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曹操频繁亲征,到底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作者&投稿:笪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从起兵之始,就基本上亲自走在征战的道路上,基本上很少把重大战役的指挥权交出去。
曹操为什么总是喜欢亲征?
也不只是曹操,刘备、孙权同样也喜欢亲征,几位君主喜欢亲征的原因也都是差不多的。
在我看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注定了曹操的频繁亲征。
第一:军权不可旁落,三国时期军队的成分构成也需要曹操亲征
任何时候,任何朝代,军权都是君主最重要的依仗,没有之一。
特别是乱世时,脱颖而出的君主都需要战绩来给自己扩充声望。
曹操,包括他的对手刘备和孙权,以及后来夺了曹魏大权的司马懿,都是依靠亲自率军征讨不服的方式来掌握军权,来积攒声望。
还有一点就是,三国时期,军队并不是全部属于国家和君主的,各个家族,各个将领都有私兵,少则数千,多则上万。
需要打仗时,才把他们集中起来,安排一个有身份的人统一指挥。
所以,三国时期的军事主官习惯叫“都督”,“都”是领头的意思,“督”就是监督。
都督是指挥和监督将领按照自己的军令去打仗,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帅所有军队。
因为,除了都督直辖的军队外,其余将领的士兵是不会听命于都督的。
特别是某些大家族出身的将领,或资历够高的元老将领,他们都有足够的底气违抗都督的军令,都督威望不够的话,很难对军队如臂使指。
比如,让曹仁去都督张郃、张辽打仗还行,双方地位相差太多,张郃、张辽还是降将,社会影响力也不够,他们没有底气跟曹仁对着干。
但让曹仁去都督夏侯渊、司马懿打仗,没准就会出乱子。
因此,要打比较大的仗,需要的军队比较多时,要指挥的将领比较多时,曹操还是亲征得好。
这样有助于战争的顺利进行,谁敢跟曹操呲牙咧嘴啊。
第二:士气的需要,后勤的重视
三国君主们,在比较重要的战役、以及争夺重要的地区时,大多都是自己统军作战,曹操当然也不能怂。
比如,让夏侯渊、曹仁等中的一个,率军和刘备在汉中决战?
一边是主君亲征,一边只是将领迎战,军队的士气都会不一样,主君亲征时,士气一定会高得多。
另外,打仗最关键的莫过于后勤,主君亲征,在后方的官员,绝对不敢在后勤上做文章,或拖延办理。
非主君征战时,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在任何政权中,都有派系之分,将领也都会有官场上的敌对势力,万一在后勤上动点手脚什么的,就会出乱子。
就比如曹洪,他都敢不鸟曹丕,如果曹洪在外征战,曹丕有机会在后方管理后勤的话,没准就会隐晦的给曹洪下绊子。
所以,一般的战役还好,要是比较重要的战役,涉及到战略层面的战役,曹操是一定要亲征的。
既能提高己方的士气,还能杜绝后勤不畅的麻烦。
第三:麾下能授予兵权的军事将领的能力不够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路诸侯麾下都不缺少军事强人。
曹操麾下能拿出去独自统帅一个方面的将领,在军事指挥上,未必就能稳胜敌方的将领。
这个独挡一个方面的将领并非单指才干,就曹操阵营而言,必须得是夏侯氏,曹氏家族的将领。
大名鼎鼎的曹魏五子良将,对外的战绩上都不差,都有足够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曹操不会轻易的给他们太多的兵权。
张辽在合肥杀得孙权大败,让江东小儿闻其名不敢哭泣,这么能打,曹操因此拜张辽为征东将军,可也没给他“都督”江淮诸军,独挡孙权的权力。
五子良将这样的人才,也只能被夏侯氏、曹氏将领“都督”着出去打仗。
但夏侯氏、曹氏虽然也都是比较大的家族,军事人才出过不少,可比起全天下来,还是不够看的。
如水淹七军时的于禁,他统帅七路大军,共计三万余,够牛了吧,但他到了战场后,必须要听从被包围在樊城中动弹不得的曹仁的指挥。
结果,曹仁选了个地方让他扎营,然后,他就被关羽放水给淹了,全军覆没,却非战之罪,主要责任是曹仁的还是于禁的?
曹仁是曹操能授予方面兵权的将领,他在于禁兵败之前,就搞不定刘备一方的关羽。
再如夏侯渊,他跟着曹操一起,在渭南一战中,轻松击败了马超。
等曹操走了后,把整个雍、凉的军事防御和进攻都交给他,他却差不多两年都没搞定马超。
后来他能击败马超,还是一帮雍、凉土豪反了马超,马超因内乱而败。
此后的定军山一战,夏侯渊还被老掉牙的黄忠给干掉了,他死后,是他“都督”的张郃帮助曹军稳住了战线。
如上述,曹操麾下最拿得出手,也敢给予兵权的将领,遇到顶级高手,基本都要跪。
能打的,曹操又不敢绝对信任,这让曹操怎么能不屡次率军亲征?他自己出手,打胜仗的把握要大得多。
第四:曹操亲征,方便就地处理政治上的问题,以及招揽诸侯
三国就是一大堆诸侯间的互相吞并,最后打出来三个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势力。
在诸侯们互相讨伐时,难免涉及到互相招揽,以及政治上的安排等事宜,也只有主君在前线时,方便快速处理。
古代交通不便,前线出现某些问题后,前方将领无权限做主时,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向后方请示。
这非常容易遗失战机,或因长时间不给对方回答,导致事败。
就如官渡之战时,曹操要是不在前线,张郃、高览未必敢轻易地向曹军投降。
同样,曹操南下夺荆州时,他如果不在前线,蔡瑁、张允要献荆州,需要和在许都的曹操来回沟通条件。
等到双方沟通完毕了,荆州拿下了,顽固分子刘备也早跑没影了,哪里还会有长坂坡大战?
再如曹操亲征汉中张鲁,他要不亲征,张鲁未必会投降,即使想投降,也需要和远在数千里外的曹操沟通。
这一来一往,或往返多次的谈条件,没准,双方还没谈妥,刘备就从蜀中杀出来了。
因此,曹操亲征是相当有必要的,很多事情,只有他才能迅速的下决定拿主意。
综合以上四条所述,曹操为什么喜欢亲征的原因就出来了。
军权的掌控,私人军队的协调,后勤的保障,宗族将领的不给力,政治问题的快速处理,都是曹操必须要经常亲征的理由。
当然,越到后期,曹操越只能亲征重大战役。
除了年龄的制约外,在地盘小时,曹操东南西北的到处跑都没问题,陶谦、吕布、张绣、刘备、袁绍,不论大小诸侯,他都是亲自上。
地盘大了后,他怎么都不可能忙的过来,打马超打一半后,就只能交给夏侯渊继续,逼降张鲁后,就不愿意继续进蜀中。
后方牵扯到的事随着地盘的扩张,越来越多,曹操也无法亲自一一搞定。
这个问题,不止是曹操一人有,刘备和孙权也一样。
刘备生前,蜀汉的战争,他亲自指挥了绝大多数,也是到开始占有荆州、益州、汉中后,地盘大了,才委派关羽、张飞、魏延等,出去主掌一个方面军。
东吴孙权,往北面打时,都是他自己领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也绝不放任他人指挥,但在东吴的西线,就只能交给几任大都督们去搞定。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人
曹操(公元155~公元220)。如果从专业历史角度讲,曹操算是东汉(25年-220年)时期人物。他死后,其子曹丕才废汉称帝,开启三国(220年-280年)时代。但从广义的三国有两种划分方式:其一为从184年黄巾之乱算起,至280年三家归晋;其二为从208年赤壁之战算起,至280年三家归晋。曹操的主要生平事迹...

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多次争夺合肥,合肥在当时有多重要?
合肥之战是东吴与曹魏之间为从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合肥的奋斗目标而进行的一场战斗。对于合肥之战,这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五场大战。双方在这里爆发了五场主要冲突,从208起至253起。在215次(第二次)和253次(第五次)中,曹玮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东吴被击败而逃离。在208、233和234年,东吴未能进攻该...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打仗就是花钱,那曹操、孙权、刘备的军费从何而来...
家境殷实、”后天努力“的曹操。东汉末年攻击曹操的人总说他是宦官之后,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后期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的地位非常高,是几朝元老,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是高官厚禄,经过两代人的积累,曹家可谓是真正的家境殷实。曹操起兵时,他的父亲曹嵩给了他不少钱财用来招兵...

“乱世之奸雄”曹操在历史上策划过哪些刺杀事件?
周不疑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神童,原先深受曹操的喜爱,甚至想招他为女婿,把他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周不疑虽然拒绝了与曹操联姻,但是他的立场也是偏向曹操的。在“白狼山之战”后,曹操进攻柳城受挫,就是周不疑献上十条攻城计策,顺利攻克柳城,击破三郡乌桓的大本营。曹操本来想以曹冲为继承人...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有何区别?
东汉末年与三国之间是一个充满变化和传奇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东汉末年是一个王朝衰败、群雄并起的过渡时期;三国时期是一个分裂对峙、各自建立政权的稳定时期。东汉末年是一个战乱频繁、兵力分散的混乱时期;三国时期是一个战略博弈、兵力集中的精彩时期。东汉末年是一个文化衰落、思想...

曹操征战多年,他的兵是从哪里来的呢?
共同抵御贼寇的。许褚跟随曹操以后,就担任起了曹操的护卫工作。三国时期本身就是烽火连天,饿狼遍野,战事频繁,民不聊生。普通的老百姓怎么生存?或许当兵才是唯一的出路,当兵不仅可以填饱肚子,你只要立了功,还有赏爵和田地,在科技和网络不发达的古代,也算是一份职业吧!

三国时期的谋士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
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个著名人物。虽然没有伟大的成就,但杨修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也对他的能力非常满意,但杨修也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物。他智商平衡了很多,情商欠了很多,最后被曹操杀了。杨修的生活背景很强。他是当时名门杨家的长子。或许很多人不了解杨家之事,但其实三国时期杨家...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中国损失多少人口?
三国时期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帝制王朝以来,中原大地分裂与混乱时间最长的一段时期,如果从黄巾起义的184年开始算起,到三国归晋的280年为止,有近百年的历史处于混乱时期。东汉末年的人口到桓灵二帝时期,整个天下的人口还有6000万人左右,直到汉灵帝光和七年,也就是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有...

三国时期曹操四处征战是如何解决军粮的?
这道诏书内容很好理解,曹丕认为颍川是曹操起兵之地,官渡之战时由于局势不明朗,当时很多郡县都在观望。只有颍川郡坚定支持曹操,丁壮带着兵器参战,老弱负责供应粮草。刘邦以汉中起家,刘秀以河内为基,颍川郡是上天赐给曹魏的福佑之地。曹操开始实行屯田制度是公元196年,官渡之战是公元200年,彼时已经...

三国时期内战频繁,为何却没有出现外部民族入侵的情况?
虽然三国时期各大势力你争我抢,彼此征伐不断,可一旦面对外敌,情况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曹操消灭了马腾、袁绍等势力,但他也能很好的完成抵御外敌的任务。蜀汉政权进驻西南,也同样做到了保境安民。因为这可能是那个时代军事割据者们不约而同的觉悟吧!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但是却做到了内战...

简阳市17843636161: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宛城指在什么地方 -
仇届盐酸: 宛城,古城名,中国著名古城之一.即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位于南阳城区白河(古称淯水)北岸.宛城区至今仍留有残存的城门和护城河、城河桥.

简阳市17843636161: 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共打仗打了多少年 -
仇届盐酸: 刘备与曹操第一次战争火烧博望坡(202年),到最后一次战争汉中之战(219年),共打了17年战争. 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

简阳市17843636161: 三国演义故事脉络 -
仇届盐酸: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

简阳市17843636161: 三国演义中失街亭中的柳城现在叫什么?三国时期诸葛亮又是派谁来守此地? -
仇届盐酸: 汉代柳城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后汉书·乌桓传》记载,建安十二年,曹操亲征乌桓,大破塌顿于柳城.街亭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诸葛亮派马谡守此地,因参军马谡违诸葛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合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这两个地点完全不是一回事.望采纳.

简阳市17843636161: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 -
仇届盐酸: 三国著名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

简阳市17843636161: 三国时期曹操的巅峰时刻 -
仇届盐酸: 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

简阳市17843636161: 【跪求】《三国演义》中每次打仗的时间、人物、地点、战国 -
仇届盐酸: 三国时期最出名的有三场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VS袁绍 地点是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曹操胜赤壁之战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孙权VS曹操 地点是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 曹操败夷陵之战 221年七月 刘备VS孙权 地点是夷陵 刘备败北至于别的战役都是些小战役 小战役太多了 说不了这么多

简阳市17843636161: 三国时期到底是从哪个事件开始算的到底是黄巾之乱 还是董卓进京 还是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 还是曹丕称帝 先帝退位 也就是魏国刚刚建国开始才算三国时期?... -
仇届盐酸:[答案] 这个主要看比较可靠的史书怎么记载.就好像我们现在把周朝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就是因为孔老夫子写了本史书叫《春秋》,战国时期比较著名的一本书叫《战国策》,于是两个称呼就这么来了. 如果看陈寿写的《三国志》,就可以发...

简阳市17843636161: 三国演义中曹操事件及评价 -
仇届盐酸: 一、煮酒论英雄 简介: 曹操一个人喝着闷酒,想了半天,请刘备来喝酒聊天.刘备很高兴,曹操请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里也发毛,为什么请我喝酒?喝酒时最容易漏嘴,得小心点. 有些人虽然一度贫困潦倒,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大...

简阳市17843636161: 在三国时期,有关曹操的著名的两次战役分别是?分别发生的准确时间是在多少年?给当时带来什么影响? -
仇届盐酸: 呵呵,还有影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大败曹操主力;赤壁之战,孙刘得胜,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