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处散文

作者&投稿:可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记忆多择拣,躲开那些欺骗和哄骗,我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重叠在一处的个体事例剥落下来。这多少有点艰难,但因为它常生常有,而使这项工作做起来多少又轻松了些。这个下午,我就用不长时间将两个人从许多年前的记忆内壁剔下来了。熟能生巧,这道理,用在那里都是真理。

  或许是年月太久长了,十年,还是二十年了。这肯定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认识过的两个女人是真实的,而不是记忆提供给我的一个。当然,如果非要细微地重现当时境象,把她们出现的时间和空间彻底的呈现在此刻,我还得去靠记忆来分辨,但我不想再去启动记忆了,我想暂时把它放到一旁。于是,我认识的这两个女人,没有时间次序,没有四时次序地出现在我的文字中。

  这是我踏入陌生地之后第一次如此亲近的(起码表面是如此的)跟一个女人熟络起来。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很容易沟通的,关键取决于态度。那些年,我的态度呈弱势,一来年岁小,二来本身也没多大气场,即便有态度,也多被其他更为强大的气场所吞没。人年少时,多被他人所怜惜关爱,这也是人天生的本能吧。但年少人多对此不屑,总觉得自己强大无比,世界瞬息便会成为我的。所以,她的亲近,我虽生感激心,但并不表露于外。况且她的亲近,又带有城市人天生的优越,不仅如此,她还带有高干天生的优越,在她,对我的好,有施舍和可怜的成份,她又不会掩饰这种高高在上的给予,觉得她给我自得受,我多少有些不舒服。

  姑且称她“汪”吧。事实上她的姓比这个好听得多。我活了这么大,认识的人中,从来就没有那个带三点水的姓,那个字随处可见,用在一些与水有关的地方,很平常,可是,跟她的名字合起来,变的特别漂亮、美好、难得。好象眼前须臾间一亮,一道白光铺盖了满世界,你面前只有这个名字中所包涵的一切,池水,莲花,藕,绿荫荫的池壁,鱼虾一闪一闪地在莲下露出小眼睛探望。她又是黑皮肤,眼睛更黑,笑起来的时候,牙齿就像那道白光。那是个秋天吧,她穿着我只在书本里描写过的羊毛格子上衣,短及肚脐,下面是一条洗白了的牛仔裤。背着个小坤包,走在我前面,很明显的八字脚。其实,这些都是我眼光里看到的,但她很能读懂我,她及时地将她的经历简单地讯息给我。跳芭蕾舞的人,没有人不是这样走路的。又说,她的格子衣服,是从英国购回的,本来下面有条裙子,后来给小孩做了被子。她有个做大律师的夫君。父亲曾任某厅厅长。其实,远不必跟我提起任何关于她自己的讯息,我本是远离她生活的人,我们之间的相处,很可能也就可数的几天而已。现在想来,她多少带有炫耀的成份,她是在我面前描述一种我所远离的,或者终生不可期及的生活。但适得其反,我并未生羡慕之心,倒是可惜了她的裙子。

  而后我认识了玛丽亚。他们都这样叫她,说她如何有同情心,通达爽快,善良大度。我也觉得她像玛丽亚,仅仅她穿了一条长裙。她每次见过,都无比和蔼地喊我的名字,好象她真的能将万物的苦痛和愁恼驱散干净。她或许就这样做的,但我跟她在一起的时间里,她从没有给我驱除过什么。这点很遗憾。或者在她的圈子里,她力所能及的方面,她真的给予过别人以什么?不得而知。我老师特别欣赏她,他看她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她的阳光。到了大冬天,她也喜欢穿一条大的羊毛裙,还有披巾,像极了画里的玛丽亚。我去过她家一次,住的很逼仄,横七竖八的柜子将卧室客厅和饭厅隔出来,都是长条的小地方,只容两人错肩。又阴暗。这样的住处,真不是玛丽亚住了的。她倒不提她的出身,社会背景之类的,只跟你微笑,这种笑,不似人间里的笑,到像挂在了半空,高傲而不可琢磨。无论是办公室还是街道上,还是我们骑车拐出的大门口,她的笑,渐渐漂移出一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内容,跟萧瑟秋风,跟皑皑白雪,跟现实状况的差异,使我对她渐渐失切了兴趣。

  汪跟玛丽亚,有时会想,要是把她们的衣服合在一起多好,那样她们就是同一个人。但即便她们没有将衣服合在一起,她们于我来说,也是一个人:相似的笑容,相似的做事风格,甚至相似的的着装,是我之外的别处风景,观赏的作用大于效仿和学习。

  在别处,我突然开始喜欢一种不切实际的生活,去喜欢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他不见得比她们更好或更坏。

  后来想想,他们原本就是一类人,天生生活在贵族的土壤里,喜欢炫耀一些我所不能得见的情景,喜欢炫耀他们的圈子,他们唱歌,聊文学,谈电影,热爱体育,他们的朋友,都是报纸上那些伟人的后代,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于我真是天方夜潭。这是一种我所不熟悉的生活,他们口若悬河的时候,我感觉到他们远离了这个世界。我活在黄土里,活在牛羊身边,视野里是广袤的田地,偶尔下冰雹,将庄稼砸得七零八落,村里的男人蹲在田边呜咽。我常在他们烟雾缭绕,阔谈政治,诗歌和电影的时候,想起我乡下的老家。我缩在一个角落里。像一株营养不良的树苗,插在了不合适的土壤里。我注定无法长成好样子,注定不能将别处当成自己的根据地。即便我爱的如火如荼,都不能将我挽留在别处的时间中。

  在我告别汪和玛丽亚们的时候,她们也义无反顾地奔赴别处。我不知道她们的步伐会不会因为别处的拘谨和不适而改变速度,但我的脚步明显变得缓慢而迟疑。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也不是所有的生活将一如既往。我的不适应是别处烙给我的疼痛印迹。我的彷徨和踯躅,想念和向往,都变得无意义。时间成为最好的慰籍,它自动过滤。我终将安顿,以一种无以复加的勇气,使生活过得风水逸然。在此在彼,生活总是多磨难。即便日子风驰电掣,将以往种种掩埋,裸露出今天的苍冷质地,我都不能说,悔。

  【二】

  生命,容不得仔细推敲思忖,更来不及说一个悔字。

  刚接识一个朋友,把她男朋友的话写到信里,传递过来,对我的前景充满怀疑。我坐在初秋的林子里,山鸡在林子深处尖叫,偶尔飞出来,于头顶的枝条上踏过,碎叶子纷纷扬扬落了我满襟。对于一个十几岁的人来说,这样寂廖清淡的生活是一种煎熬。我的耳朵里,日夜除了这些飞来掠去的山鸡,就是那盘翻来复去的磁带。我反复读着这封信,直到天色暗淡,林子里蒙昧的光线无法分辨出信纸上的字迹。走出林子的时候,我想,她并不是诚心规劝,她该有嫉妒和羡慕,也有隐隐的幸灾乐祸。这样的情形,只能促使我更不冷静地向往当下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眼前这条出路,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最佳通衢。

  一张车票,甚至连行李都不必讲究:几本书,一个本子,一支笔,一套牙具,少量的钱,这就是家当。我站在陌生的城市,被稀缺的、少量的热情迎接着的时候,并不感到特别的兴奋。未来从来就是遥远不可及的,而他们描绘出来的图画使我对未来这个词产生抵触。那时并不知,有些人天生就是用言语来装点门面的,并不能当真。你权且怀着期待的心,去聆听一次把你作当成模具的演讲,一些似真似假的履历和时间充斥了你,但无法辩驳,无法让真实的自己显出原貌,你只能拘谨地以一种尴尬的、甚而是虚伪的表情面对着这些不认识人,他们的惊诧,偶尔的叹息,还有赞扬,但你得清楚,这道具只存在极少极短的时间内,当他们的烟抽到一半的时候,你再不会从中听到任何一点牵扯你的言语。你面前的风景,逐渐与你拉开距离。不适来自自动隔离。他们身上,有种你所不熟悉的气场,无法吸近你,但并没有很明显的推离,而是那种恍惚的、不明晰的不接纳。

  这多少有些残忍。对于一个原本要把别处要当成栖息地的人来说。

  而所谓的归属感,怕是无稽之谈。

  在经历了玛丽亚们略带保守的所谓友情后,我变得小心谨慎起来。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看书,一个人回宿舍,不闻不问身边这些人成日在做些什么。

  我认识一个说外地话的同事,好象姓刘,或者是李,反正如今的记忆也不给我提供准确的信息,我权且随便称呼他好了。(现在想想,当时那种境遇的人,并不止他我,我们都是可能被别人随便称呼,轻易忘记的人。)我想说的是,他说的话很难让别人听懂,我稍微比他好点,因为没有许多特定的方言,而使我跟人交流的时候顺畅点。但这并不表明我比他更好。我们都处在一种无形的排斥圈内,但并没有表露在外面,别人永远摆出一付救世主的样子,而我们永远以无望的'姿势试图融入贴进。他同样被人前夸赞,而夸赞他的那个人,转过脸便面无表情,甚至略带憎恨的意味。我在旁边正好收到这样的表情,低下头,装着没看见。而小刘或者小李,却用堆满整张身体的讨好的笑容,送走一个冰冷的后背。我很快联想到那些对我微笑赞赏的人,他们转过身后的表情,不寒而栗。

  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很多,但我们太想把自己当成别处的一分子了,而又故意忽略原本很清晰的脉络,变得迟钝愚蠢起来。

  连我同屋的女孩,都神秘不可侵犯。偶尔从别人嘴里知道她一些事情,也当过耳风。她客气的关怀,让我觉得亏欠。星期天她带我出去,在陌生的城市街道上,看到了她跟旁人的区别:她跟小贩的讨价还价,她耍的小聪明。我跟在她后面,跟着她空空如也的包。遇见小偷,她用家乡话大声地骂,同她平日里温文尔雅的样子截然不同。后来她说,小偷只偷外地人的东西。她在这个城市快十年了,小偷却一眼看穿她的身份。

  这让我悲哀。不要说我刚到这个城市几个月,即便十年后,我也可能若她一样,被一个觑觎的小偷一眼看穿。那么,我如何把此身安顿在这个城市?这不是简单的因地域变化使身体生发出来的陌生的不适感,而是即便你努力改造修正,都无法被别处接纳融化的尴尬。这种尴尬,在她身上延续着,在小刘小李身上延续着,虽然它刚刚在我中生成,但我已经预见最终的结果。

  我们无法成为玛丽亚,无法成为这个城市某一重要人物的亲属,而我们也无法得到玛丽亚或者任何一位大人物的关护爱惜,我们有太多乡村的、使他们鄙夷,奚落,笑谈的质地,老实,朴素,迟钝,不谙世事……在别处,其实就是蔓延和保持着流浪的姿势,它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越来越厌恶这样的境况,没有一种合适的姿势能嵌入到它中央。我就那样突兀地,一把刀般矗立着,陌生着,像一个过客。我选择离开的时候,许多人都在惋惜。我已经不轻易地去感动了,因为这种惋惜,或者更多的是窃喜,一种终于丢掉包袱之后的轻松,让人们言不由衷。突然发觉我学会了虚伪,嘴里一再说着感激的话,而心里,却在冷笑,他们,也有我自己。

  生命就是不断迁徙的过程,这次,我是从彼处返回此处,就像串了个门,或者走了一段往返的路途。

  我又回到林子里,春天,山鸡在林子深处叫喊,偶尔飞起来扑腾,之后长时间的寂静。并没有亲切的熟识感,也没有想象中回归的欢喜。场里的狗,都在朝我吠,它忘了,曾经我们那么好。

  宿舍里换了新来的人,她们在我曾经熟悉的风景里朝我微笑,恍如隔世。

  生命流程是固定的,流走了的,便流走了,即便你回到了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气氛中,也不过一个佯装的姿势而已。你注定在流浪,一生都在别处停驻或游走,你的书籍,你的床铺,你的住所和亲人,都不是你的。生如暂寄啊。我仓慌地跌坐下来。

  别处无法成为吸附在生命中的幽灵,也不是尚未实现的将来。我说过,我终将安顿。在这样一种无法更改的、在别处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和依据,并以一种无以复加的勇气,使生活过得风水逸然。但要我站在抵达的时间点上,去详细说明这样一个过程是如何跌宕起伏,地动山摇,是不切实际的事了。但你大可想象,我在风尘迷漫,坎坷不平,冰雪封堵的道路上的跋涉,肩上背着一只小背包,活像漫画书里的人物。但这又未免滑稽。更可取的形象,该是神秘的旅者,大步流星,义务反顾,传奇人物般走过河流山川,城镇乡村,之后,消失无踪。


毕业了的诗歌散文
诗歌散文毕业了篇一:散文诗 散文诗四题:《曾经沧海难为水》 文\/郝珍昌 路过时间的驿站越多 对行走的人,只看到模样而没有铭记于心 躺过河流的次数越多 对游泳的水手,无需在意他们的技艺有多高 花儿再多再清香,也只是闻一闻,嗅一嗅,可不能带走 风景再好再美丽,也只能欣赏,记忆感悟存于心悸 人潮再挤再涌...

描写青岛的散文
杜甫诗里没有提起过它,历代诗人词人歌咏赞叹它的不在少数。上清宫的牡丹高与檐齐,别处没有见过,山野有此丽质,没有人嫌它有富贵气。 推开北窗,有一层层的青山在望。不远的一个小丘有一座楼阁矗立,像堡垒似的,有俯瞰全市傲视群山之势,人称总督府,是从前德国总督的官邸,平民是不敢近的,青岛收回之后作为冠盖往来...

汪曾祺经典作品
汪曾祺,1918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乡土文学的杰出作家。他的文学成就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其中《围城》、《生活在别处》、《古都》等作品成为他的代表作。汪曾祺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乡土生活描写和精细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他通过对乡...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一): 初春,旧念 初春,冷清渐去,坐在一杯茶中,倒影昔年,还有些许停留的缠绕,淡淡的,轻轻地,萦绕着,回味去了,却浓意深陷,那一抹念着的味道,是散落在时光中的花冢,湮灭在哪里,都是一季春的等待。想起柔润的春雨,漫过清心的初念,青青涩涩的,却也柔心入怀,暖心的你若浮萍,若蒲柳轻轻柔柔划过眉心,袅...

世外桃源后沟村散文
傍晚,站在高处眺望,夕阳中的古村尽收眼底: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四合院、三进院等依次延伸,高低错落有致,在夕阳下变得透红起来,这种红与黄土对耀,似乎与别处不一样,它会随着落日而演变,从深红到浅红,又从浅红到淡红,像一张纱巾把整个村子罩在里面,似神仙一般的美。建筑精巧的古庙戏台,...

海边生活散文
海边生活散文一 家住长江边上,我常喜欢去江边溜达,只因留恋江堤边上的那一道风景。不过,我更想去的地方是海边,对海的感情从来都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褪色。 脑海中,总有一抹蓝色挥之不去。海,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总听人说蓝色代表忧郁,而在我看来,蓝色也代表纯净、代表深邃。 看海,听海、读海,一...

描写风景的优美散文《青海湖》
慢慢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出现在眼前,地平线与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蓝色的稠带。这在别处是看不到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青海湖,我们不期而遇了。再往近处看,再往近处走;再往近处走,再往近处看。你会发现青海湖边还有一种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人文景观。那就是藏传佛教特有的...

我的家乡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关于我的家乡篇一 我的家乡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小村庄。没有依山,却有傍水。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人们提起,在这里曾经是一片滩涂。回来才有了现在的一番景象。在家乡四季的记忆里,四季分明。到处都是一派祥和。没有城市的喧嚣,灯红酒绿。 绿荫遮蔽着大半个村庄,春天来的要晚一些,桃花俏上枝头。小的时候喜...

与归抒情散文
与归抒情散文1 你是我身外,化白云任去来。我在你身畔,你在我此岸,立风雨,安如山,不动于心,见你如是,才无憾。 无数个风花雪月的碎梦里,随风摇曳的点点碎片,不断在我脑海拼凑出你的如画眉眼。你低垂的眼角总是带笑,飘逸的衣角拂过花香阵阵,光年于此,相望两相醉,一丝旖旎,一生沉溺。 若非万种飞烟都过眼,...

云南的云散文
云南的云散文1 初到云南,我就醉了。 清晨下了火车,第一次看到云南的云,很低很低,霞光刺破云层,光芒四射,很柔和的感觉。云很白,看不见天际,只是白茫茫的一片,配上湛蓝的天空,好看极了。远处的房子,好似住进了云里,人也活在仙境里。朵朵白云悠悠然飘动,惬意极了,只要风用劲一吹,云就走得快一点,风要是静...

临朐县15186113179: 生活在别处的作文! -
东郭蝶邦来: 1、 生活,是一种生命的姿态.生活在别处,这句写在巴黎大学的墙上的话,难道只是浪漫的法国人所特有的幻想吗?生活在别处,应该是所有人心底的一份渴望与追求.生活,在别处 完美的生活,通常...

临朐县15186113179: 生活在别处作文
东郭蝶邦来: 这里有很多车,虽然人们在天上修了高架桥,在地下修了地铁,但仍然常常塞车,会浪费很多时间.来源:作文网 这里太过喧哗,连个稍微清静一点的地方也没有.如果在周末上街,会看到人们像蜜蜂一样从各种高的、矮的、豪华的、简陋的巢...

临朐县15186113179: 毕淑敏散文段落赏析
东郭蝶邦来: 这段话使我想起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凉,表达了一种痛彻心扉、孤苦无助的情感.作者通过没有归属感的蝙蝠想到了黑色和夜晚;通过异地生根的秧苗联想到异乡客在别处的凄凉、无助和孤独.

临朐县15186113179: 林清玄中的好雪片片中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什么意思 -
东郭蝶邦来: 好雪片片,它所飘落的地方就在眼前,不在别处.它所隐含的意思是,生活处处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对眼前的好雪片片视而不见,纠缠在利益中、欲望中、没有意思的计较中,生活的美意从我们眼前...

临朐县15186113179: 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
东郭蝶邦来: 《生活在别外》揭示作品的一大主题:真正的生活应当永远在别外.当生活在彼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彼处一旦变以此处时,崇高随即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昆德拉将人物放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研究人性的崇高与邪恶,透视人身上最黑暗的激情以及揭示这种激情可能导致的悲剧,浪漫主义的悲剧,毫无价值的悲剧.从而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激情的怀疑和现代愚昧的探索.

临朐县15186113179: 安于途中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东郭蝶邦来:[答案] (1)从起点到终点,其距离就是途中. (2)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 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因此对此处的风景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是在别处.当然,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

临朐县15186113179: 要两篇优美的文章,急啊啊啊!!!!! -
东郭蝶邦来: 幸福在别处人生虽然短促,可是,留给生命的过程却很漫长,内容丰富无比.然而,在短暂而漫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幸福的体验,无数的烦恼,无数的痛苦,无数的耻辱,无数的压迫,甚至是心灵无数次的面对死亡,都一一从你的生活里盘旋...

临朐县15186113179: 给推荐几本好看的散文或者作者?在此先行谢过啦 -
东郭蝶邦来: 《性与美》戴、《追悼志摩》胡适、《寄给梦想》罗兰.赫、《秋夜》鲁迅、《牵牛花》叶圣陶《故都的秋》郁达夫、《不算情书》丁玲

临朐县15186113179: 汉语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美文 -
东郭蝶邦来: 红尘之上 岁末,照例有许多贺年片飞来飞去,像候鸟一样. 飞向我的鸟儿,身上披着五彩缤纷的羽毛,还有无数的祝愿;从我手上飞走的鸟儿,却是小小一袭素羽,里面的话也简单,千篇一律的,写的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临朐县15186113179: 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阅读答案 -
东郭蝶邦来: 答案有些长,请简要概括一下吧 1、文章第5段中,当人们提出让“我”去看看合欢树时“我”为何心里一阵抖? 2、文章几次提到“小院儿里的孩子”?每次所指的对象一样吗?作者为什么反复提及“小院儿里的孩子”? 3、文章写的极其朴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