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英国文学熟悉的朋友,提供些当时英国压迫非洲人民的手段、原因和相关历史资料,重谢!

作者&投稿:彤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英国历史资料!! 】】~

The United Kingdom, including Great Britain (England, Wales and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is a member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12. Its full name is the United Kingdom.
Britain is the British Isles by the majority of islands, of which the largest islands are Great Britain, the second largest isl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Irish Republic. The west coast of Scotland there is a large islands called the Hebrides. Native north-east coast of Scotland Orkney Islands, Shetland Islands, and Samoa. Of these islands with the mainland have administrative relations, but the Irish Sea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Isle of Man and the Channel Islands between France is largely autonomous and not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Kingdom area of approximately 242.5 thousand square kilometers (93600 square miles), from the south coast to Scotland is almost the most northern part of nearly 1,000 kilometers (about 600 miles), nearly horizontal at its widest point about 500 kilometers (about 300 miles).
"Britain" the term originated in the Greek and Latin words, which may eventually be traced back to Celtic. Although the use of "Prehistoric" This yardstick to measure, the Celtics went to the British Isles is also a later (and before that had created those civilizations such as the Avebury stone circle Stonehenge construction sites and Such well-known historical monuments), but the history of written records relating to England, after all, about the Celtics from the start. "Celtic" This phrase is very common and regularly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early inhabitants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later the Anglo - Saxon invaders.
The Romans ruled from AD 43 onwards lasted 300 years. The Romans in 408 before the final withdrawal of the island were from Northern Europe began to Angles, Saxons and Jutes intrusion, has undergone a period of growing chaos. "England" is the word from the "Angles" came. Over the next two centuries, and gradually became a settler harass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umber of small kingdom. British people in today's Wales and Cornwall Regional Independent survive. These small kingdom there was relatively strong to dominate the country's kingdom, first in the North (Northumbria Kingdom), and then in the central (the Kingdom of Mercia), and finally in the south (Wessex kingdoms). However, from the Scandinavian Vikings then invaded England and settled down, although in the 10th century Wessex dynasty, beat off the invading Danes and for a time to dominate the vast region of England.
In 1066 took place on the last successful invasion of England. Duke William of Normandy in the Battle of Hastings defeated the British, the Normans from France and others come here to settle. In the ensuing three centuries, the French became the language of nobility, the legal structure has been the English Channel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assage of that set of consequences, and social structure, to some extent been affected.
Wales, though often in England within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but has been a bastion of Boston. However, in the Prince Llewellyn was killed in 1282, after Edward I waged a battle and victory to put England under the rule of Wales. Welsh nationalist sentiment continues to rise, the beginning of the 15th century rebellion led by Owen Gerlind illustrated this point. In 1536 and in 1542 a joint decree to England and Wales in the administrative, political and legal integration into one.
Originally lived in Scotland most of Picts. The 6th century, the Scots from Ireland to settle in today's Argyll area. Lothian home to England, while others continue to go north Wales, Britain came to Strathclyde. The 9th century, the various regions of Scotland to unite against Viking. Throughout the Middle Ages, when England's monarchy has always been a powerful threat to Scotland's independence.
England and Scotland, the joint that eventually, when the religious differences of the ethnic hatred in the past than the more crucial. In England, Elizabeth I in 1603 by James VI of Scotland (James I of England) to the throne. Even so, England and Scotland in addition to Oliver Cromwell's rule was once forced to bring together, in the 17th century they have been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o 1707, aware of a clos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union benefits, the two sides agreed to establish a single British Parliament. Scotland retained its own legal system and religious communities. But in George I and George II of Hanover, two Protestants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royal family of England and Scotl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rvous and James II, has launched two rebellions revolutionaries to try to restore the Catholic House of Stuart.
Ireland before the Christian era there were many of the Kingdom, but Ireland is not immune from a violation of Viking, to the 10th century AD, when, suddenly became a Viking pre-eminence.
Henry II of England in 1169 to launch the invasion of Ireland. England Ji Pope Adrian IV, Henry II granted the powers of the supreme ruler, because he was anxious to make Irish church fully compliant Rome. Fell in most parts of Ireland, Anglo - Norman power and privilege in the hands, but in medieval England, almost no direct exercise of jurisdiction in this.
Tudor monarchs of several interventions in Ireland tend to be much stronger. In the reign of Elizabeth I, the Irish rebels launched a series of battles. 'Resistance Movement,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rn province of Ulster, 1607, due to the failure of the resistance movement as well as leaders of the exodus of Ulster from Scotland and England into areas inhabited by immigrants.
As the English Civil War (1642 ~ 1652), Ireland was attacked by a number of uprisings, but have been Cromwell suppressed. 1688 James II was spent dim after the war between England and Ireland is constantly. 18th century, most of them are fragile peace. 18 century, the British Government has made various efforts to seek stability. In 1782, the Irish Parliament (established in the Middle Ages) to obtain legislative autonomy; in the Constitution than with Britain the only major link is to the Royal Government. However, the Parliament represents just a small number of Anglo - Irish privileged class, Catholics were excluded. In 1798 an uprising took place, but without success; in 1801, Ireland and Great Britain combined into one.
Although the 1916 uprising in Dublin, the national insurrection was crushed, but in the First World War-stage, a stream known as the Irish Republican Army guerrilla forces began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the British authorities. In 1920 the Government of Ireland Act passed to set up two local government councils, one based in Dublin and one in Belfast. The Act was implemented in 1921 in Northern Ireland, Ulster Province, nine counties have six received their own parliament, while still have seats in the British Parliament,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British Parliament the highest. However, the Irish Republican Army continues to fight for the South to win its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 in the fight. In June 1921 after the signing of an armistice agreement, according to conclude in December the same year, the British - Irish Treaty the Irish Free State was established in 1949, the Free State became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Channel Islands and the Isle of Man, although not belonging to the United Kingdom, but have a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Kingdom. Channel Islands during the 10th century and 11th century part of the Duchy of Normandy. Isle of Man has been nominally in 1266 prior to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by Norway to the 1765 final was governed directly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Kingdom. Today, the Channel Islands and the Isle of Man have their own legislative bodies and the legal system, where the British Gover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defens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翻译: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是由不列颠群岛中大部分岛屿组成的,其中第一大岛是大不列颠,第二大岛上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苏格兰西部沿海有一个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岛。苏格兰本土的东北沿海有奥克尼群岛和萨得兰群岛。上述这些群岛都与本土有行政上的关系,但爱尔兰海上的马恩岛以及大不列颠与法国之间的海峡群岛则基本上自治,不是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差不多将近1000公里(约600英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约300英里)。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和拉丁词,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著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室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室。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① 马特寒布拉:《斯威士兰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第 126 页。

  保护和行政的权利。 1894 年 12 月,英布签订第三次协议,同意德兰士瓦 对斯威士兰实行保护,并拥有保护、治理和管辖的一切权利,而不必经由斯 威士兰同意。 1895 年 2 月,100 名布尔骑警进入斯威士兰首府,斯威士兰 遂成为南非共和国的保护国。布努国王成为最高酋长。 1896—1897 年,斯 威士人酝酿发动武装起义,朱伯特把征服文达王国的胜利之师突然调进斯威 士兰,将起义扼杀在摇篮之中。实际上,在布尔人统治下,斯威士兰成了被 兼并的殖民地,全国 17000 平方公里土地约有 73%为白人殖民者占有。斯 威士人逐渐被挤到分成 34 块的贫瘠的保留地上。

  六、赞比西河流域的瓜分和马塔贝莱人—马绍纳人的反英起义

  在姆齐利卡齐晚年,马塔贝莱兰已成为白人探宝客觊觎的地方。1866—
  1867 年,英国人哈特利和德国人毛赫勘察了塔泰和北金山矿脉,证实当地确 有黄金。1868 年,在塔泰地区形成一股“淘金热”,探宝客立桩占地,到处 挖掘,昔日空旷的原野散落着简陋的小屋,耸立起采矿的支架。 1868 年 9 月姆齐利卡齐病逝后,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王位继承危机。按北恩戈尼人习惯, 王位应由国王正妻嫡子继承,但姆齐利卡齐的嫡太子恩库路马讷在多年以前 就被老王秘密处死。其余诸王蜂起争夺王位,其中最有力量的是庶子洛本古 拉。欧洲一些采矿公司如伦敦—林波波公司和南非金矿公司,都积极插手王 位继承斗争,同诸大臣(“英杜纳”)勾结,密谋将他们所推崇的王子拥上 王位,以便从未来国王手中获取利益。
  洛本古拉在争夺王位中充分表现出他的手狠心辣的性格。1869 年 7
  月,马塔贝莱兰王国最勇敢善战的一个兵团发生哗变,拥立“假太子”珀金·沃 伯克。洛本古拉残酷镇压,所有官兵均被杀戮,无一幸免。这场大屠杀虽为 洛本古拉除去一个隐患,却使王国军队的战斗力蒙受难以弥补的损伤。王位 继承纠纷经过一年的血雨腥风,终于 1869 年 9 月以洛本古拉胜利登基而告 结束。形成僭主心理的洛本古拉不得不经常给予支持他登位的英杜纳以许多 特权和财产,使国王的财产和权力受到一定削弱。洛本古拉还轻率地给予在 夺位斗争中支持他的南非金矿公司以北金山采矿权,给予伦敦—林波波河公 司以塔泰采矿权。当北金山和塔泰矿区的采金机器开始轰鸣、英国公司为修 筑通往沙谢河的公路而占据土著土地引起马塔贝莱人的极大不满时,洛本古 拉方才对他在狂热的王位争夺战中的轻率举动而深感懊恼。由于金伯利金刚 石矿的发现,探宝客纷纷拥向奥兰治河畔,塔泰和北金山的金矿渐被证明储 量有限,这才减轻了对马塔贝莱兰的压力。
  到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非洲大陆发生的几件大事使马塔贝莱兰的地 位骤形重要。1884—1886 年,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在兰德开始开采;德国地质 学家毛赫证明大津巴布韦的马绍纳兰就是传说中的所罗门王富饶的金矿所在 地,可能会是第二个兰德。1885 年柏林会议结束后,英国人、葡萄牙人、德 国人和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布尔人都争先恐后企图染指林波波河和赞比西河之 间的土地,以实现有效占领。从 1886 年起,布尔人同英国争夺赞比西流域 的斗争急遽加剧。对英国人来说,如果让布尔人进入赞比西流域,不仅开普
  —开罗计划无法实现,就连南部非洲联邦也将成为泡影。
  1887 年 7 月,到达马塔贝莱兰的布尔政府两名使节终于说服洛本古拉同 意与德兰士瓦共和国签订一项友好条约,允许布尔人派遣领事。针对布尔人

  的捷足先登,罗得斯立即怂恿开普政府派约翰·莫法特进入马塔贝莱兰同洛 本古拉会谈。莫法特利用他同洛本古拉的交情①,于 1888 年 2 月 11 日签 订了一项条约(后称《莫法特条约》),规定未经英国驻南非高级专员事先 知悉和准许,洛本古拉不与外国签订协议或出让土地①。不谙国际事务的洛本 古拉不知道这份由英国人起草的条约已将他的国土置于英国势力范围之内。
  1889 年 9 月,罗得斯又派以查尔斯·拉德为首的三人组成的南非公司代 表团进入马塔贝莱兰。拉德等人以花言巧语欺骗洛本古拉,诳称给予租让权 只是允许他们挖一个洞。1888 年 10 月 30 日,洛本古拉在租让书上画押,将 其领地内的开矿权让给罗得斯;作为交换条件,将给予洛本古拉 1000 支枪、
  10 万发子弹、 1 艘汽艇和每月 100 英镑。洛本古拉根据英国人告诉他的租让 书内容,以为他仅仅是颁发采矿权而已,根本未涉及土地的主权。罗得斯一 伙却把租让权的给予解释为主权的转让。当租让书公布后,欧洲传教士将其 原文全文译给洛本古拉听,他愤慨地对担任翻译的赫姆说:“你见过变色龙 捕捉蝇吗?变色龙迂回到苍蝇背后,好一阵子伏着不动;然后它又轻又慢地 向前爬动,先伸出一条腿,再伸出另一条腿。最后,在挨近的时候,它突然 射出舌锋,苍蝇就无影无踪了。英国就是这种变色龙,而我就是那只苍蝇。”
  ②洛本古拉认识到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塔贝莱兰王国怀有吞并的野心,1889
  年 1 月 18 日,他在开普《贝专纳新闻》上刊登公开信,宣布“有关租让书的 所有行动一律停止”。2 月,他派两个英杜纳到伦敦去,并多次写信向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申诉。
  罗得斯拿到拉德租让书后,于 1889 年 4 月赶到伦敦去向英国政府申请颁
  发皇家特许状,以组织一个公司开发赞比西亚地区。索尔兹伯里政府一心希 望在林波波河以北发现第二个兰德,在赞比西亚建立一个坚强的英国殖民 地,并考虑到让私人公司承担该项任务能免除兼并的恶名和花费,便于 1889
  年 10 月 29 日批准给予罗得斯的南非公司以特许状,给予它以任何类型和性
  质的权力,包括为实行治理和维持治安所需的权力,特许状的使用地区为从 莫洛波河到中非大湖的英国势力范围。英国政府在给洛本古拉的复信中施加 压力,要他只同一个英国官方承认的白人团体(英国南非公司)打交道。在 这种情况下,洛本古拉只好喝下他自己很不情愿酿造的苦酒。
  罗得斯一拿到特许状,便用特许状所赋予的巨大权力武装自己。1890 年
  1 月,他迅速组织起到马绍纳兰去的殖民远征军。第一批远征军打着“先锋 纵队”旗号于 1890 年 6 月出发,9 月 12 日到达马绍纳人居住的汉普登山以 东一座小山,将它命名为索尔兹伯里(当年英国首相的名字),并升起英国 国旗,宣布占领马绍纳兰。1891 年,英国南非公司擅自宣布接收马绍纳兰的 土地所有权,而后分给先锋纵队中每个殖民者 3000 英亩土地。以后殖民者在 从林波波河到索尔兹伯里的沿线上建立若干据点,修筑堡垒,扩大占领地的 面积,并陆续建立行政管理机构。洛本古拉向英国殖民者提出严重抗议:“我 以前以为你们是来挖金子的,看来你们来这里是要从我手里夺走我的人民以

  ① 约翰·莫法特是以前曾在马塔贝莱兰的伊尼亚提传教的英国传教士罗伯特·莫法特的儿子。罗伯特是姆
  齐利卡齐朋友,也是利文斯敦的岳父。约翰·莫法特从小与洛本古拉有过友好的交往,深受洛本古拉信赖。
  ① Robert Blake,A History of Rhodesia(《罗得西亚史》),London 1977,p.39.
  ② Philip Mason,The Birth of a Dilemma,the Conquest and Settement of Rhodesia(《进退两难的开始:占领 和殖民罗得西亚》),Oxford 1958,p.105.

  至我的国家。”①南非公司对此置之不理,加紧向东扩大占领土地的军事殖民 活动,与葡萄牙殖民者展开争夺马尼卡兰的斗争,企图进一步向加扎兰扩张。 加扎兰是索尚加建立的加扎王国的领土,位于今莫桑比克中部和南部。 加扎王国在其建国的整个过程中与葡萄牙殖民势力进行过不断斗争,迫使葡 萄牙人放弃赞比西河以南大部分普拉佐领地,只在莫桑比克沿海保持稀疏的 殖民据点。1858 年索尚加去世后,继承王位的马韦韦将首府南迁到林波波河 河口。三年后,马韦韦因被其兄弟姆齐拉废黜而求援于斯威士人。斯威士人 乘机控制了滕贝人领地和林波波河之间的沿海地带。慑于斯威人士人的威 胁,姆齐拉于 1864 年弃都北迁到萨韦河左岸。到 19 世纪 80 年代斯威士人和 祖鲁人力量相继衰微之后,葡萄牙人才得以对萨韦河以南的聪加人、乔皮人 建立殖民统治。1884 年,统治萨韦河以北地区的姆齐拉去世,葡萄牙人乘机 扩展到赞比西河。继其父登上加扎王国王位的冈冈雅纳起初同意与葡萄牙人 签约,承认加扎王国为葡萄牙的保护国,但不久即因争夺对沿海乔皮人的控 制权而断绝同葡萄牙人的关系。1888—1889 年,冈冈雅纳率 6 万部众离开首
  府塞林达山,迁往林波波河以北 40 英里的地方建立新都。 柏林会议后,葡萄牙加紧向莫桑比克和赞比亚内地扩张,1889 年成立莫
  桑比克公司,其活动范围包括马尼卡兰在内。莫桑比克公司缺乏资金,向英 国商号出租采矿权。英国商号得到马尼卡酋长国酋长穆塔萨的允许,在彭哈 隆加河畔开采金矿。罗得斯力图占领马尼卡兰金矿区和希雷金矿区(在今马 拉维),并控制加扎兰和赞比西河航道,以打通从马绍纳兰到印度洋的通道。 在先锋纵队到达索尔兹伯里之前,罗得斯就派出两批人,一批东去同穆特萨 和冈冈雅纳建立联系,以取得租让权。1890 年 9 月,南非公司从这两个非洲 人首领手中取得了租让权(冈冈雅纳尚未最后批准)。另一批人由洛克纳进 入巴罗策兰(今赞比亚),说服国王勒瓦尼卡签订租让书,后者正因洛本古 拉从英国人手得到大批枪支而忧心忡忡。1890 年 6 月 27 日,巴罗策兰租让 书签订。勒瓦尼卡给予南非公司在其全部领土内的矿业独占权和商业独占 权。1890 年英德协定给予德属西南非洲一块伸向赞比西河的卡普里维地带, 而英国则掌握了后来称为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的广阔地带。同时,与罗 得斯合作的约翰斯顿进入南尼亚萨兰,利用苏格兰传教会在此地长期活动的 基础,宣布希雷高地为英国保护国。葡萄牙政府眼看中非地区即将全部成为 英国的势力范围,向伦敦政府提出抗议。英国政府借口葡在非洲内地并不存 在真实占领和持续不断的实际管辖,拒绝承认葡在内地拥有宗主权。英国甚 至扬言要派炮舰到莫桑比克去。索尔兹伯里要求葡萄牙军队立即撤离鲁奥河 东岸的希雷高地和马绍纳兰地区。1890 年 2 月,葡政府下令葡军撤去。英葡 两国政府在欧洲进行谈判,1890 年 11 月达成临时协定,以萨韦河作为两国 势力范围的分界线。英国政府处心积虑要将拥有金矿的马尼卡兰划入英国势 力范围。为此,英葡双方发生武装冲突。1891 年 5 月,英国南非公司军队击 溃了葡萄牙军队;6 月签订了英葡条约,将马尼卡兰置于英国控制之下,气 候良好的希雷高原地区(尼亚萨兰)归英国所有,而沼泽低地密布的希雷河 以西地段至卢安瓜河的土地和加扎兰则归葡萄牙所有。葡萄牙梦寐以求在莫 桑比克与安哥拉之间建立陆桥的梦想破灭了。英德协定和英葡条约对英国极 其有利,大致划定了后来成为英属尼亚萨兰(马拉维)和南罗得西亚(津巴

  ① B.V.Mtshali,Rhlodesia:Background to Conflict (《罗得西亚:背景和冲突》),NewYork 1967,p.39.

  布韦)、北罗得西亚(赞比亚)的势力范围,从而打开了英国二 C 计划的北 进通道,巩固了英国南非公司 1889 年以来所取得的让与权利。英国凭借其军 事和经济实力以及外交技巧,在瓜分南部非洲的角逐中得到了最大份额。
  在马绍纳兰,英国的军事移民队伍经历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早期困难以 后,到 1893 年已稳定下来。从贝拉和金伯利分别通往马绍纳兰的两条铁路已 破土动工。永久性的砖房代替了简陋的草房。行政机构逐步建立,1891 年詹 姆森担任殖民地总裁。南非公司肆无忌惮违反租让书,不断干预非洲人部落 内部事务,无视洛本古拉对马绍纳兰的主权,因而激化了同马塔贝莱王国的 矛盾。罗得斯已经认定这个殖民地的前途:或者以武装力征服马塔贝莱王国, 或者离开这块土地①。詹姆森决定以武力征服,1893 年 8 月 14 日拟定《志愿 兵服役条件》,出最高奖赏募集志愿兵。奖赏规定:若侵占马塔贝莱成功, 每人将有权在马塔贝莱兰的任何部分圈定 6000 英亩的农场和得到 15 份金矿 份地;凡掠获的财物半数归英国南非公司,半数在官兵中平分。在志愿兵的 阅兵式后举行的礼拜会上,随军牧师西尔威斯特站在子弹箱上号召志愿部队 “要把哈姆的子孙全部消灭掉”①
  1893 年 9 月,英国南非公司军队由亚当斯中校任总指挥,配备 2 门大炮
  和 8 挺马克沁机关枪,分成南、北、中三个纵队,开始向马塔贝莱王国首都 布拉瓦约进发。洛本古拉从英国人屡次干预王国内部事务的事件中,已经看 到英国的意图是要以武力消灭马塔贝莱王国。他积极备战,将已派往远袭巴 罗策兰的 6000 名军队及时调回,布置在京畿重地。洛本古拉采取伏击战术, 但第一次在索马布拉森林的伏击因浓雾而中止,其后采取阻击战术,先后在 尚加尼河(10 月 24 日)和本贝齐河畔(11 月 1 日)进行两次阻击。英国殖 民军躲在牛车阵中向外发射重炮和机枪,马塔贝莱战士伤亡惨重。由于作战 双方在武器和军事技术上悬殊过大,洛本古拉下令焚毁首都向西北撤退。英 国军队于 11 月 3 日进入正在燃烧的布拉瓦约,派福布斯率军追击。12 月 3 日,英国 34 名前锋部队在尼杨加齐河畔遭洛本古拉袭击,全部被歼,福布斯 部队退回布拉瓦约。洛本古拉继续向西北撤退,准备重整旗鼓,收复国土。 不幸在他到达莫西图利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时,身染霍乱症,于 1894 年初去世,南非公司侵占马塔贝莱兰后,没收洛本古拉的所有牛群,将大部 分土地划归公司所有,仅在沿瓜伊河和尚加尼河两大地区划出一片水源缺乏 的贫瘠土地作为马塔贝莱人的保留地,而留在公司土地上的马塔贝莱人包括 显贵家族被迫为白人殖民者劳动。公司借口牲畜均属洛本古拉所有,大量没 收实际上属于部落群众所有的畜群,在 20 多万头牲畜中只给部落群众留下 4 万头①。1895 年,英国南非公司将其统治下的地区改称罗得西亚。
  马塔贝莱人失去大部分土地和牲畜,他们的行动被置于警察管辖之下, 动辄受罚。愤恨的火焰在马塔贝莱人胸中燃烧, 1895—1896 年又接连遇上 旱灾、蝗灾和牛瘟。马塔贝莱人把这一切灾难都看成是白人统治带来的祸害。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摆脱不了这些灾祸,便把希望寄托于超自然力量。早在 罗兹王国时代就存在的对姆利木的崇拜②又恢复了。人们涌到马托波山去虔诚

  ① Cecil Rhodes :His Political Life and Speeches(《罗得斯,他的政治生涯和演说》),London 1900,pp.416-419.
  ① Mtshali,op.cit.,p.44.
  ① Neil Parsons,op.cit.,p.182.
  ② 姆利木(Mlimu)也称姆瓦里(Mwari)。

  朝拜。首席祭司姆克瓦提代替神预言:“如果把白人从我们祖先的土地上赶 出去,我一定消泯牛疫和蝗虫,并给你们普降雨露。” 1895 年 12 月,南非 公司将 500 名警察部队的主力调往德兰士瓦去执行詹姆森袭击任务,遭到惨 败。马塔贝莱兰警察力量骤减,白人警察只剩下 40 名。1896 年 3 月 20 日, 马塔贝莱人抓住有利时机发动起义,进攻殖民者的农场、矿山和仓库。殖者 民仓惶退入布拉瓦约、奎洛和贝林奎等集中的居民点,设牛车阵据守。起义 者的目的是赶走白人殖民者,因此他们故意敞开布拉瓦约通往南方的道路, 好让殖民者撤走。但这却给英国援军留下一条毫无阻挡的北援道路。殖民政 府和南非公司调动各路军队驰援罗得西亚。5 月,先期到达的 3000 援军向起 义军发动进攻,焚毁即将收割和庄稼和村寨。粮食匮乏使马塔贝莱人陷入困 境。英军在乌姆利萨击败马塔贝莱人主力。7 月,起义军退入马托波山中利 用崎岖地形和陡峭崖壁,进行游击战。这时,以马弗京为起点的铁路铺到了 布拉瓦约。英国南非公司如虎添翼,更便于调集军队加强镇压。
  与马塔贝莱人的斗争相呼应,马绍纳人郁积多年的对白人殖民者的愤恨 也爆发为起义。英国人侵占马绍纳兰后,强征劳力,劫掠牲畜,蹂躏妇女, 焚烧抗税的马绍纳入茅屋,引起了马绍纳人的强烈不满。马塔贝莱人起义的 消息传来后,马绍纳人于 3 月 15 日揭竿而起。起义的精神领袖是两位著名祭 司卡库比和尼哈恩达。起义者首先进攻殖民者分散的农场和住宅。英国南非 公司陷入南北夹攻的境地。为了摆脱困境,1896 年 8 月 21 日,罗得斯扮演 “和平使者”角色,进入马托波山同马塔贝莱王国的 40 名英杜纳举行和平谈 判①。他作出一些让步,答应解散南非公司军队,只留下警察,并归还一些土 地,发给英杜纳薪饷,供给食物和种子。10 月 13 日,马塔贝莱人放下武器。 马绍纳人则继续坚持战斗。姆克瓦提在沙延冈贝村建立起义总部领导起义。 大部分起义军退到山上花岗岩要塞中死守。英军用炸药逐个炸毁岩洞,以迫 使他们投降。1897 年 7 月,沙延冈贝村失守。一群又一群起义者从山上岩洞 和峭壁中被赶下来。英军枪杀俘虏,起义首领大多被杀害。到 1897 年 12 月, 起义完全沉寂下去。津巴布韦的非洲人因未能团结一致抵抗殖民者而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在马绍纳人起义被镇压以后,英国政府加强对南罗得西亚的控 制,派一名驻节长官对南非公司的统治实行监督。
  到 20 世纪初,赞比西河流域的瓜分格局已大致确定,殖民统治机构也逐
  渐建立和巩固。英国占领了南罗得西亚、尼亚萨兰、西北罗得西亚和东北罗 得西亚(1911 年联合为北罗得西亚),共 126 万平方公里土地。葡萄牙占领 了莫桑比克 78 万平方公里土地。德 国在卡普利维地区插进一个楔子。英国仍 然觊觎着濒临印度洋的莫桑比克,在英葡条约中写明英国拥有购买葡萄牙在 非洲领地的优先权。

  七、德国占领西南非洲和纳马人、赫雷罗人的反抗

  ① 旷日持久的谈判进行得异常尖锐。马塔贝莱人首席谈判代表桑马布拉纳对罗得斯说:“你们来了,进行
  了征服,最强者夺得了土地。我们接受你们的统治,在你们统治下生活,但不是像一条狗,如果像条狗, 那不如死。”当罗得斯表示要给予马塔贝莱人土地时,一位年轻的英杜纳打断他的话,讥讽地说:“你将 在我们的国土上给我们土地,你真是在行善事!”罗得斯命令那年轻人放下他正端着的步枪,他答道:“我 必须握着枪同你说话,我发现,如果我端着枪同你们白人说话,你们就会更注意我说的话,要不然我就会 像一条挨踢的狗”。

① 马特寒布拉:《斯威士兰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第 126 页。

保护和行政的权利。 1894 年 12 月,英布签订第三次协议,同意德兰士瓦 对斯威士兰实行保护,并拥有保护、治理和管辖的一切权利,而不必经由斯 威士兰同意。 1895 年 2 月,100 名布尔骑警进入斯威士兰首府,斯威士兰 遂成为南非共和国的保护国。布努国王成为最高酋长。 1896—1897 年,斯 威士人酝酿发动武装起义,朱伯特把征服文达王国的胜利之师突然调进斯威 士兰,将起义扼杀在摇篮之中。实际上,在布尔人统治下,斯威士兰成了被 兼并的殖民地,全国 17000 平方公里土地约有 73%为白人殖民者占有。斯 威士人逐渐被挤到分成 34 块的贫瘠的保留地上。

六、赞比西河流域的瓜分和马塔贝莱人—马绍纳人的反英起义

在姆齐利卡齐晚年,马塔贝莱兰已成为白人探宝客觊觎的地方。1866—
1867 年,英国人哈特利和德国人毛赫勘察了塔泰和北金山矿脉,证实当地确 有黄金。1868 年,在塔泰地区形成一股“淘金热”,探宝客立桩占地,到处 挖掘,昔日空旷的原野散落着简陋的小屋,耸立起采矿的支架。 1868 年 9 月姆齐利卡齐病逝后,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王位继承危机。按北恩戈尼人习惯, 王位应由国王正妻嫡子继承,但姆齐利卡齐的嫡太子恩库路马讷在多年以前 就被老王秘密处死。其余诸王蜂起争夺王位,其中最有力量的是庶子洛本古 拉。欧洲一些采矿公司如伦敦—林波波公司和南非金矿公司,都积极插手王 位继承斗争,同诸大臣(“英杜纳”)勾结,密谋将他们所推崇的王子拥上 王位,以便从未来国王手中获取利益。
洛本古拉在争夺王位中充分表现出他的手狠心辣的性格。1869 年 7
月,马塔贝莱兰王国最勇敢善战的一个兵团发生哗变,拥立“假太子”珀金·沃 伯克。洛本古拉残酷镇压,所有官兵均被杀戮,无一幸免。这场大屠杀虽为 洛本古拉除去一个隐患,却使王国军队的战斗力蒙受难以弥补的损伤。王位 继承纠纷经过一年的血雨腥风,终于 1869 年 9 月以洛本古拉胜利登基而告 结束。形成僭主心理的洛本古拉不得不经常给予支持他登位的英杜纳以许多 特权和财产,使国王的财产和权力受到一定削弱。洛本古拉还轻率地给予在 夺位斗争中支持他的南非金矿公司以北金山采矿权,给予伦敦—林波波河公 司以塔泰采矿权。当北金山和塔泰矿区的采金机器开始轰鸣、英国公司为修 筑通往沙谢河的公路而占据土著土地引起马塔贝莱人的极大不满时,洛本古 拉方才对他在狂热的王位争夺战中的轻率举动而深感懊恼。由于金伯利金刚 石矿的发现,探宝客纷纷拥向奥兰治河畔,塔泰和北金山的金矿渐被证明储 量有限,这才减轻了对马塔贝莱兰的压力。
到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非洲大陆发生的几件大事使马塔贝莱兰的地 位骤形重要。1884—1886 年,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在兰德开始开采;德国地质 学家毛赫证明大津巴布韦的马绍纳兰就是传说中的所罗门王富饶的金矿所在 地,可能会是第二个兰德。1885 年柏林会议结束后,英国人、葡萄牙人、德 国人和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布尔人都争先恐后企图染指林波波河和赞比西河之 间的土地,以实现有效占领。从 1886 年起,布尔人同英国争夺赞比西流域 的斗争急遽加剧。对英国人来说,如果让布尔人进入赞比西流域,不仅开普
—开罗计划无法实现,就连南部非洲联邦也将成为泡影。
1887 年 7 月,到达马塔贝莱兰的布尔政府两名使节终于说服洛本古拉同 意与德兰士瓦共和国签订一项友好条约,允许布尔人派遣领事。针对布尔人

的捷足先登,罗得斯立即怂恿开普政府派约翰·莫法特进入马塔贝莱兰同洛 本古拉会谈。莫法特利用他同洛本古拉的交情①,于 1888 年 2 月 11 日签 订了一项条约(后称《莫法特条约》),规定未经英国驻南非高级专员事先 知悉和准许,洛本古拉不与外国签订协议或出让土地①。不谙国际事务的洛本 古拉不知道这份由英国人起草的条约已将他的国土置于英国势力范围之内。
1889 年 9 月,罗得斯又派以查尔斯·拉德为首的三人组成的南非公司代 表团进入马塔贝莱兰。拉德等人以花言巧语欺骗洛本古拉,诳称给予租让权 只是允许他们挖一个洞。1888 年 10 月 30 日,洛本古拉在租让书上画押,将 其领地内的开矿权让给罗得斯;作为交换条件,将给予洛本古拉 1000 支枪、
10 万发子弹、 1 艘汽艇和每月 100 英镑。洛本古拉根据英国人告诉他的租让 书内容,以为他仅仅是颁发采矿权而已,根本未涉及土地的主权。罗得斯一 伙却把租让权的给予解释为主权的转让。当租让书公布后,欧洲传教士将其 原文全文译给洛本古拉听,他愤慨地对担任翻译的赫姆说:“你见过变色龙 捕捉蝇吗?变色龙迂回到苍蝇背后,好一阵子伏着不动;然后它又轻又慢地 向前爬动,先伸出一条腿,再伸出另一条腿。最后,在挨近的时候,它突然 射出舌锋,苍蝇就无影无踪了。英国就是这种变色龙,而我就是那只苍蝇。”
②洛本古拉认识到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塔贝莱兰王国怀有吞并的野心,1889
年 1 月 18 日,他在开普《贝专纳新闻》上刊登公开信,宣布“有关租让书的 所有行动一律停止”。2 月,他派两个英杜纳到伦敦去,并多次写信向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申诉。
罗得斯拿到拉德租让书后,于 1889 年 4 月赶到伦敦去向英国政府申请颁
发皇家特许状,以组织一个公司开发赞比西亚地区。索尔兹伯里政府一心希 望在林波波河以北发现第二个兰德,在赞比西亚建立一个坚强的英国殖民 地,并考虑到让私人公司承担该项任务能免除兼并的恶名和花费,便于 1889
年 10 月 29 日批准给予罗得斯的南非公司以特许状,给予它以任何类型和性
质的权力,包括为实行治理和维持治安所需的权力,特许状的使用地区为从 莫洛波河到中非大湖的英国势力范围。英国政府在给洛本古拉的复信中施加 压力,要他只同一个英国官方承认的白人团体(英国南非公司)打交道。在 这种情况下,洛本古拉只好喝下他自己很不情愿酿造的苦酒。
罗得斯一拿到特许状,便用特许状所赋予的巨大权力武装自己。1890 年
1 月,他迅速组织起到马绍纳兰去的殖民远征军。第一批远征军打着“先锋 纵队”旗号于 1890 年 6 月出发,9 月 12 日到达马绍纳人居住的汉普登山以 东一座小山,将它命名为索尔兹伯里(当年英国首相的名字),并升起英国 国旗,宣布占领马绍纳兰。1891 年,英国南非公司擅自宣布接收马绍纳兰的 土地所有权,而后分给先锋纵队中每个殖民者 3000 英亩土地。以后殖民者在 从林波波河到索尔兹伯里的沿线上建立若干据点,修筑堡垒,扩大占领地的 面积,并陆续建立行政管理机构。洛本古拉向英国殖民者提出严重抗议:“我 以前以为你们是来挖金子的,看来你们来这里是要从我手里夺走我的人民以

① 约翰·莫法特是以前曾在马塔贝莱兰的伊尼亚提传教的英国传教士罗伯特·莫法特的儿子。罗伯特是姆
齐利卡齐朋友,也是利文斯敦的岳父。约翰·莫法特从小与洛本古拉有过友好的交往,深受洛本古拉信赖。
① Robert Blake,A History of Rhodesia(《罗得西亚史》),London 1977,p.39.
② Philip Mason,The Birth of a Dilemma,the Conquest and Settement of Rhodesia(《进退两难的开始:占领 和殖民罗得西亚》),Oxford 1958,p.105.

至我的国家。”①南非公司对此置之不理,加紧向东扩大占领土地的军事殖民 活动,与葡萄牙殖民者展开争夺马尼卡兰的斗争,企图进一步向加扎兰扩张。 加扎兰是索尚加建立的加扎王国的领土,位于今莫桑比克中部和南部。 加扎王国在其建国的整个过程中与葡萄牙殖民势力进行过不断斗争,迫使葡 萄牙人放弃赞比西河以南大部分普拉佐领地,只在莫桑比克沿海保持稀疏的 殖民据点。1858 年索尚加去世后,继承王位的马韦韦将首府南迁到林波波河 河口。三年后,马韦韦因被其兄弟姆齐拉废黜而求援于斯威士人。斯威士人 乘机控制了滕贝人领地和林波波河之间的沿海地带。慑于斯威人士人的威 胁,姆齐拉于 1864 年弃都北迁到萨韦河左岸。到 19 世纪 80 年代斯威士人和 祖鲁人力量相继衰微之后,葡萄牙人才得以对萨韦河以南的聪加人、乔皮人 建立殖民统治。1884 年,统治萨韦河以北地区的姆齐拉去世,葡萄牙人乘机 扩展到赞比西河。继其父登上加扎王国王位的冈冈雅纳起初同意与葡萄牙人 签约,承认加扎王国为葡萄牙的保护国,但不久即因争夺对沿海乔皮人的控 制权而断绝同葡萄牙人的关系。1888—1889 年,冈冈雅纳率 6 万部众离开首
府塞林达山,迁往林波波河以北 40 英里的地方建立新都。 柏林会议后,葡萄牙加紧向莫桑比克和赞比亚内地扩张,1889 年成立莫
桑比克公司,其活动范围包括马尼卡兰在内。莫桑比克公司缺乏资金,向英 国商号出租采矿权。英国商号得到马尼卡酋长国酋长穆塔萨的允许,在彭哈 隆加河畔开采金矿。罗得斯力图占领马尼卡兰金矿区和希雷金矿区(在今马 拉维),并控制加扎兰和赞比西河航道,以打通从马绍纳兰到印度洋的通道。 在先锋纵队到达索尔兹伯里之前,罗得斯就派出两批人,一批东去同穆特萨 和冈冈雅纳建立联系,以取得租让权。1890 年 9 月,南非公司从这两个非洲 人首领手中取得了租让权(冈冈雅纳尚未最后批准)。另一批人由洛克纳进 入巴罗策兰(今赞比亚),说服国王勒瓦尼卡签订租让书,后者正因洛本古 拉从英国人手得到大批枪支而忧心忡忡。1890 年 6 月 27 日,巴罗策兰租让 书签订。勒瓦尼卡给予南非公司在其全部领土内的矿业独占权和商业独占 权。1890 年英德协定给予德属西南非洲一块伸向赞比西河的卡普里维地带, 而英国则掌握了后来称为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的广阔地带。同时,与罗 得斯合作的约翰斯顿进入南尼亚萨兰,利用苏格兰传教会在此地长期活动的 基础,宣布希雷高地为英国保护国。葡萄牙政府眼看中非地区即将全部成为 英国的势力范围,向伦敦政府提出抗议。英国政府借口葡在非洲内地并不存 在真实占领和持续不断的实际管辖,拒绝承认葡在内地拥有宗主权。英国甚 至扬言要派炮舰到莫桑比克去。索尔兹伯里要求葡萄牙军队立即撤离鲁奥河 东岸的希雷高地和马绍纳兰地区。1890 年 2 月,葡政府下令葡军撤去。英葡 两国政府在欧洲进行谈判,1890 年 11 月达成临时协定,以萨韦河作为两国 势力范围的分界线。英国政府处心积虑要将拥有金矿的马尼卡兰划入英国势 力范围。为此,英葡双方发生武装冲突。1891 年 5 月,英国南非公司军队击 溃了葡萄牙军队;6 月签订了英葡条约,将马尼卡兰置于英国控制之下,气 候良好的希雷高原地区(尼亚萨兰)归英国所有,而沼泽低地密布的希雷河 以西地段至卢安瓜河的土地和加扎兰则归葡萄牙所有。葡萄牙梦寐以求在莫 桑比克与安哥拉之间建立陆桥的梦想破灭了。英德协定和英葡条约对英国极 其有利,大致划定了后来成为英属尼亚萨兰(马拉维)和南罗得西亚(津巴

① B.V.Mtshali,Rhlodesia:Background to Conflict (《罗得西亚:背景和冲突》),NewYork 1967,p.39.

布韦)、北罗得西亚(赞比亚)的势力范围,从而打开了英国二 C 计划的北 进通道,巩固了英国南非公司 1889 年以来所取得的让与权利。英国凭借其军 事和经济实力以及外交技巧,在瓜分南部非洲的角逐中得到了最大份额。
在马绍纳兰,英国的军事移民队伍经历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早期困难以 后,到 1893 年已稳定下来。从贝拉和金伯利分别通往马绍纳兰的两条铁路已 破土动工。永久性的砖房代替了简陋的草房。行政机构逐步建立,1891 年詹 姆森担任殖民地总裁。南非公司肆无忌惮违反租让书,不断干预非洲人部落 内部事务,无视洛本古拉对马绍纳兰的主权,因而激化了同马塔贝莱王国的 矛盾。罗得斯已经认定这个殖民地的前途:或者以武装力征服马塔贝莱王国, 或者离开这块土地①。詹姆森决定以武力征服,1893 年 8 月 14 日拟定《志愿 兵服役条件》,出最高奖赏募集志愿兵。奖赏规定:若侵占马塔贝莱成功, 每人将有权在马塔贝莱兰的任何部分圈定 6000 英亩的农场和得到 15 份金矿 份地;凡掠获的财物半数归英国南非公司,半数在官兵中平分。在志愿兵的 阅兵式后举行的礼拜会上,随军牧师西尔威斯特站在子弹箱上号召志愿部队 “要把哈姆的子孙全部消灭掉”①
1893 年 9 月,英国南非公司军队由亚当斯中校任总指挥,配备 2 门大炮
和 8 挺马克沁机关枪,分成南、北、中三个纵队,开始向马塔贝莱王国首都 布拉瓦约进发。洛本古拉从英国人屡次干预王国内部事务的事件中,已经看 到英国的意图是要以武力消灭马塔贝莱王国。他积极备战,将已派往远袭巴 罗策兰的 6000 名军队及时调回,布置在京畿重地。洛本古拉采取伏击战术, 但第一次在索马布拉森林的伏击因浓雾而中止,其后采取阻击战术,先后在 尚加尼河(10 月 24 日)和本贝齐河畔(11 月 1 日)进行两次阻击。英国殖 民军躲在牛车阵中向外发射重炮和机枪,马塔贝莱战士伤亡惨重。由于作战 双方在武器和军事技术上悬殊过大,洛本古拉下令焚毁首都向西北撤退。英 国军队于 11 月 3 日进入正在燃烧的布拉瓦约,派福布斯率军追击。12 月 3 日,英国 34 名前锋部队在尼杨加齐河畔遭洛本古拉袭击,全部被歼,福布斯 部队退回布拉瓦约。洛本古拉继续向西北撤退,准备重整旗鼓,收复国土。 不幸在他到达莫西图利亚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时,身染霍乱症,于 1894 年初去世,南非公司侵占马塔贝莱兰后,没收洛本古拉的所有牛群,将大部 分土地划归公司所有,仅在沿瓜伊河和尚加尼河两大地区划出一片水源缺乏 的贫瘠土地作为马塔贝莱人的保留地,而留在公司土地上的马塔贝莱人包括 显贵家族被迫为白人殖民者劳动。公司借口牲畜均属洛本古拉所有,大量没 收实际上属于部落群众所有的畜群,在 20 多万头牲畜中只给部落群众留下 4 万头①。1895 年,英国南非公司将其统治下的地区改称罗得西亚。
马塔贝莱人失去大部分土地和牲畜,他们的行动被置于警察管辖之下, 动辄受罚。愤恨的火焰在马塔贝莱人胸中燃烧, 1895—1896 年又接连遇上 旱灾、蝗灾和牛瘟。马塔贝莱人把这一切灾难都看成是白人统治带来的祸害。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摆脱不了这些灾祸,便把希望寄托于超自然力量。早在 罗兹王国时代就存在的对姆利木的崇拜②又恢复了。人们涌到马托波山去虔诚

① Cecil Rhodes :His Political Life and Speeches(《罗得斯,他的政治生涯和演说》),London 1900,pp.416-419.
① Mtshali,op.cit.,p.44.
① Neil Parsons,op.cit.,p.182.
② 姆利木(Mlimu)也称姆瓦里(Mwari)。

朝拜。首席祭司姆克瓦提代替神预言:“如果把白人从我们祖先的土地上赶 出去,我一定消泯牛疫和蝗虫,并给你们普降雨露。” 1895 年 12 月,南非 公司将 500 名警察部队的主力调往德兰士瓦去执行詹姆森袭击任务,遭到惨 败。马塔贝莱兰警察力量骤减,白人警察只剩下 40 名。1896 年 3 月 20 日, 马塔贝莱人抓住有利时机发动起义,进攻殖民者的农场、矿山和仓库。殖者 民仓惶退入布拉瓦约、奎洛和贝林奎等集中的居民点,设牛车阵据守。起义 者的目的是赶走白人殖民者,因此他们故意敞开布拉瓦约通往南方的道路, 好让殖民者撤走。但这却给英国援军留下一条毫无阻挡的北援道路。殖民政 府和南非公司调动各路军队驰援罗得西亚。5 月,先期到达的 3000 援军向起 义军发动进攻,焚毁即将收割和庄稼和村寨。粮食匮乏使马塔贝莱人陷入困 境。英军在乌姆利萨击败马塔贝莱人主力。7 月,起义军退入马托波山中利 用崎岖地形和陡峭崖壁,进行游击战。这时,以马弗京为起点的铁路铺到了 布拉瓦约。英国南非公司如虎添翼,更便于调集军队加强镇压。
与马塔贝莱人的斗争相呼应,马绍纳人郁积多年的对白人殖民者的愤恨 也爆发为起义。英国人侵占马绍纳兰后,强征劳力,劫掠牲畜,蹂躏妇女, 焚烧抗税的马绍纳入茅屋,引起了马绍纳人的强烈不满。马塔贝莱人起义的 消息传来后,马绍纳人于 3 月 15 日揭竿而起。起义的精神领袖是两位著名祭 司卡库比和尼哈恩达。起义者首先进攻殖民者分散的农场和住宅。英国南非 公司陷入南北夹攻的境地。为了摆脱困境,1896 年 8 月 21 日,罗得斯扮演 “和平使者”角色,进入马托波山同马塔贝莱王国的 40 名英杜纳举行和平谈 判①。他作出一些让步,答应解散南非公司军队,只留下警察,并归还一些土 地,发给英杜纳薪饷,供给食物和种子。10 月 13 日,马塔贝莱人放下武器。 马绍纳人则继续坚持战斗。姆克瓦提在沙延冈贝村建立起义总部领导起义。 大部分起义军退到山上花岗岩要塞中死守。英军用炸药逐个炸毁岩洞,以迫 使他们投降。1897 年 7 月,沙延冈贝村失守。一群又一群起义者从山上岩洞 和峭壁中被赶下来。英军枪杀俘虏,起义首领大多被杀害。到 1897 年 12 月, 起义完全沉寂下去。津巴布韦的非洲人因未能团结一致抵抗殖民者而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在马绍纳人起义被镇压以后,英国政府加强对南罗得西亚的控 制,派一名驻节长官对南非公司的统治实行监督。
到 20 世纪初,赞比西河流域的瓜分格局已大致确定,殖民统治机构也逐
渐建立和巩固。英国占领了南罗得西亚、尼亚萨兰、西北罗得西亚和东北罗 得西亚(1911 年联合为北罗得西亚),共 126 万平方公里土地。葡萄牙占领 了莫桑比克 78 万平方公里土地。德 国在卡普利维地区插进一个楔子。英国仍 然觊觎着濒临印度洋的莫桑比克,在英葡条约中写明英国拥有购买葡萄牙在 非洲领地的优先权。

七、德国占领西南非洲和纳马人、赫雷罗人的反抗

人首席谈判代表桑马布拉纳对罗得斯说:“你们来了,进行
了征服,最强者夺得了土地。我们接受你们的统治,在你们统治下生活,但不是像一条狗,如果像条狗, 那不如死。”当罗得斯表示要给予马塔贝莱人土地时,一位年轻的英杜纳打断他的话,讥讽地说:“你将 在我们的国土上给我们土地,你真是在行善事!”罗得斯命令那年轻人放下他正端着的步枪,他答道:“我 必须握着枪同你说话,,如果我端着枪同你们白人说话,你们就会更注意我说的话,要不然我就会 像一条挨踢的狗”.


外国文学名著(经典之作)
此外,她还使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隐喻,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Conclusion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批判。通过熟悉主要人物、注意细节和欣赏语言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对我们的思考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弥尔顿对英国文学的贡献
约翰·弥尔顿(英文: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文学6年。1638年,弥尔顿到欧洲游历。

请叙述一下英国文学史中的湖畔诗人写作特点及代表人物
拜伦在一八O九年完成的讽刺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中,不仅回答了消极浪漫主义者操纵的刊物《爱丁堡评论》对拜伦诗作的攻击,而且还严厉地谴责了湖畔派诗人的消极倾向。由于他们敢于向湖畔派诗人作斗争,因而被英国绅土们斥之为撒旦(恶魔),所以文学史上称拜伦、雪莱和济慈为“撒旦派”。一般说...

诺贝尔这样优秀的人,为何一生未婚无子?
诺贝尔除了喜欢阅读雪莱、拜伦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之外,甚至对英国不怎么著名的作家作品也极为熟悉。对于法国文学,他除了与雨果有直接交往而阅读他的作品之外,还广泛地阅读莫泊桑、巴尔扎克、左拉等人的作品。对于包括他的祖国瑞典在内的斯堪的纳斯亚各国的文学,他阅读过易卜生、比约恩森、加博格、基兰等人的...

语文课本有介绍世界十大名著吗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

英国除丘吉尔之外还有谁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2005年:当然还有今年的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 。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已经终止剧作生涯、今年75岁的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将获得一千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对品特的评语是:“他小说里的人物揭示闲聊中的深刻,带人们进入压抑的空间。”此...

《简爱》,为何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的明珠?
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英国社会有了一个大的变动,经济基础的改变相应地也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化,但是妇女的地位却仍然非常低下,她们没有为自己发声的权力。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无非就是女性对于独立自主的强烈渴望,这一主题在她的所有小说中都有所体现,这在之前的英国文学史上...

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以谁的小说成就最高拜托各位了 3Q
亨利菲尔丁(1707年-1754年)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中成就最高者,其代表作《汤姆琼斯》规模宏大,共18部,是18世纪英国文学中最具启蒙特征的小说。《汤姆琼斯》的道德寓意核心是“德性高贵”原则,批判贵族社会的伪善文明,主张建立新的“自然道德”。这部小说对英国文学的影响非常之大,19世纪浪漫主义和...

16和17世纪英国文学特点,中英文都可以,谢谢。急。
16和17世纪英国文学特点:在诗歌中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和一些称为骑士派的贵族青年所写的爱情诗,前者用新奇的形像和节奏写怀疑与信念交替的复杂心情,显示出当时科学大进展冲击传统文化的影响,後者则表达了一种末世情调。17世纪40年代,革命终于爆发。人民经过公开审判,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并...

外国经典文学启蒙的版本选择(一)
《简·爱》长期位列英国文学畅销榜榜首,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发表于1847年。原著语言流畅、描写细腻、故事性极强,对中译本并不挑剔,市面上可以看到的中译本不下二十种,而且大部分都可以接受。 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吴钧夑译本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祝庆英译本是两个优秀的译本,祝庆英和吴钧燮两位翻译家都...

神池县18774306778: 十八世纪小说的兴起 -
仝柔心可: 小说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也是英国文学在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发展的新模式.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那时人们坐在戏院中欣赏戏剧,了解社会,把握生活,提升境界,陶冶情操.而到了十八世纪人们对文学的欣赏转变到了对叙事文学文本的阅读,人们在平实的语言中了解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体验他们在生活中的复杂情感.这种文学模式文学论文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变化,正如约翰·理查得在他的《十八世纪小说》中所说的“在英国我们称为小说的东西,是作为一种对深远文化和社会变化的文学的反映而出现的”.〔1〕这种

神池县18774306778: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诗歌特点.(要有代表作家和作品,背景,举例分析) -
仝柔心可: 一、对人本身和自然的赞颂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这种理性精神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继承古希腊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古希腊的剧作中就有对人的强调,著名的悲剧作...

神池县18774306778: 急求!!!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
仝柔心可: 一、14~16世纪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诞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

神池县18774306778: 英国文学鼻祖是谁?英国有没有人与中国孔子齐名的文学巨人? -
仝柔心可: 英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一般认为是笛福.但笛福之前,的确还是有很多文学大家,如乔叟、莎士比亚、毛姆等,但没有文学鼻祖之称. 另外,孔子不是文学巨人,孔子是思想家.英国与孔子齐名的人,可以参考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雕像,与中国的孔子一起的,有英国的培根和牛顿.

神池县18774306778: 请简单说一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文学情形谢谢!
仝柔心可: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是女性文学崛起的时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漫长统治时期,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盛世,之前还不受重视的女性文学陡然跳入巅峰,勃朗特三姐妹用她们才华横溢的双手点亮了女性文学的光芒. 女性文学的发展不在于作品的多少,而必须是依随时代观念的革新.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则无论数量抑或质量皆蔚为大观,天才女作家层出不穷,女性作品俨然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朵奇葩,一个奇迹.她们为英国文学画卷涂上了重重的一笔,使其更为丰富多彩更富于深度和广度,而这一笔不仅为女性作家挣得了地位,也使英国文学远远走在了同时期世界的前面.

神池县18774306778: 急!!!跪求一篇关于英国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英文80字左右 -
仝柔心可:Several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Elizabethan literature and writers should be indicated at the outset. The period has the g...

神池县18774306778: 《简爱》的重点笔记 -
仝柔心可: 2. 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在里德太太家,10岁的简面对舅母、...

神池县18774306778: 鲁宾逊漂流记全文的精华是什么 -
仝柔心可: 鲁滨逊在青年时代不安于平庸的小康生活,违背父亲的劝告,逃到 海外经商,被摩尔人掳去做了几年奴隶.后来,他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到非洲购买奴隶途中遇上风暴,飘流到南美附近的无人荒岛.他很快战胜了忧郁失望的心情,从沉船...

神池县18774306778: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时代背景是什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政治方面(特别是当时统治政府)、经济、文化等方面 -
仝柔心可:[答案] 专制王权和宗教改革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王权空前强化.旧贵族在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保持和平,以利于发展经济.亨利七世利用这些条件,实行绝对专制统治.他解散封建贵族的家臣...

神池县18774306778: 狄更斯是哪个国家的作家什么时期的 -
仝柔心可: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