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孝道?

作者&投稿:颜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论语》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瑰宝,集儒学精神之大成。其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对于政治、伦理、教育等一些方面的思想和原则,主要与对话文体呈现,文风平实内涵深刻。它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出的,寓意深远,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是研究儒学的一部重要典籍。由于《论语》一书当中包含的思想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而孝道是一种以血缘亲情作为纽带的一种敬老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文化当中重要的组成,承袭孝道对于后进样中华精神有重要的价值。在孔子的儒学精神当中孝道也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以“仁”为本的核心,是“礼”的重要的形式体现之一。故本文将着重对于孔子在《论语》当中对于孝的理解以及对于如今的影响做浅要论述。

《论语》当中的孝道

在《论语》当中对于孝道的阐述有很多,比如发在为政篇当中就有“子游问孝”等,学而篇当中也有,《论语》当中对孝道的阐述有很多,但是大都是以孔子和弟子问答的形式来呈现的,比较零散并没有对于孝道做出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他们的对话当中可以体现出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

首先是“赡养”,对于孝来说“赡养”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子游问孝一篇当中子曰①:“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为人子女谈及孝道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老人的温饱,让老人不会为了衣食去担忧劳碌。赡养双亲是孔子在《论语》当中界定孝道的物质标准也是一个最为基础的标准。

其次是“尊重”。赡养并不仅仅就是孝道的全部,做到了赡养也不能称之为孝,在为政篇当中孔子说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清楚地阐明了孔子的观念,他认为仅仅只是供给父母衣食是不够的,还需要去敬重父母,如果只是给吃给喝但是却不尊重,那也和养狗养马没有太大的区别。父母老人是一个人,需求的不仅仅是吃穿,更是需要子女的态度,也就是尊重,对于父母的意见还有言语要恭敬,虚心。

然后就是“色”这个色指的是你的脸色,前两者做到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第三点要求相对比较高。孔子认为不仅需要供给父母吃穿,在侍奉父母的时候神色也要保持愉悦,也就是发自内心的去愿意孝敬父母,把侍奉在父母身边当做一种愉悦的事情,而不是去为了“孝”而“孝”,父母会察言观色有思考,对于子女的神情最是关注,孩子是不是开心快乐,愿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其实父母是最了解的。天下的父母都是期盼自己的子女能够幸福快乐的,子女愉悦父母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快乐,父母需要的其实仅仅只是物质上的奉养更是精神上的。所以孔子对于孝道的第三个层次的定义“色”是相当的准确的。

“立身”,这最后一个孔子对于孝道的定义也是《论语》当中对于孝道的最高要求,也是很多人都很难做到的,因为这个界定是对于自身的一个严格的要求。孝顺的子女不仅需要做到前面三个去对待父母好,还要从严格要求自己,品行端正,拥有高尚的品德,让父母对于自己的立身行事都很放心,不用为你的处世而感到忧心。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深远,父母对于孩子的未来是最为担忧的,孩子的品行也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事情,能够做好自己好好的去生活,让父母安心地安养晚年,这便是最大的孝道。

“孝”与“礼”的关系

在《论语》当中提到,尊敬父母要以“礼”待之。由此可见在孔子的心中孝道和礼法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儒家重视礼学文化,在《论语》当中关于礼的体现更可谓是淋漓尽致。礼可谓是儒学的核心,在孝道的界定当中更是把“礼”放在了首位,也就是礼是对孝的一种界定,孝道要符合礼节,生之以礼,死之以礼,祭之以礼。礼仪贯穿了孝道了全部,无论是父母生前还是死后,都需要以礼相待,方为孝道。

“礼”与“孝”结合来看的意义很广泛,包括言行举止各个方面,在孔子的观念里面侍奉父母是一件严谨的事情,要郑重相待,表情、言语、举止都要合乎礼仪规范去对待父母才能称之为孝顺,其实放在现在来看不能说错,但是未免有些严苛。“孝”与“礼”的关系和界定也是如今对于孔子孝道思想承袭的一个很关键的地方。

《论语》当中的孝道的发展及影响

《论语》当中对孝的阐述为我国的传统美德奠定了基础,孝道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孔子围绕孝展开论述,深化了人们对于孝文化的认识,是一种对孝礼的推行,使给后世在治国齐家上面留下了一个道德参照基础。以孝以仁治国从汉朝以来孝文化开始逐渐走向巅峰,知礼懂孝能够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论语》当中的孝道文化深刻久远对于现今也是有借鉴意义和价值的,首先要赡养尊重孝顺父母,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父母含辛茹苦的将我们养育长大,在正当壮年时期你努力奋斗都是为了我们,辛苦的将我们养大之后,父母变得年迈,生活上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回报父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孔子提出孝顺父母不仅仅只是物质更是精神上的。在如今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温饱不再是一个问题,父母年迈之后都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障。对于父母而言其实对于孩子能够给予多少物质上的东西给他们其实真的要求不多,他们更加需要的其实是精神上的慰藉,他们需要的只是子女经常回家看看他们,说几句贴心的话。所以在当今社会孝道中的“赡养”这一项相对而言弱化了,但是更加强调“尊敬”和“色”而“立身”古往今来的父母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正是因为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所以对于孩子的品行,是否能够很好地在社会上面立足就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从现在社会的一个整体态势来看,还有很多啃老族的存在,像是一个寄生虫一样依附于父母生活,不断的去榨取父母的精血,让父母年纪一大把还在为着生计子女发愁。或者是一些年轻人遇见了一点挫折便选择放弃生命,完全忘记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抛弃了自己的赡养职责,是不孝的表现是逃避责任的表现。这是一种忘记了礼法的行为,所以可见学习礼法,体会古人经典当中的内涵是多么的重要。《论语》礼法孝道对于今天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

《论语》当中除了强调对于生者以礼,侍之以孝之外,对于逝者也要尊重虔诚的缅怀。曾子②在学而篇中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对于逝者要慎重的去对待,要虔诚的去缅怀祖先,人民的道德会变得忠厚。通过祭祀来改善道德风气着实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祭祀当中不仅仅只是在缅怀先人,更是一种对于孝文化的重温和弘扬,追思的不仅仅是先人更是先人的一种精神,对于后代也是值得学习和敬仰的。也更加有利于形成一种感恩的品质和习惯。

在后世对于《论语》的孝文化发扬过程当中其实有些走偏了,后来孝道变成了一种“愚孝”其实这样也是不好的,“愚孝”其实对于父母而言根本不是孝顺。在孔子的观念里面倡导的是一种合理的孝道,在孔子看来对父母耐心的提出谏言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父母有了过错,不应该盲目的去选择跟从,也不该去听之任之,任凭父母走向错误的深渊,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作为子女在发现父母的错误之后,应该找对方式方法,心平气和的耐心的去和父母进行沟通,去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父母交换意见,去倾听父母的内心真正的想法以及他们坚持的原因,不能去指责父母,一味地去批评父母不对。在《论语》的里仁篇③当中就明确的指出了为人子女在父母犯错之后,要抱着尊敬的态度去规劝父母的行为,这些都是与后面的愚孝是不一样的。

当然《论语》当中也有一些不太可取的地方,比如它重视礼仪,对于丧礼要求极为繁琐,这对于今天来说是不适用的,而且会有些靡费的成份在里面。祭祀更重要的是去追思怀念,更需要的是心意,而不是去以一些形式化的礼节来彰显孝道,那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而将祭祀发展成为一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事情去做的话,就更是不利于当今的社会发展了,这些都是要舍弃掉的,只要保留精华的对于我们的成长是有益处的发扬和传承就好了。

《论语》中还将孝界定为“无改于父之道”。孔子认为在父亲活着的时候要去观察他的言行和志向,在父亲时候要继续继承。有点子承父业的意思,但是在当今社会当中多元化发展,个体都是具有差异性的,每个人想要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所以这样去界定孝道在当今是不合理的,但是可以理解成为对于父亲优良品质的一种学习和继承。

《论语》当中对于孝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其中体现了孔子对于孝文化的理解,孝礼的提出无论是在当时的社会还是在现在都是极其具有价值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变革许多食物发生了变化,所以对于孝道的界定也不能太多过于的单一,也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去理解,有选择性的去加以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心去理解当中真正的奥义,然后付诸行动才更加具有意义。


论语中“何有”是什么意思?
也应视为不成熟的选择。孔子在12.17中提到的“政者,正也”,强调的就是个人德行对于政治的影响。总的来说,"何有"在《论语》中的运用,既是肯定具备特定品质者的能力,也是对从政者道德责任的重申。理解“何有”的真谛,有助于我们深入领悟孔子对于从政者的期待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结合《论语》,谈谈对仁 的理解。 我需要一份系统总结的答案,谢谢咯
论语之论语之论语之论语之“““仁仁仁仁””” 孔子在《论语》中,谈到“仁”的地方有一百零五次之多,虽然涉及的对象包括了礼义忠恕勇孝恭敬等广泛的领域,但是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以“仁”为其学说的根本之道,是比较没有争议的。问题在于,什麽是“仁...

论语全文翻译,谢谢
《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

论语的论是什么意思
“论”的意思是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

怎么理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的本意是树根,此处应意为自身修养、道德品质。“道”是一个难以理解、玄而宽泛的概念,根据古汉语中的解释,《论语》中大多数谈到“道”的地方都可解释为“规律”、“道理”,或者引申为“真理”、“理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论语 学而篇》。原文如下:“有子曰:其为人也孝...

《论语》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求论语讲解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

关于论语的看法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 二.试述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一)孔子对“忠恕之道”的阐述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 在孔子看来,“忠恕”是其“仁爱”...

论语的含义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如能认真学习世界上最伟大人物孔子的思想,幸能得到其一二、二三之体会,定会获益匪浅、受用终生,何乐不为呢? 我作“《论语》今解”,目的有二。其一、更好地弘扬孔子思想。其二、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孔子思想,让他们自己并通过他们自己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 我才疏学浅,作“《...

论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也可以理解为孔子在教他的弟子如何做人,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直到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得到别人的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

宾县18212059850: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 -
唱忠肝达: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

宾县18212059850: 《论语》中的礼 什么是孝? 如何为孝? 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孝? -
唱忠肝达:[答案] 论语中的孝指: 1、对父母尽孝不能违背礼的规定 2、为父母的疾病担忧 3、赡养父母 4、对父母和颜悦色,替父母做事,给父母酒饭吃 它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总的思想就是不仅从形式上按照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真正地孝敬...

宾县18212059850: 问《论语》中关于“孝”的解析语句? -
唱忠肝达: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第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第一》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进第十》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子张第十九》 要原文解析吗?要就说一声

宾县18212059850: 孔子对孝的解释有哪些? -
唱忠肝达:[答案] 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孝乃第一忠,是“仁”的根本所在.那么,什么是孝呢?《论语·为政》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违礼).” 那么,什么是无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宾县18212059850: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越多越好!1 -
唱忠肝达:[答案] 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

宾县18212059850: 孔子认为什么是孝? -
唱忠肝达: 问题一:分析并归纳孔子所认为的“孝”.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

宾县18212059850: 你如何看待论语中的孝,现今社会孝的概念有何变化
唱忠肝达: 用力量和贡献来换取尊重,花费尊重来换取小辈的侍奉和祀奉,这是人类社会最原始... 这就是《论语》中的孝——公平、道德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帝制日渐由成长过程步...

宾县18212059850: 《论语》中的“孝” -
唱忠肝达: 1、是一个意思 . 2、《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孔子为传统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决了孝道存在的哲学前...

宾县18212059850: 浅析孔子的孝道观 -
唱忠肝达: <<论语》以“孝”为人的道德情感的出发点,使之层次化、系统化、普遍化.孝不但要养亲,还要敬亲安亲,愉色而养,真正成为人的道德情感需要;其次,还把“孝”、“悌”相连,由家庭推向社会,把家庭内部之爱普遍化;最后,还赋予孝...

宾县18212059850: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对“孝”的看法:“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 -
唱忠肝达:[选项] A. 供给父母生活所需要衣食 B. 帮助父母做事 C. 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 D. 敬重和爱戴父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