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的经济到底如何?

作者&投稿:訾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时德国的经济状况如何~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这是德国战争前的准备工作,而开战后,尤其是1944年之后的德国。经济几乎崩溃,劳动力大多死在战场上。整个国家逼近崩溃的边缘。当时的德国人几乎是靠精神存活着。

  全国经济的迅速卡特尔化,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经济环境和金钱资助之外,这个结果本身也被上台后的纳粹当作宝贵遗产和大好经验继承下来。纳粹的经济政策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工业界大搞卡特尔,用巨额订单喂养它们,整合出几个高效又听话的巨型战争齿轮来.
  1924年到1933年,在德国国家银行主席沙赫特和华尔街大佬JP摩根主导的道斯计划和杨计划之下,通过华尔街的国际财团经手流入德国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其中的最大三笔款项,分别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工业卡特尔。
  “卡特尔”这种垄断形式最早就源于德国,词根也是德语,指的是把小生产厂家由统一定价限量的协议联合起来,控制某一种行业的整个市场,比方说OPEC组织 就是一个卡特尔。卡特尔的特点是简单有效,缺点是不够稳定,每人都有破坏协议的动机。但是在德国这种持重守信的地方比较合适,它从汉撒同盟时期开始就有一 个悠久的信用传统,背信弃义的事不太流行。美国的资本进来之后,很快就看中了这种垄断形式。银行家们的操纵方法很简单,控股其中最强的一个或几个企业,让 它们在一两种基本产品上占绝对优势,进而控制整个卡特尔。
  三家最大的卡特尔分别是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I.G.法本,它们分别控制了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到1937 年,联合钢铁和IG法本生产的爆炸物加起来占全国总量的95%,著名的克虏伯军火公司也在它们控制之下。这个不仅得益于美国贷款,还有美国的技术。美国的 投资者直接进了它们的董事会.
  希特勒上台后沙赫特成为了内阁经济部长,主导了纳粹德国的经济走势,希特勒本身对经济并不了解,不过是让他放手去干而已。
  金融体系方面:
  罗斯福:1933年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 , 允许尽快复业。

  希特勒:1933年重新修订的《银行法》颁布,帝国银行可以“创造就业汇票”进行贴现,以便为创造就业向新政府提供资金。取消帝国银行的理事会,帝国银行行长及董事会成员的任命权转归政府(就是便于国家控制银行)。
  罗斯福:从 1933 年 3月10 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 , 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4月19日 , 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
  希特勒: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作为德国货币的基础,放弃黄金为本位。并停止所谓“外汇自由”,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工业方面:
  罗斯福:1933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置于国家监督之下;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希 特勒:1934年通过《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及各垄断组织基础上,新设立了按部门和按地区的两类经济调节机构,形成一个自中央到地 方的庞大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 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

  农业方面:
  罗斯福:通过了《农业调整法》,鼓励农民减产;大量销毁农产品;给减产农户补贴希 特勒: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全部的农业事务,包括播种面积及作物类别、农业就业人数、化肥的分配、 饲料的购买、农产品义务上缴数量、农产品价格、经营农产品贸易的利用额、农户的收入,甚至农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运送给城市亲友的蛋品数量等,都受到国家 的控制,避免生产过剩。

一、德国为了摆脱危机,不得不加强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公共工程消灭失业,加强工业的国有化,同时也保证私有化为经济带来活力。

  1. 由政府举债,兴建公共工程。

  2. 大力扩军。

  3. 配给制。

多管齐下,就这样创造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奇迹”,失业近乎绝迹,经济增速超过20%,各种百废俱兴。


二、这种饮鸩止渴的刺激经济,带来了几个大问题。

如果军队不再需要产品,经济该何去何从?这就成为了二战爆发的重要的经济因素,如果纳粹德国不发动战争,在未来经济就会因为大量的债务和赤字崩溃。事实上,1936-38年,德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了25%。所以,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创造军需订单,就成为了维持经济的必须手段。

在1936年左右,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工业成品(德国出口的主要产品)的价格在下跌,德国政府越来越难以维持收支平衡,1933-36年,德国的出口下降了9%,进口同比上涨9%,带来了严重的贸易逆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只能通过强行控制个人市场投资的方式来刮地皮。1934-38年,德国的非上市流通证券所占的市场份额从超过一半下降到大约10%左右。

即使在战争爆发,西欧都被纳粹占领的情况下,德国无法将工业产品往已经工业化的西欧倾销,资本流动无法构成循环,德国只能陷入资本的自我循环状态。

所以可以知道,德国的扩张必然是“全球性”的,不以元首意志而转移的,所谓“换取德意志民族更大的生存空间”,倒不如说是向东打开市场。但由于希特勒政权各方面的原因,德国没能灭亡苏联,从而加速了其败亡。


三、在战争爆发后,德国维持经济和资源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1. 在占领国的掠夺式经济政策。在德国政府的“新领土”,德国买家以强制的极低价格购买当地原材料。所谓的“生存空间”理论又使德国强行掠夺占领国资源,法国的全国近半的车皮被用来输送货物给德国;1940年,挪威丧失了自身经济收入的20%,1943年时达到了夸张的40%。

  2. 在占领国强制征发廉价劳动力。当然,对于抵抗激烈的波兰人和犹太人,则送进集中营强制劳动。对于其他国家,主要是以廉价雇佣劳动力为主。直到1944年,强制占领国劳工已经占到德国全体劳动力的1/4,这个数字是极为惊人的。

  3. 与同盟、占领地区傀儡国的贸易。由于英国封锁,德国基本隔绝于世界市场,无法从美洲亚洲获得战争资源,于是纳粹只能在欧洲范围内寻求贸易伙伴,比如说瑞典的铁、罗马尼亚的石油、西班牙的钨。甚至在苏德交战之前,德国与苏联的贸易也非常繁荣,苏联利用原材料、粮食和石油从德国换取了大量的工业产品。



苏德战争前夕,德国已经占领控制了247万6千平方公里土地和2亿5百万人口,而德国盟国另外有8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7800万人口,苏联在德国入侵波兰后又新并入了一些地区,达到1亿9千3百万人,同时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苏联当时拥有3150万20岁~39岁的男性人口,但是俄罗斯人也只有1500万20岁~39岁的人。同状态德意志人有1550万人,而在1941年5月前,德国已经有了175万外国工人和127万战俘来作为劳动力。
在 资源上,德国煤和钢优势显著,德国直接统治区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而苏联只有1亿5千万吨煤、1790万吨钢。充足的煤使德国拥有700亿度 电力(苏联480亿度),开动了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58.4万台),德国的机器制造工人超过苏联一倍。同时整个西欧也在为德国生产,那里有 4876个兵工厂,仅法国每年就提供1300辆载重汽车和100万发炮弹。
但是,德国缺乏稀有金属,尤其缺乏工业的血液——石油,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合成燃料410万吨,还获得了法国、比利时等一批国家的储备880万吨石油。
我知道截至1944年2月底德国在占领区收入的占领费为四百七十六亿六千三百一十万马克,这也是巨大的经济收入。

归根结底,德国战时经济远远超过苏联。德国不是败在经济的崩溃,而是纯粹败在军事层面尤其东线。军事上的失败更多源于工业部门的效率低下。虽然产能和机器数量大大超过俄国人,但是却没有生产出与这种庞大产能对应的武器产量。 加上德国产业界内部和行政部门之间,军种之间的严重内耗内斗,使得德国强大的国家机器没有发挥出全力。 这也说明了纳粹党对国家的控制力,还是比较低下。

  纳粹德国经过两个四年计划的发展,经济基本得到了复苏:1933年国民生产总值(以1928年价格计算)约为737亿帝国马克。以不变价格计算,1938年的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264亿帝国马克。但是,纳粹德国1913一1938年的经济年均增长2.6%低于1870一1913年的平均水平2.9%,更远远低于1950一1960年的7.6%或1950一1970年的6.2%。所以,纳粹德国的经济只能叫复苏。

  农业
  农业领域在纳粹党上台前的1932年,德国农、林、渔业的总产值为87.13亿金马克,纳粹统治的第一年增加到102.9亿,1934年为95.53亿,1935年为92.06亿,1936年一跃为105.98亿,1937年降为95.15亿,1938年又达到102.59亿。粮食自给率由1932年的75%上升到1933一1934年的80%和1938一1939年的83%。1928年消耗的食品热量“出自本身”供给的占68%,1932年占75%,1936年占81%。1937一1938年,德国的粮食有89%、牛奶制品有90%、肉类品有95%、鱼消费量有74%、蛋消费量有79%是本国生产的。

  工业
  公园工业领域1936年,德国工业生产恢复到了1929年的水平;1937一1938年,仍持续上升。德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令美、英、法等国望尘莫及。根据英国学者汤因比的数据,德国在1938年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14.3%,超过法国和联合王国生产的总和。到1938年,德国的钢产量达2330万吨,居欧洲第一位。到1939年,德国的铝产量为19.9万吨,占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位。德国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颜料生产的2/3和颜料输出的90%。在30年代,德国控制了全世界钾输出额的70%。德国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收音机数量最多的国家。
  1933年一1939年,德国的军工生产增加了7倍。以军用飞机生产为例,1934年的产量是840架,而1939年达到了4733架。德国大批的机场、国防公路和防御工事等工程都己投入运行。这些都为希特勒军队在战争初期阶段取得节节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外贸
  德国通过推行“划拨清算制度”,在中欧和东南欧日益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优势。1938年,在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以及希腊的进口贸易中,德国所占比例已经分别达到了30%,35%,33%,48%和29%。1933一1938年,德国通过易货贸易、限额制度等手段加大了对巴西、智利、墨西哥和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的出口。至1939年,德国己经占到了上述拉美国家出口份额的1/4。德国在这些国家的进口额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仍低于美国,但其出口增长幅度却明显高于美国。
  德国的输出品主要是工业成品,而输入品则主要是原料和食品。1937年,德国工业成品在输出总额中占82%(1929年占73%),而原料和半成品只占16.5%。在德国输出的成品当中占最重要地位的是机器设备、光学仪器以及精密机械设备。化学工业制品是德国输出重要部分,曾占全世界第一位,这种制品在德国输出总额中占12一13%。德国输出的原料主要是煤和焦炭,输出的半成品主要是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德国的国外投资在1938年仅为6.76亿美元。如果把专利权、隐蔽资本和其它财产页计算在内,德国的国外资本在二战将近结束时约为62亿美元。德国在亚洲各国(中国、日本、伊朗等)的投资也很大。1937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达1.37亿美元。

  财政
  德国外债由1932年的200亿马克下降为1938年的90亿马克,银行利率由6%降到了3%,国民收入由430亿马克上升到800亿马克。
  就业领域希特勒上台两年后,使德国的失业人数从600万降至了400万,到1936年基本达到了充分就业。以9月30日为每年统计截止期限,德国1933年的失业率为20%;1934年为20.5%;1935年为9.6%;1936年为5.7%;1937年为2.5%;1938年仅为0.95%。德国失业人数1933年为550万,1935年为200万,1937年不到100万,1939年只有几万了,基本上“消灭”了失业现象,并且出现了劳动力短缺。
  其他领域1933一1939年,德国的铁路营运里程由5.8185万公里增至6.1940万公里;兴建了被称作“autobahn”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系统,公路在德国中心地区蜿蜒了2000英里,司机可以以每小时50英里的惊人速度持续直线行驶好几个小时。这可以说是现代高速公路的先驱。普通的德国人只要有了车就可以享受高速公路系统带来的便利,而希特勒允诺给每一个劳工家庭都配车。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运动、阅兵、火炬游行等,甚至还有奥运会这项崇高的赛事。
  德国商业银行存款由1933年的69.53亿马克增长至1938年的82.98亿马克;政府岁入及主要税收由1933年68.50亿马克增长至1938年的235.75亿马克;而物价指数如以1913年为100,1933年到1939仅由68变为了78。城镇化水平也得到提高,德国在1933一1939年的城市人口由占人口总数的67.2%上升为69.9%,据估计,从1933到1939年有100多万德国农民搬迁到城里。尤其能充分展示德国成就的是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柏林成功举办,希特勒以一种王者之风在耗资7700万马克壮丽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宣布开幕,这一刻柏林成了“世界之都”。

这个问题可以问的很好,但是也很专业,可以说是经济专业和历史专业的同志们值得了解的一个问题,估计都可以写专著了,鄙人不才,说点东西,抛砖引玉。部分资料来自Economy of Nazi Germany

一战之后协约国施加的凡尔赛合约让德国支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但类似于清末庚子合约,凡尔赛的赔款并没有全部支付,有一些化为了其他列强对德的债务和经济支援,比如说美国在1923年-1928年期间给了德国约价值200亿马克的贷款,协助战后的魏玛共和国工业复兴。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运行尚可。

但是由于1929年喜闻乐见的大萧条来了,美国自顾不暇,收回了贷款,英法两国也陷入了空前危机,德国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在这场危机中,德国工人大幅失业,国民经济遭受到沉重打击。

Gross national product and GNP deflator, year on year change in %, 1926 to 1939,in Germany

1933年,纳粹党正式获得大权,亚尔马·沙赫特被希德勒点为德意志帝国银行的老板,次年又被点为纳粹德国的财政部长。这位仁兄为希特勒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三帝国的经济复苏,他确实功不可没。

德国为了摆脱危机,不得不走上凯恩斯那条道路,也就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公共工程消灭失业,加强工业的国有化,同时也保证私有化为经济带来活力。
由政府举债,兴建公共工程。比如说纵横德国的高速公路网(当然也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军队),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大力扩军。德国的扩军受到凡尔赛合约限制,是违法的,政府也没有那么多资金而举债发展军工,不等于在脑门上写着“英法我要来打你么么哒”吗?为此,沙赫特为德国再次武装,提出了Mefo bills这一伟大构想,即帝国银行发行Mefo bill这个汇票,相当于一个受到政府信用保护的账外实体,用于支付军火公司的产品,但是纸面上呢,这个东西只发了1M的马克,就这样,德国偷偷地重新武装了起来,而帝国政府几乎没有付出特别大的代价。
配给制。德国扩军,但是所需资源不够,于是政府就采用配给制,限制供应比如油料啊,食物啊,blabla。通过推行配给制,获得产业之间的剪刀差(我兔50-80年代也是这么干的),从而将这些资金进一步扩军,简直不能更棒啊!完美的产业链就这么来了。其后果就是德国在30年代的农业水平相比一战并没有丝毫的进步,仅仅略高于1913年的水平。
没收充公。犹太人啊,叫你们经营商店,控制零售业和物价,统统没收。后来的种族迫害,大量犹太人的资产被纳粹没收,成为了纳粹政府的囊中之物。

多管齐下,就这样创造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奇迹”,失业近乎绝迹,经济增速超过20%,各种百废俱兴,真是厉害得紧。

但是,这种饮鸩止渴的刺激经济,带来了几个大问题。
如果军队不再需要产品,经济该何去何从?所以,这就成为了二战爆发的重要的经济因素,如果纳粹德国不发动战争,他们自己在未来就会崩溃,因为大量的债务和赤字。事实上,1936-38年,德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了25%。所以,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创造军需订单,就成为了维持经济的必须手段。
在1936年左右,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工业成品(德国出口的主要产品)的价格在下跌,德国政府越来越难以维持收支平衡,1933-36年,德国的出口下降了9%,进口同比上涨9%,带来了严重的贸易逆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只能通过强行控制个人市场投资的方式来刮地皮。1934-38年,德国的非上市流通证券所占的市场份额从超过一半下降到大约10%左右。
即使在战争爆发,西欧都被纳粹占领的情况下,德国无法将工业产品往已经工业化的西欧倾销,资本流动无法构成循环,德国只能陷入资本的自我循环状态。

所以可以知道,德国的扩张必然是“全球性”的,不以元首意志而转移的,所谓“换取德意志民族更大的生存空间”,倒不如说是向东打开市场。但由于希特勒政权各方面的原因,德国没能灭亡苏联,从而加速了其败亡。

在战争爆发后,德国维持经济和资源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在占领国的掠夺式经济政策。在德国政府的“新领土”,德国买家以强制的极低价格购买当地原材料。所谓的“生存空间”理论又使德国强行掠夺占领国资源,法国的全国近半的车皮被用来输送货物给德国;1940年,挪威丧失了自身经济收入的20%,1943年时达到了夸张的40%。
在占领国强制征发廉价劳动力。当然,对于抵抗激烈的波兰人和犹太人,则送进集中营强制劳动。对于其他国家,主要是以廉价雇佣劳动力为主。直到1944年,强制占领国劳工已经占到德国全体劳动力的1/4,这个数字是极为惊人的。
与同盟、占领地区傀儡国的贸易。由于英国封锁,德国基本隔绝于世界市场,无法从美洲亚洲获得战争资源,于是纳粹只能在欧洲范围内寻求贸易伙伴,比如说瑞典的铁、罗马尼亚的石油、西班牙的钨。甚至在苏德交战之前,德国与苏联的贸易也非常繁荣,苏联利用原材料、粮食和石油从德国换取了大量的工业产品。

与罗斯福新政类似的是,德国和美国在这个阶段都采取了政府公共投资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与美国不同的是,纳粹大多通过军工产业来吸收政府投资和创造就业,走上了军国化道路。

而我们来看美国。与德国几乎相同,美国在40年代初,也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政府高额赤字和高债务的怪圈,由于美国民众在二战初期的孤立主义和反战情绪,美国并没有参战,从而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二战爆发后,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输出军火,是一个对于美国经济的缓解,不过由于租借法案的性质,这些生产并没有带来真切的收入。真正解决美国经济问题的还是1944年树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战后西欧重建的马歇尔计划,使美国避免了战后危机,资本得到了循环。德国发动的这场战争,竟然拯救了美国经济,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唏嘘的结果。

不好,崩溃。漫画有幅是资本家在悬悬崖上吃喝,失业工人在悬崖下没吃喝。历史书上有中学的。。具体网查历史好吗,很详细

因为经济危机才打仗,资本主义社会每几十年就会闹一次,像些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大小严重程度不同,解决方法也有很多种。当时欧洲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都闹危机。资本越发达危机越重。美国对内实行经济刺激政策,对外买军火。刺激就业等措施。德国日本等国实行侵略,转移社会矛盾风险,战争使工人农民等失业人当军人就业。


德国怎样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
1932-1939年,“国有的”股份资本额,由29亿马克提高到36亿马克,它在全国股份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共计248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五分之一。 在扩大国有化的同时,希特勒政府还执行了国有财产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的德国政府为挽救一系列垄断...

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都是战败国,战后的德国经济是什么状况?
1950年联邦德国的在校大学生为10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学生,到1970年增加到41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学生。此外,联邦德国还非常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由于教育和训练,联邦德国就业的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极大地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

从一战战败到发动二战,短短时间里德国哪来那么多钱发展军工?
德国哪来这么多钱发展军工呢?一战之后,德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离不开一个人的功劳,这个人就是亚尔马·贺拉斯·格里莱·沙赫特。沙赫特出生于丹麦,早年在柏林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一战之后,出任德国货币局长和央行行长,在出任货币局长和央行行长期间,成功遏制了当时德国毁灭性的...

什么原因使德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几次经济危机,依然经济站在世界前列...
加上美苏争霸期间,美国方面迫切的需要德国工业技术的支持,所以原本对德国工厂的限制就默认解除了,德国的发展来到一个随心所欲的地步。最后,国策偏向于经济。在战后对于德国的制裁章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不允许德国再保持大规模的军备力量,后期的常备正规军不可超过十万人。这样的军队数量对于一个...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为何突然有钱了?钱从哪里来?
确实救了一大批德国人。当初希特勒在竞选总理时,就向民众承诺过,自己会恢复德国的经济能力,让所有人都可以工作,不必再为生活所发愁,希特勒不仅是个演说高手,更是一个坚定的执行者,他的话说到了普通民众的心里,他的行为更是让民众看到了希望,从1932年到1934年,仅仅两年的时间,德国的经济就超过...

一战结束后的德国穷困不堪,为何还有财力发动二战呢?
也就是说,先前的德国经济的入不敷出,变成了现在的绰绰有余。并在短短的5年内经济快速发展,到了1929年,国民收入达到759亿马克,是战前的150%,黄金储备更是超过战前的一倍多,远远的将英法两大国甩在后面。更为重要的,还是这个民族特性决定了一切。一是严谨好学。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

二战时期,为何德国选择迫降英国却非要攻打苏联?
希特勒没有想到英法这么快对他宣战。二战时期德国的经济非常差,打苏联也是为了抢钱。西边打得好,德国就又增加了军备,又借了钱,不打点土地下来,拿什么养这些军队。最后说一下资源,德国缺油和橡胶。虽然有罗马尼亚的油田,但是不够用。希望打通苏联,抢先高加索油田,开辟一条连接到日本的橡胶通道。

希特勒时期的德国为什么强大?
2、经济科技实力强大 德国经济在一战后迅速腾飞,经济是发展一切的源动力,于是有钱以后的德国,就加大军工科技的研发,使德国的军事建设迅速崛起。德军的虎式和豹式是二战时期最先进的坦克,据说二战德国一天能造20辆坦克,每个月大约600辆。3、希特勒强大的领导和判断能力 希特勒对于那个时期德国工业发展的...

为什么德国能够在二战时期横扫欧洲?实力怎么发展起来的?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德国的总体工业实力领先于欧洲的其他老牌工业强国,仅次于同时期的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限制发展军事实力,但是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实力仍然十分的强大,这也是德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希特勒上台之后,...

1870-1914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这种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结合,便形成了德国帝国主义的特征.希望能帮助到你 ...

芝罘区13694361822: 德国在一战 二战时的经济是世界第几? -
侯天安普: 一战时是世界第二 一战后由于通货膨胀和战败的赔款等等一直不怎么样 直到后来接受了美国的援助,经济又有发展,到1929 年是世界第二,但是随后而来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结束了这短暂的繁荣,而被苏联超过.在二战时,德国的 经济实力是一直不如美苏的,尤其是重工业,这也是纳粹德国输掉战争的客观原因.

芝罘区13694361822: 世界第二次大战中德国损失了多少钱 -
侯天安普: 德国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这个只是笼统大概数字,一句话最贴切,不可计数,因为战争期间,谁会去想着统计这些经济损失,都在关注战局,

芝罘区13694361822: 二战德国的gdp比日本高吗? -
侯天安普: 1937年世界各主要工业国排名是:美国第一,苏联第二,德国(包括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第三,英国第四,这四个国家是第一集团;而美国一国恰好是苏联,德国和英国三国的总和.法国第五,日本第六,意大利第七,这三个国家是第二集团.

芝罘区13694361822: 二战时期德国有多强大 -
侯天安普: 1932-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提高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增至2320万吨.1933-1936年,德国新建300多家兵工厂,包括55家飞机厂、40家汽车和坦克厂、70家化工厂、15家造船厂和80家火炮厂.1940年8月2日,德军总参谋...

芝罘区13694361822: 二战后德国为什么那么富裕50字 -
侯天安普: 德国二战时期科技是很发达的,国民受教育程度也很高,二战虽然战败,被打成废墟,但是科技和生产力并没消失,所以能很快恢复生产,经济也很快复苏.

芝罘区13694361822: 2战时期的德国 -
侯天安普: 不光德国人不喜欢犹太人,欧洲都不喜欢,主要原因是: 1.宗教上,基督教本来就是攻击性的,排它性的宗教,再加上,那个犹大杀了耶酥, 2.经济上的,犹太人很会做生意,它们有很多的财富,在有的地方犹太人几乎垄断了, 德国在虽侵略...

芝罘区13694361822: 德国二战后为何经济发展那么快德国在二战中是被破坏的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还分裂为西德和东德,为什么现在这么发达. -
侯天安普:[答案] 第一,德意志民族属于深林游牧民族,天生坚强,从不恐惧任何人第二,德国虽在二战大败,但谁知道它在二战时抢了多少东西,二战前的经济保留多少,无论如何,本还在第三,德国和日本一样,二战后并不是开始就恢复很快,还处于多...

芝罘区13694361822: 据说希特勒统治时期德国很富裕,没有人失业,每家都有一辆甲壳虫轿车,还举办了奥运会,人们都很拥护他是 -
侯天安普: 过的还不错!,德国国民的生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胡子刚上台,走出经济危机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二战爆发后的阶段在第一阶段,小胡子运用的实际上是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政府宣布货币贬值,然后采用政府订单的方式拉动内需...

芝罘区13694361822: 二战后德国日本重新崛起为世界大国的途径有何差异
侯天安普: 1、经济上:第三帝国给德国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经济遗产,l936~1942年资本积累在战争快结束时基本完好无损.尽管遭到了炮火的破坏,德国1945年的工业生产能力还是要比刚发动战争时高出20%.同时,德国工人的技术和企业的组织能力并未受损失. 2、军事上:从1945年到l948年,盟国将德国分成四个军事管制区,分别由法、英、美、苏管理.后来前三个军管区组成了西德,而苏联控制的军管区成了东德.而日本只有美国驻军. 3、政治上:政府除了鼓励投资、稳定货币和物价以外,德国经济的另一大特点是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方针.德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甚至在周期性的经济回落过程中其发展势头仍不可阻挡.

芝罘区13694361822: 二战德国工业的问题我实在想不通,二战德国已经没有海外殖民地了,
侯天安普: 德国的殖民地在一战结束后就被瓜分完毕,不过那些殖民地生产力落后,又远离德国本土,因此影响不大.二战前的德国版图比现在大得多.纳粹希特勒上台后1936年控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