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太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雍也篇的详解~

【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评析】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原文】仲弓问子桑伯子①。子曰:“可也,简②。”仲弓曰:“居敬③而行简④,以临⑤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⑥大⑦简乎?”子曰:“雍之言然。”【注释】①子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②简:简要,不烦琐。③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④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⑤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⑥无乃:岂不是。⑦大:同“太”。【译文】仲弓问孔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评析】孔子主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③。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注释】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④亡:同“无”。【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原文】子华①使于齐,冉子②为其母请粟③。子曰:“与之釜④。”请益。曰:“与之庾⑤。”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注释】①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②冉子:冉有,在《论语》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③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④釜(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⑤庾(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评析】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原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注释】①原思: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②之:用法同“其”,他的,指孔子而言。③邻里乡党:古代地方单位的名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译文】原思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他不肯受。孔子道:“别推辞,有多的,给你地方上(的穷人)吧!”【原文】子谓仲弓,曰:“犁牛①之子骍且角②。虽欲勿用③,山川④其舍诸⑤?”【注释】①犁牛: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牛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②骍(xīnɡ)且角: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③用:用于祭祀。④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⑤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乎”二字的合音。【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评析】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①不违仁,其余则日月②至焉而已矣。”【注释】①三月:指较长的时间。②日月:指较短的时间。【译文】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评析】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将“仁”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与言论当中。所以,孔子赞扬他“三月不违仁”,而别的学生“则日月至焉而已”。【原文】季康子①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②,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③,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④,于从政乎何有?”【注释】①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②果:果断、决断。③达:通达、顺畅。④艺:有才能技艺。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评析】端木赐、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在从事国务活动和行政事务方面,都各有其特长。孔子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要能够辅佐君主或大臣从事政治活动。在本章里,孔子对他的三个学生都给予较高评价,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原文】伯牛①有疾,子问之,自牖②执其手,曰:“亡③之,命矣夫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注释】①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②牖(yǒu):窗户。③亡:一作丧失解,一作死亡解。④夫:语气词,相当于“吧”。【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注释】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②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③乐:乐于学。【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评析】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原文】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评析】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原文】子游为武城①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②?”曰:“有澹台灭明③者,行不由径④,非公事,未尝至于偃⑤之室也。”【注释】①武城: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②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③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④径:小路,引申为邪路。⑤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译文】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评析】孔子极为重视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问子游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对举贤才的重视。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都重视接纳人才,尤其是能够帮助他们治国安邦的有用之才,这是出于政治和国务活动的需要。 【原文】子曰:“不有祝鮀①之佞,而②有宋朝③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注释】①祝鮀(tu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②而:这里是“与”的意思。③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起乱子的事情。【译文】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原文】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译文】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其实仅是一个比喻。他所宣扬的“德治”、“礼制”,在当时有许多人不予重视,他内心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原文】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注释】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②文:文采,经过修饰的。③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采。④史:言辞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⑤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评析】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①之生也幸而免。”【注释】①罔:诬罔不直的人。【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评析】“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原文】樊迟问知,子曰:“务①民之义②,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注释】①务:从事、致力于。②义:道德。【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评析】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聪明人的爱好像流水一样善变,智谋层出不穷,有仁德者的意志像山岳一样坚定,巍然屹立;聪明人勇于实践,有仁德者静思默运。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浅见】古之注者皆论仁智之分,则不能得其要也,亦非中庸之道。夫智者向仁,仁者本乎智,本不可分。子以水比智,以山比仁,则知山水之不可分也。山无水则无生,水无山则死。故仁智者则处必依山靠水,安则静,行则动,心中无碍则安,安有好则乐,乐则寿。是谓仁智者乐山水,亦动亦静,乐且寿。 【原文】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评析】本章里,孔子提出了“道”的范畴。此处所讲的“道”是治国安邦的最高原则。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早,而且实行了一些改革,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家。与齐国相比,鲁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备,所以孔子说,齐国改变就达到了鲁国的样子,而鲁国再一改变,就达到了先王之道。这反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无限眷恋之情。【原文】子曰:“觚①不觚,觚哉?觚哉?”【注释】①觚(ɡ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译文】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评析】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副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让人不能容忍的。【浅见】此乃子以物喻世。觚,二升之酒器,上圆下方,时或人改之,如此则不能称觚也。是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世道不兴,而引子之叹也。世人当各司其职,安守本分,则名正言顺,天下安矣。此语至极则如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非真不为也,乃为此则不安分矣。要之,当得其大义。【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①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②也,不可陷③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注释】①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②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③陷:陷入。【译文】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评析】宰我所问的这个问题的确是比较尖锐的。“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对此,孔子的回答似乎不那么令人信服。他认为下井救人是不必要的,只要到井边寻找救人之法也就可以了。这就为君子不诚心救人找到这样一个借口。这恐怕与他一贯倡导的“见义不为非君子”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了。【浅见】此章诚可见子之真性情,仁智而非愚也。井有仁可从乎?从即从之于井,从之于井不能救而反陷自身,非仁也,愚也。此犹喻昏君可忠乎?忠于此君则失大道于天下,非忠也,愚也。故子曰君子可逝不可陷,因君子智而可察也;可欺不可罔,因君子仁且智也。被欺而逝乃仁,不罔不陷乃智也。而唯其不罔不陷,乃可行于大道。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
孔子第一句话就赞叹颜回,然后说他的生活——“一箪食”,只有一个“便当”,古代的便当就是煮好的饭,放在竹子编的器皿里。“一瓢饮”,当时没有自来水,古代是挑水卖,他也买不起,只有一点点冷水,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贫民窟里一条陋巷中,破了的违章建筑里。任何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心里的忧然,烦恼都是吃不消的。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这是在很难得。物质环境哭道这种程度,心境竟然恬然依旧。我们看文章很容易,个人的修养要到达那个境界可真不简单。乃至于几天没吃饭,还是保持哪种顶天立地的气概,不要说真的做到,假的做到,也还真不容易。

《论语》雍也篇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


论语全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子张》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翻译: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雍也篇第六原文及翻译
《雍也篇第六》的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翻译: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治理国家。仲弓问子桑伯子此人如何。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处事简洁不...

论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论语·子张》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翻译: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论语雍也篇翻译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孔子第一句话就赞叹颜回,然后说他的生活——“一箪食”,只有一个“便当”,古代的便当就是煮好的饭,放在竹子编的器皿里。“一瓢饮”,当时没有自来水,古代是挑水卖,他也买不起,只有一点点冷水,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原文及译文: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和翻译(新版)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注释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一、《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引《学而》。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引《为政》。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雍也》。4、子曰:“三人行,...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论语》二十篇节选原文及翻译如下:1、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

梁河县15932026828: 论语·雍也篇 - 搜狗百科
毋华田基: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 孔子第一句话就赞叹颜回,然后说他的生活——“一箪食”,只有一个“便当”,古代的便当就是煮好的饭,放在竹子编的器皿里. “一瓢饮”,当时没有自来水,古代是挑水卖,他也买不起,只有一点点冷水,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贫民窟里一条陋巷中,破了的违章建筑里.任何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心里的忧然,烦恼都是吃不消的. 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 这是在很难得.物质环境哭道这种程度,心境竟然恬然依旧. 我们看文章很容易,个人的修养要到达那个境界可真不简单. 乃至于几天没吃饭,还是保持哪种顶天立地的气概,不要说真的做到,假的做到,也还真不容易.

梁河县15932026828: 《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首诗的全部翻译 -
毋华田基:[答案]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译文: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

梁河县15932026828: 论语雍也的意思 -
毋华田基: 简介 论语雍也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

梁河县15932026828: 论语·雍也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中陋巷是什么意乐是什么意思. 翻译句子;贤哉,回也! -
毋华田基:[答案] 原文∶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梁河县15932026828: 论语 雍也 的译文 -
毋华田基: 是这句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意思是: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梁河县15932026828: 《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
毋华田基: 出自《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也就是说,自己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自己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

梁河县15932026828: 3.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注释翻译和赏析 -
毋华田基:[答案] 《论语· 雍也第六》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论语 第六部分 雍也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为职业的小人物.

梁河县15932026828: 请翻译论语雍也第六要写出每句的原文还有每句的解释最后是每句的译文 -
毋华田基: 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白话解: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学生们,哪一个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个颜回是最好学的,他偶然生气发怒,但绝不牵连别人,并且不会重犯同样...

梁河县15932026828: 论语 雍也第六翻译 -
毋华田基: 【原文】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偿尝至于偃之室也.”【注释】澹(但).偃:子游的名.【译文】子游为武城市长.孔子说:“你在那得到了人才吗?“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一贯走正道,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家里来.”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