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徐庶的军事谋略到底怎么样?

作者&投稿:浦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刘备和曹操两军对战,但单福(徐庶)却能算定“今夜曹仁必来劫寨”,于是一番安排之下,刘备轻松击败曹仁和李典。这时,程昱(yu)一语道出了徐庶的才华。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桥段, 罗贯中把徐庶描述成了三国顶级谋士,至少可以和诸葛亮、郭嘉、荀彧相提并论。那么,在正史之中,徐庶谋略究竟有多强?

其实,在正史之中,并没有徐庶为刘备有过什么军略谋划,《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奇谋迭出,只是罗贯中的虚构而已。而且,正史中徐庶的介绍非常简单,并没有提及徐庶之才。

徐庶是河南颍川的寒门子弟,本名徐福,和为秦始皇求取仙药的徐福一个名字。公元189年,徐庶为人报仇而被官府抓住,本准备将他处以极刑,后来友人救他的困,从此“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不再舞枪弄棒,而是醉心书本。

公元191年,董卓祸乱京师,中原由此大乱,徐庶为了避祸,就和石涛南下荆州,并和诸葛亮交好,《魏略》中提到“与诸葛亮特相善”。

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此后投靠刘表,驻扎在新野县。就在这一刻,徐庶投靠了刘备,《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是“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后来爆发赤壁之战,但在之前却是曹操追击刘备,所谓“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诸葛亮和徐庶同行,但被曹操追破,并俘虏了徐庶母亲。

此后,孝顺的徐庶,就此主动去了曹操一方,后来即便有很多机会回归刘备,徐庶也没有回来。当然,徐庶进入曹操阵营之后,徐庶也没什么表现,至少正史上没什么记载,只记载了徐庶被曹丕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总之,以上就是正史中的徐庶,记载的极为简略。从这一记载来看,徐庶谋略应该有限,完全不是《三国演义》的顶级谋士形象。

网上有不少分析认为,徐庶进入曹营之后,之所以表现平凡,也没什么谋略留下,应该不是演义中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忠于刘备思想(如果一言不发,又如何能升官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又如何做好本职工作),而是有客观原因,比如这三个:

(1)徐庶半路进入曹营,加之曹操生性多疑,害怕徐庶是间谍,所以不敢重用。

(2)曹操阵营人才济济,徐庶与荀彧、程昱、贾诩、荀攸、刘晔,司马懿等相比,徐庶没有机会出头。

(3)曹操实现唯才是举,但士族豪门力量很强,像徐庶这样的寒门子弟,即便才华出众在,也很难真正出头。

这三种解释都偏向于“徐庶谋略出众,只是无人赏识,英雄无用武之地”。客观的说,不说这三个原因合不合逻辑,即便真存在这些推测,徐庶真实谋略也未必出众,因为徐庶好友诸葛亮对他有过评价。

诸葛亮对徐庶的感慨,最广为人知的是这一句话,发生于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当时,诸葛亮听闻石涛和徐庶官职一般,不由得感慨: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徐庶)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在喜欢徐庶之人的眼里,这一句话成为证明徐庶谋略出众的重要依据,连诸葛亮都为徐庶、石涛打抱不平:难道魏国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用这两人呢?

其实,诸葛亮对徐庶、石涛还有另一句评价,只是被人下意识的忽略。上文说到,徐庶为了避祸南下荆州,从而与诸葛亮相识,《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有一段记载: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反问诸葛亮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

徐庶、石涛、孟建三人读书都务求精熟,但唯独诸葛亮“观其大略”。有一次聊天时,诸葛亮对三人说,“可以去当刺史郡守”。显然,在诸葛亮眼里,徐庶军事谋略极为一般,不适合“军师”角色,只能做行政官员,这就颠覆了大家的传统认知。且,刺史郡守虽然官职不算低,但在三国顶级谋士眼里,也只能是一般的职务而已。


从徐庶、石涛、孟建三人的经历来看,几乎验证了诸葛亮的预测。石涛仕历郡守、典农校尉,孟建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徐庶成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只有孟建出人意外的有一个“征东将军”军方头衔,其余都是行政职务。

在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为何感慨徐庶官职低呢?或许是在蜀国人才凋零的情况下,感慨魏国人才济济,或许是故意挑拨离间,“你们有才,但在魏国不得重用”,也含有政治宣传意味在内,“来到蜀国,就会被重用”。因此,诸葛亮的这一次感慨很难是客观评价。

相反,在荆州之时,诸葛亮和徐庶等人无忧无虑,大家都是一介白身,这时的评价反而更靠谱一些。显然,诸葛亮这一最真实的评价,却颠覆了大家对徐庶的传统认知




聪明军师朱葛亮的故事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

诸葛亮的故事
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

既然诸葛亮的嘴皮子那么厉害,为何没能够说死司马懿呢?
一中国的。换成谁都不行。四川地理环境决定了,占领四川关门过日子行。争霸天下,不行。刘备打东吴,失败。诸葛亮七出葛亮差异明显,而且诸葛亮在死后也是稳稳的吃定了司马懿,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二者孰强孰弱,一眼便可以看出。出现了司马姓这一大家子。司马懿的故里似乎他的东西已经不多,毕竟已经...

《三国》里最厉害的隐士是谁?
隐士啊?那些真隐士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隐藏的太深,在历史上连一句话都没留下的,我无法评论,而至于我知道的嘛,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发现,最厉害的隐士应该是左慈。叫隐士屈才了呀,这哪是什么隐士,这分明是真神呐!三国这段长达百年的历史中,左慈只出现了短短的一小段,但却让人...

葛亮《瓦猫》丨不遇良工,宁存故物;一鳞一焰,皆自匠传
毛果博士来到这里就书籍的修复和简进行了对接,简告诉了毛果自己改变心意的原因是因为看出他是个真正爱书的人。毛果博士恍然想到了自己的这个习惯来自于谁,南京的老董,另一个书匠,古籍修复师。这个小说的第二章《老董》就是用的童年时毛果的眼光来写一个原本在路边修鞋的貌不惊人的师傅,却不曾想...

诸葛亮、刘备的成语或典故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4、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

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 非神人也,却有鲁迅先生对其“近似妖”的评价 虽然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人们觉得他很假,但是他的聪明才智是不于否认的。他有几点过人之处 1对气象学有深入研究(“借东风”)2熟知行军阵法(“八阵图”)3思维全面 (让关公看曹操,雨前火围司马懿父子,让老丈人救出困在石阵中的...

《问米》:葛亮写悬疑
在此之外的每一部小说里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意味,葛亮没有平铺直叙地说故事,而是在每个阶段有意无意地抖落些线索。有心的人可以循着线索做无数猜测,直到最后水落石出,再一一比对;无心的人就当成是个人间冷暖的故事,反正文学博士出身的葛亮,文字功底不在话下。所以在《不见》中,几次有意无意...

诸葛亮的传说
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岩肯的心事,他不发火,也不生气,热情地请岩肯住进军营,好酒好肉地款待着他。几天之后,岩肯慢慢发现这个身穿画着圆圈圈的大袍子(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八卦衣”),头戴见棱见角的帽子,手里摇着鹅毛扇的汉官和蔼可亲,并不象澜沧江边的那个贪婪的汉官。他的心开始有些活动了。他又细细观察...

两个过的成语是什么成语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版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权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借刀杀人》 三国时期,孔明病故,魏延在军中做了一个头上生角的梦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的预兆,就对孔...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由徐庶事件分析诸葛亮为人 -
学育泛影: 首先要说明的是你说的这些情节都是演义中的,事实上曹操并没有伪造徐母的书信去招引徐庶,而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征伐刘表时,刘琮投降,刘备向南逃走,曹兵在追击途中抓获了徐母,徐庶这时才向刘备辞行,“走马荐诸葛”也是罗贯中虚构...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草船借箭200字故事简介 -
学育泛影: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徐庶能看穿诸葛亮的计谋的理由
学育泛影: 诸葛亮的军事很成问题,第一,在三国志记载中,没见他放过一把火,借东风更是鬼神之说,不说也罢,陈寿的评价“治军为长,奇谋为短”是很公正的,诸葛亮真正牛奔的是他的外交,赤壁本来是刘备叫孙权帮忙,搞到后面变成刘备帮孙权的忙了,诸葛亮能说啊.草船借箭也不是诸葛亮干的,是孙权,时间在赤壁后5年.但综合来看,徐庶没什么表现过(可能他压根没想发挥),诸葛亮帮刘备促成联盟,并且帮刘备做出规划,应该说还是诸葛亮厉害点,至少贡献值比较高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论徐庶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
学育泛影: 可以说徐庶对于领悟事态的能力是很好的,但是在把握事态的能力方面不及诸葛亮,也就是说这个徐庶聪明归聪明,但是在诸葛亮面前显得有些“不懂事儿”,不过,诸葛亮晚期用徒劳的军事行动给无法更改的政治倾向做牺牲的行为表现,诸葛...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
学育泛影: 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敢问三国演义中徐庶张昭田丰沮授之才各有几何 -
学育泛影: 军事才能:三人之中,张昭之才最弱.在军事谋略上,张昭明显不足,而且没有战略眼光,在赤壁之战时可以看出他的目光何其短浅.徐庶和田丰就不好说了.先说徐庶,其才能使程昱自叹不如,曹操器重有嘉.而田丰,非常有远大的目光,战前便知道袁绍攻打曹操必败,绍败后亦知己必死.而所出的计策也都很有看的出很有谋略,可惜袁绍不用. 政治才能:这个可能张昭就要略胜其余两位了.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出诸葛亮细心慎密 -
学育泛影: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由此《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生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希望采纳!谢谢!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三国演义》内诸葛亮识人心的片段有哪些 -
学育泛影: 有很多啊.我就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刘备军攻刘渡时,其手下邢道荣兵败被俘,假装投降刘备.诸葛亮一眼就看出,这邢道荣是假投降,是个怂货.墙头草,两边倒.于是将计就计.看关羽和张飞,很早就提醒了刘备,这两个如不改正他们的性情,很可能会因为这丢了性命,结局还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死了(虽然关羽的死有很多原因,但他的傲慢,也不得不说是其中一个). 其他的还有司马懿之后,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分析了司马懿的思维,才做出的迫不得已的决定.看他主公刘备也挺透彻,夷陵之战,刘备气在头上,诸葛亮劝了一次,就不在劝了,索性就不理了.因为他知道刘备的性格,怎么劝都没用了,反而是支持刘备了.当然反例也有.比如诸葛亮错误用马谡,丢了街亭.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徐庶比周瑜如何? -
学育泛影: 首先,我们要清楚这两个人的定位,徐庶是谋士,周瑜是统帅,一个重在谋略,一个则重在决策.徐庶做能出谋划策,但却没有太度发挥,周瑜是典型的帅才,谋略决策皆是一流水准再者,就是清楚你希望是三国演义答案,还是正史的答案....

阿拉善盟19876628085: 大家都来说说“徐庶”和“诸葛亮”谁比较能干.
学育泛影: 徐庶和诸葛亮都是被小说太高了的人物. 从历史贡献来看,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都是超过徐庶的.政治是包括内政的.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徐庶协助刘备搞了一次军事行动(史籍中并无记载),但这种行动仅仅是战术上的小动作而已,在战略上,他并没有什么高的见解. 《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神话了,但是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治军才干,以及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有史籍记载的.所以个人认为,诸葛亮是超过徐庶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