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IP协议缺陷?

作者&投稿:油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RIP协议缺陷~

RIP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缩写,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相应分组。

  RIP-1被提出较早,其中有许多缺陷。为了改善RIP-1的不足,在RFC1388中提出了改进的RIP-2,并在RFC 1723和RFC 2453中进行了修订。RIP-2定义了一套有效的改进方案,新的RIP-2支持子网路由选择,支持CIDR,支持组播,并提供了验证机制。

  随着OSPF和IS-IS的出现,许多人认为RIP已经过时了。但事实上RIP也有它自己的优点。对于小型网络,RIP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并且RIP还在大量使用中。但RIP也有明显的不足,即当有多个网络时会出现环路问题。为了解决环路问题,IETF提出了分割范围方法,即路由器不可以通过它得知路由的接口去宣告路由。分割范围解决了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环路问题,但不能防止3个或多个路由器形成路由环路。触发更新是解决环路问题的另一方法,它要求路由器在链路发生变化时立即传输它的路由表。这加速了网络的聚合,但容易产生广播泛滥。总之,环路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带宽。若采用RIP协议,其网络内部所经过的链路数不能超过15,这使得RIP协议不适于大型网络。

RIP协议的前身是一个运行在UnixBSDI版本上称为"routed"的程序,在1988年被IETF标准化,定义为RFC1058。紧接着的RIP2标准在RFC1388中定义,它加入了对变长子网掩码(VLSM)的支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RIP路由协议的一些主要缺点,例如在一个网络中如果有多条路径可以到达目的地,那么RIP协议在转移到另外一条可选路径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RIP协议经受了长期的实际运行考验,在网络界已被广为运用。RIP在那些并没有冗余路由器的网络中的确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路由协议。

  一般路由协议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交换路由;另一个是维护一份路由表以提供给其他通信协议调用,RIP也不例外。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项都包含了最终目的地址、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nexthop)等信息。nexthop指的是网上的报文欲通过本网络节点到达目的节点,如不能直接送达,则本节点应把此报文送到某个中转站点,此中转站点称为nexthop,这一中转过程叫hop。一个报文从本节点到目的节点中途经历的中转次数称为hopcount。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它通过比较到达目的站点的各个路由的hopcount,即距离的大小,从中选择具有最小数值的路由作为最佳路由,而把数值稍大的路由作为备份。一旦最佳路由失效,则采用备份路由。RIP只保留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由,当一条交换过来的新的路由信息提供了一条更佳的路由时,RIP就用它来替换旧的信息。当网络拓扑改变时,RIP实体会向外发布路由更新报文,以便与其他网络设备共享。每一个路由器收到一条更新报文后除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之外,还接着传播这条报文,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互通有无、彼此信任。

  RIP使用一些时钟以保证它所维持的路由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但是对于RIP协议来说,一个不理想之处在于它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确认一个路由是否失效。RIP至少需要经过3分钟的延迟才能启动备份路由。这个时间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来说都会出现超时错误,用户能明显地感觉出来系统出现了短暂的故障。

  RIP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它在选择路由时不考虑链路的连接速度,而仅仅用hopcount来衡量路径的长短。这就造成了在一个实际的网络中,采用快速以太网(100Mbps)连接的链路可能仅仅因为比10Mbps以太网链路多出1个hop,致使RIP认为10Mbps链路为一条更优化的路由,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老版本的RIP不支持VLSM,使得用户不能通过划分更小网络地址的方法来更高效地使用有限的IP地址空间。在RIP2版本中对此做了改进,在每一条路由信息中加入了子网掩码。由于老版本的RIP路由信息中不采用子网掩码,所以RIP1没有办法来传达不同网络中变长子网掩码的详细信息。

  路由协议应该能够阻止数据包在网络中循环传递,或进行循环路由。RIP认为如果一条路由具有15个以上的hopcount值,那么这条路径上一定有环路存在。这就是说,一条路由的hopcount值到达16后,就被RIP认为无效。显然,这样的定义有效地预防了环路的存在,而且对于小网络高效易行。但是对于超过15个hop的大网络来说,RIP就有局限性。

  RIP协议是一个国际标准,所有的路由器厂商都支持它,而且RIP在各种操作系统中都能很容易地进行配置和故障排除。在那些没有冗余链路的网络中RIP能很好地进行工作,但RIP的最大毛病在于它无法在具有冗余链路的网络中有效地运用。所以对于大网络或需要具备冗余链路的网络,就必须考虑采用其他路由协议了。

RIP协议的前身是一个运行在UnixBSDI版本上称为"routed"的程序,在1988年被IETF标准化,定义为RFC1058。紧接着的RIP2标准在RFC1388中定义,它加入了对变长子网掩码(VLSM)的支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RIP路由协议的一些主要缺点,例如在一个网络中如果有多条路径可以到达目的地,那么RIP协议在转移到另外一条可选路径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x0d\x0a\x0d\x0a  RIP协议经受了长期的实际运行考验,在网络界已被广为运用。RIP在那些并没有冗余路由器的网络中的确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路由协议。\x0d\x0a\x0d\x0a  一般路由协议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交换路由;另一个是维护一份路由表以提供给其他通信协议调用,RIP也不例外。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项都包含了最终目的地址、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nexthop)等信息。nexthop指的是网上的报文欲通过本网络节点到达目的节点,如不能直接送达,则本节点应把此报文送到某个中转站点,此中转站点称为nexthop,这一中转过程叫hop。一个报文从本节点到目的节点中途经历的中转次数称为hopcount。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它通过比较到达目的站点的各个路由的hopcount,即距离的大小,从中选择具有最小数值的路由作为最佳路由,而把数值稍大的路由作为备份。一旦最佳路由失效,则采用备份路由。RIP只保留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由,当一条交换过来的新的路由信息提供了一条更佳的路由时,RIP就用它来替换旧的信息。当网络拓扑改变时,RIP实体会向外发布路由更新报文,以便与其他网络设备共享。每一个路由器收到一条更新报文后除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之外,还接着传播这条报文,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互通有无、彼此信任。\x0d\x0a\x0d\x0a  RIP使用一些时钟以保证它所维持的路由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但是对于RIP协议来说,一个不理想之处在于它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确认一个路由是否失效。RIP至少需要经过3分钟的延迟才能启动备份路由。这个时间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来说都会出现超时错误,用户能明显地感觉出来系统出现了短暂的故障。\x0d\x0a\x0d\x0a  RIP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它在选择路由时不考虑链路的连接速度,而仅仅用hopcount来衡量路径的长短。这就造成了在一个实际的网络中,采用快速以太网(100Mbps)连接的链路可能仅仅因为比10Mbps以太网链路多出1个hop,致使RIP认为10Mbps链路为一条更优化的路由,而实际上并非如此。\x0d\x0a\x0d\x0a  老版本的RIP不支持VLSM,使得用户不能通过划分更小网络地址的方法来更高效地使用有限的IP地址空间。在RIP2版本中对此做了改进,在每一条路由信息中加入了子网掩码。由于老版本的RIP路由信息中不采用子网掩码,所以RIP1没有办法来传达不同网络中变长子网掩码的详细信息。\x0d\x0a\x0d\x0a  路由协议应该能够阻止数据包在网络中循环传递,或进行循环路由。RIP认为如果一条路由具有15个以上的hopcount值,那么这条路径上一定有环路存在。这就是说,一条路由的hopcount值到达16后,就被RIP认为无效。显然,这样的定义有效地预防了环路的存在,而且对于小网络高效易行。但是对于超过15个hop的大网络来说,RIP就有局限性。\x0d\x0a\x0d\x0a  RIP协议是一个国际标准,所有的路由器厂商都支持它,而且RIP在各种操作系统中都能很容易地进行配置和故障排除。在那些没有冗余链路的网络中RIP能很好地进行工作,但RIP的最大毛病在于它无法在具有冗余链路的网络中有效地运用。所以对于大网络或需要具备冗余链路的网络,就必须考虑采用其他路由协议了。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什么?
首先,其限制了网络的规模,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表示不可达)。其次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路由器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最后,“坏消息传播得慢”,使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网络就应当使用OSPF协议。然而目前在规模较小的网络中,使用RIP协议的仍占...

简述RIP的工作原理?
RIP协议的全称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二、该协议的局限性1、协议中规定,一条有效的路由信息的度量(metric...

RIP的作用是什么
但RIP的缺点也较多,首先,其限制了网络的规模,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其次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路由器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最后,"坏消息传播得慢",使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网络就应当使用OSPF协议。然而目前在规模较小的网络中,使用RIP协议的仍...

策略路由有什么不足或缺陷吗
有可能发生来回路径不一致的问题,如果途径防火墙,报文有可能被丢弃(防火墙可设置是否允许来回路径不一致的数据包经过)

什么是RIP协议?它有什么作用?
rip协议的作用: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 RIP的15跳限制...

※描述RIP 和OSPF,它们的区别、特点
【答案】:RIP 协议是一种传统的路由协议,适合比较小型的网络,但是当前Internet 网络的迅速发 展和急剧膨胀使RIP 协议无法适应今天的网络。OSPF 协议则是在Internet 网络急剧膨胀的时候制定出来的,它克服了RIP 协议的许多缺陷。RIP 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OSPF 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RIP&OSPF 管理距离分别是...

※描述RIP和OSPF,它们的区别、特点
【答案】:RIP协议是一种传统的路由协议,适合比较小型的网络,但是当前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急剧膨胀使RIP协议无法适应今天的网络。OSPF协议则是在Internet网络急剧膨胀的时候制定出来的,它克服了RIP协议的许多缺陷。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RIP&OSPF管理距离分别是:120和110 1....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的RIP
RIP-1被提出较早,其中有许多缺陷。为了改善RIP-1的不足,在RFC1388中提出了改进的RIP-2,并在RFC 1723和RFC 2453中进行了修订。RIP-2定义了一套有效的改进方案,新的RIP-2支持子网路由选择,支持CIDR,支持组播,并提供了验证机制。RIP-2的特性:RIP-2 是一种无类别路由协议(Classless Routing Protocol)。RIP-2...

常用路由技术简析(RIP,OSPF,BGP)
为了解决RIP协议的缺陷,1988年RFC成立了OSPF工作组,开始着手于OSPF的研究与制定,并于1998年4月在RFC 2328中OSPF协议第二版(OSPFv2)以标准形式出现。OSPF全称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Path First),OSPF中的O意味着OSPF标准是对公共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专有路由方案。OSPF采用链路...

rip协议名词解释
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相应分组。RIP-1被提出较早,其中有许多缺陷。为了改善RIP-1的不足,...

城阳区18433148599: 什么是RIP协议缺陷?什么是RIP协议缺陷?
侨支龙勃: 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城阳区18433148599: RIP协议不足之处是什么?刚才听老师说到了,但又没讲哪里不足 -
侨支龙勃: 适合小型网络. 1、过于简单,它以跳数为依据计算度量值,经常得出非最优路由,即非最佳路由; 2、度量值以16为限,不适合大的网络,即不通过超过15个路由器,限制来自于RIP的基本工作原理,计数到无穷; 3、安全性差,接受来自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没有密码验证机制,RIPv1、RIPv2的主要区别就是安全性问题; 4、不支持无类IP地址和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变长子网掩码); 5、收敛缓慢,时间以分钟计算,例如抑制计时增加了收敛的时间; 6、带宽消耗大,原因之一是RIP的全量更新方式

城阳区18433148599: 请问RIP1协议有哪些缺点?
侨支龙勃: RIP1作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具有与DV算法有关的所有限制,如慢收敛和易于产生路由环路和广播更新占用带宽过多等;RIP1作为一个有类别路由协议,更新消息中是不携带子网掩码,这意味着它在主网边界上自动聚合,不支持VLSM和CIDR;同样,RIP1作为一个古老协议,不提供认证功能,这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危险性

城阳区18433148599: Cisco eigrp协议与rip协议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
侨支龙勃: RIP是距离矢量协议,最大支持15跳,超过就不能通信了,而且RIP是定时更新,EIGRP是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的混合协议,支持跳数更多,而且是触发更新,但EIGRP是cisco得私有路由协议,不能再各大厂商设备间通用.

城阳区18433148599: RIP的Metric是如何计算而来的?它有什么缺陷? -
侨支龙勃: RIP根据到目标网段的跳数当做Metric值.缺陷就是它不能很好的反应网络情况(比如带宽和时延),而且RIP最大跳数在15跳,限制了网络范围.

城阳区18433148599: 策略路由有什么不足或缺陷吗 -
侨支龙勃: RIP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的缩写,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

城阳区18433148599: RIP和OSPF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
侨支龙勃: 优缺点是比较得出的,ospf和rip比较: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

城阳区18433148599: 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侨支龙勃: 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

城阳区18433148599: 路由信息协议缺点是什么?
侨支龙勃: 路由信息协议缺点编辑由于15跳为最大值,RIP只能应用于小规模网络;收敛速度慢;根据跳数选择的路由,不一定是最优路由

城阳区18433148599: 各种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缺点 -
侨支龙勃: 根据路由算法对网络变化的适应能力,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