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午后的作品赏析

作者&投稿:居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死在午后是谁的作品?~

美国小说家。出生在芝加哥附近一个医生家庭,从小酷爱体育、狩猎和捕鱼。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做过战地记者等,曾长期驻欧洲,结识了女作家斯泰因、诗人爱兹拉·庞德等人。192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寓言、短篇小说等作品。1961年7月自杀。早期海明威像的两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反映了战后青年一代的迷惘、失落的心态,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还有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等,其中《打不败的人》、《杀人者》、《五万大洋》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对美国通俗文学的影响很大。三四十年代逐渐摆脱迷惘,创作了反映反法西斯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剧本《第五纵队》等,此外有描写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在午后》,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等。50年代发表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后者的主题是要人勇敢地面对失败。“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孤军奋战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他二三十年代创造的“硬汉性格”的继续和发展。1954年由于他的小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那独特的风格和简洁的文体以及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1923年,海明威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③他认为,作家应该把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蕴涵在形象背后,虽然看到的只有八分之一,读者却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后的分量。根据这一原理,海明威在创作中形成了举世称道的文体和结构,他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清新的特点。以简约著称的艺术风格致使他从不写长篇巨著,而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甚或只是一个时间点,来反映重大主题的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和故事的诸多因素,则都成为冰山被隐藏的八分之七,但又能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例如他的短篇小说?杀人者?等作品,都是采用这种十分集中的时间模式写成的。又如?老人与海?被他从起初的数千页浓缩到了五万字,仅集中描写了老人在海上捕鱼惊心动魄的三天,海明威用简约有力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老人桑提亚哥与大自然作殊死搏斗,可歌可泣的场面。故事虽然简单,文字表达上也没有大肆渲染,但让我们体会到了海明威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的崇高主题。再如?丧钟为谁而鸣?,这是他最长的小说,即使如此,事件经过的时间也只在有限的三昼夜之内,却展现了一幅西班牙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宏伟历史画卷。海明威用简约的文字展示了他不简单的内涵。

在《死在午后》(斗牛通常在午后进行)的作者眼里,死亡的情形和在死亡中所处的地位不一样,也使死亡的悲剧性和含金量不同。斗牛的结局就是斗牛士将牛杀死,他可以杀得漂亮,也可能因为受伤而无法将牛在斗牛场内杀死,但那条牛的命运是一样的,因为参加过斗牛的牛必须被杀死。因此在海明威看来,公牛的命运是悲剧性的,而每次斗牛赛上最先出场、也最先毙命的马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本书起手第一句话,海明威写道:“我第一次去看斗牛,当时预计会感到恐怖,也许还会难受的,因为我已经听说过马在斗牛中的遭遇。”这句话实际已经触及死亡,马的死亡。马在斗牛的开始载着斗牛士进场,接受牛角的挑刺,开膛破肚。可是与斗牛中的牛相比,“发生在马身上的一切只不过是附带小事而已”,在海明威看来:“但我可以肯定它们不是悲剧性的,斗牛场上的悲剧都集中在牛身上,集中在人身上。”
《死在午后》正文共分为二十章,其中前六章总体上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斗牛的特点、构成要素、斗牛过程和外在环境,海明威随心而谈,并没有统一的结构和系统;后十四章则虚拟了一个人物--老太太,她作为一个完全不了解斗牛的门外汉而聆听作者关于斗牛的详细解析。其间,穿插了许多老太太和作者的对话,后一部分文本的构成形态是以散文化为主的。《死在午后》散文化笔调离不开作者观察视角的不断变化。1972年法国叙述学家热奈特提出用“聚焦代替“视角,将叙述视角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 《死在午后》是一部跨文体小说作品,写作广泛运用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一切学科领域的成果,以文学趣味和文学审美价值为核心,尽可能多地包容着各种语言功能;它是开放的,多向度的,具有极自由的结构形态,是最具创造性空间而又充满着冒险性的文体。
《死在午后》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零聚焦和“外聚焦的视角。作为作者的海明威充当各种角色,爸爸、讲解员,无所不知、无所不管。这一视角在书中随处可见,书中有一段有关于英国人、法国人对死的有趣的议论,“法国人对死者极为崇敬,可是日常的物质上的享受、家庭、安全、地位与金钱,却是最最重要的东西。英国人也为今世而活着,因此死是不想、不考虑、不提起、不追求、不冒险的,除非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之故,除非是为好玩,除非是为了满意的奖励。“这段话是作者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在文中发表评论。海明威在校对《死在午后》的稿子时,把原稿中的某些情节删去,结果在关于哲学探讨方面的内容上删去了很大一部分,这说明海明威注意到了自己在文中过多地发表看法。他便采取了“外聚焦的视角来弥补这一缺陷。“外聚焦采用地是全然不涉及人物内心活动的摄像式外视角,并以直接引语展示人物的语言;叙述者起着一部摄像机的作用,读者像观看舞台上的场景,或是电影中的镜头,具有较强的逼真性和客观性,并能引起很强的悬念,
《死在午后》的跨文体写作运用了各种文学手段和非文学手段,用一种散文化笔调表达了文学创作思想,这三个方面将在下面展开详细论述。借用各种文学手段。《死在午后》中除了大量借用小说、散文的创作手法外,也在不断地借用其他文体的创作手法。跨文体小说不完全排斥传统手段如通过典型人物、生动情节和具体环境展示文学作品的意蕴,但却更喜欢用论说和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这些足以使文本具有体裁上的杂糅性和主题的多意性,难免让人对其体裁归属产生争论。
《死在午后》中穿插了一些有关斗牛和斗牛士的故事,这完全是小说的叙述手法。同样在这本书里,有一位虚构的人物--老太太,陪着作者说东道西,提一些傻乎乎的问题,发一些牢骚,像一个不耐烦的读者。在书中,她的身份也是一个观看斗牛的人,她和作家一起为此书提供“对话”,因为书中的作者认为:读者是喜欢对话的。而作者与老太太的对话比较生动,而且这一部分内容也常常离开正文而去,扯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如第十二章,海明威插入一个题为《一个关于死者的博物学论述》的段落,里面是老太太的一些插话,除此之外可以看作是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另外,此书中运用了散文笔法,特别是对关于斗牛活动场所和地理环境的描绘。例如对观看斗牛城市马德里的描写,“马德里是一座山城,有山区气候。马德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是典型的西班牙的天空,相比之下,意大利的天空就多愁善感了。”用白描的方式,两句话就勾勒出了马德里的气候特征,间接交代了斗牛产生于这样一个晴朗的城市。当然,书中精彩的议论不乏是海明威从斗牛运动引开去,联想到了生活实际,显示了他的睿智和作家的才能。 书中阐述了艺术的永久性,“斗牛是涉及死的艺术,它也被死抹去。但是它绝不会真正失传,你说,因为就所有艺术而言,所有合乎逻辑的改进与发现,都会由另外一个人传递下去;因此,除了作者自己之外,确实什么也不会失传。”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的永久性对海明威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从斗牛的死亡艺术引申开去,从斗牛的运动中看到了文学创作理论。创造性的想象不是他的强项,他的想象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在书中动用了各种文体“装点门面”,但是它的写作目的却并不在此,而是为了“借题发挥”,以阐述他的创作主张。 《死在午后》看上去更像一本学术专著,小说不惜笔墨在书中列出了有关斗牛的各种名次条目和解释。 吸纳一些非文学手段《死在午后》中除了相互借用、移植各种文学手段,也吸纳一些非文学手段。所谓非文学手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吸纳一些非文学性的异质文本入文,如古典典籍、随笔、地方志、辞条、调查报告、采访报道等;二是用一些新科技产品和其他艺术形式用来结构作品。非文学手段的大量运用,同样可能模糊文体界限。在异质文本的利用方面,外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等作过成功尝试。《死在午后》一书中,作者为观看斗牛演出而游历西班牙的各个城市:马德里、巴塞罗那、潘普洛纳等,对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及特点做了介绍和描述。从这点上说,《死在午后》可以说是一本西班牙游记。
《死在午后》中论述文学及绘画等艺术时,都是从有关斗牛的技巧、规则中漫谈开去。散文化笔调运用了各种文学手段和调动了一些非文学手段来架构。《死在午后》一书,使全书呈现一种散文化笔调。 在跨文体写作中,小说、散文之间的跨文体最为常见。一方面,散文中被大量地植入了小说中的虚构手法;另一方面,小说也在大量借用散文的写实手法,从而不断模糊这两种文体的界限。《死在午后》的方法并不是规范意义上的论述体,而是杂糅论述、随笔、感言等方式的“综合文体 。把斗牛和文学等艺术及人生观之间联系留给读者思考。跨文体写作是文体的革命和解放,这突出的表现在跨文体写作“以跨文体形式突破传统文体的界限,带来了文体的解放,在文体混成、形象衍生、诗意缝缀中展示新的意义表示可能性。《死在午后》的跨文体写作的“跨主要体现在对文体形式与写作手段的突破上,但笔者认为文体仅仅是一个容器,某一文体形式及与之相对应的写作手段总是与海明威的思想、审美情趣等创作指向相匹配。《死在午后》,这部跨文体文学作品从总体上来说呈现出一种文学淡出,文化凸现,情感逊位于理性、形象受制于思辨、体验失色于学问的倾向。




2015年9月1号上海中华艺术宫钱炳灵展的油画作品是什么
油画作品《午后》

安静的午后 钢琴曲赏析
曾就学于英国伦敦“The Purcell School”特别音乐学校,后来毕业于“King‘s College of London University”,主修作曲 。在他的音乐作品里,展现了兼融东方的抒情与西方的典雅细致的音乐风格。因主修古典钢琴与作曲,Yiruma展现他傲人的古典才情与欧洲人善感的特质;同时,纯净与清新的东方特色也呈现在他...

雪德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美国文学·欧文·肖·乞丐,窃贼》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美国文学·欧文·肖·乞丐,窃贼》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见“富人,穷人”条) 内容概要 在午后的阳光下,一艘白色的游艇冲破地中海的波浪,缓缓地向前驶去。在船尾的栏杆前站着神情忧郁的富商鲁道夫,身旁是他的姐姐格丽卿。这个女人四十岁刚刚出头,颀长的身材,亭亭玉立,一头黑发在吹向海面的微风中...

阳光明媚的那个午后,爱好和平的《GJ部》推荐
新木伸老师的理念,就是创作一本无需费神,随时可以打开享受的作品,就像轻松的午后,让人感到舒适。他希望在剧情之外,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角色,感受他们之间的友情与羁绊,这就是《GJ部》的魅力所在。京夜,和平的倡导者,他的生活总是充满意外的笑点;真央,看似严厉却内心柔软;惠,温柔如天使,却藏着...

斯特芳·马拉美作品赏析
斯特芳·马拉美的诗歌《海风》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决绝。他笔下的肉体,如同被悲苦所困扰,他试图通过阅读寻求解脱,"逃遁!逃向那边!",这种向往是鸟儿们醉心于无名泡沫和蓝天之间的自由。他的心灵深处,沉醉于大海的广阔,无牵无挂,对眼前的一切——映入眼帘的古老花园,夜晚的凄凉灯光,哺乳中...

海明威作品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海明威这种新的艺术风格几乎感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所有美国作家,在名作家如詹姆斯·琼斯、纳尔逊·阿尔格兰,诺曼·梅勒等人的作品中,处处都显示出这种风格的深刻影响。 海明威作品所具有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同时贯串在他的绝大部分作品当中的那种不屈不挠、决不认输的“硬汉子”精神和与此 对立的消极悲观情绪。海明威...

谁有朴树在多年前唱的《午后》及《Oh,My God》
分类: 娱乐休闲 >> 明星 >> 华人明星 问题描述:新蜂音乐多年前所出的一张音乐合辑《花鸟鱼虫》里收录了四支小乐队“花儿”、“国王与小鸟”、“非鱼”“秋天的虫子”的部分作品。其中的“国王与小鸟”便是由朴树与“麦田守望者”的前吉他手刘恩和组成。朴树与刘恩作为“国王与小鸟”推出的《午后》...

海明威的作品有那些?至少六部!
描写一名美国志愿兵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英勇牺牲精神。这两部反战小说被誉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描写一个古巴渔民面对失败时的顽强拼搏精神,此书获得普利策奖。其他作品还有《死在午后》(1932)《非洲的青山》(1935)、《有的和没有的》(1937)《过河入林》(1950)等等。

婉约清新的优美散文作品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婉约清新的优美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婉约清新的优美散文作品:多情亦无情,怎得淡然 午后的微光,透过指尖,轻轻地洒在脸庞。本该下雪的时节,却被金色的阳光笼罩,光阴的魔法,无处不在,在这样的午后,不由得让心心荡神怡。 不远处炊烟袅袅的小镇明亮了了,镀金的身影被倒影剪瘦了。城市的边缘...

兴国县19179338700: 海明威在《 死在午后 》中 总结的创作经验是 -
侯香银黄: 《午后之死》一书.在书中他对斗牛做了极为详尽而有趣的介绍,指出斗牛是一种“绝无仅有的艺术家处于生命危险之中的艺术”,并从斗牛引申开去,论及了小说创作的一些理论和具体原则,以及他对死亡的深刻见解.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

兴国县19179338700: 《死于午后》主要反应的是什么
侯香银黄: 反映斗牛士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兴国县19179338700: 大家谁有海明威《死在午后》的参考文献 他的相关文献也可以 悲观主义的最好!重赏!! -
侯香银黄: 《死在午后》海明威在1930年曾发表过一篇相当长的论西班牙斗牛的文章,以此为基础,两年后他出版了这本《死在午后》.在书中他对斗牛做了极为详尽而有趣的介绍,指出斗牛是一种“绝无仅有的艺术家处于生命危险之中的艺术”,并从斗...

兴国县19179338700: 请问:海明威写作的著名的“冰山原则”,到底指的是怎样的原则? -
侯香银黄: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

兴国县19179338700: 海明威的代表作有哪些 -
侯香银黄: 1、作品: (1)《太阳照常升起》 小说以1924年至1925年这一历史时段和名城巴黎为背景,围绕一群在感情或爱情上遭受过严重创伤或者在战争中落下了严重心理或生理机能障碍的英美男女青年放浪形骸的生活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兴国县19179338700: 海明威的写作原则 -
侯香银黄: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用最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感受作品鲜明形象并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兴国县19179338700: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意义 -
侯香银黄: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

兴国县19179338700: 什么是“冰山原则”? -
侯香银黄: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借此比喻自己的艺术追求 . 而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 冰山原则就是用最简捷的词语来表达最复杂的意义,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使感情充沛而不外l露

兴国县19179338700: 海明威的代表作有哪些啊?
侯香银黄: 不知道你说的是歌手还是作家. 作家的话 他的主要作品应该是这些了 《在我们的时代里》 《太阳照样升起》 《没有女人的男人》 《胜者无所得》 《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呜》 《老人与海》 《死在午后》 《非洲的青山》 《有的和没有的》 《过河入林》 如果有帮助到你的话 谢谢采纳.

兴国县19179338700: 海明威的代表作是什么? -
侯香银黄: 厄尼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小说家.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伤.后作为《多伦多明星日报》驻外记者赴法国,开始在报刊上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