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编织丝绸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作者&投稿:翠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丝绸编织的最高水平在哪个朝代?~

目前我们可知的古代最高水平的丝绸作品来自于西汉时期,这就能说明汉代丝绸编制技术代表了我国古代编制的最高水平。

那么,这件代表汉代最高丝绸编制的作品是什么呢?它就是影视剧中会有提到的“素纱襌衣”,这件属于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的素纱襌衣。这件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素纱襌衣直接刷新了人们对于丝绸纺织技术的认知。

素纱襌衣薄如蝉翼,透明但是具有韧性,并不如同蝉翼一般脆弱。素纱襌衣重49克,长128cm,展开两袖长190cm,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衣服穿在身上到底有多轻便。这样一件衣服即便是现在也很难在做出第二件,但是没有现代科技的西汉劳动人民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么一件惊世之作,实在是令人叹服。

丝绸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古代的丝织工艺也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中国刺绣也开始发展了起来。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丝绸之路也是促进汉代丝绸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贸易出口带来了更多的经济,丝绸成为丝绸之路交易的最为热门的产品之一,生产技术也随之提高。
汉代的素纱襌衣代表了古代丝绸的最高纺织水准。丝绸这一技术在古代中国是处于垄断地位,汉代正是借助国家的垄断地位,用丝绸带给国家无法估量财富。

全新世大暖期(大西洋期)为中国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令桑树和蚕的养殖可以在黄河流域广泛的进行。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中国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卫斯,《中国丝织技术起始时代初探》)。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朝鲜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公元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的:传说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国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虽然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但随后的拜占庭人确实发展了丝绸编制技术,在皇宫庭院内设立蚕室和缫丝机,为皇帝服务。当时拜占庭所有的土产丝绸大多被皇室成员享用,剩余的材料也能以一个高昂的价格卖到市场上。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公元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运输。经过魏晋北朝发展到唐代,中国丝绸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条贯、折衷传统遗产,另一方面又兼容了外来技术、纹样的优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江南苏湖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发展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此时,中国丝绸发展到了最活跃的时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晚清时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中国丝绸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向灿烂的未来。

上古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 ,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真正能够说明蚕茧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到的半个蚕茧。据考古学家李济和昆虫学家刘祟乐的研究,断定为桑蚕茧。茧壳长约1.36厘米,幅宽约1.04厘米,是用锐利的刀刃切去了茧的—部分。西阴村所处的时代为仰韶时期(距今约5600—6000年),为人们研究丝绸起源提供了实物。
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 。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的考古发现,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朝鲜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 商代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蚕桑业亦形成了一定规模。考古发现的商代丝织品尽管数量有限,但已出现了提花丝织物,这说明当时的织造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西周时期,统治者对手工业生产已有了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丝绸生产技术比商代有所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蚕桑丝绸业也受到重视,发展农桑成为各国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
战国时期,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农户成了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手工业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显,有些技术世代相传,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深远 。此时中国丝绸也传进了印度,印度政治家、哲学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论》(又译《治国安邦术》) 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国的成捆的丝”。另外,从梵文的许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识要比希腊人和罗马人准确得多,他们知道丝是虫子吐的,丝是茧(旧n)抽成的。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初步巩固与发展的时期,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汉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汉初实行“与民修养”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规模宏大的官营丝绸业建立起来,其产品主要满足宫廷与官府的需求;民营丝织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有的作坊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和知名度。丝绸产区较商周时期有所发展。西汉时期丝绸的生产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东汉时期开始,西南地区的蜀锦成为全国闻名的丝绸产品。
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控制了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内地通向西域并连贯欧亚大陆的道路。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中国的蚕丝与丝绸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中亚、西亚并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大量汉代丝绸织物就是当时贸易繁荣的物证。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也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中亚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不绝,国家长期分裂,政权频繁更替。剧烈的社会动荡、复杂的政治格局、持续的民族交融、广泛的国际往来,令丝绸生产虽发展艰难,但内涵丰富,面貌多样。这一时期,北方仍然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区,四川成都地区丝绸业一向发达,江南地区由于三国时的相关政策,开发丝绸业有了新的起色,经过南朝的经营而进一步得到发展,为唐代中期以后江南丝织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总的来说国家强盛、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尤其是文化上的开放,显示了这一时代雍容大度、兼蓄并包的风格。丝绸业也在这一社会基础上出现了发展高潮。当时重要的丝绸产区有三个:一是黄河流域,以河北、河南两道为主体;二是四川巴蜀地区,剑南道和山南道的西部可以划入本区;三是长江下的东南地区,基本形成三强鼎立的局面。安史之乱后,江南地区的重要性大大增强。此外,西北地区丝绸的发展在边远地区中首屈一指,并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代的丝绸贸易十分发达,陆上丝绸商道更多采用一条偏北迂回的道路。海上丝绸之路也在这一时期兴起,丝绸产品通过东海线和南海线,分别输往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印度乃至由阿拉伯商人传播到欧洲。丝绸贸易的兴盛导致了丝绸技术的外传,至7世纪,东起日本,西至欧洲,西南到印度均有丝绸生产,基本奠定了日后蚕丝产区的格局。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北宋丝绸生产以黄河流域、江南地区和四川地区为重要产区,中晚期生产重心已转移至江南地区,但北方在高档丝织品生产上仍保持优势。南宋时,丝绸产区基本集中在长江流域,江南地区丝绸生产占绝对优势,浙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府”。辽在夺取燕云十六州后开始发展蚕桑丝绸生产,金代统治区域的丝绸业虽遭破坏,但也维持了一定规模。
宋朝的官营丝绸生产作坊有相当规模,在京城少府监属下设置绫锦院、染院、文思院和文绣院,同时还在重要丝绸产区设置官营织造机构。东京的绫锦院,真宗年间有织机400多张,润州织罗务年产量万匹,新兴丝织业中心城市婺州,号称“衣被天下”。太湖流域“茧簿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 。两宋民间丝织业十分发达,除作为农村传统手工业以外,城市中的丝织作坊大量涌现,民间机户的力量不断增长。对外贸易方面,由于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海上丝绸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生丝与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往世界各地。
元代丝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元初丝绸生产遭遇战争的破坏,但产区仍有一定规模,以中书省所辖的“腹里”地区和江浙行省所在的长江下游为最盛,历史上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农书《农桑辑要》也在全国发行。元代中期以后,产区格局有较大变化,北方地区的丝绸生产衰落,江南地区变得更为重要。其原因一方面是气候变冷使北方不宜于蚕桑生产,另一方面是棉花的种植也使得蚕桑业趋向集中。由于蒙古贵族对贵重工艺品的特殊爱好,元代设置了大量官营作坊,集中了全国大批优秀工匠,征调蚕丝原料,进行空前规模的大生产。庞大的官营织造体系是元代丝绸生产的重要特色,对民间丝绸生产有一定抑制作用。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江南苏湖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发展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此时,中国丝绸发展到了最活跃的时期。
明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农崇俭,蚕桑丝绸业的产区范围有所缩减,但形成了以江南为中心的区域性密集生产,其中苏、杭、松、嘉、湖为五大丝绸重镇。明代中期以后,社会风气渐趋奢靡,在商品经济与专业分工经营条件下,江南地区的丝绸工商业获得了极大繁荣。
明代官营织造业规模较大,除在南京与北京设立中央染织机构外,还分别在丝绸产区的苏州、杭州及全国二十多处地方设立地方织染局,供应宫廷和政府每年所需的段匹。生产方式有“局织”和外发“领织”两种,局织是轮班徭役制,领织为民间机户,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元代有所松弛。明代实行海禁,对外贸易为政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丝绸产品以朝廷赐赏的形式流入周边国家和地区。明中期以后,海禁渐开,中国生丝与丝绸大量销往日本和经由澳门地区销往欧洲。
清初丝绸业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康熙时采用了鼓励措施,丝绸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在地域上进一步向环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集中,特别是江南地区在规模和水平上成为全国丝绸业的中心。
清代官营织造体系废除了明代的匠籍制度,原料也以采买为主,总体规模比明代有所缩减,重要的有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合称“江南三织造”,负责供应宫廷和官府需要的各类丝织品。民间丝织业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专业性分工和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涌现出一批繁荣的丝绸专业城镇,产品种类繁多,内销市场繁荣。在对外贸易方面,清厉行海禁,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实行一口通商。尽管如此,中国对日本的生丝出口和对欧洲各国的生丝与丝织品出口仍然达到了相当规模。
晚清时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汉朝的丝绸工艺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丝绸是如何染色的?
丝绸在中国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商朝时期丝绸工业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到了西汉著名的丝绸之路正式展开。丝绸工艺在当时只有国人能掌握,养蝉还好说,主要是后期的编织工作实在太复杂了,而且丝绸的手感和光泽需要有一定经验才能把控好。最早的丝绸产品只有皇帝还有王室贵族的人才能使用,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

『经纶映辉』织机的历史
1.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木质经面和骨针进行编织,这是织机历史的起点。2. 春秋战国时期,斜织机的出现带来了生产方式的革命,它通过脚踏提综的方式,改进了平纹织造技术。3. 从战国到三国,创新者们不断探索,马钧的多综多蹑织机以其提花技术,为汉唐丝绸工艺的繁荣打下了基础。4....

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古文明(17·纺织)
丝绸作为中国的国粹,至今仍沿用古老的织造工艺,展现着无可匹敌的艺术魅力。中国纺织品种繁多,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终点,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这些历史文物,如秦兵马俑和战国至唐代的俑与绘画,展示了服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编织技术同样推动了生活质量的提升。地中海沿岸的纺织文化相比之下显得模糊,但...

我国有很长的种桑,养蚕和生产丝织品的历史,有"丝绸之国"的美誉吗?
起初野人将其主树上弃回豢养,养蚕吞丝、结茧缫丝的历史即从此合初。果那位姑娘非在树下损失生命的,起初己们就把这种树称之替桑(便丧的谐音),又由于它老是用丝回环绕纠缠本人,你是否还会想象我长发的那一慕美丽呢裤,所以大师就把它叫干蚕(弃缠的谐音)。为感谢这位姑娘给人们带去丝绸锦衣,前...

江南丝绸的历史。详细解说!!
长江丝绸的生产历史悠久,丝绸品种繁多,名品迭出,在中国乃至世界丝绸文化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早在先秦时期,长江上游的川渝、中游的两湖和下游的江南就已是我国蚕桑丝绸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从汉代开始,在这些丝绸生产一向发达的地区递次出现了三大名锦和三大名绣,它们是我国丝绸文化的突出代表。大约...

先民何时开始以葛、蚕丝制成衣服?
五六千年前,先民已经开始以葛、蚕丝制成衣服。(丝绸受欢迎的程度历久不衰,中外闻名。)在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科学发展有:天文学:是中华文明史上发达极早的知识部门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农业的生产对季节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仅从为了确定季节这一...

蚕到丝绸的过程
丝绸是我国的特产,是老祖宗们的智慧产物,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丝绸之国,早在西汉年间丝绸就成为了我国与国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走出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作为一位中国人,丝绸应当对我们有重要意义,那么细细地蚕丝是如何变成华丽的丝绸的呢?让我们先从养蚕说起。我国在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家养的蚕,...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对东西方国家的贡献有哪些?
随着唐政府对丝路的开发,尤其是隋唐大运河的投入航运,极大地加强了江南富庶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的通过大运河运送到洛阳、长安两京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方。唐与中亚诸国的联系不断增强,贞观十四年(640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人中国,大批犹太商人涌人中国,...

丝绸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为什么印度反对是他们发明的?
从那时起,丝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黄帝和雷祖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被誉为“第一蚕”的处女。黄帝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如果历史记载正确的话,中国丝绸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然而,它比印度丝绸早很多年。如果文献记载不足以证明丝绸的真正起源,那么中国古代遗址的...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公元2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通了我国与亚欧大陆之间的商业贸易之路。在此后的1700多年间,我国丝绸大量通过此路运往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故此路被誉为“丝绸之路”。古丝路从今西安为起点,向西到陇西地区分为北、中、南三道,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又归于一路,到走廊西端出玉门关或...

南昌县18770735781: 我国劳动人民懂得养蚕缫丝织丝绸有多少千年的历史 -
钞肃牛黄: 在黄帝时期就开始了,算算的话,四五千年了.黄帝的妻子嫘祖开始的养蚕缫丝.

南昌县1877073578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蚕和( )的国家,丝绸约有5000年的历史. -
钞肃牛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约有5000年的历史. 该段话为: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题目.

南昌县18770735781: 我国的丝绸是哪个朝代开始有的 -
钞肃牛黄: 现有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的丝织技术最少应该出现在5500年之前,中国人工养蚕则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传说中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据《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周朝的时候中国已经设立了专门的蚕桑管理机构.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建立了通往中东和欧洲的通道.中国的丝绸和蚕桑养殖技术也逐渐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其他国家.中国的丝绸在古罗马时期就受到了高度的评价,而今,中国的丝绸仍然以其高质量而闻名于世.

南昌县18770735781: 中国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明清时代,丝绸 -
钞肃牛黄: B 试题分析:①不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②符合题意,材料中“中国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明清时代,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

南昌县18770735781: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丝绸的?
钞肃牛黄: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对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丝绸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丝绸始于商代,比历史记载的滥觞于西汉至少提前一千八百年.这个论点的论据,就是这位研究人员在化验了一把商代青铜刀上的“附着物”后提出来的.有资料说,在那块“附着物”中,含有无数的蚕丝纤维.殷周以后各朝皇帝都十分重视蚕丝业的发展.《礼记•祭义》说:“古者天子诸侯 必有公桑蚕室.”蚕室,就是养蚕的处所.春秋时代称养蚕的女奴为蚕妾、蚕工.《唐 书》说:“夏不夺蚕工,即有衣.”五代至南宋实行蚕盐制度.《西吴枝乘》记载:“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在这个月里养蚕人与外界隔绝,不相往来.

南昌县18770735781: 丝绸最初出现距今约有多少年? -
钞肃牛黄: 黄帝时期. 蚩尤族战败之后,向黄帝献上养蚕之道. 《黄帝内传》:“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织维之功.” 距今的话,【五千多年】了.

南昌县18770735781: 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享誉世界?
钞肃牛黄: 我国的丝绸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不但品种相当多,而且色泽艳丽以及质地优良,以绵、纱、罗、绫及缎、绸和缂丝着称世界,缂丝是我国独特的丝织工艺品.唐宋时代,就有人在缂丝织品上织出山水亭阁以及鱼草花鸟,真是绚丽多彩、精美绝伦,它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在秦代及西汉时代,我国的丝织技术传入日本.汉代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从而使中国的丝绸运到西方,使那里的人非常羡慕,经常把中国丝绸的色丝拆下来,再加织到他们的织物里.他们不停地派人来中国学习丝织技术,也经常请中国人去日本传授经验.古老的丝绸之路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也使世界认识及了解了中国.中国对世界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南昌县18770735781: 中国丝绸为什么是第一名 -
钞肃牛黄: 丝绸是中国起源的,历史考证有5300年了,西汉的时候就与欧洲大规模交易,路线叫“丝绸之路”,那时候的中国被称为“丝国”.所以说中国丝绸是第一名.

南昌县18770735781: 中国最早丝绸出现 中国最早的丝绸出现在什么时候 -
钞肃牛黄: 距今5500~6000年的仰韶文化 发现的半个蚕茧

南昌县18770735781: 丝绸最早出现在哪个时代或者朝代? -
钞肃牛黄: 丝绸最早出现在5000多年前.基本介绍:中国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卫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