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技巧:怎样盖印章

作者&投稿:广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如何欣赏印章(篆刻)~

中国印虽无书法之挥洒自如,少绘画之色彩明暗,却另有一种古朴和浑厚情致,其间,更是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哲理。 艺术大师丰子恺曾说过,篆刻(中国印或印章)艺术是“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所以“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 欣赏中国印章可从两个方面,一为中国印的艺术美,二为中国印的材质美,前者为主。 通常,印艺之美则可分化成四个部分:印文、印款、印谱以及印饰。 印文的鉴赏 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书法 历来有成就的印艺家对书法都十分重视,“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果连字都不能识读,还有什么艺术鉴赏可言。印章之所以被历代知识阶层推崇、喜爱,也正是由于他的难能、他的艰涩所带来的挑战和诱惑。垂手可得的东西不具备挑战性,也没有诱惑力,更谈不上鉴赏价值。而对于鉴赏者来说,识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务。 章法 印文章法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位置安排和整体布局的方法。符合情理的章法能给人以高品位的享受,不合情理的章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底蕴不足甚至是冒牌货。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实、大方、端正,汉印章法大多根基于此,进一步要求自然生动、别饶情趣,这样才可供协商、玩味。 刀法 古人凿铜刻玉,力艰功深,其过程较为复杂。佳石极宜受力,一如良纸之受笔墨,铁笔所行之处,石屑纷披,呈现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冲刀和切刀。冲刀行进爽快,一泻千里,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雄健淋漓的气势;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有时两种刀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情趣和意味 我们知道,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许多印人同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佳句或者俚俗语言作为闲章内容,往往能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和意味。当我们鉴赏到这类语句时,也会觉得分外的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 早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就开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质粗劣,只用于殉葬。后出现了古代玺印,多以质坚耐久的铜玉为材料。元末,浙江的著名画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这可说是印章石挤身艺术之林的开始。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于意外中得到四筐用来制作妇女首饰的青田冻石,试着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兴起了篆刻艺术。经过数代,印章石料日益丰富,载体多样,形式各异。 这其中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最秀。[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也作”钤”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古代玺印的使用]:汉以后,纸的运用比较普遍,印章才采取蘸水印色以后,钤盖在纸上的形式,后来又有了印泥。在这以前,文书大都写在竹木简牍上,为避免简牍散失,密封文书内容,就在写好的简牍外,再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并用绳子捆扎,把绳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块软泥,用印在泥上按捺出印文。这种于是干后硬化的软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封泥”。用于按捺软泥的印章,白文显得清晰,钤在纸上则朱文印为佳,因此大古印的白文为多。另有一些特大的印,上面可插入木柄,是专门用来烙在马身上作为印记的,也有可能为大件物品发送的封用印记。
[古玺印是怎样流传下来的]: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候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战国古玺]: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汉官印]: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将军印]: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汉玉印]: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魏晋南北朝印]: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六面印]: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 中国的印章文化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称“图章”。古称“玺”。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的专称“玺”,以玉为之,故后世有“玉玺”之称;官、私所用的均改称“印”。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称。唐以后,皇帝所用或称“宝”,官、私所用又有“记”、“未记”、“关防”、“图章”、“花押”等名称。 文字形制随时代变迁,风格各异。印章的出现和使用,一般认为始于春秋战国之间;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对象、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印又像征权力。后筒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印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 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风格苍秀。与汉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学习。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够构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庄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婉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官印 官方所用的印章。先秦时用印通称“玺”。秦统一六国后,始有“玺”(帝、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用)之分。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别官阶和显示爵秩"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钮,印文布局自然舒展不乱。秦多用斯篆入印,字数不定为纤细白文,以田字日字为界格,疏密有致,自然生动。 承秦制,帝、后及诸侯王所用称“玺”,列侯、承相、太尉、前后左右将军、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等所用皆称“印”,将军所用称“章”。 武则天嫌玺音不祥遂改称“宝”,宋元明清多沿用;印大逾4寸,印钮改为直柄,从长寸许至长约一握,居印当中,所谓“印把子”,以示权力。元用蒙文入印。明沿用九迭篆入印,又有关防、长方形官印,多润边粗朱文。清多合用篆文、满文。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迭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迭,?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文物。 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缀作用,为书画家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末无初的书画家赵孟俯对篆刻艺术大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婉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世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秦汉时期下级官员所用之印,其形为直长方,约为正方官印即之半,故名。私印亦有长方形的。 封泥 我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癸时用绳缚,在绳端或交又处加以检木,封以黏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现象。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私印 私印是官印以外印章的总称。体制繁杂,以形制而言,有一面印、二面印(即穿带印、子母印、带钩印、六面印、联珠、套印等;以文字而言,有姓名印、臣妾印、斋堂馆阁印、诗词印、收藏印、吉语印、花押印、象形印、回文印朱白相间印等。 吉语印 吉语印既以吉祥的词语为印文的印章。常以大利、大幸、长荣、长富、宜千金、宜子孙一类的言语入印。秦有小玺作:“ 疾除,永康休,万寿宁。”也有姓名上下加附吉语的。多见于汉代的两面印中。 穿带印(又名“两面印”) 私印的一种。印体左右有孔,可以穿带,故名。印的上下两面都刻有印文,大都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号,故又称“两面印”。盛行于汉代。 朱白相间印 私印的一种。以朱、白印文相组合的印多见于汉代之两面印中,有一朱一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等。一般左右分朱白,也有上下分朱白的;笔画少者作朱文,笔画多者为白文,并把白文列成满白,使朱白之间,各适其宜,致整方印融洽调和。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用于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朱文。始于东汉,盛于魏晋六朝。一般铸有兽、龟等钮,外大印为母,钮作母兽,内小印为子,钮作子兽,可套入大印内,合成母抱子状,因称“子母印”。有母印钮作兽身,子印钮作兽首,套合成为完整兽形者,故也称套印。有一母一子的套印、一母三子的二套印等。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套印 由大小数印套合而成的印章。汉代之“子母印”即套印之一。套印分若干层,有多至五六层者,每层(即被套的每方印)五面都可刻印。最末一层为小方印,可刻六面。明清以后,为便于携带,套印多以铜、石、牙等制成。 象形印 亦称“图案印”、“肖形印”,是刻有图案印章的统称。古代象形印,一般刻铸有人物、动物等图像,取材宽广,浑厚古朴,简练生动。多白文,一为纯图画,一为图画中附有文字,今所见者以汉代居多。 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龙、虎、雀、凤)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凿印(又名“急就章”) 一般凿印是指刻印的一种方法——在预制的金属印胚上凿刻印文;也指用此法刻成的印章。其印纹文字错落有致,大都为将军印和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相传其起源是因军中官职往往急于任命,印信大都仓促凿成,故别称“急就章”。此法为后世篆刻家所仿效。 铸印 制作金属印章的方法。通常先刻蜡模,用黏土作范于模之四周,熔金属浇注入泥范而成,故也有将铸印称为“拨蜡”的。古代铸印,有只铸印胚,后刻凿印文的;有印胚印文同时浇铸的。印文精巧工整,别具一格,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需要买石头、刻刀、当然小心一点的话还需要买固定的架子,这个最好跟着老师学。
刻法分为:切刀(直刀) 和冲刀 两种。垂直石料面向下切 为切刀,刀入石中向前游走为冲刀,直刀应该多用于修改,冲刀用于走体。

我们篆刻用的一般是平直的篆刻用刀,刀的刀锋是平直的不象那些刻木头的刀前端是斜的,刻字时刀杆和印面成45度角左右,并且是刀的刀锋处的尖端入时,印石上的字是有它的轮廓的,向线就是刀的刀锋处的尖端沿着字的轮廓的边缘走而刀锋向着字的轮廓的中心线,所以叫向线,这样刻出的笔画的边缘会有石屑飞溅后留下的毛毛边的效果,有一种老辣淳朴的艺术效果,而背线则正好相反刀的刀锋处的尖端沿着字的轮廓的中线走刀锋向着字的轮廓的边缘,这样刻出的笔画边缘平滑细腻,向线、背线入刀各是指冲刀而言的,如果用切刀的话就不这么分了,另外冲刀又为单刀和双刀,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如果有图的话就好了,演示起来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只是说着麻烦啊,这也是我平常看书和老师知指导后自己的体会,其实这东西主要在自己揣摩,也不必拘于什么成法,什么具体的名词含义,一方印章就是一个可供自己抒发感情和才华的天地,尽情挥发有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千万不要被什么东西禁锢住。

铃印是刻印最后的重要程序,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技巧性很强,铃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印章的艺术效果,不可等闲视之。韩天衡《豆庐印话》中说:“铃印自有学问,蘸泥太重则污,蘸泥太轻则漏。铃印太重则死,铃印太轻则浮。轻重虚实得体,再现作者本意,也需多实践方始可以悟得。”因此铃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垫物一般用纸并放置于玻璃板、石板、硬木板等平整材质上。稍大的印章垫纸可略厚,较小的印章垫纸则要薄一些。如果印泥质量极佳,甚至不必垫纸。
2.蘸泥首先蘸印泥要均匀。印章蘸取印泥时,动作宜轻,切勿用力猛德或者乱换方向,这样会把印泥中的艾绒纤维打断,久之容易使泥质受损起毛,并钻附印面,影响印蜕质量。正确蘸取印泥的方法是,左手固定印泥盒,右手拿印轻快蘸取,边蘸边转,略带擦势,要反复多次,务必使印面的每个部分都要受泥均匀。蘸泥次数,根据天气冷热、印泥的新旧不同而有所差异,热天或新泥,蘸泥次数相对少些;冷天或旧泥,蘸泥次数则相对多些。再则,蘸泥要适量,太多,泥会外溢,使白文线条变细而朱文线条变粗;太少,印蜕则不清晰。
5.铃盖在铃盖印章时,必须在印章四周均匀用力,心手相应,似重而实轻,切戒性急。小印、细朱文印向下用力不能太大,要用虚劲,大印、白文印,用力可稍大,但不得使印章移位,否则,印面空处之印泥沽于纸上,粗白文印转细,细朱文转粗,印文失真,面目全非。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而后,徐徐揭印起,不可急躁,印愈小,愈宜细心。
为了使印章铃盖清晰,过大之印章,蘸好印泥,压在纸上后,可将印石与纸全部翻转,视印面受泥情况,用拇指盖在纸上轻轻按擦,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有人用印泥盒或其他硬物按擦,不可取,因其无弹性,效果不佳)。
给书画作品上盖印,要使印章端正,方形的容易做到,圆形或椭形印,贝lJ要小心,认真铃盖,为了确保准确端正,可先盖于另纸上,垫于要盖处下面,放正,然后根据透过来的印形铃盖则万无一失。
在册页和装裱好的书画作品上铃印,难度较大,因宜纸一经装裱纸面便发硬,应先用湿毛巾在盖印处稍微润一下,用印泥盖来回按擦,使其平整,然后铃印,效果贝lJ佳。
常常见一些不懂篆刻的书画家挥毫完毕,在书画作品上铃盖印章时,太不讲究,拿起印面钻糊糊的印章在印泥盒里胡舌L猛德几下,便在置于毛毡上的书画作品上直接狠狠一按了事,动作“潇洒”,效果模糊,管什么细朱文满白文,作为印人,顿生宝剑没有赠与英雄之慨,此种盖印之法万不可取。


如何学习石刻印章?
六、检查 刻几下就停下来,把复写纸纸盖在印章上,上面再盖白纸,用铅笔在白纸上来回涂描,用铅笔的侧面,就像小时候拓硬币那样。一是放松、休息一下手指,二是检查一下刻得效果如何,这样不容易出错。七、打磨 印章刻好之后应该用细砂纸把印章面打磨一下,否则印出来的会带着石头的纹理。

宣纸怎么裁?印章怎么盖?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盖二印,...

书法作品盖印章的规矩,和有关的印章内容
书法作品盖印章的规矩,和有关的印章内容我刚刚学习书法,想刻几枚落款印章。请教印章内容。1. 想刻姓名章,如果我的名字叫“方博”,想刻方印,内容应该刻什么好?是刻“方博之印”或是“方博印信”还是“方博印”(印字站两个格)?应该是朱文印还是白文印?如果号“水西居士”,这字号印的内容怎么刻?应该是朱文印...

在书画作品上怎样落款和盖章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我们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一般般的普通印,不适用於书画作品上,要有像样的印泥盒和用上等的好印泥。盖二印,距离不可太...

书法作品盖印章的规矩,和有关的印章内容
一般都刻朱文樱 3,应该是“鉴赏颖吧 ?从你的问题中,应该是“鉴赏,收藏”之意。这类印章大都是长方形的,最好是元朱文风格。4,“白河方氏珍藏”,内容可以,也应该是长方形的,元朱文最好。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如果还有疑问,可以QQ276763530,我们共同学习,祝你好运!!!

印章的用法
如果觉得有两处以上地方可以考虑用印,就把印章盖在一小片纸上,然后在画上看,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盖二印,要上阴下阳才可匹配。常用印章有:1、名号章。一般用两方配合使用,是画面上必不可少的。一方刻姓名,一方刻字号;或一方刻姓...

书法印章怎么用
常识如下: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3、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纂刻的方法,十分钟内给答案
在印面以外的五面刻上文字,一般称阴文为「款」,阳文为「识」内容是署作者名号、年龄、刻制日期、地点,也有注明该印师法的来源,表达作者的艺术见解、附刻诗文,甚至配以图案等等,文字各体兼备,形式极为丰富,是印章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刻款如逢桥钮,瓦钮以孔之间两面为左右,兽钮则刻者面对兽尾,刻款位置以左侧...

合同章、公章错盖,效率低?印得安解锁高效精准盖章技巧!
在企业运营的繁忙日常中,面对文件如潮的盖章需求,合同章和公章的误用问题似乎成了不少企业的困扰。这些小疏忽可能导致文件来回折腾,甚至影响法律效力,如何提升效率并确保精准用印,印得安智能印章来帮你解锁高效管理的秘诀!合同章与公章,看似细微的差异,实则关乎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效率。首先,让我们...

书法落款印章刻什么字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问题六:书法落款刻章写xxx书可以吗? 从古至今没有这种章。 一个”书”字刻到名章上,就给这枚章定了局限,很多书法家同时又是大画家,虽然他们都有多枚印章,但得一块好石料并刻一枚得意之作,也是非常珍贵的。

绥江县19644156656: 篆刻技巧:怎样盖印章 -
答饶迁迪: 铃印是刻印最后的重要程序,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技巧性很强,铃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印章的艺术效果,不可等闲视之.韩天衡《豆庐印话》中说:“铃印自有学问,蘸泥太重则污,蘸泥太轻则漏.铃印太重则死,铃印太轻则浮.轻重虚实...

绥江县19644156656: 如何刻印章
答饶迁迪: 您将需要记号笔铅笔印油毛刷白纸复写纸印材刻刀1、根据刻刀的硬度和自己的喜好选择印材,常见的印材有石章、有机玻璃、玉石等. 注意:刻刀的使用说明上会写明适合篆刻的印材,玉、瓷及水晶等坚硬材质并不广泛适用. 2、确定好要刻...

绥江县19644156656: 怎样刻印章 -
答饶迁迪: 如何学习刻章 工具/原料 刻刀、印泥(书画专用)、印床、毛笔、墨、拓包、拷贝纸、牙刷、镜子、剪刀、胶水、宣纸.­ 步骤/方法 篆刻章法:“章法”是指如何设计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笔画均匀分开,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

绥江县19644156656: 如果自学的话该怎么刻印章 -
答饶迁迪: 你准备一个印床,因为你一上来刻字可能手上没什么力道,所以利用印床可以防止你刻到手,另外在刻章之前应该多阅读一些前人的心得、刀法、印文等等,应该学习的赵之谦、黄牡甫、吴昌硕、齐白石、邓石如、汉印、陶印、甲骨文、钟鼎文...

绥江县19644156656: 如何刻名章 -
答饶迁迪: 市场上有卖篆刻字典的,上面的字篆字很全,初学者可能做不到上手就刻,因为难度较高,你可以先用透明的玻璃纸把印章的大小先描下来,然后根据你想刻的字设计好格局,再把玻璃纸固定在印石上,用黑笔妙在印石上,这样印石上的字就是反的了,最后你就用平口刀刻出来就好了,刻好后盖在纸上 就是正字.很多初学篆刻的人都是这样做的,因为比较容易接受.

绥江县19644156656: 印章怎么刻 -
答饶迁迪: 刻图章又叫篆刻,是一种艺术.它同书法有密切的关系.要刻图章,必须先认识篆书,写好篆书.这可以通过阅读《说文解字》和临摹《琅琊台刻石》等办法解决.学刻图章一般从摹刻汉印开始.摹刻和创作,只是前者用别人的印稿,后者用...

绥江县19644156656: 谁能告诉我篆刻的方法,要详细 -
答饶迁迪: 第一个,你要有工具,和石头,首先要学会在把石头磨平,在上面抹上黑墨,然后用铅笔写好字,(反体字)然后用刀顺着铅笔印划下去,但不要太用力,以勉全部划坏,这是方法,你要多多练习就行了. 捷径: 篆刻的捷径说起来,并不多,...

绥江县19644156656: 篆刻的步骤方法? -
答饶迁迪: 步骤一 章法的筹布:亦即打稿,与作品的好坏息息相关.有人说:治印之难,不难於刻,而难於章法. 步骤二 印石的整平:印石在裁割时有倾斜,或上蜡磨光时,印面留有蜡,这时要用砂纸整平,以利上石刻制. 步骤三 上石:通常上石...

绥江县19644156656: 篆刻中如何刻边款? -
答饶迁迪: 刻边款,篆、隶、草体多用双刀.行楷多用单刀,即一刀一笔.镌刻边款,可按笔顺刻.明人文彭所刻边款,沿用了刻碑帖的方法,即先将字写在印章上面,然后用双入正刀刻出,字体线条流畅,但缺乏苍古之气,今人运用很少.黄易沿习丁敬...

绥江县19644156656: 谁会篆刻,能告诉我技巧吗
答饶迁迪: 篆刻技巧 基 本 刀 法 执刀法 书法讲究笔法,需要有正确的执笔姿势:刻印讲究刀法,也要注意执刀姿势.前二种刀法,本文将着重就这二种刀法加以解说.执刀之法,也因冲、切之不同,而稍有差异.刻冲刀时,常见的是以拇指和食指夹住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