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作者&投稿:宾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黄梅戏”最初起源于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多云山区,后来在安徽省发扬光大,成为安徽境内的大剧种,通过严凤英的影响,黄梅戏逐渐发展到全国,大概在60-70年代又回到了湖北,所以黄梅戏为湖北和安徽两省的地方戏。
黄梅戏和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

扩展资料:
1995年2月,黄梅县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黄梅戏之乡”。
1995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 。
2006年,黄梅戏被批准为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周洪年、黄新德、赵媛媛、韩再芬。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安庆师范大学为黄梅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月,黄梅县凭借黄梅戏入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梅戏(中国五大戏种之一)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点: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黄梅戏是湖北省的地方戏。

黄梅戏:

拓展资料:

1、简介: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2、艺术特点: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3、黄梅戏鼻祖:邢绣娘,本名秀莲,因会挑花绣朵,后改名绣娘。生于乾隆十四年,死于嘉庆二十三年(1749-1818),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人。 邢绣娘出身贫寒,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时节上山采茶唱的独特怀腔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乡黄梅村,后传到了安徽省安庆一带。成为安徽境内的大剧种,后通过一代大师严凤英的影响,黄梅戏逐渐发展到全国,大概在60-70年代又回到了湖北,所以黄梅戏为湖北和安徽两省的地方戏

是浙江省的地方戏。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安庆市周边地区及江西、湖北的部分地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歌,传入安徽省安庆地区后,又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发展形成了这个剧种。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等,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什么?戏曲的巅峰时期是什么时候?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曲调非常的委婉,而且上次是需要历史感的;所以巅峰的时期是元代。

武夷下梅古村的游玩旅行指南是什么?
5. 住宿:下梅古村内有一些农家乐和客栈供游客选择,可以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这些住宿设施简单而舒适,价格适中。6. 注意事项:在游览下梅古村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同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村民的生活,不要随意进入村民的住宅。总之,武夷下梅古村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地方,游览...

二度梅戏曲越剧
剧本在1958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收录于《中国传统戏曲剧本选集》第三卷。1960年,王颐玲接过陈杏元一角进行巡回演出,演出范围覆盖八省市。1979年11月,赵碧云和高爱娟分别饰演陈杏元和梅良玉,演出场次达到500多场。此后,赣剧、采茶剧、婺剧等地方戏曲也相继将其搬上舞台。1980年,浙江电视台还...

中国各大戏曲的发源,产生和人物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 ),昆曲的...
1、昆曲——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昆曲”,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清之际,他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200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

中国各个戏剧的代表?
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4,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

各种戏曲的代表人物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五花洞》、《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别姬》、《黛玉葬花》、《太真外传》、《凤还巢》、《生死恨》、《游龙戏凤》等。豫剧大师陈素真 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原名王若瑜,女,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晚年定居于:天津市。她8...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奖项简介
詹春尧(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王琴(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孙娟(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范乐新(南京市京剧团)姚百青(浙江省绍剧团)崔玉梅(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王滨梅(浙江越剧团)刘雯卉(河南省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王红(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贾菊兰(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马力(中央戏剧学院)雷玲(湖南省昆剧团)边点旺久(...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的 教案
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此后,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因为它是一种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

花灯戏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戏曲
花灯戏是湖南的一种民间小戏剧种。是由民间歌舞花灯、茶灯、地花鼓和“调子”发展而成。主要包括湘西花灯戏、以平江花灯戏为代表的湘北花灯戏和以嘉禾花灯戏为代表的湘南花灯戏。 花灯、茶灯、地花鼓等民间歌舞演出的盛况,明、清两代地方志书有许多记载。其演出形式大体为两种:一是有人物故事的“丑、旦剧唱”,被...

盐城市19280682181: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
圣桂诺正: 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 在黄梅称为黄梅调,黄梅戏算是安徽安庆的地方戏吧

盐城市19280682181: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曲 -
圣桂诺正: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盐城市19280682181: 黄梅戏出自哪个地方? -
圣桂诺正: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盐城市19280682181: 黄梅戏到底是属于哪里的 -
圣桂诺正: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渊源于唐初,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宿松、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由此可见,宿松是黄梅戏的重要发源地. 但是,不能单纯地说它具体属于哪个省份,这是民族的瑰宝,属于全中国甚至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盐城市19280682181: 黄梅戏是哪里的戏
圣桂诺正: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盐城市19280682181: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
圣桂诺正: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

盐城市19280682181: 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 -
圣桂诺正: 湖北省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

盐城市19280682181: 请问“黄梅戏”是我国哪个省的地方戏? -
圣桂诺正: 黄梅戏是安徽省地方戏曲,流行于安徽、江西、江苏、湖北、福建等省.原名黄梅调或采茶调.由于起源于湖北黄梅县一带,因此而得名.

盐城市19280682181: 黄梅戏是那个省的? -
圣桂诺正: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庆地区,戏曲语言为安庆方言.

盐城市19280682181: 黄梅戏属于那个省的 -
圣桂诺正: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或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目前存在争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