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搭配正确的是

作者&投稿:戎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D


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区别
1、二者都是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制度。2、察举制侧重品德和才能,九品中正制则侧重家世和才能。3、察举制始于汉武帝董仲舒,九品中正制是曹操时期便开始的,确立于曹丕时期的制度,东汉三国时期社会混乱,拼爹成风,察举制已经很难推荐真的人才,曹氏既想掌控人才,又想取得拉拢世家大族支持,于是通过将...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2. 特点 一是推荐选拔官员的权力控制在中央政府设在地方上的中正官手里。从表面上看,九品中正制纠正了察举制的弊端,将地方政府控制的官吏推荐选拔权收回中央政府,但实际上中央政府设在州郡的大小中正官均是当地的世家大族,是地方豪强实力的代表。因此,官吏推荐选拔权未能真正地收回中央政府,反而是...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区别
1. 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2.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3. 察举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而将其作为选官制度的是汉文帝。4. 汉武帝进一步发展了察举制,规定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并将其分为岁举和诏举两类...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区别是什么?
察举制: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详细区别及解释:察举制:前 196 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区别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选拔官员制度。察举制起源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其主要特点是由地方官员在辖区内发掘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一定的试用和考核后,被选中的人才得以任命为官职。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这...

为什么东晋尽管是察举制,现在看来却被认为是门阀政治?
1 那么,什么是察举制?什么又是九品中正制呢?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通过考察,每年推荐给上级或中央人才,经中央考核后授官。察举的科目主要有常科(岁科)和特科两大类。岁科又分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科。这些科目中,举孝廉最为重要,彰显“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察举制使得选拔官员...

试比较中国古代三种主要的选士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度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完善,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试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科举制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科举应该是...

从九品中正制,浅谈魏晋时期人才的选拔任用发生了哪些改变
大中正由各州郡推选。并且大中正要在朝廷任职,其名望地位都要达到要求。大中正产生后,再由各郡官吏推举小中正。中正是评品人才高低的官职,但对于当时人才的调配却有相当大的处置权。这样无疑加上了皇权对于地方的控制,使全国的人才集中到朝廷任职。 显而易见,相对于两汉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它...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回答要语言简洁!!!)
的情况,后被废除 九品中正制度则是由中央派遣专门的考核官,按按贤能程度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个等级,按等级授予官位,相对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度把选官的权力收归官方!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仍然未能打破仕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后被科举制度取代 ...

九品中正制的含义和特点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基本内容 设置中正: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

南和县19655004267: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制度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智炒喜欣:[选项] A.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南和县19655004267: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选拔方式与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 -
智炒喜欣:[选项] A. 世卿世禄制——军功 B. 察举制——门第 C. 九品中正制——品行 D. 科举制——成绩

南和县19655004267: 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
智炒喜欣: 察举制度行于两汉(西汉、东汉),依据的是品行 九品中正制通行于魏晋,按照上品、中品、下品三分,内部再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依据是门第声望 科举制起于隋,兴于唐,随后盛行于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依据的是考试成绩

南和县19655004267: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 -
智炒喜欣: D试题分析: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前提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南和县19655004267: 以下历代有关选拔官员方式与对应的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 -
智炒喜欣: D试题分析:军功授爵制是战国至秦的选官制度;汉代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形成重门第声望的九品中正制形成;隋唐时期重才能的科举制确立.故应选D.

南和县19655004267: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
智炒喜欣: A试题分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对应的是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高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对应的是世官制,世袭为官;“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对应的是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为隋朝建立,唐朝发展,因此A符合题意.点评: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等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南和县19655004267: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采用的选官制度分别是( ) -
智炒喜欣:[选项] A.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 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 C. 科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南和县19655004267: 比较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的异同点 -
智炒喜欣:[答案]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