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源区分类

作者&投稿:高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花岗岩类的分类有哪些?~

花岗岩的分类方案较多,包括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成因、构造分类以及综合性分类等。其中IUGS推荐的QAP矿物分类是基础,也是本手册采用的分类原则。QAP三角图是QAPF双三角图解(图3-1)的上半部分,该类岩石在图中位于20线和60线之间的位置(Q′=20~60),又根据斜长石比率P′划分为P′<10的碱长花岗岩、P′=10~35的正长花岗岩、P′=35~65的二长花岗岩、P′=65~90的花岗闪长岩和P′>90的英云闪长岩,它们分别位于QAP图中的2、3、4、5区,其中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统称为花岗岩(图中3区)。
除上面介绍的最基础也是花岗岩类正确命名所必须的分类外,这里将简要介绍其他几种常用的成因分类,以便读者在深入研究花岗岩时作为参考。
1.I、S、M、A分类
这是20世纪70~80年代先后提出的几种分类。I型、S型花岗岩由澳大利亚学者Chappell和R.White提出,主要考虑的是花岗岩的源岩;M型、A型花岗岩分别由Pitcher和Collins等提出,考虑源岩和构造环境。这四种类型的花岗岩主要特征和最初含义是:
I型花岗岩 指源岩为基性程度高的火成岩、变质火成岩,即下地壳硅镁层(火成岩)物质经重熔和简单成岩过程而形成的岩石。它们属钙碱性花岗岩,Na较高,A/CNK<1.1(A—Al2O3,CNK—CaO+Na2O+K2O,以下同),87Sr/86Sr<0.705。20世纪90年代Castro等(1991)通过对西班牙Iberia地区花岗岩的研究,提出了Ⅰ型花岗岩是由幔源(M型)和壳源(S型)两端元岩浆混合而成的观点,称之为H型(hybrid type)花岗岩——混合(混染)花岗岩(周珣若,1994)。并根据该类花岗岩形成时混合岩浆两端元成分比例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为Hm、Hss、Hs型。其中Hs型花岗岩是S型(长英质)端元岩浆为主的混合花岗岩,其特点与S型花岗岩相近,属过铝质岩石,镁铁质包体较少,可见变质残留,岩石组合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Hm型花岗岩为镁铁质岩浆的作用超过长英质岩浆而形成的混合花岗岩,其特点是含有长英质岩浆派生的捕虏晶(石英、长石),镁铁质包体少见,几乎不见变质残余,铝饱和指数<1,K2O/Na2O<1,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Hss型花岗岩是S型和M型岩浆近相等时所形成的混合花岗岩,特点是常含有镁铁质为主的暗色微粒包体,斜长石熔蚀现象明显,铝饱和指数近于1,K2O/Na2O近于1,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
S型花岗岩 源岩主要为沉积岩或变质沉积岩,即上地壳硅铝层(沉积岩)经重熔和简单成岩过程形成的岩石。它们属过铝的二云母花岗岩,岩石中可见铝硅酸盐矿物石榴子石、矽线石、堇青石等,岩体中可见变泥质岩残留体(包体)。A/CNK>1.1,87Sr/86Sr>0.707。
M型花岗岩 形成于大洋岛弧环境。母岩可能直接来源于地幔或俯冲到大洋岛弧之下的洋壳。岩体中可见基性岩捕虏体和捕虏晶。A/CNK<1.0,87Sr/86Sr<0.705,岩石中基性岩浆的元素(Cr、Ni、Co、V等)含量较高。
A型花岗岩 指富钾长石偏碱性的、非造山带的花岗岩,同时也包括一些非碱过饱和而铝较高的岩石。
除上述I(H)、S、M、A花岗岩分类外,在I、S分类方案提出前后,我国学者徐克勤在研究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时,于1982年根据花岗岩的物质来源提出了三种分类:同熔型(syntex type)、陆壳改造型(continental crust transfonnation type)和幔源型(mantle-derived type)。在同熔型花岗岩中较I型花岗岩更明确提出了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的混合作用和混染作用;在陆壳改造型花岗岩中则认为这种花岗岩岩浆的形成除包括陆壳部分熔融作用外,还包括未熔阶段的花岗岩化作用。
I(H)、S、M、A分类较好的概括了地球化学和源岩的关系,M、A型又考虑到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我国学者徐克勤的分类强调了花岗岩形成与其物质来源的内在关系,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分类在研究花岗岩成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花岗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以上几种分类过于简单,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又出现了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的分类以及综合性分类,有代表性的且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20世纪90年代Barbarin提出的综合分类。
2.综合性分类
巴尔巴林(Barbarin 1996)根据矿物组合、岩石类型、野外关系以及地球化学、同位素等特征,并同时考虑到花岗岩的源区及其所处地球动力学环境,对花岗岩进行了综合性分类。具体划分为七种类型,如表3-2所示。其中MPG和CPG为过铝花岗岩类,属壳源,二者主要区别是前者含有大片原生白云母,而后者含有堇青石、矽线石,少量红柱石、小片原生白云母。KCG和ACG为钙碱性花岗岩类,属壳-幔混合源,二者区别是前者相对富钾,岩石中仅含少量角闪石,不含辉石,常见钾长石大斑晶是其特点,后者一般含有较多的角闪石少量辉石、榍石、磁铁矿。ATG、RTG和PAG均属幔源,其中ATG较少见,PAG特征的是岩石中含有碱性暗色矿物。

花岗岩类类型来源地球动力学环境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MPG含堇青石过铝质花岗岩类CPG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高钾低钙)KCG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低钾高钙)ACG岛弧拉斑玄武质花岗岩类ATG洋中脊拉斑玄武质花岗岩类RTG过碱性及碱性花岗岩类PAG壳源过铝质花岗岩类混合源(地壳+地幔)偏铝质和钙碱性花岗岩类幔源拉斑玄武质钙碱性和过碱性花岗岩类大陆碰撞构造体制转换俯冲作用大洋扩张或大陆的隆起作用和裂谷作用

岩浆岩的分类、命名是研究岩浆岩岩石学的重要基础。从19世纪中期齐克尔(J.Zirkel)和罗森布什(H.Roserbusch)等发表了火成岩的第一批分类表以来,分类和命名一直很受岩石学者所重视,许多岩石学者曾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工作(O'Connor,1965;Streckeisen,1967,1976,1978,1979;Le Maitre,1976a;Streckeisen等,1979;吴利仁等,1982;De la Roche等,1980;Le Bas等,1986,1991;Le Maitre等,1989)。
火成岩的分类迄今还未达到完善的地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都能接受的分类方案。这主要是由于各人采用的分类基础不同,同时由于所有各种类型的岩石都是以过渡形式相联系的,边缘岩石种类很多,例如粗面安山岩、安山玄武岩、花岗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等等,要想在各个岩石种之间明确地划一条界线是困难的。此外,还由于火成岩的成因非常复杂,这些都给分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利用氧化物-氧化物图解进行火成岩石的分类
双变量氧化物 氧化物主要元素投影可能是进行火成岩石分类的最直观的方法。全碱-硅图解(TAS)分类便是其中之一。化学成分 Na2O和K2O的含量之和(全碱-TA)以及SiO2的含量(S)直接取自岩石分析数据的氧化物质量分数数据,投影到分类图解上就可达到岩石分类的目的。Wilson(1989)利用TAS图解进行侵入岩的初步分类。这个图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为还没有其他简单的侵入岩的化学分类图解。然而,这个图解中岩石区域的边界主要采用Cox等(1979)为火山岩设计的TAS图解中的界线,而这些界线与最新的火山岩TAS图解的岩石区域界线不一致。
(二)利用标准矿物进行火成岩石的分类
1.CIPW标准矿物
标准矿物计算是指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计算出岩石的矿物组成的计算方法。依据岩石的标准矿物(假想矿物)可以进行岩石的化学分类。CIPW标准矿物是目前最常用的计算方案。
1972年在蒙特利尔(Montreal)第24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岩石学委员会下设的火成岩分类分会讨论并通过了所推荐的深成岩的分类和命名方案。这个分类是在A.Streckeisen(1967)分类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分类中使用Q、A、P、F双三角图形对深成岩进行划分。随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火成岩分类分会于1979年又提出了与深成岩相对应的火山岩(熔岩)分类方案。这两个分类方案是目前使用的各种分类系统中比较实用的折中方案;虽然在某些方面尚不完善,但它基本上代表了世界各地区已使用的习惯,所以目前在国内和国外应用较广。Streckeisen(1976,1979)又对上述方案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国际地科联(IUGS)火成岩分类学委员会于1989年又推出了新的火成岩分类命名方案(Le Maitre等,1989)。
上述的Q、A、P、F值是依据 CIPW标准矿物成分计算出的,其难点就是钠长石如何在碱性长石和斜长石中分配的问题。Rittmann(1973)的稳定矿物组合法更接近实际情况,但由于其计算方法繁琐,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吴利仁等(1982)提出了将 CIPW法与Rittmann(1973)中的长石配分法相结合,对火成岩岩石分类、命名的计算方法。
2.利用Ab-An-Or图解进行花岗岩的分类
O'Connor(1965)的Ab-An-Or图解能够用于进行标准矿物石英大于10%的长英质岩石的分类。图解完全以标准矿物长石的成分为分类基础,将其换算成100%,代表从“花岗岩”四面体Q-Ab-An-Or的角顶石英向长石平面的投影。Ab-An-Or图解主要用于侵入岩的分类。这个分类的长石的成分是按照Barth-Niggli阳离子标准矿物计算法计算的。Baker(1979)对这个图解做了修正,稍微扩大了更长花岗岩的区域和缩小了英云闪长岩的区域。这一修正的分类方案获得了广泛的应用(Rollison,1993)。
3.Streckeisen-Le Maitre的Q'(F')-ANOR图解
根据标准矿物成分,Streckeisen和Le Maitre(1979)提出了火山岩和侵入岩分类的Q'(F')-ANOR图解,它可以反映Streckeisen(1979)的QAPF分类(根据岩石的实际矿物进行的分类)。标准矿物计算运用Barth-Niggli阳离子标准矿物法。矩形图解的y轴可以反映二氧化硅的饱和程度,用石英含量Q'=Q/(Q+Or+Ab+An)和似长石含量F'=(Ne+Lc+Kp)/(Ne+Lc+Kp+Or+Ab+An)来度量。x轴反映长石成分的变化 [ANOR=100An/(Or+An)]。把钠长石排除在长石轴之外,可以避免如何将它分配到斜长石或者碱性长石中的困难。但是,这个分类图解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Rollison,1993)。
(三)利用阳离子进行火成岩石的分类
为了避免氧化物质量分数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岩石样品的阳离子分布,许多作者优先把岩石的化学成分计算为阳离子的形式。根据阳离子数进行火成岩分类。
De la Roche和Leterrier等(1980)提出了根据阳离子数(千阳离子数)进行火山岩和侵入岩的R1-R2图解分类方案。这个图解对于侵入岩特别有用。用投影参数R1和R2进行投影,构筑xy双变量图解。R1作为x轴,R2作为y轴,按下式计算:
R1=4Si-11(Na+K)-2(Fe+Ti)
R2=A1+2Mg+6Ca
其中,Si代表SiO2;Na代表Na2O;K代表K2O;Fe代表全铁;Ti代表TiO;Al代表Al2O3;Mg代表MgO;Ca代表CaO。
这个分类方案的优点是:
1)用了岩石的大多数的主要元素化学成分来分类,因此可以代表整个岩石;
2)分类方案可用来进行所有类型的岩石的分类,适用性广;
3)矿物成分也可以投影在图解之上,能够进行实际矿物成分与岩石的化学成分数据的广泛的对比,了解矿物成分对岩石化学的影响;
4)能够表示岩石的二氧化硅的饱和程度和长石的成分变化。
然而,这一特殊分类图解的问题是难以理解和难以应用的。参数R1和R2没有直观的含义,使得图解看起来难以理解。另外,区域边界是曲线的,不易复制。
(四)花岗岩类的成因分类
自从Read(1956)提出有各种不同的花岗岩以来,许多地质学家都试图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类,并对其进行分类。目前国际上花岗岩类的成因分类不下20种,由于他们所采用的成因模式或所侧重的分类准则(如源区性质、壳幔物质的相对贡献、岩浆作用过程以及侵位类型)不同而造成一定差异(Barbarin,1990)。
Raguin(1957)把花岗岩类分为侵入花岗岩类和原地花岗岩类。Martin和Piwinskii(1972)划分为造山和非造山花岗岩类。Didier和Lameyre(1969)把花岗岩分为浅色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原舜三(Ishihara,1977)把花岗岩类分为钛铁矿系列和磁铁矿系列。Chappell和White(1974,1983)把花岗岩类划分为I型、S型、M型、A型四种类型。
徐克勤等(1982)以源岩所在岩石圈的大致位置,将花岗岩分为同熔型、改造型、幔源型。Pearce等(1984)将花岗岩的形成环境与大地构造环境相联系,把花岗岩类分为洋脊、火山弧、板内、碰撞带型。按照花岗岩形成时的构造环境,Maniar和Piccoli(1989)将花岗岩分为岛弧花岗岩类(IAG)、大陆弧花岗岩类(CAG)、大陆碰撞花岗岩类(CCG)、后造山花岗岩类(POG)、与裂谷有关的花岗岩类(RRG)、与大陆的造陆抬生有关的花岗岩类(CEUG)、大洋斜长花岗岩类(OP)。杨树锋(1987)把花岗岩类分为以板块边界为主的板块俯冲幔源型、板缘挤压型(岛弧型)、板缘拉张型、板内改造型、板内裂谷型。Pitcher(1983,1987)把花岗岩类分为海西型、加里东型、Andino型、内太平洋型和尼日利亚型。
Barbarin(1990,1999)根据花岗岩类的主要岩石成因将花岗岩类分成了三大类(壳源、幔源和壳幔混合源)和八个亚类。这种分类以岩石学、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特征为准则,并将花岗岩类类型与构造环境相联系。
综上所述,迄今对火成岩的分类还未达到完善的地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都能接受的分类。

综上所述,花岗岩都是壳源的,没有幔源的,既然没有了幔源,也就无所谓壳幔混合源了,于是,壳源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是因为花岗岩多多少少具有地幔的同位素印记,就说大多数花岗岩是壳幔混合成因的,不能令人信服。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描述花岗岩的源岩特征呢?花岗岩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很难用一或两种方法能够将其阐述得很清楚。我们考察了许多方法,发现可能还是常用的Nd-Sr同位素图解能够给出一个相对有意义的启示。从图15.4看,按照各种岩石在Nd-Sr图中的分布,可以将全部花岗岩大致划分为3个源区:

(1)B区-玄武岩源区(basalt-derived)。以高的εNd和低的εSr为特征,εNd主要为正值,也有负值的(εNd很少低于-10,εSr很少超过0.710,图15.4A),代表由强烈亏损的地幔源区(MORB)和富集地幔EMI和EMⅡ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岩。主要由产于海洋里的玄武岩组成,包括MORB、OIB(洋岛玄武岩)、IAB(岛弧玄武岩)、BABB(弧后盆地玄武岩)和FPB(洋底高原玄武岩)等,也包括部分产于大陆的玄武岩,如CRB(裂谷玄武岩)(Wilson,1989),峨眉山玄武岩和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等也在这个区域(Shellnuttand Zhou,2007)。其中以岛弧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变化范围最大,可能超越上述范围,因为岛弧受消减带的影响,有陆壳物质的带入。

(2)C区-陆壳源区(continent-derived)。由Jahn et al.(1999)厘定的华北和华南上地壳和下地壳范围确定(图15.4A),相对于B区其Nd同位素比值很低且变化大,Sr同位素初始值高且变化大。C区还可细分为C1和C2两个亚区,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Sr同位素初始值的不同,C1区的Sr初始值<0.714,C2区>0.712。

(3)BC区-玄武岩源区和陆壳源区之间的过渡源区。产于陆壳上的安山-玄武岩大多分布于该区。BC区也可按照Sr和Nd同位素的变化细分为BC1和BC2两个亚区,分别代表与C1和C2两个源区的密切关系(图15.4A)。二者的Nd同位素比值均为负值且变化大,不同在于BC1亚区的Sr初始值略低于BC2亚区(图15.4A)。华北中生代的中基性岩大多分布于BC1亚区(图15.4B),如大别镁铁-超镁铁岩,华北中部辉长-闪长岩,庐枞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等(Jahn et al.,1999;苏尚国等,2006)。分布于该区的中基性火成岩的成因争论较大,其中的基性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可能具有原始特征,也可能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Jahn et al.,1999)。华北中部辉长岩-高镁闪长岩系列的成因究竟是幔源的(赞岐岩)还是壳源的(埃达克岩)也有不同的看法(许文良等,2003,2004;巫祥阳等,2003)。BC2亚区镁铁-超镁铁岩的实例较少,华南侏罗-白垩纪玄武岩分布于B区和BC2区(图15.4C,杨祝良等,1999;陈卫锋等,2005;谢昕等,2005),可能暗示华南玄武岩与高Sr初始值的陆壳物质发生过混染作用,这个特点不同于华北。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

(1)由Jahn et al.,(1999)确定的华南上地壳的Nd-Sr同位素范围究竟是上地壳还是下地壳?从图15.4B看,华南S型花岗岩分布于BC2和C2区,它们的源区是上地壳吗?研究发现,不仅S型花岗岩,华南许多A型花岗岩也分布在BC2和C2区,例如南岭大东山A型花岗岩的Nd同位素比值为-10左右,ISr为0.711~0.715(张敏等,2003);湖南千里山A型花岗岩的Nd同位素比值在-6~-9之间,ISr在0.709~0.721之间(毛景文等,1995);凌洪飞等(2006)报道的华南22个花岗岩的Nd同位素比值在-3.6~-13.4之间,Sr初始值变化大,在0.709~0.753之间,也大多为A型花岗岩(图15.4E)。我们知道,A型花岗岩是高温岩浆,形成的深度较浅(吴福元等,2007)。此外,刘昌实等(2005)研究的燕山早期广东腊圃花岗岩(据本书的判别属于低Sr高Yb的浙闽型花岗岩)具较高的ISr值(0.7124~0.7155)和较低的εNd(t)值(-11.18~-11.54),模拟计算显示也为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上述花岗岩的Nd-Sr范围均位于BC2和C2区(图15.4E),因此,Jahn et al.(1999)确定的被广泛使用的华南上地壳范围实际上表达的可能是下地壳而非上地壳。

图15.4 花岗岩和镁铁-超镁铁岩的Nd-Sr同位素图

(2)BC区是壳幔过渡区,但是,它可能是壳幔混合源区,也可能仍然是幔源区。按照幔源基性岩和中基性岩在Sr-Nd同位素图中的分布,B区源于亏损的地幔,产于海洋内的基性岩大多分布于该区,产于大陆的部分基性岩也分布于B区,例如峨眉山玄武岩(图15.4E)和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大体上相当于强烈亏损地幔的性质。而许多产于大陆的基性岩大多位于BC区,而且主要集中在BC1亚区,例如华北的大多数基性岩(图15.4B和D)。因此,我们不排除BC区可能是壳幔混合的源区,但是,很大的可能它仍然是幔源区,主要可能反映了源于大陆下的富集的幔源岩浆的特点,是大陆下的基性岩分布区。这样,有一种可能,即:B区代表亏损地幔源区,BC区代表富集地幔源区。因此,对于分布于BC区的花岗岩,我们的解释可能应当更加慎重一些,不能只考虑壳幔混合一种可能性。而且,即使是壳幔混合,也不同于早先壳幔混合的概念。本书强调,我们所说的“壳幔混合”是指下地壳范围内、岩浆产生以前、已经具有了壳幔过渡特征的源岩(如基性岩出露地表风化后与其他来源的物质共同组成的沉积岩经构造作用深埋于下地壳的变质岩),由这样的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岩自然具有壳幔过渡(混合)的特征,而非花岗岩形成后地幔端元岩浆与地壳端元物质混合的概念。




区内地层及其矿化特征
区内资料表明,元古宇是区内及邻区铅锌矿、钼矿、铁矿等多金属矿的重要矿源岩系。西部多伦地区的古元古界二道凹群是该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及矽卡岩型铁矿的主要沉积建造及矿源岩系;研究区东南部邻区的燕辽沉降带中的中新元古界中赋存有肖家营子大型钼矿等。 三、古生界 区内古生界主要分布于赤峰北部和东部,是沿华...

(二)中酸性花岗岩类
2)利用岩石化学计算,各类变质侵入岩均落在钙碱岩区,并靠近分异曲线,很可能是拉斑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产物(周存亭等,1991)。分异指数(DⅠ)呈递减趋势,显示岩浆分异结晶程度渐高;含铝指数(ANKC)递增,反映由贫铝型向饱铝型过渡和由碱性向钙碱性演化。 3)按查佩尔、怀特两类花岗岩分类,N(Al2O3)\/[N(Na2O)...

不同构造背景的花岗岩质岩石组合
可能出现的成因类型有:由玄武质岩浆分异形成的M型花岗岩和由变质沉积岩源区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以及由地壳火成岩源区熔融形成的I型花岗岩。造山带的变质温度足以使地壳中的一些变质岩发生部分熔融,泥质变质岩熔融温度为650℃,角闪岩(相当于安山质的变质火山岩)的起始熔融温度为700℃。尤其是在俯冲...

花岗岩详细资料大全
如为黑云母和白云母,其含量接近相等,可称为二云母花岗岩,如果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则称为角闪花岗岩,如果暗色矿物以辉石为主,则称为辉石花岗岩,几乎不含暗色矿物的则可称为白岗岩。基本介绍中文名 :花岗岩外文名 :Granite学科:岩石学岩石类别 :酸性侵入岩...

区域岩石建造
除顶底外,岩性主体为各类片岩,包括二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二云母片岩、长石石英二云母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及二云母长石石英片岩,偶见变粒岩夹层。上段仅局部出露,其底部为石墨长石石英岩(石墨含量高达1%~3%),向上有一层二云石英片岩,厚度>125m,未见顶。 抱板群是区域金的重要矿源层,其岩石组合的变化反映了区域由...

石炭纪地层划分
等,伊犁地层小区大哈拉军山组以安山质喷发岩、凝灰岩为主,灰岩夹层中产腕足Echinoconchus elegans等(蔡土赐等,1999),化石时代为杜内期晚期。 图2-4 新疆北部不同地区地层对比 上段发育一套海相、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准噶尔地层分区多发育正常碎屑岩沉积,如卡拉麦里小区松喀尔苏组上段。 该组在卡拉麦里...

大厂矿集区的壳幔相互作用及其对成矿的影响
而花岗斑岩中K2O+Na2O含量低,为3.13%~6.93%,平均5.251%;K2O\/Na2O较高,平均为13.564;白岗岩中K2O+Na2O为7.09%~7.1%,平均为7.095%;K2O\/Na2O为0.999;花岗岩中σ为0.301~2.382,碱度AR为1.559~3.557;在全碱-硅(TAS)分类图(图5-3)上除1个点之外,均投影到花岗岩区域,属于亚碱性岩石。在SiO2-K2O哈克图解(图...

什么是I型,S型,M型,A型花岗岩
如为黑云母和白云母,其含量接近相等,可称为二云母花岗岩,如果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则称为角闪花岗岩,如果暗色矿物以辉石为主,则称为辉石花岗岩,几乎不含暗色矿物的则可称为白岗岩。花岗岩分为S型、I型、M型、A型和C型等(S型为由沉积岩改造而成的花岗岩;I型为岩浆起源;M型为地幔来源...

岩石除了按成因分类外,还有那些分类方式
第1组斜长角闪岩和酸性变粒岩具有共同的偏碱性特征,构成了类似于显生宙双峰式的火山岩组合,表明1.8 Ga时华夏古陆很可能已存在刚性的陆壳,并且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裂谷活动。第2组斜长角闪岩具有较典型的MORB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其地幔源区与现代MORB的源区十分类似。大陆裂谷只有高度演化发展成为初始洋盆,如红海(Red Sea...

花岗岩地貌的类型划分
1)化学风化壳类,含①侵蚀的丘陵沟谷型:低矮丘陵和沟谷深切相对高数十米,沟头呈半漏斗状,称作岩岗地貌,能看到风化壳的各层出露在剖面上。此类代表构造稳定,或距侵蚀基准面(海面、主河河床)较远地区,如广东五华、德庆等地。如果此类地貌出现于海边,则形成常见的石蛋地貌,如福建的鼓浪屿。 2)化学风化壳剥露类:形...

邗江区18069862383: 花岗岩的分类 -
针媚血旨: 按所含矿物种类,可分为黑色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按结构构造,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晶洞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和黑金沙花岗岩等. 按所含副矿物,可分为含锡石花岗岩、含铌铁矿花岗岩、含铍花岗岩、锂云母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等.常见长石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等自变质作用.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钟等.

邗江区18069862383: 如何区分花岗岩的种类 -
针媚血旨: 角闪石花岗岩是最暗的花岗岩品种ئ适用于各种天气ئ所以它适用于任何用途.黑云母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存在多种颜色ئ是最广泛使用于建筑的花岗岩之一.它是所有花岗岩中最坚硬的ئ 不论室内还是室外都很适用.滑石花岗岩 滑石花岗岩是最鲜为人知的花岗岩形式之一ئ因为它不能很好地抵抗自然力量ؤ风ئ雨إ.这使得它不太适合作为地板、台面和室外使用ئ只用于装饰用途.电气花岗岩 电气花岗岩颜色多样ئ除了无色和白色ئ这是极其罕见的.这种花岗岩型是理想的地方没有很多的交通ئ因为它是所有类型的柔软.

邗江区18069862383: 关于花岗岩的分类 A,S,M,I型分别有怎样的大地构造意义? -
针媚血旨:[答案] 根据花岗岩的物源,将其分为A型、S型、M型和I型花岗岩.A型是非造山花岗岩,地幔玄武岩浆演化,或玄武岩浆上升后,与地壳混染或亏损地壳熔融的产物,主要见于非造山带和造山后;S型是造山花岗岩,为经过风化的沉积岩熔融形...

邗江区18069862383: 怎么区分花岗岩的种类 -
针媚血旨: 花岗岩属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喷出和侵入冷却结晶,以及花岗质的变质岩等形成.具有可见的晶体结构和纹理.它由长石(通常是钾长石和奥长石)和石英组成,搀杂少量的云母(黑云母或白云母)和微量矿物质,譬如:锆石、磷灰石、磁铁矿...

邗江区18069862383: 请问同熔型与重熔型花岗岩是依据什么划分的,还有I、S型花岗岩又是什么意思 -
针媚血旨: 以 岩 浆 源 区 性 质 区 分 的I ( i n f r a c r u s t a l 或 i g n e o u s )、S ( s u p r a c r u s t a l 或 s e d i m e n t a r y )型花岗岩分类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加上目前经常讨论的A ( a l k a l i n e ,a n o r o g e n i c和 a n h y d r o u s )型 和 较 为 少 见 的M( m a n t led e r i v e d ) 型, MI S A ( 即 M、I 、 S和 A型)是目前最常用的花岗岩成因分类方案(吴福元等,2007)

邗江区18069862383: 花岗岩有几类?怎么区分 -
针媚血旨: 花岗岩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角闪石花岗岩 角闪石花岗岩是最暗的花岗岩品种,适用于各种天气,所以它适用于任何用途. 黑云母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存在多种颜色,是最广泛使用于建筑的花岗岩之一.它是所有花岗岩中最坚硬的,不论室内还...

邗江区18069862383: 分别请问花岗石,钾长花岗岩,流纹岩,花岗闪长石,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的产状! -
针媚血旨:[答案] 花岗岩:多为岩基岩株;流纹岩:岩株或岩盘;闪长岩:岩脉;流纹岩:中心式喷发;花岗斑岩:多为岩床岩墙岩脉,这些都是我在课本上找的,其中流纹斑岩还未听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邗江区18069862383: 花岗石有哪些分类? -
针媚血旨: 花岗石由于成分形成复杂形成条件多样,所以种类繁多,有多种的分类方式. 按所含矿物种类分 分为黑色花岗石、白云母花岗石、角闪花岗石、二云母花岗石等. 按结构构造分 可分为细粒花岗石、中粒花岗石、粗粒花岗石、斑状花岗石、似斑状花岗石、晶洞花岗石及片麻状花岗石等. 按所含副矿物分 可分为含锡石花岗石、含铌铁矿花岗石、含铍花岗石、锂云母花岗石、电气石花岗石等.常见长石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等自变质作用.

邗江区18069862383: 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板岩、大理岩各自的特点. -
针媚血旨: 1、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深成酸性火成岩,SiO2含量多在70%以上,颜色较浅,以灰白色、肉红色较为常见.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深色矿物组成.石英含量在20%以上.碱性长石常多于斜长石.斜长石主要为酸性,碱性长石为各种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