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勤奋故事

作者&投稿:崇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季羡林的事迹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 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70年代后期以来担任的学术回体职务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79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1980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1年)、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3年)、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4年)、中国作家学会理事(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 1985年)、中国亚非学会会长(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杂忆》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认为"这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曾被“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

二 关于季羡林的故事有什么

岩松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回开始了,一答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后来他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参考资料: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白岩松

三 季羡林的事迹,我要全的,谢谢!

季羡林少年时离开老家官庄,寄身于济南叔父家。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不,不能,这是难以想像的。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望子成龙”,要求十分严格。课余除了抓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
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年,再读,娶妻,生女,高中毕业,上大学……如此漫长的过程,如此曲折精彩的变化,竟然没有抽出一些日子回家看看。季羡林事后捶胸顿足,懊悔不迭。
季先生终生遗憾的,应该还有婚姻。季羡林在《寸草心》中叙述道:“我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德华长我四岁。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上有公婆,下有稚子 *** ,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季羡林对妻子十分敬重。但敬重是一回事,疏离隔膜又是一回事。不信,再请看下列事实:季羡林1929年结婚,次年离家上清华,1934年毕业,回济南教书,1935年赴德,1946年回国,直到1962年,他的妻子才迁来北京。算算看,从结婚到再度聚首,夫妻分居竟长达31年!
人生有憾,至少是不完满。朱光潜先生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季先生是大明白人,对一切早已参透,所以他有一篇随笔,题目就叫“不完满才是人生”。

四 季羡林的小故事

季老小时候很顽皮,打架很厉害,而且上课还偷看书。“他的桌子上放着课本,桌底下偷看各种书。他什么书都偷看。在中学时代他把《金瓶梅》看了。”此外,季老小时候文理偏科严重,高考数学百分制的考卷只考了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出身贫农这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是极为罕见。先生永远是一身中山装,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他23岁科去留洋在德国十年,一生都在搞外国文学、外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却没有一点儿洋味呢?这大概是他身上农民子弟的基因使然。小时穷得吃不饱饭,给一个亲戚割牛草,送草后磨蹭着等到中午,只为能吃一口玉米饼子,现在仍极为节俭,害怕浪费,厌恶虚荣。

有一年一位北大新生看见一个老头在报名处,就对他说:“大爷,你替我看一下行李,我去办手续。”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才回来。次日当他在开学典礼上看到那老头坐在主席台上,一打听,他就是北大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时真的吃惊不小,对同学说:“就像个邻居大爷,一点也看不出来。”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后来他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拓展资料: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享年98岁),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五 季羡林的小故事有什么

岩松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回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答,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后来他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参考资料: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白岩松

六 季羡林的故事

在1994年,季羡林的妻子彭德华因病去世后,需要4万元丧葬费用,季羡林要求儿子季承出2万,但一个要求出,一个不愿意出,导致了父子交恶。那时的季羡林便扬言要与儿子断绝关系。因为季承自小很少得到季羡林的教诲,父子关系一向冷淡。

到了1995年,季羡林父子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了,并最终决裂,13年不曾相见。13年后,双方终于冰释前嫌。2002年,季羡林住进301医院前,季承想见季羡林很方便。在2002年后,季承再想见季羡林时,确实受到了“某些人”的阻挠。2008年11月7日,73岁的季承,到北京301医院看望98岁的父亲季羡林老先生。13年无法见面的一对白发父子,久别重逢, 喜极而泣。

(6)季羡林的勤奋故事扩展阅读:

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官庄一个农民家庭,字希逋,又字齐奘。季羡林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先生并称为“南饶北季”。

季羡林先生早年曾留学国外,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通于吐火罗文,这种语言是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而季先生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他的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习异常勤奋。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的论著还有《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1982)、《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1981)、《商人与佛教》(1985)等。季羡林又是勤奋的文学翻译家,他直接从梵文翻译了《沙恭达罗》(1952)、《五卷书》(1959)、《优哩婆湿》(1962)、《罗摩衍那》(7卷,1980~1984),还...

以缓稳急 目及长远讲的是什么?
季羡林老人在对知识的采集和积累上,做到了目光长远,刻苦勤奋,不偏食,各种营养兼顾的求知品德,他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也在教授别人,成为一个带领青年人前进的优秀导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目光长远是所有成功者的特点。他们通过刻苦学习,努力进步,最终在某一领域,昂首走在前列,...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000字5篇
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首先通过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告诉我们书籍是如何影响他一生的,体现了读书对人的一生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回到做人层面上告诉我们实实在在的做人之道,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我想谈谈个人对读书的看法。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声像资料使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形象地获取信息,但书籍的魅...

古今中外的名人勤奋故事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读《文明湖北》有感
委羡林先生说,他要对中小学生讲四句话: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第二是我们要勤奋好学,自强不息。闻鸡起舞,愚公移山,百折不挠等等,每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后面都有一个中华儿女勤奋好学的感人故事。在2012年6月9日,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向全国观众介绍了这样一位...

古今中外名人勤奋成才的例子
1、苏秦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亍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2、车胤、孙康、匡衡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中国古代四大勤奋好学的故事
1,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

积极励志向上的故事
积极励志向上的故事 篇15 在班中一直流行着一个怪现象: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教室的总是一个名叫娜娜的小女孩。 终于有一天,林老师忍不住好奇地问娜娜:“你每天那么早来学校干吗啊?” 娜娜抿抿嘴,腼腆地笑了:“因为我希望一直都是第一名。” “为什么一定要第一名呢?”林老师有点不明白。 “是这样的,”娜娜...

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有: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 牛角挂书,唐李密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每次和好友刘琨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

宾县19516644308: 谁能给我提供一些关于季羡林拼搏的事迹
赫惠膦甲: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因此,“非读梵文不行”.“我毕生...

宾县19516644308: 关于严谨的事例和名言,我从“知道”里找的怎么严谨和勤奋放一块了??
赫惠膦甲: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德国人“严谨”的报道,说国内一家幼儿园订做桌椅,德国负责人... 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据战前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季羡林教授回忆:林业人员先在...

宾县19516644308: 成功季羡林为什么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道(用原文的话来答) -
赫惠膦甲: 季羡林《成功》论勤奋的原文:“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guǐ),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宾县19516644308: 季羡林的成就他的简介 -
赫惠膦甲:[答案]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

宾县19516644308: 我们为什么读名人传记 -
赫惠膦甲: --从乔布斯传和季羡林传说起这个周末,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听别人讲季羡林的故事上,也就是读季羡林传这件事情上.因为之前接触过有关季羡林的许多作品和材料,所以这次读起来很不费劲,600多页的文字在不知不觉间也就翻阅过去了...

宾县19516644308: 关于治学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急 -
赫惠膦甲: 许多人出生的家境并不是很好,但是最后他们却成为了人生的赢家.所以虽然这个世界有“拼爹”的存在,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不“拼爹”我们也能够成功,甚至比“拼爹”的人还成功.小编这几天汇总了两则名人勤奋学习治学的故事,各位有...

宾县19516644308: 求《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作文800字作文记叙文 -
赫惠膦甲: 作文: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个人是完美的,但有很多人是成功的,这就来源于他们的努力,众多的汗水才浇灌了成功.因此,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贝多芬,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在他26...

宾县19516644308: 结合《成功中的语句分析季羡林是怎样一个?结合成功》中的语句分
赫惠膦甲: 季羡林(《人物》):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范老有两句话: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今天我跟年轻人讲, 我说今天这样子,下海出国我不反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可是问题是,我们世界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传下去,还是靠几个人甘心坐冷板凳的,赶热潮那人多得很,坐冷板凳的人就少得很. 从这可以看出他当然是一个智者.

宾县19516644308: 季羡林爱国事迹 -
赫惠膦甲: 1.伯夷、叔齐于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2.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3.东晋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