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五味决定五脏安康

作者&投稿:致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所谓五味,是指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中医认为,味道不同,其营养价值和属性也会有所不同。《素问》“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说的就是食物消化后,酸味为肝胆所吸收,苦味为心脏、小肠所吸收,甜味为脾、胃所吸收,辣味为肺、大肠所吸收,咸味为肾脏、膀胱所吸收。各种不同性质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分别成为各个器官的营养来源。

酸味食物——养肝血
中医认为酸入肝,适当吃点酸味食物能起到滋肝阴、养肝血的作用。肝阴虚就会引起一系列的上火症状,出现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或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作痛等,此时就可以吃点山楂、乌梅、樱桃、葡萄等酸味食物。凡事过犹不及,所以中医又说道:“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肝是藏血的,脾是生血的,吃太多的酸,造成“肝木克脾土”的状况,这样就会把气血的源头给伤害了。吃大多的酸,那么肝血就更少了,上火的症状也会变得更重。

苦味食物——清热降火
很多人认为苦味的食物难以下咽,因此在五味中最不受欢迎的就是苦味食物。从 健康 的角度来说,苦味食物必不可少。研究表明,苦味食物中含有某种特殊物质,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此外,苦味食物能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缓解神经,让神经松弛下来。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如谷类、米面、糖类、肉类、蛋类等都属于酸性食物,因此,要想身体 健康 ,就要适量进食苦味食物。中医认为,苦味食物有清心降火、清热除烦的作用,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如苦荞麦、苦瓜、咖啡等。但是吃过多的苦就会伤心,因为苦味食物属于寒凉之物,吃多了就会化燥伤阴,损伤人体的阴液。尤其老年人,如果平素有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等阴虚体质的表现,要避免过食苦味食物。

甘味食物——身体虚弱的“灵丹妙药”

中医认为甘入脾,甘味的食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绝大多数主食是甘味食物,如大米、小米、玉米等。这些食物不但易消化,而且营养价值也很丰富,但是不能吃太多,过度进食甘味,反而会化生为痰饮积聚于,导致肥胖、水肿等,而且“甘为土,土盛则水病”,过多食用甘味食物会使肾气失去平衡,造成颜面发黑、骨骼疼痛、头发脱落等肾病。常见的甘味食物还包括的苹果、梨、甘蔗、蜂蜜、蔗糖、薏仁米、芒果等。

辛味食物——行气活血

中医认为辛入肺,辛味食物主要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在食物中以调料居多,如花椒、胡椒、陈皮等,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所以出现头痛、鼻塞、流鼻涕时,可以用辛味食物来温中散寒、行气通阳。但是,辛味食物本身就是热性的,身患热病或者是湿热体质的人群就不适合食用辛味食物,吃多了会加重上火的症状。另外,中医认为,“气病无多食辛”。辛味食物能耗散正气,气虚的人不宜多食辛味食物。

咸味食物——让身体 健康 长寿

中医认为咸入肾,咸味主要由食盐产生,食盐对维持人体 健康 有着重要意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五味中“惟此不可缺”。咸味食物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食盐味咸、性寒,入胃、肾经,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滋阴清热的功效。盐能协助人体消化食物,盐的咸味能刺激人的味蕾,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和提高消化能力。适当吃咸食能软化体内酸性肿块,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及某些肉类,如猪肉、鸭肉、螃蟹、紫菜、海带、田螺、牡蛎等。虽然咸味是“百味之王”,食盐是人类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但实验证明,过量摄人食盐等咸味食物,会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水肿等。一般成人每天吃6克左右盐已足够,过量反而伤肾。中医讲“肾主骨生髓”,即人的骨骼都与肾的功能相关。长期高盐饮食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大约80%的肾病患者,也是高血压患者。而这种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是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即其体内钠离子浓度过高。因此,所有的肾病患者都要低盐饮食。

汉代名医张仲景曾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饮食五味时,用之适宜,对人体则有益;过分偏嗜,则可发生疾病。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怎样保持健康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怎样保持健康的方法如下:1、饮食有节 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保持机体健康的一大要素。首先应“谨和五味,食宜清淡”。“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黄帝内经》非常强调多样化饮食,极力反对偏食、偏嗜五味,主张人体生命必须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五色、五味养五脏
《黄帝内经》把自然界的五色(红、绿、黄、白、黑)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 五色调五味。五味养五脏。心——红色养心 苦味入心 红色养心 :红色食物是指外表呈现红色的果蔬及“红肉”类。红色食物中富含番茄红素。胡萝卜素、氨基酸及钙、铁、锌等矿物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抗自由基、抑制癌细胞的...

食物的四气五味--五味与五脏的关联
辛味可入肺,多食则筋急而爪枯,辛走气,多食令人洞心,气病无多食;咸味可入肾,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咸走血,多食令人渴,血病无多食;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务必要做到均衡,过分偏嗜一味,会导致五脏功能受损,功能失调,甚至引起疾病,加重病情,难以康复。只有五味调和,脏腑得益,身体才能健康...

为什么饮食要求知四气和懂五味?
饮食的五味不仅要结合食物的四气,而且也要根据四季气温的变化、病情性质和身体素质而定。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食物五味理论,正是指导传统饮食宜忌的重要依据。五味调和,脏腑得益,人体健康;五味偏嗜,或不有悖宜忌,就会使五脏失调,导致疾病。因此,饮食要求知四气,懂五味。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出自
答案: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出自《黄帝内经》。详细解释:《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典籍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与健康观念。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食物与身体关系的论述,提到五味的食物入口后,会被肠胃消化吸收。这些食物的滋味,在人体内有所藏蓄,进而滋养身体,使五脏之气...

养生五味养五脏是哪五味?
这才叫营养——均衡的营养。“药食同源”的理论就是酸、甜、苦、辛、咸五味,各司其职,分别供养五脏六腑,对人体内脏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与变化。以人的五脏为根本,这是中医的养生学。中医讲究天、地、人合一,要顺其自然。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健康。

五味可以补五脏吗。怎补的科学。
回答:酸补肝,苦补心,甘补脾,咸不肾,辛补肺。以上是五味与五脏关系。

饮食与五脏盛衰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猪)、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某些认识也许不够准确,但在其理论上发展起来的。食疗、药膳丰富了中医的五味养五脏的理论,也积累了相当丰富...

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原则是什么?
《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也就是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怎样“食”却是有讲究、有学问的。《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

《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甘”,则
【答案】:B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人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人肾。”如果长期嗜好某种性味的食物,就会导致该脏的脏气偏盛,功能活动失调而发生多种病变。《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

石城县17696024437: 五味与五脏是什么关系 -
漫罗大生: 肝味为酸.中医认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正常的疏泄需要收敛功能的制约,疏泄兼收敛的功能需要有形的肝脏来蕴含.肝主木,“木曰曲直”,“曲”就是人要有所收敛,不能直接就条达上去,所以肝味为酸.酸味有收敛作用. 心味为苦,焦味就是苦味.烤馍片的味道就是焦香之味. 脾味为甘,小孩子爱吃糖,是因为脾胃太虚弱. 肺味为辛辣之味. 肾味为咸,凡是咸味的都可以调肾精上来.

石城县17696024437: 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原则是什么?
漫罗大生: 《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也就是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怎样“食”却是有讲究、有学问的.《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因此提出了“谨和五味”的养生原则,强调只有五味调和才能使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长有天命”. 更多内容,我的博客

石城县17696024437: 五味和五脏有直接关系吗.五味怎样调解五脏. -
漫罗大生: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味:辛、甘、酸、苦、咸 ----------------------- 食物疗法在对疾病的治疗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食物可代替药物,但药物却不能替代食物.民以食为天,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的水谷精微源于食物之中,这是人体基本的原始...

石城县17696024437: 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
漫罗大生: 关于五味的理论是研究韩药的功效,是关于施行五脏补泻及其他治疗五脏病症 的重要内容. 本文研究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入于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原理得出结论: 1)以前《内经》注释者对五味人五脏的原理仅用同气相求说明,但这些不能完全...

石城县17696024437: 五味与五脏的保养有哪些?
漫罗大生: 中医中讲究五行相对,在五味和五脏的对应关系中,中医专家介绍说它们也是相互制约的,在进补的同时吃多了也会让健康“受伤”. 《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 酸...

石城县17696024437: 五味指的是什么 -
漫罗大生: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遣方用药等方面运用广泛. 1、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近人认为药物味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辛味的多含挥发油,酸味的多含有机酸,甘味的多含醣类,味苦的则可能含生物碱、甙类或苦味质等. 2、《灵枢经》篇名.,主要论述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五脏,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肾.日常所食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中都各具有五味所属.本文以五行生克规律,说明了五味与五脏疾病的关系,故名.

石城县17696024437: 中医食疗如何养护五脏健康? -
漫罗大生: 中医很注重食疗,也有五味养五脏的说法,即酸味补肝、咸味补肾、甘味补脾、苦味补心、辛味补肺.时节不同,食物的选择也要不同,下面养生专家就为大家介绍春夏秋冬的饮食要略. 春天:酸味的鲜果能护肝 中医认为酸入肝,春天是肝气...

石城县17696024437: 中医五味偏好与五脏关系
漫罗大生: 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特别嗜好某一口味,那么说明他对应的五脏确实不太正常,利用这种口味来调和补益脏腑.同时,如果吃的太过,也会反过来伤及此脏腑,是谓过犹不及.所以,当感觉特别嗜好某一口味的时候,不要太过在意,也不要强迫自己不吃,按照口味走,不过要注意不要吃太多了就可以.

石城县17696024437: 健康饮食该怎么做到五味调和?
漫罗大生: 五味,就是指酸、苦、甘、辛、咸等5种 味道,味道不同,作用也不同.如酸味能收汗、 止泻、涩精;苦味有清热、泻火、润燥等作 用;甘味即甜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辛味有发散、行气血等作用;咸味能软坚、 散结.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 利于健康.《黄帝内经》巳明确指出:“谨和五 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五味调和 才能身体健康.怎样做到五味调和呢?首先是总体上要浓: 淡适宜,以清淡为主;二是五味不能太过,即我们不能太偏嗜某种味道,因为五味分入五脏, 如果五味太过会伤及五脏;三是五味巧妙搭 配,根据口味需要,兼顾配食禁忌,才能做出 不同特色的饮食.

石城县17696024437: 吃什么对五脏六俯都有好处! -
漫罗大生: 最重要的是五脏六腑.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膀胱、大肠、胃、胆、小肠、三焦.一般大家对三焦不明白,有的老中医给女性把脉是会说: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三焦:上焦是指心和肺、中焦指肝和脾、下焦是肾,它是把五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