的身世
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 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 此即前人所言“静穆”。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陶诗中最集中的就是写田园生活的作品。 但是, 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小故事(15个左右)
15、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自己住的房子前边栽了五棵柳树。他经常在柳荫下读书,读到高兴的地方,连饭也忘了吃。遇到使人忧愁的事,他就借酒浇愁。家里穷,没钱买酒,那也不要紧,自有好友相送。于是,只管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睡一觉,醒来,散散步,围着院子转圈儿。他的院子是什么样的啊?

陶潜传文言文翻译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而且,他自己在文中还谈到,为官八十多天,并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上层领导到下层查工作的事情他更是压根没提。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仔细审阅陶渊明的自述情况,仿佛每项理由都很难让其辞官。如果,仅是因为上级来检查工作,感觉有些不自在就辞官,亲人去世就辞官,那么,还有人能一直当官吗...

陶渊明是哪朝人
陶渊明是哪朝人?陶渊明字符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

晋书 陶渊明传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陶渊明的美称是什么?
陶渊明的美称: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辞赋家、散文家,晚年更名潜,字渊明。一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为什么陶渊明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有童仆伺候?
但是,陶渊明不仅仅是写自己向往田园生活的诗句了,更多的写的是,生活的艰辛和自己生活的艰难。虽然说生活很艰难,但是陶渊明大概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拒绝了再次做官的机会,隐居田园。即使是有人来看他,送他一些东西,他也是看都不看的拒绝。可贵的是他不愿意和这些官场的人同流合污,希望能够追求...

对陶渊明出世入世的看法
3个回答 #热议# 编剧史航被多人指控性骚扰,真实情况如何?丙轶EH 2020-03-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2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从从陶渊明自身的性格和性情来看,他崇尚老庄,追求自然,反对束缚,喜欢过一种宁静的、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做官本不是他的平生所愿,...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陶渊明是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
历月前列: 陶渊明是一个清高耿直、洒脱、恬淡、质朴、直率、淳厚的人,同时他给人一种善良的形象,性格“寡默任放“,“明彻达观”,志向远大. 陶渊明不仅在哲学思想、人生观上是任自然的,在实际生活中更是处处流露出不随世、不顺俗而顺乎自...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月前列: 陶渊明向往的是安宁和平没有压迫和残害的社会,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淡泊平和况且悠远的感觉.他是个外表恬淡静穆内心热情济世的人,少年时曾胸...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陶渊明是个怎么样的人 -
历月前列: 他是个有骨气,却又消极的人.陶渊明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决辞官隐居,而不像其他贪婪的官员只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地攀高枝,形成黑暗的朝野形势,从这一方面看,陶渊明是值得学习的,有骨气的;而从另一方面看,他知道官场的黑暗,从没想过要改变,也没想过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知尽快脱身,过自己向往的隐居生活,消极地躲避一切.从这一方面看,陶渊明是自私的,消极的.但尽管如此,他带给后人的仍是典型的“骨气模范”形象,供后人敬仰,文化造诣也极高,著名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广为流传.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读完陶潜传后,陶渊明是一个具有怎样特点的人? -
历月前列:[答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是一个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的隐士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结合《五柳先生传》说说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 -
历月前列:[答案]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结合上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
历月前列: 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拘束,安贫乐道.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并谈谈对古代归隐 -
历月前列: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并谈谈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
历月前列:[答案]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
历月前列: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

万柏林区13387906705: 陶渊明是一个怎么样的一个人 -
历月前列: 历史上一贯对陶渊明的评论是高洁、正直,但,事实上,他其实也是对现实无能为力,或者说他甚至没有去做过努力的逃避者.世人皆醉唯我独清,安贫乐道独善其身,是很好,可对这个社会能有什么改变?如果所有人都像他一样,历史怎么发展?人要有番作为,必须能屈能伸,不为五斗米折腰,只能是作为一个标志,起不了实际作用,何况,如果给他的不只是五斗米呢?我只能说,我们可以敬佩的是他敢于作回自己的精神,而非其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