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简介及故事

作者&投稿:以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战国六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能人,前面表了战国四公子,他们都与秦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韩国也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就是韩非。
韩非,韩桓惠王子之子,一个王公贵族,他曾经是荀子的得意学生,和秦国相国李斯是同学。
韩非师从荀卿,和李斯学成以后,李斯去了秦国,韩非回到自己的国家。他身为韩国公子,看到自己的国家日趋衰弱,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不听从他的建议,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
韩非虽然学习荀子的课程,但是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自己“喜刑名法术之学”认为商鞅的理论称为“法”,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和慎子的“势”最为重要。韩非小时候就口吃,但是这个人的文才非凡,在自己的国家不受重用,自己开始写书,比较出名是《孤愤》、《五蠹》、《说难》等。
有一天,韩非写的两篇文章《孤愤》、《五蠹》被,秦王嬴政读了,秦王大加赞赏,甚至说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秦王嬴政不知这两篇文章是谁所写,于是便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写的文章。
秦王是个求贤若渴之人,为了见到韩非,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本来就不重用韩非,这个时候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非常高兴,因为韩非是韩国人,并未得到信任和重用。
韩非去秦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劝秦王先伐赵缓伐韩,在《韩非子?存韩》有记载:韩非子说到,韩国侍奉秦国二十多年了,秦国只要派出精兵攻取别国,韩国总是追随它,而且韩国进贡尽职,与秦国的郡县没有不同。现在秦王将要发兵伐韩,不是明智之举,应该先攻打赵国,赵国才是秦国的祸患。秦王政毕竟是千古一帝,不会因为韩非会写好文章,就改变自己的主意。
秦王政喜欢韩非的文章,只是愿意谈谈国事,谈谈学问,不想放你韩非回国,韩非子就这样留在了秦国。韩非子和秦王谈了哪些学问呢?主要还是韩非子的帝王之术。主要有一道、二柄、三守、四方、五蠹、六反、七术、八奸和十过!
1、一道简单的说就是人主之道,重点在于“不现可欲”,而后“依道而行”。作为君王不要表达出自己的爱好或者厌恶,也不要表达出自己的能力,这样臣子就无法猜透领导的心思,也就不会刻意逢迎。管理下属用二柄,就是赏罚二权,君主可以啥事不做,也可以无才无能,但是赏罚二权应紧紧的抓在自己手中。同时人主还有做到三守,就是指人主要守住三个原则:一是防备周边亲信之人,不要让他们掌握臣下谏言;二是赏罚皆决于法,不要随自己的爱恶;三是防止赏罚大权旁落,以免受制于人。具体要做到四方,《韩非子.物权》写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事在四方”,是指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 “圣人执要”,是指中央政府的权力最后决定权在皇帝手中。
除了这些人主还需要注意五种国家寄生虫:儒生、说客、游侠、门客、商人。以上五种人是社会的寄生虫,但严厉限制其数量与地位。对于人主而言,对无益于国家发展的人要大加限制,而把主要资源给对国家有益的人。
同时人主要注意六反,这些反常现象会使许多人心理不平衡。普通老百姓从私利、私害的角度出发,任意毁誉各种人物,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存在,统治者如果受到世俗舆论的蒙蔽和影响,必然就会使赏罚失当,从而不能使国家富强。
具体要做到君王用来控制臣子的方法有七种,称为七术,君王需要明察的隐秘情况有六种,称为六微。
七术包括:
一是从各个方面参验、观察;
二是必须惩罚以显示君王的威严;
三是对尽力效忠的一定兑现奖赏;
四是逐一听取意见,督促他们行动;
五是传出可疑的诏令,诡诈地驱使臣子;
六是掌握了事实反而询问臣子;
七是故意说反话,做逆理的事来刺探臣子。
这七种方法是君王所使用的。
六微就是注意微妙的情况:
一是君主把权势借给臣下;
二是君臣利益不同而臣下借用外力谋私;
三是臣下假托类似的事蒙骗君主;
四是君臣利害关系彼此相反;
五是等级名分上下混乱而导致内部争权夺利;
六上敌国设谋按他们的意图任免大臣。
这六种现象是君主必须明察的。
防治臣下得以实现奸谋的途径有八种:
一是同床。
二是在旁。
三是父兄。
四是养殃。
五是民萌。
六是流行。
七是威强。
八是四方。
同时人主注意十种过错;
第一种叫献小忠,这是对大忠的祸害。
第二种叫贪图小利,这是对大利的危害。
第三种叫行为怪僻,自以为是,对其他诸侯国没有礼貌,这是丧身中最严重的了。
第四种叫不致力于治理国家而沉溺于音乐,这是使自己走上末路的事情。
第五种叫贪心固执喜欢私利,这是亡国杀身的根源。
第六种叫沉溺于女子歌舞,不关心国家政事,这是亡国的祸害。
第七种叫离开朝廷到远方游玩,又不听谏士的规劝,这是使自己遭受危险的做法。
第八种叫有过错却不听忠臣劝谏,而又一意孤行,这是丧失好名声并被人耻笑的开始。
第九种叫内不量力,外靠诸侯,这是削弱国家的祸患。
第十种叫国小无礼,不听谏臣,这是断绝后代的形势。
秦王政和韩非政策探讨的不少,从韩非身上学了不少帝王之术。但是秦王不得不杀韩非。
韩非是因秦赵两国交兵,所以奉韩王安之命,出使秦国的,这个时候秦赵两国交兵,秦国攻打赵国的主将是樊於期,赵国是名将李牧。
结果是赵国取得胜利。
赵国打败秦国,赵王迁信心膨胀,立刻派出使者,游说列国,希望能号召他们一起攻秦,并很快得到楚国、魏国以及燕国的响应。
这个时候的韩王安属于随风倒,立刻变卦,由坚定地投降派变成坚定的主战派,积极与赵国联系合纵。
秦王政是一个运作高手,马上命姚贾出使各国,结果是姚贾用三寸不烂之舌,拆散各国联盟。
姚贾完成自己的使命,秦王政立刻拜为上卿,赏赐千户,使之一下子达到人生巅峰。
韩非对此颇为不满,就到秦王面前说姚贾的坏话。一开始攻击姚贾用秦国财宝贿赂四国君王,是"以王之权,国之宜,外自交于诸侯";接着又揭姚贾的老底,说他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认为重赏这种人是不利于"厉群臣"的。
对于这样的攻击,姚贾很轻蔑的回答:“列国君王是看在秦国的面子上才巴结我的,倘若我对秦国不忠,便什么都不是,他们还有巴结我的必要吗,至于出身,百里奚、范雎还不如我呢,但他们的贡献,秦国能忘得了吗?”
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子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照办。据说后来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人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


《司空图》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司空图》人物故事小传
《司空图》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司空图》人物故事小传 司空图(公元837—908年)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唐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归隐。善诗。所著《诗品》,倡导“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分诗歌艺术风格和意境创作为二十四品类,同时也兼论作者的人品修养和创作方法...

小学文言文的故事
1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 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了一片肉。乌鸦叼着肉站在窝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 这时候,狐狸看见了乌鸦嘴里的肉,很想抢过来。它笑着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不做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

有关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文言文
1. 庄子和惠子的故事纯文言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先秦名人故事
1、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

寓言故事
母狗和她的小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果实课堂 高粉答主 2020-01-17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4万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88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什么是寓言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

大姓的传说故事
以上关于李姓起源的故事过于生动而富于传奇色彩,难免引起后人的疑义。史家认为这些传说起于唐代,有为李唐宗室抬高门第,强为攀附,主观臆测的成份,可信度不高。再者,老子之前的人物,如理徵、李利贞不见于先秦古籍,是否确有其人值得怀疑。 那么,李姓的真实渊源是什么呢? 其实,李姓起源并不复杂,不过与“李树”无关,...

有关庄子的文言文小故事
1. 《庄子》中的文言文小故事 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庄子·秋水》“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庄子·秋水》“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庄子列御寇》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被动义。《庄子...

墨子,庄子简短的文言小故事
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就和上面所说的行为一样。"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为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木片当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卫方法还有很多。

两个有趣的名家思辨故事:白马非马 | 子非鱼
在《庄子外篇.秋水》中记载了 庄子和惠施思维大碰撞 的“子非鱼”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安静的环境,得闲的生活,两人的思想开始预备交锋了!)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背后是庄子的生活态度及思想体现。)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施立即反问,思维敏捷...

百家姓中“梁”是怎么来的?哪个知道?急急
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爱戴成为了成语“举案齐眉”的来源。梁姓在历史上还涌现出许多其他杰出人物,包括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值得一提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爱情故事,也使得梁姓在民间故事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传说之一。

新林区18922742293: 韩非子简介 -
旁娇汤尼: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生活于战国末期,是韩国的贵族,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为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诸子百家史料可证中最后一位子家思想人物. 快速导航代表作品词条图册 中文名 韩非 出生日期 公元前281年 主要成就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别名 韩非子 职业 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 代表作 《孤愤》、《说难》

新林区18922742293: 韩非子简介几句话 -
旁娇汤尼: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歇(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客居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

新林区18922742293: 《韩非子》简介 -
旁娇汤尼: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

新林区18922742293: 韩非子的简介快点,急需
旁娇汤尼: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 《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

新林区18922742293: 韩非子简介资料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什么家
旁娇汤尼: 法家,荀子学生.不善言辞,擅长著书,为嬴政喜欢,后为姚甲,,,李斯陷害,死于狱中.始皇蒙在鼓里.其才很高,先秦法家集大成者,著《权术势》等名篇.

新林区18922742293: 《韩非子》里面都有什么著名的故事?
旁娇汤尼: 你好! 《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新林区18922742293: 求韩非和<韩非子>简介. -
旁娇汤尼: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

新林区18922742293: 《韩非子》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旁娇汤尼: 《韩非子》,来也称《韩子》,共55篇,绝大部分为韩非所著,少数由后人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韩非没有自专门的军事著作,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散见于很多篇章中.作为法家学派的政治家,他和商鞅一样,主张法治,百厉行赏田罚,奖励耕战,富国强兵,但度他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内容更为丰富.

新林区18922742293: 韩非子的资料,要求简洁
旁娇汤尼: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新林区18922742293: 请问李斯、韩非子的老师是谁?另外介绍一个他们两个的事迹…
旁娇汤尼: 补充: 韩非战国时韩国人 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