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贞观长歌里的李承乾和李恪

作者&投稿:寿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承乾小的时候受过李建成的迫害吗~

电视剧嘛,不用太较真,说实在的李世民干的是逼父弑兄的勾当也开了个很不好的头,仔细翻翻历史唐朝皇帝有几个是太子平安即位的,宫廷斗争残酷的很呢。也就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已,他要是失败了不还是背上不忠不孝的罪名?

  剧情: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地位,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史称太宗。北方草原民族的首领颉利一直窥视中原千里沃野,乘太宗甫立根基未稳之时,亲率二十万铁骑威逼长安,兵临城下,唐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生性强悍善于用兵的李世民处乱不惊,亲率六骑在渭水便桥迫使颉利大军退兵。李世民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向豪强的颉利媾和以换取国家生养发展时间的艰难抉择,从而使国家避免了覆亡的危险。胸怀大志、性格坚韧的唐太宗决心尽快带领军臣民众振兴大唐,征服称雄北方多年的颉利部,实现国家一统。

  在以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李世民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另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唐军的战斗力,打造出了一支能够与突厥铁骑争锋的骑兵。唐朝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按照李世民的精心计划,一支具有超强作战能力的精锐骑兵千里迂回到颉利大军背后发起突袭。饱含报国热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赢得了著名的定襄大捷。唐太宗以超凡勇气和军事才能,统帅唐军一举打败北方强大的颉利部,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战争过后,太宗李世民为了让国家迅速走向和平建设的轨道,竭力摒弃仇恨,实行民族团结政策,大胆地将处于灾荒中的数十万颉利部众迁徙到内地,将良田划给他们耕种,让颉利部绝处逢生。这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拯救了草原百姓,他们深为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的博大胸怀所感染,几百年间兵戈相见积淀下来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儿女在大唐广阔疆域内和睦相处,共建东方强国,进一步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历经多年战火,贞观初期的唐朝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年仅二十九岁的李世民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为国家选择了“揠武修文”的和平建设道路,推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治国方略,坚定不移地把理政的重点放在支持促进农桑上,大胆裁官安民,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虚心纳谏,使得唐朝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一幅用热血和汗水描绘的盛世鸿图,开始展现在中华这块曾经多灾多难的辽阔大地上。李世民也因为在文治武功上的不凡建树而被史家公认为中国古代最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在初唐这个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天下由动荡走向安定的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不凡人物,他们之间既有为了共同理想抱负和衷共济的奋斗,也有为了不同阶层利益剑拔弩张的较量。本剧对这些人物进行了深入刻画,对他们智慧的展示和人性的挖掘精彩纷呈。特别是出现在本剧中的一组贞观年间著名的政治人物,如正面角色中有“房谋杜断”盛名的房玄龄、杜如晦,颇有谋略的干臣长孙无忌,著名的谏臣魏征,大智者岑文本,良将李靖、李绩等。他们性格鲜明,遭际各异,彼此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的还结有恩怨,但是对太宗李世民则是绝对忠诚,对国家绝对忠诚,唐太宗以过人的领导力,举重若轻地驾驭着这些身负超凡智略的英才,做到了治国与治人的完美结合。

  《贞观长歌》是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在此背景下,一代雄主唐太宗的皇室成员之间也随着历史脉络的宕荡起伏,经历着一次次悲欢离合。本剧根据李世民几个儿子争夺储位的真实历史事件,艺术地编织了他废立皇储的曲折故事,通过庶出皇子李恪、李佑等人与长孙一脉的三个嫡出皇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间的储位之争,布置了大量悬念,矛盾冲突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国家重任,民族未来的选择,让李世民经历了深重的情感炼狱,他长期在封建君王的责任和父子之情间徘徊,不断遭受着心理的折磨。不过,理智最终战胜情感,通过长期考察,他选定了聪明仁爱的皇子李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扶助他继承了帝位,使得贞观的政治路线得到延续。李治继位后,唐朝又开始了另一个兴盛的治世“永徽之治”。

  《贞观长歌》是一部历史正剧,但是它又抒写了以几段爱情故事,或浪漫或壮美或悲情。剧中巧妙地安排了有确切记载的唐太宗与郑姓女子的婚姻风波。在情与法之间,太宗做出了理智的选择,留下了有情人未成眷属的遗憾,却捍卫了礼法的尊严。剧中女主角安康公主与一位商人和一位曾是浪子的功臣子弟间的爱情,则是波澜起伏一咏三叹,令人荡气回肠。这些爱情故事有机地融入了紧张尖锐宫廷斗争之中,让作品平添了几多绚丽色彩。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贞观长歌》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大融合时代里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使得作品成为了一曲历史的长歌,爱情的长歌!

历史上均有其人。

唐太宗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因为行为不检,放浪不羁,后来又爱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勾结叔叔李元昌、大将侯君集等人企图发动政变刺杀李泰,逼李世民退位,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

李恪,唐太宗第三子,母乃隋炀帝之女。

郁林王恪,始王长沙,俄进封汉。贞观二年徙蜀,与越、燕二王同封。不之国, 久乃为齐州都督。帝谓左曰:’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 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十年,改王吴,与魏、齐、蜀、蒋、越、纪六 王同徙封。授安州都督。帝赐书曰:“汝惟茂亲,勉思所以籓王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今当去膝下,不遗汝珍,而遗汝以言,其念之 哉!”坐与乳媪子博塞,罢都督,削封户三百。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恪 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帝初以晋王为太子, 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 未可知。”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故无忌常恶之。永徽中,房遗爱谋反,因遂诛恪,以绝天下望。临刑呼曰: “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显庆五年,追王郁 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 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 ,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从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以后赐吴王恪书可以看出,太宗逝世之前,他都还是很有野心的,太宗书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若吴王恪是个太过于本分的人,太宗也不必如此费尽苦心地告诫他。

还有一样东西是不得不提。
李恪不能当上皇帝是主要原因他是隋炀帝的外孙,所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骑射,在当时也不可能让他当上皇帝。
至於之后他能当上司空,我觉得是李治和长孙无忌的一种政治伎俩。挑个在皇帝上头最大的兄弟封赏,安定人心。李治岂是无能,他知道他的三哥就是他当皇帝最大的阻碍,只有除了他,他才能安枕无懮。长孙无忌更不是不忠或什麼奸诈的,只是他是随李世民南征北伐才打下大好江山,当然不会拱手将皇位送给这个隋炀帝的外孙,吴王李恪。

真有其人

李承乾(618年—645年1月5日),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承乾秉性聪明,武德三年(620年),封恒山王。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承乾特加宠幸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乐人称心。太宗知道后大怒杀称心。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贞观十七年(643年),承乾与汉王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杜荷(杜如晦之子)、赵节(长广公主之子)等密谋造反,未成,被纥干承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太宗诸子》)

唐吴王李恪(619年—653年3月5日),唐朝宗室,唐太宗第三子,是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武德三年(620年),封蜀王,贞观十年(636年),改封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像自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国舅长孙无忌(文德顺圣皇后之兄)的反对。长孙无忌主张立自己的亲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其生母为文德顺圣皇后)。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在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中,就借口李恪参与,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临刑呼曰:“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后来长孙无忌果然被武后所杀)其四个儿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被流放岭南。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平反,追封为郁林王,为之立庙。中宗神龙初年,赠司空,备礼改葬。五代十国时,南唐皇室就托名李恪之后,追尊李恪为定宗孝静皇帝。

的确有此人。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被贬为庶民,潦倒而死。
吴王李恪因其才华出众被受太宗赏识,确有立其为太子的想法,因此高宗永微年间,被长孙无忌污蔑谋反而被高宗赐死。


历史上李承乾的真实性格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太宗李世民长子,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夺长之念,兄弟交恶。贞观十六年(642...

贞观长歌安康大婚是哪一集?
贞观长歌分集剧情第48集 安康向李世民请求,让他降旨令窦家退去慕一宽的婚约,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的坚持下,最终没有同意安康。安康到东宫向李承乾和海棠哭诉,李承乾去绮云宫恳求母亲成全妹妹,反遭痛斥。 安康不甘心失去心上人,她决定去窦府找出慕一宽,她寄希望于慕一宽不会屈服,自己能挽回...

唐太宗的儿子
唐太宗共有四位儿子,他们的关系与成就各有不同:李承乾,他的舅舅包括权倾一时的长孙无忌和侯君集,还有汉王李元昌。此外,他的朋友圈里还包括杜如晦的儿子杜荷,以及长广公主之子赵节。然而,杜荷和赵节并未在历史记载中留下显著政绩。 李治,这位后来的唐高宗,舅舅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相较于...

《贞观长歌》
还有说什么纵观全剧都没有出现武则天,有人竟然说里面的郑丽婉就是武则天,太可笑了,历史是有郑丽婉这个人,也有武则天,而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是一个人。还有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他的儿子们都这么大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李世民当上皇帝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儿子李承乾才9岁 我建议里不要看这些关于历史...

请问有人知道《贞观长歌》里李世民到底有几个儿子啊,各叫什么呢?什么魏...
里面好像是出来5个 老大 太子 李承乾 老3 吴王 李恪 老4 魏王 李泰 老5 齐王 李佑 老9 晋王 李治

贞观长歌中,打竭力时,侯君集为什么没有攻打?他当时犯了什么错误啊_百度...
在李世民去与突利谈判未归,朝廷陷入恐慌,朝中赞成出兵救驾的人力主出兵颉利,侯君集在女儿的怂恿下,强迫太子出兵救驾。想因此帮助女婿登基。谁料出师那天李世民突然回到长安,阻止出兵,监押了太子一党,侯君集以用心不良受到排挤,太宗念其功劳,保留其头衔,但免了他的兵权。在后来攻打颉利时因朝中...

,<贞观长歌>独孤谋为什么被罚戍边,在哪一集
因为在赵士达因贪污下狱后,被押送到了长安。而赵士达又与太子李承乾有一些关系,因此,为了保住太子,侯君集决定干掉赵士达。于是,他找到了独孤谋,让他把自己的人送进赵士达在押的牢房。侯君集的人进去了之后,抽空向赵士达砍了一刀,然后在打斗中自杀身亡。就在一切将要结束的时候,有人发现赵士达...

谁知道贞观长歌中李恪和海棠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要送杏给她?最好...
”海棠一脸惊恐:“你想干什么?”李恪哼了一声:“干什么?你心里还不明白吗?”海棠不说话,李恪站起身来:“那好吧,我现在就进宫。”说完,他假意朝门口走去。海棠处在无限痛苦之中,她的眼前浮现出李承乾温柔的目光,但是又被父亲侯君集血淋淋的脸占据,一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让她差点倒下...

贞观长歌的简介谁有???
《贞观长歌》是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在此背景下,一代雄主唐太宗的皇室成员之间也随着历史脉络的宕荡起伏,经历着一次次悲欢离合。本剧根据李世民几个儿子争夺储位的真实历史事件,艺术地编织了他废立皇储的曲折故事,通过庶出皇子李恪、李佑等人与长孙一脉的三个嫡出皇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间的储位...

贞观长歌到底讲得什么??
贞观长歌 第六部分 长孙皇后的这番苦肉计没有白费,儿子在濒死的危境中挣扎的惨状激发起李世民心中无限的父爱。他很快就下令,让李承乾病体康复后出来帮长孙无忌协调扬州到京城的钱粮转运。那些政治嗅觉灵敏的朝臣从这个变化上已经看出来,皇帝和太子之间紧张了一阵子的关系开始复原了。

越城区15845491855: 贞观长歌里只提到了太子李承乾和三太子李恪!二皇子是谁? -
帛妮虫草: 唐太宗第二子名李宽,死得早,而且在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就被过继给了唐太宗的五弟李智云,也就是说,就算他还活着,也在皇位斗争中过早地出局了. 《新唐书》里关于李宽的描述: 楚王宽,武德三年,出后楚哀王,蚤薨,贞观初追封. 《...

越城区15845491855: 李恪有没有像贞观长歌里说的那样欺辱太子妃? -
帛妮虫草: 李恪,唐太宗第三子,母乃隋炀帝之女...胸怀大志,是治国安邦之才,唐太宗在废除太子李承乾后曾想到立李恪为太子,但是遭到朝臣的反对,因为他身上留有暴君隋炀帝的血.史书记载他平时行为严谨,在军事上很有天赋,但是由于出身受到来很大的约束.不象是会随便非礼别的女人的人..顺便说一下,废太子李承乾是个好男色的人,他有个男宠叫欢喜的,对女人是不体贴的人,如果他的女人红杏出墙也不足为怪..并不象在剧中所说的那样胆小怕事,而是比较好嗜血,曾经多次叫手下进行武斗知道流血,对他宠幸的欢喜说过:"如果我做了皇帝,到时候指挥千军万马来斗杀,到时候与你一起欣赏"..他的为人,唐太宗不是很喜欢,但也不好马上废除他,只拖到贞观17年吧..

越城区15845491855: 《贞观长歌》中蜀王李恪的结局如何?阿史那云呢? -
帛妮虫草: 李恪想利用民心杀死颉利的消息,李世民赶到现场制止,下令囚禁李恪等人.为了不让李恪再惹事生非,李世民决定让李恪与阿史那云成亲,并迁往定襄,永不许回京.部下们不忍见他的抱负无法实现只好,只好暗杀阿史那云.为了成全李恪,阿史那云向李世民陈情,自己曾遭施罗叠抢亲,不宜再嫁到皇家,李恪追到驿站,突利告诉他阿史那云已往西去寻施罗叠,李恪悲痛欲绝.

越城区15845491855: 贞观长歌中太子妃海棠的关系网 -
帛妮虫草: 是李恪,李觉得太子妃和他过世的妻子相像,再加上太子妃知道后就利用这点来收买李(还没有真的发生那种关系)因此两人关系比较暧昧

越城区15845491855: 贞观长歌里的蜀王李恪的最后结局是什么?太子的积聚又如何? -
帛妮虫草: 李恪最后被他的父亲李世民所杀(至少是下令处死),太子——应该是指李治吧——最后当然是继承唐太宗的皇位,开创“永徽之治”,庙号唐高宗.

越城区15845491855: 唐太宗时的蜀王李恪真的有贞观长歌里说的那么能干吗? -
帛妮虫草: 不但有那么能干,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电视里那么刚愎自用,只可惜他是外公是暴君隋炀帝,受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人的强烈反对.长孙无忌是完全出于私心,因为他妹妹是皇后,他当然想他妹妹的儿子当皇帝了.更要命的是,太宗虽...

越城区15845491855: 《贞观长歌》与《贞观之治》哪个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
帛妮虫草: 肯定是贞观之治,我可以毫无疑问的回答你,贞观长歌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就知道里面有很多都是编的.例如说李承乾和李恪一开始就在争皇位.还有长孙皇后被说得一点都没有千古贤后的风范.史书上只有一句话的安康公主却成了举国闻名的公主.还有很多很多...总的来说贞观之治既要真实得多也要好看得多

越城区15845491855: 有关贞观长歌中李恪的问题 -
帛妮虫草:

越城区15845491855: 《贞观长歌》中,魏王李泰,吴王李恪,为什么争来争去,反到李世民把第二个太子定为了最没用的李治? -
帛妮虫草: 李治不是象你说的最没用,如果你懂的历史其实就知道电视和历史有点差别,李治有个很好的老师所以才使得他在不闻不问中被皇上选中,其实真正的历史是李治把皇上避的没办法,皇上才立他为太子,此人老师教他从不张扬和中立的态度得到皇上的赏识!

越城区15845491855: 《贞观长歌》第80集中“17年前封德彝与长孙无忌较量的同样结局”是什么 -
帛妮虫草: 就是封德彝当年承诺辅佐三皇子李恪上位,长孙无忌辅佐太子李承乾上位,两人都是心智无限之人,斗了一生,封德彝甚至假意投敌,用了十余年,好不容易将太子拉下马,却没想到最后李世民封九子李治为太子,两人是七年前对弈的结局就是双输,穷尽一生,却被李世民当做棋子,任他们斗,而把真正属意放在了暗处,真的很讽刺,也很悲凉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