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是怎样实施变法的?

作者&投稿:地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其中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和商鞅在秦国变法。变法运动先后进行了100多年,新的封建制度最终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 齐国管仲的「 ”相地而衰征” 齐国的管仲在经济方面改革,首先着眼于农业税制,调整分配关系,即实行「 ”相地而衰征”的新土地租税制度。这是农业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比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 ”初税亩”要早70多年。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是齐国农业得到了较快恢复和发展。 「 ”相地而衰征”,按韦昭的注释:相,视也;衰,差等也;征,征取也。意思就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 「 ”相地而衰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 ”均地分力”,二是「 ”与之分货”。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全部耕地(包括公田),即「 ”均地分力”;在「 ”均地分力”基础上实行按产量分成的实物地租制,即「 ”与之分货”。总之,每亩土地的租额,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而有轻重的差别,就是「 ”相地而衰征”的含义。 「 ”相地而衰征”标志着劳役地租已转化为实物地租。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历史性的进步,在各诸侯国的影响很大,加速了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 鲁国的「 ”初税亩”制度 「 ”初税亩”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就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初税亩具体方法是「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即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分之一作为赋税。 这种按耕地的实际亩数收取实物赋税的做法与「 ”桓管改革”中的「 ”均田分力”、「 ”相地衰征”有很大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区别。「 ”桓管改革”后的「 ”均田分力”与「 ”相地衰征”政策仍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之上的,而鲁国初税亩的实施等于承认了土地私有。桓管改革后农业税收征收的前提是农户租用了属于国家的土地,税收还带有「 ”地租”的性质;而初税亩则是在认可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赋。 初税亩的实施对鲁国经济实力及国力的增强起到了一定作用。之后,鲁国还先后推出过「 ”作丘甲”、「 ”用田赋”等税收政策,各诸侯国争相效仿。 「 ”初税亩”从律法角度肯定了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初税亩的实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使其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 不仅如此,初税亩制度削弱了各采邑的实力,使诸侯国的地位更加稳固,为今后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初税亩是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平等赋税制度的最初形式,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在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当时社会条件下比较科学的选择。初税亩的实施也使社会分配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按实际田亩产量十分之一纳税的具体方式,使劳动者切实体会到了努力带来的收益,从而促使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初税亩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这一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是在先进生产力要求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合理调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当然初税亩制度的实施给了奴隶制致命一击,为奴隶制的彻底崩溃敲响了丧钟。 李悝变法 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进行变法。李悝为魏相,按照「 ”食有劳而禄有功”(《说苑·政理》)的原则,废除官爵世袭制。为发掘土地的潜力,增加官府的田租收入,李悝又推行「 ”尽地力之教”,要求农民「 ”治田勤谨”(《汉书·食货志》),以求增加粮食产量。魏国官府实行「 ”平籴法”,以防止「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由官府贮藏粮食以平稳粮价。 李悝还作《法经》6篇,其中以「 ”盗法”、「 ”贼法”为首,目的在于防范对私有财产的侵犯。魏文侯还曾派吴起改革魏国的军事制度,严格挑选、训练和考核士兵。这些变法措施,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最强盛的国家。 吴起变法 楚悼王时,在魏国受到排挤而奔楚国的吴起被任命为令尹,于前382年开始主持楚国的变法。 吴起规定,凡是封君传到第三代的就收回爵禄,并把一些旧贵族迁移到边远荒凉的地区,精简冗官并削减过高的俸禄,把节省的经费用于军队。吴起又整顿吏治,要求官吏廉洁奉公,不计个人毁誉。 吴起变法后,楚国力迅速强盛。但由于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所以楚国的变法没能够进行到底。 商鞅变法 战国变法最成功的典型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从前359年至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推行过两次大规模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商鞅开始了第一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为: 1.「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 3.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4.「 ”燔诗书而明法令”。 几年以后,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商鞅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2.废分封,行县制; 3.「 ”为田开阡陌封疆”,即废除井田制甲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这些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遭到了奴隶主贵族强烈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 ”秦法未败”(《韩非子·定法》),商鞅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实施了下去。他主张的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国家改革 1.赵国改革 赵烈侯在位时,赵国也进行了改革。赵烈侯采纳牛畜的建议,倡导「 ”仁义”,实行「 ”王道”,又采纳徐越和荀欣的建议,实行「 ”选练举贤、任官使能”的用人政策,在财政上则「 ”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史记·赵世家》),以增强赵国的国力。 2.韩国改革 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相,主持韩国的改革。申不害建立了「 ”循功劳,视次第”(《战国策·韩策》)的制度,论功行赏,鼓励新兴势力。申不害特别强调「 ”术”的作用。他主张国君「 ”独断”,操纵最高权力以驾驭臣下。据说,申不害相韩15年,「 ”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史记·韩世家》)。 3.齐国改革 齐威王的改革主要在整顿吏治方面。他赏赐有政绩的即墨大夫以万家食邑,并烹杀了贿赂饰非、政绩恶劣的阿大夫。后来,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谨修法律,督察奸吏,招抚流民,使得齐国大治。 4.燕国改革 公元前316年,燕王哙实行禅让,把君位让给燕相子之,并把300石俸禄以上官员的官印全部收回,另由子之任命。燕王哙以「 ”苦身以忧民”,「 ”勤身而忧世”(《韩非子·说难》)著称,他行禅让的目的是为了赋予子之以全权,让子之改革燕国政治。但是,此举遭到旧贵族强烈的反对,在齐国的进攻下,燕国几乎亡国。在燕昭王继位以后,燕国才强盛起来。 通过变法或改革,各诸侯国的奴隶制逐步废除,封建制逐步确立起来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在奴隶社会末期形成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被推翻之前,还处于次要地位,当地主阶级从奴隶主贵族那里夺得政权,建立起对农民的统治之后,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春秋战国时期一共多少国家?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严重,那么诸侯割据都有何利弊呢?
诸侯割据的好处是各个诸侯相互制衡,相互竞争,迫使各个诸侯国的国王,励精图治。而他的弊端是战乱绵延,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的破坏。我国历史上,在秦朝之前的国家的顶层结构就是采用分封制,在这种制度下,天子拥有比较大的封地,一般夏商周的天子,自身的封地大约是都城周围上千里的区域。而诸侯可能...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名产,例如赵国美人楚国兵器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名产,分散在各个典籍之中,但是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对各地物产尤其是历史以来物产进行了详细描述。由于秦王朝灭亡到司马迁写作《史记》相差不到百年,所以可以从这些描述,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具体特产。关中(秦地):粮食 巴蜀:栀子、姜、朱砂、石材、铜、铁、竹木器具 天水、...

春秋战国时期称王的诸侯和周天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周天子成了什么样的...
1、关系: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先古圣王后裔、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以拱卫王室。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诸侯都瞧不上秦人?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国家一直受到中原国家的轻视,这两个国家就是秦国和楚国。中原国家的人都称楚国为“蛮夷之国”。楚国国君也常常因为这个,和周王室,和中原地区的国家闹矛盾。从西周开始,周王室就已经和楚国发生了不少战争。春秋时期,诸侯开始争霸的时候,也拿楚国来说事。齐桓公的所谓“尊王攘夷...

春秋战国时最弱的诸候国是哪个,最先灭亡的诸侯国是哪个?
春秋战国时期实力最弱的诸侯国的纪国,最先灭亡的诸侯国也是纪国。公元前699年,鲁国的实力非常强,鲁国、纪国和郑国就一起联合起来攻打齐国、宋国、卫国和南燕国,最后鲁国、纪国和郑国获得胜利了。从此以后,纪国就开始安定下来。公元前695年的时候,鲁桓公、齐襄公和纪侯三位诸侯在三国的盟会上想要让...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出现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出现的变化如下:首先,周朝的权威逐渐减弱,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这导致了政治格局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逐渐崛起,并开始主导分权的政治体制。其次,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春秋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逐渐由以周王为中心的封建政治体制转变为以各个诸侯国为主导...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令人瞩目的是:随着土地私人占有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新的贵族地主。与此相应,在政治上表现为“公室”与“私家”的争斗。自周平王东迁洛阳,直到春秋中期,私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不断加强,此后以卿大夫为代表的私家与公室的争斗愈演愈烈,其结果是各诸侯国的公室程度不等地衰落下去,卿大夫逐渐掌握...

春秋时期各国有哪些国防措施?
这一时期主要各诸侯国的国防,呈现出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修明政治,变法图强。周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衰退,诸侯国力量的日渐增长,必然导致权力和领土的再分配。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争雄图霸及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间的国土疆域,随着实力的消长,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国无定局,疆...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弊端是什么?
弊端:1、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2、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3、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大邑县17325143780: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有哪些大的变法? -
金纪怡邦: 著名的有,楚庄王时期的吴起变法,赵灵武王的胡服骑射,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好像魏国的也有,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好意思

大邑县17325143780: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金纪怡邦:[答案] 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大邑县17325143780: 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变法的背景 -
金纪怡邦: 各国变法的背景不同,但也有个共同点,就是外有强敌,国家孱弱,如果不是这两个原因,就算国王想变,大臣也不会赞同,变法会触动国家的根基,动摇政府的统治,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去变呢

大邑县17325143780: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 -
金纪怡邦:[答案] 答案: 解析: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地主和自耕农出现,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大邑县17325143780: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的变法运动推动了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的确立.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 -
金纪怡邦:[选项] A.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 发展封建经济 C. 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 消灭奴隶制残余

大邑县17325143780: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金纪怡邦: 思路引领: 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 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新兴的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大邑县17325143780: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金纪怡邦: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的直接原因:为了增强国力、称霸天下的欲望.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产生了土地私有制,贫富差距加大,掌握政权的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条件,各阶层的思想家门开始提出自己的构想...

大邑县17325143780: 春秋战国时期促使各诸侯国展开变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金纪怡邦: 1、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铁器牛耕投入使用 3、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出现 4、周王室实力下降,诸侯国权力膨胀 5、士阶级力量壮大,为变法提供支持 大概就这么多了

大邑县17325143780: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历史改革的原因 -
金纪怡邦: 春秋战国时期是战乱纷争,社会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取胜,指定通过改革想让自己强大起来

大邑县17325143780: 春秋战国时期,个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
金纪怡邦: 特点:(1)目的和性质:春秋前期改革目的在于增强国力,确保称霸取胜,巩固奴隶主统治,属于奴隶主改革.战国变法目的在于增强国力,取得兼并战争胜利,完成全国统一,建立地主阶级政权,属于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2)基本内容:春秋前期改革主要是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战国变法则主要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封建经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