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传奇皇后曹皇后是怎么垂帘听政的

作者&投稿:闭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的这位曹太后是怎么垂帘听政的~

公元1063年,仁宗去世,仁宗无子,继承人空悬多年,皇族和大臣暗潮涌动,各有人选。自幼被曹皇后领养在宫中的赵曙,
一直徘徊在太子位置的边缘。英宗赵曙在惴惴不安中登基,随时可能动荡起来的政局,却因为两个人得以平稳过渡:一个是宰相韩琦;另一个,就是刚刚升为太后的曹太后。但这个在皇宫中战战兢兢十余年的新皇帝,因不堪长期心理压力,精神失常了。仁宗大殓当天,他神智不清地呼号奔走,不能成礼。韩琦没有办法,只得向曹太后建议垂帘听政,主持大局。与很多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同,曹太后深受丈夫的影响,“天下计不从一人出”。大臣有疑而不决的事请她定夺,她会召集众人商议。垂帘,对曹后来说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责任。
垂帘一年,朝政井然,两朝交接平稳渡过。英宗康复后,她才得以还政,重新隐居深宫。
然而身为母亲,曹太后是悲伤的。英宗在位四年,就一命呜呼,短暂得让人觉得曹太后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徒劳。神宗是英宗的独子,没有竞争当继承人的压力。曹太后目送心爱的孙子走上皇位,本来十分欣慰。但没过几天,宋神宗,竟和当年被仁宗冷落的王安石一拍即合,决意厉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由于过于激进,方案提出之后,反而没有得到老臣们的支持。
宋神宗和王安石陷于空前的孤独,他们不得不另选一批新人。但这些人中,不乏有钻空子,捞油水的,或为走捷径,爬仕途的。由此,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改革陷入了困境:不少大臣反对,有的百姓也反对。王安石喊出了石破天惊的“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掀开了一场关于“国是”的争论。这场争论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朝廷成了“一言堂”,容不得不同的声音。
深居后宫的曹后,最担心的就是“一言堂”。政令的改变,对国家的影响是一时的;政风的改变,却有无穷后患。她终于出面:“新法有其弊端,现在民间深怨青苗法和募役法,难道皇帝不该想想吗?”动情处,她声泪俱下。政策上的劝说宣告无效,曹后转而致力于人事问题,以此维系朝政的平衡,不至于出现向改革派一边倒的情形。公元1079年,在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因反对变法而被贬黜之后,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爆发了,苏轼因诗中有不满改革的句子而获罪。
是年冬天,弥留之际的曹后,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当年仁宗在科举考试中得到苏轼、苏辙两兄弟,高兴地对我说:‘皇后,我替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苏轼由此得以保全。与此同时,对已成众矢之的王安石,曹皇后也叮嘱神宗:“王安石的确有才学,可惜仇人太多,你若真爱惜人才,不如让他暂时离京外任。”言毕,曹后病逝于开封,改革大幕落下了。
曹太后一生,经历了北宋两次变法。身为女子,她的角色的确受到了限制,但是,当一群士大夫为了确立自己的主张而大闹朝廷时,深宫中的曹后却能致力于保全双方的精锐力量,为后世子孙留下一批声名卓着的人才。这样的远见,让后世无法忽视她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贡献。

宋朝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就是刘太后。
宋自开国以来,本无女主临朝的先例。真宗朝后期,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宋真宗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刘娥则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
终结天书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亲自发起了被《宋史》称作“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长达十余年的“天书运动”,使得宋王朝朝政混乱,财力枯竭。
乾兴元年(1022年),刘娥临朝摄政,下令将“天书”随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彻底终结了这场扰动大宋王朝多年的“天书运动”。
结束党争
真宗朝末年,宋廷党争激烈。刘娥自身也卷入了党争之中,对朝臣之间利用姻亲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大搞党争,深有感悟。临朝称制后,一日流着眼泪对大臣说:国家多难,如果不是诸位重臣同心辅佐,怎能有今日之景象。
现在皇亲国戚都获得了推恩,唯诸位重臣的亲眷没有受到朝廷的恩泽。卿等可以把亲族的名字呈递上来,当破例意义尽数推恩。众臣将亲族亲信的姓名一一呈递上来,刘娥让人绘成图,贴在寝殿的墙上,每有奏请升迁封赏,都要比对此图,以防朝中个别朋党权势过重。
发行交子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刘娥下旨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首届交子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宋廷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又称“官交子”。

扩展资料:
总体评价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娥擅权,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又时常着帝王服饰,宋廷重臣均忧虑其“行武后故事”,即效法唐代的武则天称帝。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刘娥压制欲望,最终并未走出这一步。故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是相当正面的。
刘娥取人子为己子,李宸妃默不敢言,朝中上下也慑于刘娥威势,无敢言者,使得李宸妃与赵祯母子至死不能相认,于人伦有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太后

那是个不寻常的夜晚。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里休息,一声凄厉的惨叫撕碎了夜空。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了!这让习惯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吩咐严守宫门,保护仁宗,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点非常聪明,正是她的预见,叛贼们纵火烧宫的计划流产了。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这一夜之后,曹皇后在史书上留下了生动的形象。

第一次变法的旁观者

宋仁宗有三个皇后:第一个郭皇后,垂帘听政的太后一死,他就找个理由把皇后废了,第三个是深受宠爱的张贵妃,不幸早亡,仁宗思念之下追封为后;而真正陪伴了他大半个帝王生涯的,是第二任皇后曹氏。

在北宋,许多皇后和妃子系出平民。曹皇后的出身,可以说是非常高贵了——她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大多数时候,她温柔简朴,最喜欢的活动是带着宫女妃嫔,在宫里种点庄稼,采桑养蚕。唯有“夜半平宫乱”,才显示出她将门之女的非凡胆识,令宋仁宗大为佩服。

有个显赫的娘家,对皇后来说,未必就是好事。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曹皇后饱读史书,不愿重演历代皇后家族的悲剧。终其一生,不单独和娘家人见面,连对亲弟弟曹佾也不例外。册封皇后的当天,她的叔叔曹琮上奏,辞谢皇帝的封赏:“我既然成了皇后的亲属,就不应该再受恩典了。”另一个亲戚曹仪也自请辞去军职。

在朝廷,曹家没有一个高官,在后宫,皇后没有争过一次宠。张贵妃仗着得宠,越礼提出要借皇后的仪仗出游,而曹皇后并不介意。得意忘形的张贵妃回宫后向仁宗炫耀,仁宗十分生气,狠狠地训斥她扰乱礼仪。

可一旦涉及到国家问题,曹皇后就十分主动。“夜半平宫乱”过后不久,闰正月十五,仁宗兴致勃勃,想在宫中再张一次灯,重温“灯火阑珊处”的元宵气氛。而曹皇后觉得这样做一来铺张浪费,二来百姓会有闲话,于是便据理力争,再三劝阻,让仁宗取消了计划。多年以后,她对孙子宋神宗回忆这段皇室夫妻的生活时,说道:“我以前听到了民间的疾苦,一定会告诉皇帝,仁宗皇帝听了我的话,也常常会颁发赦令。”

轰轰烈烈的范仲淹“庆历新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开始了。此时,曹皇后提出过一些反对意见。但总体上,她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清醒。大变法带来的人心动荡,新党和旧党的激烈论争,丈夫作为皇帝如何驾驭朝局,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成为日后她极力纠正宋神宗变法的经验之源。

脆弱皇权的保护者

1063年,仁宗去世,英宗继位。

然而,这一次皇权交接,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顺利。仁宗无子,继承人空悬多年,皇族和大臣暗潮涌动,各有人选。自幼被曹皇后领养在宫中的赵曙,一直徘徊在太子位置的边缘。即使仁宗晚年,决意立他为储,可其位子也并不稳固。英宗赵曙在惴惴不安中登基,随时可能动荡起来的政局,却因为两个人得以平稳过渡。

一个是宰相韩琦;另一个,就是刚刚升为太后的曹氏。

仁宗死时,曹皇后就在他身边。众人嚎啕大哭,她忍泪而起,下令封锁死讯,宫廷上下都装做仁宗在世的样子。

这个秘密一直保守到第二天天亮,韩琦奉命进宫。两人安排好一切,才公布仁宗驾崩、英宗即位的消息。

但事情还没完,英宗就病了。

这个在皇宫中战战兢兢十余年的新皇帝,终于不堪长期心理压力,精神失常了。仁宗大殓当天,他神智不清地呼号奔走,不能成礼。韩琦没有办法,只得向曹后建议垂帘听政,主持大局。

与很多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同,曹后深受丈夫的影响,“天下计不从一人出”。大臣有疑而不决的事请她定夺,她会召集众人商议。垂帘,对曹后来说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责任。

垂帘一年,朝政井然,两朝交接平稳渡过。英宗康复后,她才得以还政,重新隐居深宫。

第二次变法的平衡者

纵观北宋历史,后宫女性真正发挥政治作用,都是在成为太后之时。

身为母亲,曹后是悲伤的。英宗在位四年,就一命呜呼,短暂得让人觉得曹后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徒劳。然而,英宗皇位的确立,为年轻锐进的宋神宗铺好了一条路。神宗是英宗的独子,没有竞争当继承人的压力,又得到了祖母的悉心栽培,他心中有万张蓝图,渴望创造一个盛世强国。

曹后目送心爱的孙子走上皇位,本来十分欣慰。但没过几天,她就蒙了——自己一手培养的孙子,竟和当年被仁宗冷落的王安石一拍即合,决意厉行变法。

此时,朝中还有不少“庆历新政”的老臣。但是这一批人,已亲身经历了那一轮激进改革的痛苦和后来仁宗长期温和路线的成效,所以,王安石更加激进的变法方案提出之后,反而得不到他们的支持。

宋神宗和王安石陷于空前的孤独,他们不得不另选一批新人。但这些人中,不乏有钻空子,捞油水的,或为走捷径,爬仕途的。由此,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改革陷入了困境——不少大臣反对,有的百姓也反对。

王安石喊出了石破天惊的“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掀开了一场关于“国是”的争论。这场争论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朝廷成了“一言堂”,容不得不同的声音。

深居后宫的曹后,最担心的就是“一言堂”。政令的改变,对国家的影响是一时的;政风的改变,却有无穷后患。她终于出面:“新法有其弊端,现在民间深怨青苗法和募役法,难道皇帝不该想想吗?”动情处,她声泪俱下。

政策上的劝说宣告无效,曹后转而致力于人事问题,以此维系朝政的平衡,不至于出现向改革派一边倒的情形。

1079年,在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因反对变法而被贬黜之后,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爆发了,苏轼因诗中有不满改革的句子而获罪。

是年冬天,弥留之际的曹后,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当年仁宗在科举考试中得到苏轼、苏辙两兄弟,高兴地对我说:‘皇后,我替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现在苏轼入狱,你怎知不是仇人中伤呢?就算他的诗有所不妥,也只是小过错,不可伤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

苏轼由此得以保全。

与此同时,对已成众矢之的王安石,曹皇后也叮嘱神宗:“王安石的确有才学,可惜仇人太多,你若真爱惜人才,不如让他暂时离京外任。”

言毕,曹后病逝于开封,改革大幕落下了。

曹后一生,经历了北宋两次变法。身为女子,她的角色的确受到了限制,但是,当一群士大夫为了确立自己的主张而大闹朝廷时,深宫中的曹后却能致力于保全双方的精锐力量,为后世子孙留下一批声名卓着的人才。这样的远见,让后世无法忽视她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贡献。

六年之后,宋神宗也抱憾而亡。哲宗即位,祖母高后垂帘听政。北宋没有第二个曹后,高后不是一个具有宽大胸襟和冷静头脑的人,她全面否定了王安石变法,变法大臣一律被贬。后来,哲宗亲政,叛逆的小皇帝又全盘反对祖母,要全面恢复王安石新政,但北宋也没有第二个王安石。一来二去,北宋朝廷上再也听不到不同的政见,只有不断加深的党争和一遍一遍被修正的“国是”。

亡国的钟声,已经慢慢敲响了。



曹氏出身名门,祖父是北宋名将曹彬,家中兄弟皆是文臣武将。曹皇后相貌并不出众,却是一位大才女,她熟读各种历史典籍,精通礼乐,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轰轰烈烈的范仲淹“庆历新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开始了。此时,曹皇后提出过一些反对意见。但总体上,她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清醒。大变法带来的人心动荡,新党和旧党的激烈论争,丈夫作为皇帝如何驾驭朝局,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成为日后她极力纠正宋神宗变法的经验之源


曹皇后是怎样当上皇后的
1、在大臣的举荐下曹丹姝成为新皇后的不二人选,随后赵祯和曹丹姝成亲,曹丹姝成为了皇后。2、曹丹姝是将门之女,本人也是聪明伶俐、能文能武,加上曹家在朝廷的权利不错,曹丹姝可以说是皇后的最佳人选。出生在武将世家的曹丹姝,是范仲淹的学生,本人骑马、射箭还有功夫都不错,加上一次机缘巧合曹丹姝看到...

曹皇后的结局是什么?
曹皇后的结局是在宫中安享晚年,最终因病去世。曹皇后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她出身于显赫的家族,父亲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她以美貌和贤淑著称,于嘉祐元年(1056年)被立为皇后。曹皇后在宫中备受尊重,她以智慧和仁慈赢得了皇帝和宫廷内外人士的敬爱。她积极参与宫廷事务,为皇帝出谋划策,推动...

宋仁宗的曹皇后是谁的女儿
宋仁宗的曹皇后是太师曹玘的女儿,民间神话传说“八仙过海”中八仙之一曹国舅的姐姐。慈圣光献皇后曹氏 (1016年—1079年11月16日),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明道二年(1033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1034年),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

曹皇后历史原型是谁?曹皇后结局如何?
曹皇后历史原型是宋仁宗的皇后曹氏。曹皇后一生贤德,颇受宋仁宗的敬重。她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被册封为皇后,直至宋仁宗去世,都一直保持着皇后的地位。她性格温和,善于处理后宫事务,使得后宫秩序井然。同时,她也十分关心国家大事,时常为宋仁宗出谋划策,受到了宋仁宗的赞赏和信任。曹皇后的结局...

无儿无女无宠爱,却在宋仁宗三位皇后中笑到了最后,曹皇后凭啥?
这位充满传奇经历的曹皇后是谁?一生无爱曹皇后不是宋仁宗的结发妻子,也不是第一位皇后。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是郭皇后,但是郭皇后却因为性情娇纵,和妃嫔争风吃醋最终被废。曹皇后出身名门“真定曹氏”,北宋开国将领之后。她熟读经史、知书达理、为人谦虚。是皇后的最好人选。但是她却在帝后新婚夜,得到...

曹丹姝皇后历史简介
在朝廷,曹家没有一个高官;在后宫,皇后没有争过一次宠。张贵妃仗着得宠,越礼提出要借皇后的仪仗出游,而曹皇后并不介意。得意忘形的张贵妃回官后向仁宗炫耀,仁宗十分生气,狠狠地训斥她扰乱礼仪。6、一锤定音平“濮议”之争,宋仁宗三个儿子早夭,1035年,将其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接入皇宫,赐名为赵宗实...

宋仁宗的曹皇后是谁的女儿
宋仁宗的曹皇后,即慈圣光献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的著名皇后之一。她是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出身于名门望族。二、曹皇后家族背景 曹彬是北宋初期的杰出将领和重臣,以其忠诚和功勋著称。他的女儿被选入后宫,最终成为宋仁宗的皇后,显示了曹氏家族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三、宋仁宗与曹皇后 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有几个
宋仁宗有三位皇后,他们分别是郭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温成皇后。1、郭清悟(1012年—1035年12月10日),宋仁宗赵祯皇后,代北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其祖父为平卢节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为代北酋长。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郭后以无子入道观,封为净妃,别居长宁宫以养,景祐元年(...

曹皇后的原型是谁?她真的不得宠吗?
曹皇后的原型实际上是北宋的慈圣光献皇后,她本名丹姝,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曹皇后在历史上相貌并不出众,更没有剧中饰演者的光彩夺目,她生性豪爽,不拘小节,大有本该男儿郎,奈何女娇娘的才气和心性。在原来的曹皇后眼中,婚姻本不是女儿的唯一去处,只恨自己不是个男儿,一腔抱负无处得以...

历史上是否有一位皇后叫曹英
历史上五个曹皇后 没有曹英 她是影视虚构的 曹皇后:东汉献帝刘协皇后 曹皇后:后唐和武宪皇后 曹皇后:北宋慈圣光献皇后 曹皇后:夏王窦建德皇后 曹皇后:西夏崇宗皇后

清苑县18375678461: 张茂则的原型是谁?
嵇哀脂清: 在历史上确实有张茂则这个人,原型是曹皇后身边的宦官.在宋仁宗后期身患重病时,有传闻皇后与张茂则私通谋逆.张茂则因此传闻以自尽来证明清白,险些丢掉了性命...

清苑县18375678461: 你不知道的宋朝冷知识缠足竟是起于北宋
嵇哀脂清: 1,宋朝有中国历史上唯一封王的宦官,童贯.据说童公公相较于其他公公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他有胡子,创造了中华医学史上的奇迹.(补充一下,据宋史记载,童贯“...

清苑县18375678461: 在戏曲中,太后为啥自称“哀家”,哀家是怎么个讲法? -
嵇哀脂清: 太后自称“哀家”,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用法,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小说中,现在我们从电视剧、电影里看到,太后都是自称“哀家”.经过古装戏的传播与洗脑,以致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太后必自称“哀家”.“哀家”的涵义,可能是民间小...

清苑县18375678461: 曹丹姝皇后的历史是怎样的?
嵇哀脂清: 《清平乐》中,曹丹姝的原型是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曹皇后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她贤淑恭顺,是一代贤后,然而却得不到宋仁宗的真心疼爱,所以并没有能够为...

清苑县18375678461: 宋仁宗简介曹皇后(宋仁宗简介)
嵇哀脂清: 1、初历庆国主,寿春郡王,晋王,官至刺史.在禧年的第二年(1018),他被任命为王储,并被命名为赵真.2、乾兴元年(1022年),十三岁的赵真即位.登基之初,苏柳的皇后张贤明听从朝政,直到明道二年(1033年)才开始执掌大权.第一次“宋夏之战”爆发于在位中期,经过三年的鏖战,双方签订了《庆和协定》.这期间,廖趁机逼迫宋廷增输了新年币,史称“崇西增赐”.李青三年(1043年),赵真任命政治顾问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试图遏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和“三冗”现象.但由于反对声巨大,改革随即中止.3、嘉祐八年(1063年),赵真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文圣吴瑞哲肖明,万德之神,封为仁宗,葬于永昭陵.

清苑县18375678461: 《清平乐》曹皇后的结局是什么?
嵇哀脂清: 曹皇后虽然性情温和,才华横溢,但宋仁宗并不喜欢她,两人之间总有一层隔阂,始终无法相互信任,就这样曹皇后被冷落,一生都没有一儿半女.宋仁宗死后,她依然尽...

清苑县18375678461: 历史上的众多美女谁最漂亮,并且是善解人意温柔可心的 -
嵇哀脂清: 宋仁宗的皇后 曹皇后,出身将门,不但长相漂亮,而且温柔贤淑,善解人意,而且具备遇到危机事情处变不惊的能力.仁宗当政时某个晚上,有人放火焚烧宫门,妄图伤害仁宗;曹皇后早就料想到宫门厚重,不宜打开,对手可能要用火攻,就让宫女和太监准备好水和器具,准备灭火.果然不出她所料,由于事先准备得当,及时扑灭了烈火!使仁宗也免受了伤害!

清苑县18375678461: 灭神web占领县城后会遭到反击么?
嵇哀脂清: 灭神web占领县城后会遭到反击的.

清苑县18375678461: 宋朝有哪些很漂亮的女人?在宋朝,有哪些很漂亮而又有作为或很有传奇
嵇哀脂清: 宋朝的史书是比较无趣的,记载女子容貌的很少 但是留下的肯定是精品哈 首先是入宋后的两位亡国后妃——小周后和花蕊夫人:周家敏不用说了,大小周后都是人间绝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