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与杂剧相比谁的成就更大?

作者&投稿:毛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元杂剧文学成就要远远高于南戏创作~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一、“杂剧”和“南戏”的区别
1、产生的地点不同。
元杂剧以元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而南戏则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南戏又被称为“永嘉杂剧”南戏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2、产生时间不同。
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杂剧。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杂剧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它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
3、内容题材不同。
杂剧的剧作,较多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等为题;南戏则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
4、剧本结构不同。
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一个剧本,杂剧的题目证明放于剧本末,一般用来作剧名;南戏的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南戏的题目证明放在剧本开头,一般由四句七言诗来作。
5、演唱形式不同。
杂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来唱,而且只能有一个人唱,一唱到底。杂剧当中,如果是由正末演唱的则叫“末本”,如果是由正旦演唱的则叫“旦本”;南戏的演唱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轮唱、合唱等,不似杂剧一唱到底。
二、代表著作
1、杂剧
杂剧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2、南戏
南戏的代表作有《琵琶记》、《拜月亭记》、《东窗记》、《祖杰》、《酷寒亭》等等。


扩展资料
杂剧与南戏的发展历程
一、杂剧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它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鼎盛时期。
后杂剧开始南移,当时在江南溧阳作官的元淮就有诗咏及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等剧本,这时距元贞元年只有四、五年,而到元贞、大德年间,杂剧已是“举世行”,关汉卿、白朴等人的作品也已是“天下流行”了。元杂剧繁荣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
元杂剧的很多作品抨击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僚、豪绅以及他们的帮凶、爪牙对普通人民的迫害和剥削,同时歌颂普通人民对封建统治集团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
到了明代中叶以后,杂剧的演唱逐渐失传。
二、南戏
南戏是在宋杂剧脚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元灭南宋后,形成统一的局面。随着北方的政治、军事势力进入南方,北杂剧的影响也迅速扩展到长江以南,与南戏相汇于杭州为中心的南方戏剧圈,杂剧以其新鲜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获得了南方观众的青睐。
南戏便一度衰落了。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植根于南方人民群众之中的南戏,依然拥有广泛的观众。同时,由于南北两个剧种的汇聚,促进了相互的交流。
明代后期,随着南戏在艺术上得到提高,分唱形式的优越性逐渐显露,人们的兴趣也从杂剧转移到南戏。

南戏产生于宋代,入元以后继续流行,在民间相当活跃。但就总体上看,南戏在元代的成就不如杂剧,未能像杂剧那样产生大量著名的作家、作品,并在文学领域中造成巨大的声势。它的影响主要还局限于民间,在民间丰沃的土壤上滋生蔓长,为明代戏曲的再度繁荣积蓄着艺术力量。




古代戏曲学·清代地方戏
清代地方戏与北曲(金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相比,如果说北曲南戏以剧本为主、表演为辅的话,那么地方戏则以表演为主,剧本为辅。清代地方戏既然以演员为中心,剧本降到次要地位,于是演员便成为推动戏曲发展、变化、繁荣的主要动力。乾隆、嘉庆年间刻板的《燕兰小谱》、《扬州画舫录》、《日下看花记》记载,北京、扬...

如何理解杂剧与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剧本体制有所不同,可是,其戏剧文本都往往呈现出悲后有喜、喜中含悲、悲喜交乘的共通的叙事美学。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但都没有今“戏剧”的意思。“杂剧”逐渐成为...

戏曲起源与形成
”这就比祝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的年代要晚80年左右。那么,祝说和徐说究竟谁是谁非呢?目前一般多主南戏出于南渡之际一说。周贻白的《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虽分别列举了以上两种观点,不过从他首先肯定“宋光宗时期便产生了温州杂剧”这一说法来看,他比较倾向徐说。张庚、郭汉城主编的《...

南戏和元杂剧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何关系
杂剧和南戏在唱腔上有明显的区别,杂剧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包括宫廷,寺庙,民间音乐)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则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其根源是由于地域文化特色,语言方言区别而形成的。王骥德说“南北二曲,譬如同一师承,而顿渐分教;俱为...

戏戏-戏曲的发展
其中,元杂剧被誉为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而明清传奇则在词曲创作上达到了巅峰,被誉为“词山曲海”。清代地方戏的兴起在清康熙末期,与昆剧并称为“花部”与“雅部”,在乾隆时期占据舞台主导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而1840年至1919年间的近代戏曲,包括京剧和戏曲改良运动,见证了中国戏曲的繁荣时期。

中国戏剧发展梳理
南北朝的"歌舞戏"标志着戏剧形式的进一步丰富,唐代的参军戏与俗讲变文则对后世影响深远。宋元时期,戏剧迎来了黄金时代,杂剧与南戏并肩崛起。元代剧作家如雨后春笋般活跃,题材广泛,戏剧终于从附属地位走向独立艺术的殿堂。杂剧与南戏虽然同源于音乐系统的源头,但在体制、脚色和歌唱形式上却各具特色:杂剧...

宋元杂剧与南戏的比较分析
宋元的杂剧主要是是在北方,北方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直白,所以在写唱词的时候使用的是直抒胸臆的写法,而南戏的比较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婉约。

南戏与杂杂剧的区别?急急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

南戏的体制特点是什么?与元杂剧有哪些不同?
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南曲声腔,如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南戏的脚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演唱的方式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各种上场的角色都可以唱,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这种演唱方式比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中国戏曲于()正式形成
后来,经过汉魏时期的百戏,隋朝时期的歌舞,民间表演艺术得到了逐步发展。唐代的歌舞戏和参军戏,已经开始以故事情节为主,由演员装扮成某种角色,用歌唱或说白以及表情动作,根据规定的情景进行表演,基本上形成了戏曲的格局。北宋时期的”杂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当时民间出现了专门上演杂剧的...

浦北县15917986160: 元杂剧和宋元南戏一样吗 -
才旦佩洛欣: 不一样 与杂剧相比,其体制比较自由灵活:南戏称一场为一出,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题目放在剧本的开端,一般先由副末开场,说明创作主旨或介绍剧情概况; 南戏亦由唱、科、白组成,相对于杂剧的“科”而言,南戏的表演动作提...

浦北县15917986160: 南戏产生于哪个朝代?
才旦佩洛欣: 南戏产生于宋代,入元以后继续流行,在民间相当活跃.但就总体上看,南戏在元代的成就不如杂剧,未能像杂剧那样产生大量著名的作家、作品,并在文学领域中造成巨大的声势.它的影响主要还局限于民间,在民间丰沃的土壤上滋生蔓长,为明代戏曲的再度繁荣积蓄着艺术力量.

浦北县15917986160: 元代戏曲有哪两种类型? -
才旦佩洛欣:[答案] 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元杂剧之所以能够以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取得与唐诗...

浦北县15917986160: 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 -
才旦佩洛欣: 不同点:1、产生的地点不同.元杂剧以元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而南戏则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南戏又被称为“永嘉杂剧”南戏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2、剧本结构不同....

浦北县15917986160: 元杂剧与南戏的区别 -
才旦佩洛欣: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这两个居中,的剧本虽然也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但是体制又有不同.杂剧风行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为,末,旦,净,三类....

浦北县15917986160: 南戏与杂剧的不同之处. - 上学吧
才旦佩洛欣: 南戏的体制与杂剧有很大不同,它在各方面都要比杂剧来得自由,它的曲调配合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它的剧本结构以人物上下场的界线分场,可长可短;它的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形式.由于南戏体制更自由,更便于展开复杂的剧情,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到了明代,杂剧渐渐衰微,从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取代了杂剧.

浦北县15917986160: 元杂剧与南戏的区别,从剧本结构上的区别,表演形式上的区别,音乐上的区别,角色上的区别,来简单分析一下 -
才旦佩洛欣: 剧本结构:杂剧:一般比较短【详细说: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折”相当于一场戏,但在一折中,场景却可有所变换.“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通常放在第...

浦北县15917986160: 杂剧和南戏有哪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
才旦佩洛欣: 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兴起于唐末.元杂剧的结构,一般由四个不同宫调的四个套曲联成(或叫四折,每折一个套曲).不过为了剧情的需要也可以由五个不同宫调的套曲联成(五折).还可以在第一个套曲前与末一个套曲后,或在各个套曲之...

浦北县15917986160: 简述宋杂居和南戏的区别? -
才旦佩洛欣: 是杂剧类,即北剧. 1、在内容上,南戏因为要娱人所以故事性强,抒情性弱,所抒之情并不属己,而是属众,主体意识不强;北剧因为还要娱己所以故事性比较简单,抒情性强,次要人物一般不鲜明,主体意识强. 2、在语言上,南戏曲文宾白口语化俚俗化缺乏文采;北剧语言则表现出较高的文学性. 3、在乐律上,南戏作者对宫调、平仄、乐律等没有专门的研究,一般采用顺口可歌的民间歌谣,因此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北剧作家熟悉声律韵律,所以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方面都很规范. 4、在体制上,南戏情节的单元称出;而北剧即杂剧仍然称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