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2=1!

作者&投稿:关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证明1=2?~

让我怀疑人生了!高中数学题悖论证明题!证明1=2,答案哪里出错了?

认识自然数的类别属性是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唯一”正确方法

注:我这里使用“唯一”这个提法,是为了提请读者对我的这篇发言的关注,并没有什么依据,也不合于常理。---本文作者

“歌德巴赫猜想”是著名的数学难题之一,人们一直没有放弃找寻它的证明方法,由于不能突破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因而至今不可能
最终取得结果。
传统的自然数的分类法是:以自然数2为基数,将自然数分为奇数与偶数两大类,同时,奇数又可以依据它是否能分解因数的情况分为质数与合数。

其实这样的分类并不能准确地描述自然数字间的形成排列规律。与之相反被人们所忽略的“自然数的类别分类法”,则可以客观、准确地描述这种规律,因而,它可以非常容易地证明在这种规律基础上产生的“猜想”。
自然数类别分类的方法是:以自然数3为基数,将所有的自然数分为A、B、C三类,所以也可以称为ABC分类。自然数的“奇偶”分类再加以“ABC”分类。这样自然数就可以分为:偶A、偶B、偶C和奇A、奇B、奇C六大类,其中奇A数与奇B数中集合了所有的质数及除去因数3以外的所有的合数。而奇C数是所有奇数中的3的倍数的集合。偶C数是偶数中的3的倍数的集合,也就是6的倍数的集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A+A=B、B+B=A、A+B=C;N+C=N
A*A=A、B*B=A、A*B=B;N*C=C(注:N为任意自然数)
这八个等式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自然数中各类数的相互关系。
下面我们就用ABC属性分类对“猜想”做出证明,(我们只证明偶数中的偶A数,另两类数的证明类同)
设有偶A数P 求证:P一定可以等于:一个质数+另一个质数
证明:首先作数轴由原点0到P。同时我们将数轴作90度旋转,由横向转为纵向,即改为原点在下、P在上。我们知道任意偶数都可以从它的中点二分之一P处折回原点。把0_P/2称为左列,把P/2_P(0)称为右列。这时,数轴的左右两列对称的每对数字之和都等于P:0+P=P;1+(P-1)=P;2+(P-2)=P;、、、、、、P/2+P/2=P。这样的左右对称的数列我们称之为数P的“折返”数列。

对于偶A数,左数列中的每一个B数都对应着右列的一个B数。(A=B+B)
如果这个对应的“B数对”中左列的B数是质数而右列的B数是合数,我们叫这种情形为“屏蔽”。显然,对于偶A数的折返数列,左列中的所有质数不可能同时被屏蔽,总有不能被屏蔽的“质数对”存在,这样我们就证明了偶A数都可以写作两个质数之和。其它同理。继而我们就证明了“猜想”。
第一步:写出B数数列:5、11、17、23、29、35、41、47、53、59、65、71、、、、(6*N-1)
第二步:写出B数数列中的合数:35、65、77、95、119、125、155、161、185、203、、、、、
第三步:由于对于偶A数P,它右列出现合数的最小数是35,所以能够屏蔽左列第一个质数5的P数的取值是40,也就是说只有当P=40时,左列中的5才可以被35屏蔽,这时左列0_P/2=20,左列中还有11、17两个质数不能被屏蔽,这两个“质数对”是11+29、17+23。如果要同时屏蔽5和11、就必须加大P的取值,P由原来的40增加到P1=130;而这时的(P1)/2也同时增加到65。
第四步:左列中有5、11、17、23、29、35、41、47、53、59、65共11个B数,而右列65_130间的合数只有65、77、95、119、125共5个,除去屏蔽5和11的125和119以后只剩余95、77、65显然即使偶A数P=130的折返数列的右列中的所有合数、都去屏蔽,也不能完全屏蔽左列中的质数。也就是说偶A数P中最少可以找出许多质数对,可以写成P=一个质数+另一个质数的形式。这里它们分别是:
130=17+113、130=23+107、130=29+101、130=41+89、130=47+83、130=59+71
第五步:同理,即使我们再继续增加P的取值,而P/2的值也同时增加,右列中的合数永远也不可能全部屏蔽左列中的质数,所以,任意偶A数都一定可以写作两个质数之和。
同理,我们可以做出偶B数和偶C数也都可以写作两个质数之和。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对于任意偶数(大于6)我们都可以写作两个质数之和。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马倬豪



2000年3月18日《参考消息》第7版“科学技术”报道:

陈景润先生证明了每一个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两个素数乘积之和,例如18=3+3*5,其公式可以表达为:

N=P1+P2*P3

其中N:偶数

P1,P2,P3:素数



哥德巴赫猜想:N=P1+P2

N:偶数(N=2*n,n是自然数)

P1,P2:素数

令P1=2*n’1+1,P2=2*n’2+1. (n’是能满足素数表达式的自然数;当然,也满足奇数的表达式)



证明:

由陈景润的已经证明的公式N=P1+P2*P3可以推出:

P1=N-P2*P3:素数等于偶数减去两个素数的积之差。

同时: N>P1并且N>P2*P3。



1.两个素数之和是偶数:P1+P2=N



(1)假设n’是能满足素数表达式的自然数(当然,也满足奇数的表达式),令P=2*n’+1。例如:P1=2*n’1+1,P2=2*n’2+1.

P1+P2=(2* n’1+1)+(2* n’2+1)

=2* n’1+2* n’2+2

=2*( n’1+ n’2+1)

显然表达式2*( n’1+ n’2+1)是一个偶数。令这个偶数为N,则

2*( n’1+ n’2+1)=N,因此

P1+P2=N成立,即:两个素数之和是偶数。



(2)或者证明如下:



由陈景润的已经证明的公式N=P1+P2*P3,可以推出:N>P2*P3,P1=N1-P21*P31,P2=N2- P21*P31;并且:N1-(P21*P31)>0, N2-P22*P32>0。推出:P1+ P2>0。将P1=N1-P21*P31,P2=N2-P22*P32代入下式:

注:

1.P21,P31 ,P22,P32 是素数,令P21=2*n’21+1,P31 =2* n’31+1,P22=2* n’22+1,P32=2* n’32+1,其中n’21 ,n’31 ,n’22 ,n’32是能满足素数表达式的自然数(当然,也满足奇数的表达式)。

2.N1 ,N2是偶数。(N1=2*n1,N2=2*n2;n1,n2是自然数)



P1+ P2=(N1-P21*P31)+ (N2-P22*P32)

={2*n1- [(2*n’21+1)*(2* n’31+1)]}+ {2* n2-[(2* n’22+1)*(2* n’32+1)]}

=2* n1+ 2* n2-4* n’21* n’31-2* n’21-2* n’31-4* n’22* n’32-2* n’22-2* n’32-2

=2*( n1+ n2-2* n’21* n’31-n’21-n’31-2* n’22* n’32- n’22- n’32-1)

因为:原式左右两边均已经证明大于零,所以表达式

n1+ n2-2* n’21* n’31-n’21-n’31-2* n’22* n’32- n’22- n’32-1>0

并且,又因为该表达式至少是一个自然数。因此,令该自然数为n,则

n1+ n2-2* n’21* n’31-n’21-n’31-2* n’22* n’32- n’22- n’32-1=n,



2*n是一个偶数。

令偶数为N,则2*n=N,因此,

原式右边=偶数N,即:

P1+P2=N成立。即:两个素数之和是偶数。





2.偶数N是两个素数之和:N=P1+P2



请注意:要想证明N=P1+P2成立,只要证明P2=N-P1即偶数与素数之差为素数成立。



由陈景润的已经证明的公式N=P1+P2*P3可以推出:

P1=N-P2*P3:素数等于偶数减去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差。



现在,令P1=N’-P’2*P’3

注:

N’是偶数;(N’=2*n’;n’是自然数)

P’2,P’3是素数。令P’2=2*n’2+1,P’3 =2* n’3+1。n’2 ,n’3 是能满足素数表达式的自然数(当然,也满足奇数的表达式)。



由公式N=P1+P2*P3得:P1,P2,P3均小于N。

并由公式P1=N’-P’2*P’3得:N’ 0.

即:N>N’> P’2*P’3>0, N-P1>0,

因为P2=N-P1

而N- P1 =N-(N’-P’2*P’3)

=(N-N’)+P’2*P’3

=(N-N’)-(-P’2*P’3)

=[(N-N’)+2* P’2*P’3]- P’2*P’3

显然可证:

式中(N-N’)+2* P’2*P’3 >0,并且

(N-N’)+2* P’2*P’3=2*(n-n’)+ 2* P’2*P’3是偶数;

令偶数为N3,则

(N-N’)+2* P’2*P’3 =N3,则

原式右边=N3- P’2*P’3



所以,符合“由陈景润的已经证明的公式N=P1+P2*P3可以推出:P1=N-P2*P3:素数等于偶数减去两个素数的和之差。”

即:原式右边N3- P’2*P’3为素数。因此,P2 =N-P1为素数。



因此,证明“P2=N-P1即:偶数与素数之差为素数成立”。



由P2=N-P1可以推出:N=P1+P2



因此,证明“偶数N是两个素数之和:N=P1+P2”成立。

- 数学中国 (http://bbs.mathchina.com/cgi-bin/leobbs.cgi)
-- 数学家 (http://bbs.mathchina.com/cgi-bin/forums.cgi?forum=8)
--- 哥德巴赫猜想最领先的求证 (http://bbs.mathchina.com/cgi-bin/topic.cgi?forum=8&topic=11)

2不等于1!;
1!=1
关于1加1为什么等于2,
因为2被定义为1+1,
即2=1+1,
根据等式互换原则,
左右互换,等式仍然成立,
所以可以得出,
1+1=2。
!在数学上表示阶乘。




数学问题高手请进,请写出祥解
从1-100的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它们中的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分析:本题似乎茫无头绪,从何入手?其关键何在?其实就在“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我们要构造“抽屉”,使得每个抽屉里任取两个数,都有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这只有把公比是正整数...

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3,他是如何做到的?
在一些有关数学的文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成功证明了“1+2=3”,而全世界没有一个数学家能够证明“1+1=2”。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1+2=3”,还是“1+1=2”,都是数学公理,始终都是成立的,这都是建立在皮亚诺公理之上,证明这样的恒等式没有意义。数学家真正要证明的...

1=0,从数学角度怎么证明?
想证明1=0,只需要你承认我的如下假设:解题的故事条件:从前呢,在伊甸园里,有无限多个苹果,有一天,毒蛇偷走了一个苹果送给夏娃,夏娃吃了那个苹果,而伊甸园的苹果剩余数目依然是无限。那么,麻烦在不考虑洛必达法则,于我规定的∞作为符号实体相减可以为0的自定义新规则下:因为∞=∞-1,所以∞=...

费马大定理如何证明
也就是:x^n+y^n=z^n,当n大于2时没有整数解。这是一个描述起来非常简单的猜想,但358年来困扰了包括欧拉和柯西在内的一代代大数学家,他们得到了一些进展,比如当n等于3和4时猜想成立,但x、y、z和n的取值范围是无限的,要证明整个猜想谈何容易!更气人的是费马在一本书的页边处写下这个...

为什么需要证明「1+1=2」?
1742年,无可奈何的哥德巴赫只好求助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欧拉很快回信说,这个猜想肯定成立,但他无法证明。数的出现:当某个原始人第一个意识到1+1=2,进而认识到两个数相加得到另一个确定的数时,这一刻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时刻,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

1加1为什么等于2证明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1+1)”,它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听起来很神秘,但它的题面并不费解,只要具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水平就就能理解其含义。原来,这是18世纪时,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偶然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例如3+3=6; 11+13=24。他试图证明自己的发现,却屡...

为什么1+1=2或3
发现世界上最简单的公式1+1=2,意味着什么?这个连三岁小孩都能秒懂的公式是人类文明诞生的起点,它昭示着自然数的诞生,引发持续数千年的数字大爆炸。数学创生的全部基本公理都蕴含其中。而它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引领人类向何而去?人生识字忧患始,人类的所有烦恼,也是不是因为知道了1+1=2呢?1+1...

1+1的套路问题是什么?
3、可以等于2,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 4、可以等于3,一对夫妻,有三个人,妻子怀孕了 5、可以等于4,比如说一只怀孕的母羊。1+1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得出数学结论: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不超过三个的质数之和。

为什么1+1=2?是必然吗?原因何在?
1+1=2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证明的。至于“1+1为什么等于2?”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定义,也可以说这是公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1不...

已知直线a∥直线b 求证∠1=∠2(∠1,∠2为内错角) 要求用反证法证明...
如果已经给出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证明.可以用反证法 假设∠1≠∠2,那么∠1和∠2的邻补角有一组是同位角,由假设可得到邻补角不相等。但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两邻补角相等,从而得出矛盾.所以∠1=∠2

永新县13432778946: 2=1 的证明 -
崔子施吉: 设a=b 则ab=bb 有ab-aa=bb-aa a(b-a)=(b+a)*(b-a)再a=(b+a)a=2a 有1=2

永新县13432778946: 诡辩题,证明2=1? -
崔子施吉: 曽经看到过这个证明,好像是这样的:设 a=b, 两边乘a, 得 a*a=a*b , 两边减 b*b a*a-b*b= a*b-b*b a^2-b^2 = ab - b^2(a+b)(a-b)= b(a-b) , 约去(a-b) a+b = b 由假设 a=b2b=b, 约去b, 得2=1 哈哈,其中是有谬误的, 大家找找吧.

永新县13432778946: 用因式分解证明 2=1
崔子施吉: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证明也不会是正确的.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设a和b是两个不等于零的数,且a=b因为a=b,所以a^2=ab (两边同时乘以a)a^2-b^2=ab-b^2 (两边同时减去b的平方)得(a+b)(a-b)=b(a-b) 得a+b=b得2b=b得 2=1

永新县13432778946: 用分解因式证明2=1
崔子施吉: 证明:设a和b是两个不等于零的数,且a=b因为a=b,所以a^2=ab (两边同时乘以a)a^2-b^2=ab-b^2 (两边同时减去b的平方)得(a+b)(a-b)=b(a-b) 得a+b=b得2b=b得 2=1

永新县13432778946: 已知A=B,求证2=1 -
崔子施吉: A=B A²=AB A²-B²=AB-B² (A+B)(A-B)=B(A-B) A+B=B 2B=B 2=1

永新县13432778946: 你认为2=1?
崔子施吉: a=bso a+a=a+aor a+a=b+b"所以a+a=b+a"这句是不成立的

永新县13432778946: 1=2的证明?谁会啊!!
崔子施吉: 我会,很牛逼的 设a+b+c=0 ∴a+b=-c ∴2a+2b=-2c 两式相加 得:3a+3b=-3c 移向得:2a+2b=-3c-a-b 将-2c移至左边 ∴2a+2b-2c=-c-a-b ∴2*(a+b-c)=1*(a+b-c) ∴2=1

永新县13432778946: 如何证明1+1=2 -
崔子施吉: 所谓的“1+1”或“1+2”都只是个简称.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通常表示为“1+1”.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可表示为...

永新县13432778946: 怎样证明"1=2"怎么能证明"1=2",好像有关数学悖论,请写出
崔子施吉: 如果a=b,且a,b>0,则1=2. 证明: 1)a,b>0 已知 2)a=b 已知 3)ab=bb 第2步"="的两边同"*b" 4)ab-aa=bb-aa 第3步"="的两边同"-aa" 5)a(b-a)=(b+a)(b-a) 第4步的两边同时分解因式 6)a=(b+a) 第5步"="的两边同"÷(b-a)" 7)a=2a 第2,6步替换 8)a=2a 第7步同类项相加 9)1=2 第8步"="的两边同"÷a" 其实就是第6步忽略了b-a=0,两边都÷0,所以出现错误的结果,实际上不能算是悖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