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尊称张伯 苓为南开之父

作者&投稿:那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民国初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城市,天津显示出勃勃生机。张伯苓敏锐地察觉到社会的发展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渴求,遂下定决心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创办一所大学,也为南开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提供条件。放眼国内,要么是像北京大学这样的国立大学,要么是得到国外教会支持发展起来的教会大学,并没有较完善的、非常成功的私立大学可资参考借鉴。为此,他远渡重洋,于1917年8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高等教育。著名教育家杜威、克伯屈、桑代克等人指导张伯苓学习了有关教育学、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行政等方面的课程。张伯苓还拜访了一些教育学家,如与凯尔鲍德里教授就中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切磋。凯尔鲍德里教授认为中国的学校应该向学生灌输一些共和思想,以树立民主观念和公共群体意识,抵消长期以来封建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这番话让张伯苓沉思良久。
归国后,他就雷厉风行地组织起南开大学筹备委员会,负责规划设计校园、宿舍、教学楼等具体事宜,并且开始在外面四处奔波,为创办大学筹募经费。1919年秋,张伯苓的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南开大学正式宣告成立。
创校伊始,张伯苓就表现出极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服务意识。南开大学的学科设置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张伯苓的办学理念,即务求实用和服务社会。以南开文学院为例,便是“以政治经济为主干,以历史哲学及教育心理三系附之。如此学生即可专其所学而致实用之效”。这既是张伯苓根据自身财力和办学规模所进行的慎重考虑,也是南开大学从学科设置上考虑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一种具体体现。
早在美国研修教育学的时候,张伯苓就开始留心,在中国留学生中为南开大学物色教师人才。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归国之后,也直接来到了南开任教。南开大学刚刚成立不久,在张伯苓的周围,就陆续聚集起一个兢兢业业为南开大学发展尽心尽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张伯苓尊重每一位教师,每位新教师到校,总要举行欢迎茶话会,并由学校拨给一间宿舍,里面各种家具用品一应俱全,每天还派专人清扫,让人产生到家的感觉。
在培养教学、科研人才方面,张伯苓更是想方设法为有潜力的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化学系的杨石先教授,到南开大学之后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张伯苓遂用美国罗氏基金派他去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杨石先获博士学位之后,谢绝了德国的高薪聘请,重新返回南开大学任教,成为南开大学理学院的奠基人之一。或许,吴大猷的一番话最能集中表达教师们共同的心声:
张伯苓校长在声望、规模、待遇不如其他大学的情形下,藉伯乐识才之能,聘得年轻学者,予以研教环境,使其继续成长,卒有大成。这是较一所学校藉已建立之声望、设备及高薪延聘已有声望之名家,更为难能可贵得多了。前者是培育人才,后者是延揽现成的人才。从这观点看,南开大学实有极高的成就。
石头越滚越圆
至1934年,整个南开学校校产总值约为三百多万银元,其中校舍一百多万,地皮七十多万。与同时期的二十所私立大学相比,南开大学接受国家补助金额仅次于中法大学,名列第二。它所接受的社会捐助也居于私立大学的前列。能够取得这样的骄人成绩,张伯苓“化缘兴学”功不可没。
南开采取的是校董会下的校长负责制。1932年,校董事会的董事为严智怡、颜惠庆、陶孟和、胡适、李组绅、李琴湘、卞俶成、王秉喆、丁文江等九人。
透过名单可以看出,能够当选南开校董的多是南开的“财东”,而这些财东既要为南开筹得一定的捐款又要具有较高社会声望。董事会对于南开来说,是社会力量的实质性介入,并对南开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从张伯苓的言行中,我们对其创业的艰难可以有更多地认识和了解:“四十多年来,我好像一块石头,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向前滚,不敢作片刻停留。一块石头只须不断地向前滚,至少沾不上苔霉,我深信石头会愈滚愈圆,路也会愈走愈宽的。”
张伯苓为南开挣下数百万产业,从没有在自己身上乱花过一分钱。他不肯坐汽车,而是用一辆人力车,还非他专用,所有南开同仁都可以和他分享。有几个调皮的同学将人力车后挡板弄坏了,张伯苓也不肯更换新车,总是凑合着用。在天津市内开会时,他经常以步代车。一次散会时,有服务员询问张伯苓的车号是多少,他随口答道:“11号。”该服务员找来找去也没发现11号车。等他看到张伯苓已经走远的背影,这才领悟“11号”就是步行的意思。每次去北京,张伯苓总住在前门外施家胡同的北京旅馆。学生们深情地回忆说:“该旅馆价格便宜,每日一元。先生去时,每次带一盒臭虫药,一包茶叶。北京旅馆的臭虫很多,永远欢迎客人。臭虫药是必需的防敌设备。另外张先生自带一包茶叶,因为旅馆的茶叶实在太劣,太要不得,这一包茶叶是张先生惟一的奢侈品。”张伯苓给教授们修建了宽敞的住宅,但是自己却住在南开中学后面一个羊皮市场的简陋平房里。有一次张学良去拜访他,汽车在附近转了好长时间,最后在那条晒满了羊皮,散发着恶臭的小路上,找到张伯苓的居所,张学良不禁对张伯苓的简朴深表敬佩。


哈巴河县17614178932: 南开之父张伯苓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
萧宏去痛: 张伯苓为南开挣下数百万产业,从没有在自己身上乱花过一分钱.在天津市内开会时,他经常以步代车.一次散会时,有服务员询问张伯苓的车号是多少,他随口答道:“11号.”该服务员找来找去也没发现11号车.等他看到张伯苓已经走远的背影,这才领悟“11号”就是步行的意思.张伯苓给教授们修建了宽敞的住宅,但是自己却住在南开中学后面一个羊皮市场的简陋平房里.有一次张学良去拜访他,汽车在附近转了好长时间,最后在那一条晒满了羊皮,散发着恶臭的小路上,找到张伯苓的居所,张学良不禁对张伯苓的简朴深表敬佩.张伯苓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教育家:他创业南开,功在国家,为发展我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巴河县176141789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 南开之父张伯苓 候杰  秦方 1876年4月5日,张伯苓出生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塾师家中.十五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 -
萧宏去痛:[答案] (1)AD (2)①爱国,有理想抱负,希望国家强盛;②对事业非常执著,克服重重困难创立南开大学,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③工作认真务实,讲求方法,用行动和热情获得周围朋友的支持,为国家培养了众...

哈巴河县17614178932: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栋梁,梁启超的儿女到底有何成就? -
萧宏去痛: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他的九个子女,“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栋梁”,都非常的优秀,在各自的领袖都算是拔尖的人才,成绩斐然,真的是“以产遗...

哈巴河县17614178932: 中国谚语俗语大全 -
萧宏去痛: .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哈巴河县17614178932: 初二历史开放式考察 -
萧宏去痛: 我不知道你是浙江哪里的 以下都是浙江的历史名人文人: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

哈巴河县17614178932: 邓稼先 杨振宁的资料? -
萧宏去痛: 杨振宁(1922--),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中国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63年起任库兰特研究所...

哈巴河县17614178932: 翁虹的父亲娶了杨振宁的孙女吗? -
萧宏去痛: 假的.这个谣言十年前就辟谣了.而所谓杨振宁不忠不孝的文章是台独网站编造的谣言.杨振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直接领导了南开大学物理研究室的创建,为此呕心沥血.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系的早期毕业生,比如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东北师范...

哈巴河县1761417893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是什么意思 -
萧宏去痛: 简介汪伦 又名凤林.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2)至 汪伦送李白图宝应元年(762),李白曾多次来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并游历泾县桃花 潭.他以美酒待客.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